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小米港股為什麼這幾天漲

小米港股為什麼這幾天漲

發布時間: 2022-10-11 11:42:06

㈠ 2021年10月5號港股突然暴漲什麼原因

2021年10月5號港股突然暴漲,這是跟港股的友好利好政策有關系,現在香港的政局比較穩定,然後經濟也恢復的很好,所以股市會大漲。

(1)小米港股為什麼這幾天漲擴展閱讀:
根據證券時報2021年03月09日發布的資訊:
一、港股市場突然翻紅
1、恆指早盤拉升超700點,遭遇連續下跌承壓的市場,似乎正在迎來修復的信號。港股市場正在帶頭翻紅。
2、3月9日開盤,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玩起了同步下探的步調,多隻龍頭股猛烈大跌,資金拋售猛烈,讓股民基民同時看待。不過這種快速「失血」的趨勢並沒有持續太久。臨近上午10點左右,港股市場出現了明顯拉升的跡象。
3、從恆生指數走勢來看,盡管開盤高開低走,指數一度跌近1%。但在9:57左右,恆指出現了快速拉升趨勢,並迅速翻紅;10:10分左右,恆生指數一度漲超1%以上。短短20分鍾,恆生指數拉升超550點。截至11點20分左右,恆生指數漲超1.45%。
而除了恆生指數之外,恆生科技指數的反轉更是猛烈。
4、當天開盤,恆生科技指數就迅速下跌,成為當日領跌板塊,指數一度跌超4%以上。而在臨近10點左右,恆生指數開始暴力拉升,指數快速從跌超4%轉為漲超1%,盤中恆生科技指數拉升近500點。截至11點24分,恆生科技指數漲超2.5%以上。盤中振幅超6%。此外,當天香港消費板塊、醫療板塊等本地股漲幅居前。

二、南向資金仍在持續流出
1、68隻港股獲大比例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資金近期的流出規模較大。3月9日11點15分左右,南向資金凈流出超46億港元。
2、3月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流出資金規模已經超百億港元。據證券之星統計顯示,截至3月8日,港股通標的股中,南向資金合計持有2371.84億股,占標的股總股本的比例達9.01%,合計持股市值25430.46億港元,占標的股總市值的比例為6.76%。
3、具體到單只標的股來看,南向資金持股量占總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69隻,持股比例在10%~20%之間的有92隻,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9隻,1%~5%的有136隻,持股比例低於1%的為94隻。南向資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保利物業,最新持有6966.14萬股,占港股已發行股份的比例為45.43%,其次是華能國際電力股份、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持股佔比分別為43.38%、43.12%。從特徵來看,南向資金高比例持有的個股,多數為AH概念股,統計顯示,南向資金持股超20%的個股中,AH股共有53隻,佔比為76.81%;持有比例在10%~20%之間的個股中,AH股佔比為35.87%。

三、機構:港股基本面仍然向好
1、在不少機構看來,港股市場短期調整實際上受此前印花稅影響,但沖擊有限。未來港股仍具有布局機會。
2、2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為增加特區政府收入,計劃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政府將繼續全力推行各項發展證券市場的措施,將香港的金融業發展至更高的台階。
3、3月2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不排除進一步增加印花稅的可能。媒體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不排除進一步增加印花稅的可能,增加印花稅不會影響到香港股市的競爭力。匯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滬港深、港股通雙核策略基金基金經理程_認為,短期來看市場調整主要受港府調升印花稅的影響,但背後主要原因仍是通脹和美債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舊向好,如果後續通脹溫和,則港股有望重拾升勢。
4、中信證券秦培景認為,近期市場調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內外市場流動性預期變化的影響。預計後續隨著市場預期趨於平穩,市場的支撐會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在市場壓力短期快速釋放過後,新主線的配置價值已有所提高。中金策略認為,港股整體市場跌幅比前一周要小得多,相比之下,主要是得益於具有低估值優勢的板塊表現出較好的防禦性,而這也恰恰是港股較全球其他指數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㈡ 小米強勁增長的三板斧:雙品牌策略、渠道、技術齊發力

