為什麼運動是按時間不是按數量
⑴ 愛因斯坦時間論
量度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長短的物理量叫做「時間」。它表徵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任何一種周期運動的周期都可作為時間標准,如中國古代的水漏,十二地支(子,丑,寅,卯……)都是利用周期性的計時方法。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一段時間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線段表示。為了用具體數字說明時間,必須選擇某一時刻作為計時起點,這是人為的。計時起點不一定是物體開始運動的時刻。在物理學中,將太陽每連續兩次經過觀察者所在的子午線的時間稱為一個太陽日,即一晝夜。因太陽日略有差異,取一年中所有太陽日的平均值作為時間的標准,稱為一個平均太陽日,簡稱1日。1日分為24小時,1小時分為60分,1分又分為60秒,於是規定1日的86400分之一為1秒作為時間標准。但是這樣規定的秒是不精確的。1967年在第13屆國際計量大會上,規定以基態銫133原子的兩超精細結構能級之間的輻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為1標准秒。時間常跟位移或平均速度相對應,例如:「五秒鍾內所發生的位移」或「頭兩秒內的平均速度」。
時間是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是世界和萬物的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和萬物的其它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一關系中的「物」或物質。
時間是世界和萬物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
運動和變化只有在一定的時間段里才能發生,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世界和萬物就不會發生任何運動和變化。我們觀察世界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必須有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作為觀察的條件,沒有一個特定的時間段作為觀察的條件,就不能發現任何運動和變化的特徵。
例如,飛矢不動。說的是用弓射出去的飛箭如果在一個時間點上它是固定不動的,只有在一個時間段里,箭矢才會從一個地點運動到另外一個地點。
例如,我們用照相機拍攝運動的物體。拍攝時照相機鏡頭快門開啟的時間越短,所得到的圖像越清晰,鏡頭快門開啟的時間越長,所得到的圖像越模糊。
時間是世界和萬物的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
世界和萬物是由時間作為內在規定的世界和萬物,沒有時間規定的世界和萬物是不存在的,離開一定的時間,任何物體都不可能存在。
例如,一個人有生卒年月;一棵樹有生存年限;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也是存在於一定的時間段里的物體。超過了一定的時間段,人就不是現實的人,樹就不是現實的樹,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也就不是現實的地球、太陽和銀河系了。
時間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和萬物的其他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一關系中的「物」或物質。
時間不同於運動和變化,運動和變化是時間的本質,時間是運動和變化的表現形式;時間也不同於數量,時間是數量的本質和內在規定,數量是時間的表現形式;人類發明和廣泛使用的鍾表是紀錄時間數量的工具,人們通過觀察記錄時間數量的鍾表指針的變化,就可以知道某一特定時間段的長短,知道某一時間的具體數量規定。
時間同運動和數量、同世界和萬物的其它組成部分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
時間同運動和數量、同其他組成世界和萬物的「物」或物質,都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共同本質,是統一世界裡的家庭成員。時間同運動和數量同組成世界和萬物的其他成員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
【釋義】
①物質存在的可用鍾表來量度的屬性。某一過程的發生、發展、終止,既反映了過程的持續性也反映了順序性。過程的持續性表現為時間間隔,順序性表現為日期和時刻。
②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延續性、間隔性和順序性,空間是物質的廣延性和伸張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即不可逆性,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時空同物質運動不可分離,沒有離開物質和物質運動的時空,也沒有離開時空的物質。物質是永恆的、絕對的,作為物質存在基本形式的時空也是永恆的、絕對的,但時空的具體表現形態和特性是多樣的、可變的、相對的。