作為港股的 科技 大藍籌股,小米的業績已經進入全面增長的快車道,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利潤水平,都創下了 歷史 新高。



8月25日,小米集團公布了2021年Q2業績。總收入達人民幣878億元,同比增長64.0%;經調整凈利潤達人民幣63億元,同比增長87.4%,均創單季 歷史 新高。「手機 X AIoT」核心戰略成效顯著,支撐各業務持續增長,業績表現超出市場一致預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全球出貨量首次晉升全球第二。小米可圈可點的業績,主要得益於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強勁增長,並進一步帶動了lot、互聯網業務的高速增長。此外,小米在手機高端市場的突破,以及疫情後互聯網廣告市場復甦,進一步改善了小米的毛利率和利潤水平。而從結果看,小米上市以後推動的一系列戰略和業務、產品革新,以技術驅動創新的策略效果正日益凸顯,為這次業績爆發奠定了基礎。

2014年11月,在烏鎮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雷軍曾立下目標,「五到十年,我們要做到全球第一」,如今五年過去,小米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全球第二,距離目標僅一步之遙。而在8月10日舉行的雷軍年度演講會上表示,小米立下了未來三年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標。


1

業績大超預期,營收、凈利均創 歷史 新高!


小米長期在技術、人才和渠道的累積已經逐漸轉化為成長的動能,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全球出貨量首次晉升全球第二。

2021年Q2,小米智能手機收入人民幣591億元,同比增長86.8%;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5290萬台,同比增長86.8%,收入及出貨量均創 歷史 新高。據Canalys統計,2021年Q2,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市場佔有率達16.7%。 而在中國大陸市場中,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主要廠商中同比增速最快,同比增長35.1%。


小米的新零售渠道發力,對短期加速中國市場份額提升功不可沒。

這兩年小米加大了對市場空間更大的線下渠道變革和擴展,截至2021年6月30日,小米之家在中國大陸線下門店數突破7600家,較4月末新增超過2100家。據悉,小米的新零售戰略還將進一步提速,提出了在鄉鎮市場開設1萬家授權店的目標,每個月新增1000家小米之家,覆蓋更多的縣級及鄉鎮市場。

盡管去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但在去年下半年華為逐漸讓出市場份額後,小米抓住了市場空檔,在智能手機市場增速十分強勁,出貨量和市佔率不斷提升。

而這背後,小米上市後啟動的雙品牌策略,效果正日益凸顯,無論是Redmi還是小米高端機型,這兩年產品力和競爭力都顯著提升。

其中小米品牌主打的高端市場,2021年上半年,小米定價3000元人民幣或以上及300歐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超1200萬台,已經超過2020全年總量。而Redmi品牌負責堅持「極致性價比」,截至4月30日,Redmi Note系列累計出貨量超過2億台。

小米真正打高端,其實時間不長,僅是從去年的小米10系列開始。不過基於長久時間的厚積薄發,小米剛打高端市場,就取得了優秀的市場成績。

根據財報,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市場業務持續突破,境外市場收入創 歷史 新高,達到人民幣436億元,同比增長81.6%,占總收入49.7%。根據Canalys統計,按智能手機出貨量計,二季度小米在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市佔率排名前五,在22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一。




分區域來看,小米歐洲市場迎來最好表現,排名登頂。 根據Canalys統計,2021年Q2,小米在歐洲地區智能手機市佔率第一,達到28.5%。此外,在西歐地區,小米市佔率進一步上升至22.2%,市場份額穩居前三。在西班牙,小米市場份額連續6個季度第一,市佔率41.2%;在義大利和法國首次達到第一,市佔率分別達到35.0%和29.7%。

小米在東南亞地區表現強勁。Canalys數據顯示,在印尼,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市佔率達到28.2%,排名第一。在新興市場,小米保持迅猛漲勢。據Canalys數據,2021年Q2,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拉美地區排名穩居前三,同比增長324.4%。


2

雷軍立下「未來三年拿下全球第一」目標的底氣


在8月10日舉行的雷軍年度演講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立下小米未來三年目標是拿下全球第一。在業績說明會上,對於如何實現三年第一的目標,總裁王翔表示,小米將從幾個產品維度來實現,手機方面,根據二季度數據,小米已經在全球市場佔有16.7%的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第二,但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小米依然看到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除了在歐洲,還包括在拉丁美洲、亞太地區、非洲以及中國本土市場都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小米在歐洲的佔有率接近30%,在亞太、拉美市場有很快的增長,從增長率也可以看到小米未來的空間和潛力。

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迅猛增長,也推動了公司智能生態平台的完善,並帶動AIoT業務、互聯網業務的規模和業績一起拉升。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人民幣207億元,同比增長35.9%。 海外智能產品品牌力持續釋放,Q2小米境外IoT及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同比增長93.8%。智能電視業務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據奧維雲網統計,小米電視在中國大陸出貨量連續十個季度穩居第一,繼續穩居全球前五。



今年小米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雷軍認為是小米死磕硬核技術,以技術為本的結果。 小米「三大鐵律」之一就是技術為本。 小米上市之後,長期堅持的技術創新逐漸進入了收獲期,在高端智能手機和AIoT智能生態產品上體現明顯。

例如,2021年8月推出的Xiaomi MIX 4,是小米第一款搭載內嵌屏下攝像頭全面屏的高端手機,支持UWB一指連技術,以多項創新技術引領行業趨勢。此外,小米還發布首款高端人工智慧音箱Xiaomi Sound和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

目前,小米在影像技術、有線/無線快速充電技術、AI、IoT平台等關鍵技術領域上,已經建立了在全球業界的領先優勢,諸多新技術的突破又應用在小米產品上,進一步提升了小米智能手機、AIoT等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2020年,小米研發投入近百億元,今年一季度投入30億元,2021年Q2研發投入人民幣31億元,同比增長56.5%。預計今年將超過130億元。此外小米還在不斷研發團隊規模,僅今年就計劃招募超過5000名工程師。

自創立至今,小米始終重視人才激勵,今年啟動青年工程師計劃,為技術人才提供股權激勵。同時,小米還積極承擔企業責任,今年7月小米在全球公開市場首發30年期4億美元綠色債券,將用於綠色融資框架下的可持續發展項目。

從一開始的手機、電視到電腦的一系列產品布局,小米的布局致力於成為智能生態平台,圍繞用戶交互,將小米目前的AIoT生態圈不斷延展。而這背後具備巨大的想像空間。

而小米也已經宣布下個十年的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 X AIoT」,該戰略跳出了手機與AIoT業務之間的單一加法思維和並列關系,手機更強調核心力,AIoT更強調生態力,使AIoT生態成為手機業務的催化助燃劑,滲透多場景,贏得更多用戶,獲得海量數據,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護城河,從而抬高小米的長期增長空間。

而從尋找未來十年新增長曲線的角度,小米進入智能 汽車 市場也有更現實的意義。 相比之下,只有智能 汽車 這樣的高價值、高潛力產品,才能夠抬高小米長期增長空間。

今年三月底,小米正式宣布進軍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且由創始人雷軍親自擔綱該業務負責人,計劃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造車。而目前小米,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昨日小米集團宣布,以總交易金額約為7,737萬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 科技 (DEEPMOTION TECH),完成交易後,深動 科技 會成為小米全資附屬公司。深動 科技 擁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為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應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規劃和控制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無疑能夠增強公司在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上的核心技術能力。同時,智能電動 汽車 將把小米目前的AIoT生態圈延展至新的空間,具備重量級的想像空間。

㈢ 小米 什麼時候納入港股通標的

上交所、深交所發布通知:「今年7月16日起,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恆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中屬於外國公司股票、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的,暫不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圍,其他股票調入調出正常進行。」

這就意味著,小米這樣的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暫時不會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小米將暫時無緣滬港通、深港通。受此消息影響,小米今日開盤大跌7%,最高跌幅超過9%,此後股價震盪回升,但依然沒有飄紅。

小米不能納入港股通標的,也就意味著內地資金將暫時無法通過港股通渠道投資小米。原本預期內地資金湧入追捧小米,刺激小米的股價,短期內不會實現了。

小米上市當日,恆生指數宣布,小米將獲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旗下多個市值類及行業類指數,包括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此前該指數成分股默認為港股通標的,這是上一周小米股價飆漲的原因之一。現在這一希望短期內落空,股價上不免出現回調。