◎注:時間從學術上來說不是一維的,也不是不可逆轉的流逝。時間是二維的,就像復數的平面。時間有實軸、虛軸之分。時間在實軸上時間是有意義的,也就是現實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時間:過去、現在、將來。而在虛軸上的點,只是時間的一種形式,一種可能發生的形勢,在我們開來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虛時間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影響到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天能夠像霍金所說的進行時間旅行的話,就會經過虛時間軸,到那時虛時間對咱們也就不難理解了,更加對咱們有影響。
【相關詞語】
1.閑暇,空閑
2.歲月
3.時刻,如:現在的時間是12點整。
4.持續的長度,如一節課的時間是50分鍾。
5.與空間相對應的存在:時間是客觀世界存在的一種屬性。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
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是物體與外體聯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更加詳細的解釋】
有且只有物體與外體聯系時,物體的時間屬性方能存在。物體之間的時間屬性,是由於物體之間保持同步性而存在。每一個物體都要影響與之聯系物體的時間屬性。他們使之同步。
就像黑洞一樣,因為與外界分開,導致時間停滯。雖然有外物體進入裡面,但是由於他們都受到黑洞的強大引力而使自己與黑洞同步。因而黑洞的時間屬性只受自己影響。
現在是什麼時間?」或者「現在離新年還有多長時間?」這恐怕連小學生也覺得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可如果把詞序顛倒一下再問:「時間是什麼?」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會頓覺茫然。事實的確如此。「時間」對我們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過的概念了:「要抓緊時間」、「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人們把時間看作是不依賴於任何其它事物而獨立存在的、無休止地均勻流逝的客體;在中學生數學、物理課本中,時間被表述成一條有起點、有單位、有指向、無始無終的直線,這就是符合人們常識的牛頓「絕對時間」,也是直到本世紀初被普遍接受的科學的時間念。
真理是相對的,它總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而發展,人類進入二十世紀後,物理學、天文學的新成果、新發現向「絕對時間」的基本觀念提出了挑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指出,時間不能脫離宇宙及其事件的觀察者而獨立存在,時間是宇宙與其觀察者之間的聯系的一個方面。處於相對勻速運動的不同觀察者,一般對同一事件總會測出不同的時間。例如,相對觀察者作勻速運動的鍾總是比相對於觀察者靜止的鍾走得慢,鍾的相對速度越大,越接近光速,效應越明顯。另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直接推論是,由於引力場的原因處於地球表面不同高度的時鍾走速不一樣,海拔越高鍾速越快,差值約為1.09×10-16秒/米(海拔),即每升高100米,時鍾變快百萬億分之一秒。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做出的這些預言已經被實驗所驗證。另外,如果承認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和本世紀重大天文發現(河外星系譜線紅移、微波背景輻射、不同星繫上近似的氦豐度)提出的「大爆炸」宇宙模型,那就要接受我們這個宇宙必然有「開端」(至少在100億年前吧),並且還可能有終結(至少在幾百億年以後),多麼驚世駭俗的結論!
還好,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得出的現代宇宙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我們這個觀測所及的宇宙(范圍約150億光年)是有限無界的,即在空間-時間尺度上有限但無邊界(或邊緣),無始無終,無生無滅!當然,這只是一種比較新的宇宙模型,由此做出的科學預言還要接受實際觀測的驗證。
總而言之「時間是什麼?」的問題實質上是探索時間的本質,這只是極少數科學家、哲學家熱心研究的課題,而且遠沒有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看來還需要長期探索下去。好在對於時間的實際應用,按常規理解就夠了,在個別領域,有時需要給時間加上相對論改正
⑵ 為何微信運動步數與實際步數不符
微信運動步數與實際步數不符的原因:
1、微信運動沒有添加運動設備。
⑶ 健身動作應該按秒算還是個數算
健身的動作當然是按個數來算的,畢竟有些人身體素質強,可以一秒做好幾個,而有的人身體素質較為差,只能一次性做幾個。
⑷ 運動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運動量應該是多大
國外許多學者研究揭示:人體一晝夜間機體能力狀態使變化的。每天8時-12時,14時-17時是雞肉速度、力量和耐力處於相對最佳狀態的時間,若在此時間里進行健身鍛煉和運動訓練,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時-5時,12時-14時則處於相對最低態,如果在此時間里從事體育運動,易出現疲勞,且「負荷量」過大時,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大。
這說明,人們應該根據客觀條件的可能性,盡量選擇相對最佳時間去從事體育活動,以期收到好的健身和訓練效果。