不過,對小米的一個利好是,港交所希望推動投票權架構早日納入港股通標的。

港交所14日表示:「恆生指數公司5月份公布准備將外國公司、合訂證券、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包含在其綜合指數選股范圍內。兩地交易所經討論同意外國公司及合訂證券這兩類證券暫時不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香港交易所一直努力在第一家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港上市前,能夠與內地交易所就這類公司納入合資格證券達成共識。香港交易所認為這類公司應該盡早納入互聯互通。」

這樣看來,小米這種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短期內納入港股通標的希望並未完全沒有。而什麼時候能夠實現這一點,就看各方博弈的結果了。

㈣ 小米造車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條

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的下半場,雷軍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以差不多哽咽的語氣闡述了小米為什麼要造車。這番演講,大概感動了整個數碼 科技 圈,也感動了大半個 汽車 圈,都不約而同地喊了一聲「雷總好樣的!」

可是,30分鍾的演講聽下來,雷軍造車的動機更多是被感動、是被驅使、是被感召、是為了勇氣而出發。全程下來,小米造車的實力在哪,戰略是什麼,具體目標是什麼,一個答案都沒有接收到。不要聽雷軍說的小米有錢,也不要聽他說的「高品質智能電動 汽車 」,更不用聽他用造手機的經歷來類比,這些自我感動和激勵並不能促成一台好車。

資本市場似乎也沒有對小米造車那麼感興趣,3月31日早盤小米集團盡管一度高開5%以上,但是午市收盤已經抹平了漲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漲。這和散戶預期的公布造車計劃至少上漲幾十個點相距甚遠。

接下來我來進一步闡述,為什麼不看好小米造車。

一、有錢就能造車嗎?

全場發布會,讓米粉們聽得很爽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有錢:1080億元」,聽得更爽的一句話是「說實話,我們虧得起!」雷總的凡爾賽文學也至少是博士級別的。

在更早些時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車計劃的資金投入:首期投資額為100億元,預計未來十年投資額為100億美元,大致約合700億元人民幣,算上現金貼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億元了。

要說這個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夠多的,之前行業的一個判斷是「造車新勢力投資大概是200億元可以出車」。即便類似於蔚來這樣全價值鏈「燒錢」的企業,最開始三年半的虧損也大概在400億元左右,僅為小米造車計劃投入的一半。換句話說,真要是投入800億元,不說顛覆傳統中國車企,至少再造一個蔚來是可以的。

但是,造車這件事情,有錢只是一個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

錢能夠買來技術、買來工廠、買來戰略,但是買不來「時間」。 汽車 產品作為一個生命周期長達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輪投入的時間長度也遠遠高於手機行業,這種長時間尺度帶來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路徑風險、質量風險等等——可能就需要數倍的投資來覆蓋。

小米之前很喜歡說在2015年-2016年是屬於小米的低谷,銷量下滑、渠道出現問題、產品力下降等等,最後經過一系列調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車 行業裡面,一款車的失利可不是一兩年就能解決,會直接影響到後續三四年的布局,而新產品也不是在看到舊款車型出問題後就能迅速補位,往往這又是三年。

所以,「有錢」這個問題,在網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現實世界中卻敵不過「時間」二字。再說了,小米有錢,難道恆大沒有錢嗎、寶能不比你有錢嗎、地方政府沒有錢嗎,可是幾年過去一輛車都沒有造出來這種事情依舊時常出現。

二、小米的一千億夠嗎

其實再看「有錢」這件事,雷軍口中的100億元首期規模也不算什麼。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億美元的投資,吉利在過去十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1000億元,這裡面還不包含對沃爾沃的收購、資本費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是56.29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搞到85.56億元,這還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礎上的。還有長城 汽車 ,2019年的研發投入是42.5億元左右,2020年就達到51.5億元,同樣不菲。

實際上,雷軍可能更想強調其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不過這個所謂儲備更多是包括了各種銀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貼現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財報中第四季度末的經營所得現金流差不多135億元,還有224億元的融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等等,全年算下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大概是550億元左右。

這個資金對於吉利 汽車 這樣手持190億元的中國車企來說當然比較有優勢,不過吉利 汽車 之後會推進科創板上市融資200億元,相當於也有400億元左右的現金流。同樣的,比亞迪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大幅增長207.9%至453.9億、長城 汽車 大概也有200億左右。

如果對比蔚來、小鵬、理想這些剛剛完成股票增發和二次融資不久的新勢力,其手上持有的現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億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團目前以手機業務為主,年度的日常開銷也會持續增長,比如其研發費用也是93億元左右,好在毛利率還遠高於 汽車 產品——小米包含手機、loT硬體和互聯網業務在內的毛利率是14.9%——對資金的需求沒有那麼大。可是造車是一個低回報的行業,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營收雖然大,但利潤率也僅保持在5%左右,為此整個產業的資金遠遠高於普通數碼 科技 公司。

因此,對於小米集團來說,盡管看上去千億級別的現金儲備和十年100億美元的投入很可觀,可是真正砸到造車裡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風浪。

三、小米造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雷軍的演講中一直沒有提到小米造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是自動駕駛?是 汽車 硬體製造?還是智能系統?雷軍只是語焉不詳的說了一句:「為了給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態,決定用全資的方式來造車……只有和手機、生態鏈全部打通,才能給米粉提供更好的體驗。」

這裡面的意思聽上去是用小米生態鏈來造車,小米用戶可以在小米 汽車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體驗。那這是小米造車的核心競爭力嗎?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車的壁壘。

對於買車的人來說,如果選擇一輛車就決定了他要用什麼手機、什麼家電、什麼生態,這或許只有蘋果敢這么要求。對於參與安卓生態的企業來說,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滿足所有安卓用戶,選擇小米不過是因為你的勢力領域稍大一些、性價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說整個生態鏈就是小米的。

事實上,現在小米也沒有建立起類似於蘋果iOS這樣的生態,絕大部分用戶選擇小米還是OPPO、華為,只不過是比較誰的硬體更好、性價比更高,並不會因為我用了小米手機就選擇小米家電。用生態鏈去綁定使用場景更獨特、消費成本更高的 汽車 產品,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軍看來,小米的研發團隊或許是小米 汽車 的核心競爭力。按照他的說法現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師,為了造車大概還要增加50%,也就是1.5萬名左右。然而就以長城 汽車 來說,這家中國車企的研發人員有1.9萬名,並且還在對智能網聯領域的工程師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車 研發人才上的差距,並不是像手機那樣找好供應商,找幾個高管就可以彌補的。再強的 汽車 高管,說到底也只能懂 汽車 產業中幾個環節,真正 汽車 產業的競爭是體系力的競爭,成熟的體系能夠像是齒輪一樣精密轉動而不會卡頓。

對於這一點,不知道雷軍是否有意識到, 汽車 產業不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可以解決的產業。 汽車 也不會像手機行業那樣,親自上陣就能搞懂一些原來不知道的環節,因為這些環節實在太多。這大概就像是,羅永浩自以為自己懂手機,可是真正造手機的時候他只能對著UI指指點點。

對雷軍而言,真正要造車,可不是調研兩個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車,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電動 汽車 」的關鍵主語還是「 汽車 」二字。

四、小米造車的資本因素

小米造車這件事情傳了很久,每次都能引發資本市場的跟風。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傳出一句「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就讓小米股價頓時拉升了10個點,市值漲了700億。

不過即便是傳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團的股價也早已不復上月之勇。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小米集團港股股價已經從之前的30港元價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時僅為20.65港元,比最高峰時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盤後發布了造車公告,但是今天股價也表現平平,依靠尾盤的短暫拉升才上漲了2.2%——要說機構沒有提前收到風聲,那是不可能的,或許只是資本機構已經不感興趣小米造車這件事情了。