對於健康而言,從什麼年齡開始運動都有效,有時間多鍛煉,沒時間少鍛煉,只要動起來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到底什麼時候鍛煉好?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有這樣的說法,植物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早晨樹林里的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高一些,一些灰塵也在空氣中漂浮,對人的健康不利。另外,人的血壓在早上比較高,容易出問題。其實,是不是在早晨鍛煉,主要取決於鍛煉的目的。
如果是為了減肥,為了增加對運動技能的記憶,早上非常好。人在早晨一覺醒來的時候,已經把昨晚吃進去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不吃飯去鍛煉,就會導致一個結果——「燃燒」脂肪。因為早上能量沒有了,肝臟里還有一部分糖原,當這些糖原的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脂肪「燃燒」就會成為主導的供能方式,這時就使減肥成為可能。所以早晨運動對減肥、對防治脂肪肝有特殊的好處。此外,人在早晨的時候,學健美操、學交誼舞、學太極拳……學任何一種技能,都比在其他時間學更容易掌握。因此,早上鍛煉取得的健康效益,在某種意義上說更多一些。
古人講究「聞雞起舞」,健身一般選擇在早晨。至於說早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多,污染嚴重,並不是主要理由。其實,白天汽車尾氣等的污染也很嚴重,還能放出鉛、重金屬和一些化學廢物,如苯等。早晨的血壓高,可以通過葯物進行調整。因此,究竟什麼時間鍛煉最好,不是絕對的。也要因人而異。
無論是早鍛煉,還是下午鍛煉,運動都要適量。對於健康而言,從什麼年齡開始運動都有效,有時間多鍛煉,沒時間少鍛煉,只要動起來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
運動,需要因人制宜,還應該是循序漸進,開始的時候活動不要太劇烈,以後逐步地增加運動的量,而不僅是簡單地活動一下,就能解決問題。衡量運動是不是過量,除了可以用心率來反映外,還有一個最簡便的辦法就是談話實驗,如果運動的過程中喘得都說不上話了,就說明運動過量了。
不管做什麼運動,尤其對於中老年人,從鍛煉身體來說,適合做的是全身性的活動。比如說游泳、跑步、走路,這些都可以,做體操也行。但是總要達到一定的量。有一種「三、七」的說法。所謂「三」,就是每次運動的時間應該在30分鍾以上。如果運動的時間在20分鍾以內,強度也不算很大,恐怕最多就是消耗一點血液循環當中的血糖吧,起不到減肥或者是消耗身體里積累的過多脂肪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吃得特別飽以後,立即進行運動肯定不好,這是因為飯後,你的血都集中到胃裡去消化食物了。
晚上才是鍛煉最佳時間
美國芝加哥大學臨床研究中心2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道說,人體生物鍾在機體對運動的反應中起到比以前認為的更為重要的作用。這一結果可能會改變人們早上鍛煉身體的習慣。
研究中心對年齡在30至40歲的40名男子進行了一天內不同時間段機體(荷爾蒙水平)對運動反應的研究,結果發現,晚上和夜間兩個時間段中,人體新陳代謝的關鍵物質荷爾蒙對身體鍛煉的反應最強烈。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說:「在夜間或晚上,與脂肪新陳代謝相關的皮質甾醇和與肌肉修復相關的促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急劇上升。」
研究人員舉例說,早上在跑步機上高強度運動一小時後進行的血驗結果顯示,荷爾蒙的水平與同一時段卧床休息時的含量相當。而在晚上7時到第二天凌晨2時作同樣的運動後,荷爾蒙的水平比其它時間段要高出許多。這表明人體內荷爾蒙在不同時間段對運動的反應受到生物鍾或者生理節奏的控制。
研究人員說:「現在就下結論說在一個時段比另一時間段作運動較好還為時尚早,但我們很驚訝的是荷爾蒙對運動的反應竟與時間段有關。」「在機體對運動的反應中,生物鍾好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以前,專家一般認為早上是鍛煉減肥的最佳時間,而這一研究結果可能會改變這種觀點,認為晚上進行鍛煉比較合適。
清晨、中午和晚上,你是在什麼時間鍛煉呢?當然,你的鍛煉時間是要受到你的工作、學習的限制。但是,如果你可以任意選擇的話,那麼是否存在最佳的鍛煉時間呢?專家們說:有。但是這個時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你自己。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不斷地探索生物鍾和運動之間的關系,以求找到一個每天能夠消耗脂肪最多的時間。結果發現,身體溫度的變化將最大程度地影響鍛煉的質量與效果。也就是說,當你鍛煉時,體溫越高,你鍛煉的效果就越好。
通常,在起床前的1~3個小時內,體溫是最低的,而到了下午的時候就會升到最高。因此,可以肯定地說,運動的最佳時間是在下午。在這個時間里,你的肌肉溫暖、體力充沛、心率平穩、血壓較低。
但科學家們也警告說,不要認為生物鍾的規律就能決定一切,你鍛煉的最佳時間還得取決於你是否能夠按時去做。所以把時間安排在不會影響正常工作的時間里,而且也不要總是想著身體的生物鍾。
在決定什麼時間鍛煉之前,你最好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你的作息時間是什麼?你是不是在下午或晚上的時候都很忙?是不是早上的鍛煉更適合於你?或者,你是否有必要調整早上、下午或晚上的鍛煉?