盡管不能以負面導向揣測小米造車的正當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車這件事情確實對市值管理有幫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團當前股價低迷、舉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為華為困於晶元,小米在其核心業務手機的出貨量上已經趕上來了,全球前三的手機廠商目前僅有5500億人民幣不到的市值確實不算出色。畢竟那些要叫雷軍一聲「大哥」的蔚來、小鵬們,市值動輒都是兩三千億。對比之下,蔚來的營收僅為164億元人民幣,小鵬只有區區58.4億元,而小米集團大到2400億元。

因此,從利益最終方的角度來推斷,小米造車更像是一場資本運動,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資本開始成為小米造車的外圍因素,那麼投資收益率、固定成本、損失等等每一個項目損益,都將決定造車之路。

結語:

事實上,對小米造車的疑問,遠不止上述四條,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還沒有想清楚到底要怎麼造車。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車的核心能力,大多數都是雷軍和小米內部對米粉們支持的感動和對自己「迎難而上」的自嗨激情。

到底小米要怎麼造車,又有什麼能力造車,這一點在業內人士看來遠沒有網路造車那麼清楚。既然有這個意願,那麼就應該去調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動化、電動化領域的資源,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時間」這個核心變數。熬不出來的新造車,就等於沒有造車。

造車這件事情最難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車」,否則還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圖 網路

㈤ 2021年10月5號港股突然暴漲,是什麼原因

香港股市開盤走低,三桶石油的大幅上漲與國際油價上漲直接相關。香港科技股下跌主要是由於美國納斯達克。視頻平台取消預購對愛奇藝的影響可能稍大,對其他網路股影響不大。疫苗庫存的急劇下降有情緒上的影響,不排除存在一定程度的錯誤殺戮。

由於香港美元和美國美元在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預期很強,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短期內不會停止。香港股票個人投資收益為香港元,折舊風險應由人民幣承擔。全面開放的香港證券市場可以自由獲取國際資金,活躍交易,具有很高的國際關聯性。其他國家的金融和經濟政策將直接影響股市的興衰,波動較大。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擾動都會引起香港股市的大波動或小波動。例如,近期美國次級債危機對香港股市產生了重大影響。

㈥ 小米香港股價

今天早上,小米正式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碼:01810,發行價17港元,凈籌資239.75億港元,收到約10.35億股認購申請,超額認購約9.5倍。


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香港交易所致辭,表示,八年前用互聯網做手機這樣瘋狂的想法,幾乎沒人敢相信。小米的第一個產品MIUI第一版只有100名用戶,從這100名用戶到現在月活躍用戶1.9億人,只有在米粉的支持下,才鑄造了今天的小米。在致辭期間,雷軍一度情緒激動、哽咽。


不過,從香港交易所顯示的數據來看,小米開盤價為16.6港元,較17港元的發行價下跌了2.35%,慘遭破發。按照開盤價計算,小米集團市值達473.26億美元,成功超過網易。對此,雷軍表示因為最近大勢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價格是最重要的,要調整形態,把公司做好。


小米上市後,雷軍持股量占已發行股本約29.40%,持有投票權約54.74%。現在,雷軍的實時財富達到139.14億美元。另外,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米上市10個交易日後將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創下港股最快記錄。

㈦ 01810小米股票今天張多少

你好,今日港股收盤時,小米集團(01810)漲3.17%至9.43元,盤中高位9.55元,破50天線(9.346元); 成交約7534萬股,涉及資金7.03億元,主動買入68%的股份。
拓展資料:
1、買股票要注意以下的一些事項。政策風險。在股市中,政策既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也可以帶來巨大的損失。比如禁塑袋政策對相關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場災難,股價也會大幅下跌。在國際危機中,雖然國內股市已經足夠成熟和獨立,但國際利空消息仍會嚴重影響國內股市,引發個股下跌。購買力風險,由價格變動引起的資金實際購買力的不確定性,稱為購買力風險,或通脹風險。
2、財務風險是指公司籌資所產生的風險,即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賣空機制風險。很多投資者在投資股票時,都對自己的股票大幅下跌感到困惑,因為沒有壞消息和壞公司財務。事實上,做空是有主力軍的。如何降低庫存風險?在股票投資中,有不少民間高手,懂得利用資金做短線操作,有時還能獲得高額回報。然而,對於非專業投資者來說,他們無法每天追蹤熱點。因此,在股票操作中,如果你想在上漲趨勢中買入股票,你應該學會做空。
3、暴跌是機會,負下降的機會遠小於急劇下降的機會。急劇下降往往是由重大壞消息或意外事件引起的。市場相對高位的大幅下跌需謹慎對待,但對於主力下跌波或長期負跌後的大幅下跌,則應關注個股,因為它往往隱藏著投資機會。
4、控制學習策略中的風險,控制風險最有效的策略是止贏止輸。一旦投資者發現股指明顯破破,技術指標處於頂部,或者持有利潤大幅減少,甚至出現虧損,就需要採取必要的策略。控制倉位風險,投資者應根據市場變化決定倉位,適當減持倉位,持有少量股票,靈活操作。
5、試探性購買,在股票投資中,我們往往無法把握到最合適的買入時機。如果你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股市,股市下跌時你可能會損失慘重。