第二,你何時感覺狀態最佳?你早上起床有困難嗎?你是不是那種辦事拖拉的人?那樣的話,鍛煉肯定就會被你排到最後一項了。
也許你會認為早上更活躍,你的狀態最好而願意在早上鍛煉,但你是否想過,你還有一整天的事情要做,還需要你以更充沛的精力去處理一天的事務。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清晨鍛煉比下午鍛煉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人們很容易堅持下來。因為這時鍛煉不會存在時間安排沖突的問題,人們也不會受其它事情的影響而分心。而能否持之以恆是鍛煉的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不過,無論你選什麼時間,都要遵循以下的建議,從而使你的鍛煉更有效,也更有趣。
早上鍛煉:
1、 當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好。當鬧鍾響的時候,你就可以直接跳起來,而不用到處去找衣服和鞋子。
2、 設兩個鬧鍾,一個放在床邊,一個放在房間里,這樣可以防止你偷懶。
3、 找一個伴。通常和一個伴一起鍛煉是很有趣的,那麼為什麼不把這條加進你的鍛煉計劃中呢?當你想偷懶或放棄的時候,你的同伴會提醒你,促使你堅持下去。
下午或晚上鍛煉:
1、 確定鍛煉時間並堅持下去。不要讓其它事情分心而放棄鍛煉。盡力把時間安排在星期天晚上。如果你有什麼小調整,也可以,但是一定不要影響你達到目標。
2、 如果你在戶外鍛煉,就要注意安全。夏天時要防止中暑和脫水。要多喝水。
⑸ 青少年鍛煉內容 時間和負荷量
可以
肌肉恢復期為48~72小時,因此在肌肉沒有完全恢復之前再繼續鍛煉同一塊肌肉是沒有效果的,相反會影響鍛煉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鍛煉的同時有小肌肉的參與運動,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把參與運動的肌肉同一天鍛煉效果是最好的。組數、次數要求,大肌肉3~4組、6~10次、3~4個動作,小肌肉2~3組、8~12次、2~3個動作。大肌肉包括:胸肌、背闊肌、腹肌、腿部。訓練初期要適當減輕重量、加大數量。每組鍛煉的次數是指:一次性可以完成的數量,比如你一口氣可以做30個俯卧撐為一組,按要求到力竭每組只能做8~12個,那麼就需要在你的身上負重,使你有壓力做不到30個,最多隻能做8至12個。每做一組間隔休息60~90秒,換動作訓練間隔休息2~3分鍾,一次總運動量為45~60分鍾為宜,不能超過90分鍾。運動前需要熱身5~10分鍾,運動之後15~30分鍾之內及時補充100克食物(1個脫脂麵包、1~2個雞蛋白)。
胸肌、三頭肌:
俯卧撐,按照增肌要求,數量要控制在8~12個。胸肌分為上側、中部、下側;內側、中部、外側。
胸部上側:上斜(頭高腳低身體與地面成30~40度)
胸部中部:平卧(身體與地面平行)
胸部下側:下斜(頭低腳高身體與地面成30~40度)
胸部內側:窄距(雙手支撐地面窄於肩)加強三頭肌訓練
胸部中部:常距(雙手支撐地面等於肩)
胸部外側:寬距(雙手支撐地面寬與肩)
一天訓練計劃:平卧3~4組,每組8~12次;上斜2~3組,每組8~12次;下斜2~3組,每組8~12次。初步階段不要考慮支撐距離,採用常距。啞鈴(裝水塑料瓶)飛鳥3~4組,每組8~12個。同時參考啞鈴訓練三頭肌姿勢。
背闊肌、二頭肌、前臂:
一天訓練計劃:仰卧引體向上:(沒有單杠情況下)需要凳子兩把,中間放一跟木棍,雙手與肩同寬反握於木棍上,意念集中在背闊肌和二頭肌上,用力將身體胸部貼近木棍。適當調整將數量控制在每組8~12次,3~4組。雙手正握木棍,寬距與窄距各做2~3組,每組8~12次。啞鈴(可以用裝水塑料瓶代替)俯身劃船3~4組,每組8~12次。同時參考啞鈴訓練三頭肌姿勢。
三角肌、斜方肌、腹肌:
一天訓練計劃:仰卧起坐姿勢,大腿彎曲成45°,身體與大腿成90°,腳勾住物體,雙手抱頭並抓住重物,腹部收縮時身體與地面成90°,下放至原位,使腹肌始終處於緊張狀態。每組10~12個,3~4組。接著做仰卧起腿,雙手抓住扶手,腿部綁重物,同樣次數、組數。側身做重量稍減,俯身做可鍛煉腰背肌。其他肌肉動作訓練姿勢。
腿部肌肉:負重方式稍改,姿勢相仿。
小結:如果有單杠和啞鈴配合效果更好。單杠訓練法:
單杠可以做引體向上、直臂提腿、曲尺、翻騰、正反手上杠、倒掛起身等很多運動。一般練到的是胸、背、腹、上臂、前臂等部分。數量同上。
啞鈴為健身必備器械,其功能可代替多種器械,一般一副啞鈴要選擇60公斤左右。
⑹ 跳繩減肥是以數量計算還是時間來計算哪個效果好
以數量計算還是時間來計算是一樣的,跳的越多不就等於要跳的更久嗎,你問的應該應該是速度吧,我建議你每天跳3000個,算成時間大概是四十幾分鍾,不管時間怎樣,反正你跳3000個就夠了,這個數量一定可以瘦,我就是這么減的,不過剛開始我的跳的很慢,即使3000個也花了一個小時跳,每天這么跳,兩個月瘦了十來斤,不過每個人體質不同,可能你瘦的跟我不一樣,不過也沒關系,至少瘦個幾斤是有的,運動減肥是比較慢的,而且難堅持,希望你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