㈧ 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時間

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最快要在9月份。阿里最快要9月或以後才能獲納入港股通,但前提是得到監管當局批准。阿里的市值及成交金額都達標,然而暫時仍無法進入港股通,主要有兩個原因:港股通仍未容許納入第二上市股份和阿里上市至今仍不足183個交易日。
【拓展資料】
小米什麼時候納入港股通標的
上交所、深交所發布通知:「今年7月16日起,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恆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中屬於外國公司股票、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的,暫不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圍,其他股票調入調出正常進行。」
這就意味著,小米這樣的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暫時不會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小米將暫時無緣滬港通、深港通。受此消息影響,小米今日開盤大跌7%,最高跌幅超過9%,此後股價震盪回升,但依然沒有飄紅。
小米不能納入港股通標的,也就意味著內地資金將暫時無法通過港股通渠道投資小米。原本預期內地資金湧入追捧小米,刺激小米的股價,短期內不會實現了。
小米上市當日,恆生指數宣布,小米將獲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旗下多個市值類及行業類指數,包括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此前該指數成分股默認為港股通標的,這是上一周小米股價飆漲的原因之一。現在這一希望短期內落空,股價上不免出現回調。
不過,對小米的一個利好是,港交所希望推動投票權架構早日納入港股通標的。
港交所14日表示:「恆生指數公司5月份公布准備將外國公司、合訂證券、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包含在其綜合指數選股范圍內。兩地交易所經討論同意外國公司及合訂證券這兩類證券暫時不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交易所一直努力在第一家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在港上市前,能夠與內地交易所就這類公司納入合資格證券達成共識。交易所認為這類公司應該盡早納入互聯互通。」
這樣看來,小米這種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短期內納入港股通標的希望並未完全沒有。而什麼時候能夠實現這一點,就看各方博弈的結果了。
港股通股票的交易時間是怎麼規定的?
投資者買賣港股通股票的交易時間具體按聯交所規定執行。在聯交所,交易日的9:00至9:30為開市前時段(集合競價),但港股通投資者則僅可以在9:00至9:15通過競價限價盤申報;交易日的9:30至12:00以及13:00至16:00為持續交易時段(連續競價),港股通投資者僅能通過增強限價盤申報。港股通投資者撤單的時間為9:00-9:15;9:30-12:00;12:30-16:00。

熱點內容
通過手機號搜索微信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7-02 04:13:03 瀏覽:814
為什麼每個女人都不好惹 發布:2025-07-02 04:12:07 瀏覽:986
為什麼摸到手機頂部會息屏 發布:2025-07-02 04:08:42 瀏覽:773
為什麼電動車充電時間這么長 發布:2025-07-02 03:52:40 瀏覽:638
女人生完孩子為什麼做月子 發布:2025-07-02 03:33:46 瀏覽:665
為什麼每天晚上都有探照燈 發布:2025-07-02 03:19:54 瀏覽:385
為什麼微信發不過去卻能收到 發布:2025-07-02 03:12:48 瀏覽:440
為什麼我這樣的好男人這么窮 發布:2025-07-02 03:07:47 瀏覽:314
天線為什麼信號不好 發布:2025-07-02 03:07:46 瀏覽:679
蘋果5為什麼會藍屏 發布:2025-07-02 03:05:28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