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覺得華為比小米好
『壹』 華為和小米的區別在哪裡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我認為華為和小米手機的區別在於華為擁有核心技術,而小米手機更多依靠外來支持幫助。在我看來,華為公司會成為國內企業當中的霸主。
由於華為和小米都在手機領域占據著龐大的市場份額,這使得華為和小米自然會成為彼此的競爭對手,只不過兩家公司在發展理念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使得很多消費者都在關注兩家公司的未來發展。
一、我覺得華為和小米的區別,在於華為擁有核心技術。
要知道華為之所以會遭到國外的制裁,就是因為華為在科技研發的問題上,擁有更多的核心自主技術,正是由於擁有非常多的核心技術,華為在研發科技產品的問題上,才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以及優勢。因為華為從創立之初,就認為科技技術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所以我認為華為未來的發展將會不可限量。
『貳』 華為和小米相比,誰的性能要更好一些
華為和小米都是國產手機,並且這兩個品牌在各個價位都是有著不同品類的手機的。對於相同價位的手機來說,小米的性能是要更好一些的。因為小米的性價比高、小米的系統更好用。隨著近幾年社會和網路的發展,國產手機也是在不斷進步的,並且現在的國產手機瞬間也是日異常激烈的。很多廠商都給手機開出了很大的折扣,並且來以此來吸引消費者。而華為和小米作為國產最好的手機品牌之一,也是經常較勁的。下面我就來詳細說說小米手機的性能為什麼更好一些。
『叄』 你更看好小米還是華為,為什麼
我更看好小米。
具體原因如下:
1、小米目前整體是一個輕資產的運行模式,盡量控制庫存,同時講究協同協作,小米不會什麼都自己去做,而是去采購最頂級夥伴的部件,這樣一方面可以把精力集中起來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都自己去做,什麼都做勢必面對這各種強有力的對手,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2、小米目前主打性價比,硬體利潤非常低,而是主要靠軟體服務來賺錢,這種模式對其手機業務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大家買東西都還比較注重性價比,所以小米會有更好的接受度。
3、小米有完善的生態圈,而且生態圈中的大部分企業都為其直接投資的企業。這樣就達到了一種互利共贏。可以讓生態圈更積極向上。
目前整個手機市場實現晶元自主的只有華為、小米至少掌握了晶元研發權。對於手機最後的比拼、也只剩下小米和華為兩家。我也從以下的幾個方面、簡單分析一下兩家企業的發展。
IDC的報告稱,2019年全年,三星、華為、蘋果、小米、OPPO出貨量排名前五位,分別為2.96億部、2.41億部、1.91億部、1.26億部、1.14億部。
雖然,對於終端廠商而言,銷售量是最主要KPI,但在當下存量零和競爭態勢下,如何保留住自己的用戶成為廠商的重要課題。畢竟留住一個用戶比搶奪一個其它品牌用戶的難度小一些,當然傷了用戶心再回來的難度更大,同時口碑度的影響是幾何級的。
華為的零售店全球數量已經達到了5萬家的規模,但授權的體驗店只有2500多家。
小米線下新零售 100 多家門店在全國范圍內同時開業。據悉,此次開業的門店中八成以上是核心渠道合作夥伴門店。截至目前,小米線下終端數量已超過 6000 家。
我的觀點~更加看好華為!
說下我的支撐理由:
1、體量差異
華為2019年財務公布:2019年其全球營收達到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凈利潤為6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
具體到三大業務來看,運營商業務營收2967億,同比增長3.8%;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97億元,同比增長8.6%。在消費者業務方面,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同比增長16.5%。營收4673億元,同比增長34%。
從營收區域布局來看,2019年,華為中國地區營收5067億元,同比增長36.2%;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為2060億元,同比增長0.7%;亞太地區為705億元,同比增長13.9%;美洲為524億元,同比增長9.6%;其他地區為230億元,同比增長57%;
小米2019年財報公布:小米全年總收入突破2000億,達到人民幣2058億,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後凈利潤人民幣115億,同比增長34.8%。境外市場收入突破百億美金,達到人民幣912億,進入全球90多個國家和市場,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2019年第四季度總收入人民幣565億,同比增長27.1%,是小米集團2019年營收最高的季度。經調整後凈利潤人民幣23億,同比增長26.5%。以上數據來自網上。
我從上面數據來對比:8000億對2000億,華為占絕對的優勢!並且同時銷售市場更加廣,分布四大洲!
2、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差異也非常大!
華為產品結構更加向上,涉及運營商業務已經消費類業務。
小米產品結構目前只涉及消費業務。
所以這一點產品結構上來說華為更加有優勢!!!
3、企業底蘊
華為更加秉持一個老大哥的形象,華為非常攜帶國內企業,手機裡面的基本配件都是國產的!
小米不用多言!
姑個人更加傾向於華為!
綜上所述我決定更加看好華為的發展!!!!
感謝閱讀,我是AI 科技 猿,聽我庖丁解題。
小米和華為在國內的確是兩個很有話題的公司,每到發旗艦機的時候,小米和華為總是互相PK。那小米和華為到底誰更強?誰更有前途呢?
任正非在前幾天的采訪中透露,華為2020年計劃將研發預算增加58億美元。總體研發費用超過200億美元,人民幣達到1421億。小米的研發投入剛到華為10份之一,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同時,華為重視人才,華為在2019年以人均200萬的年薪聘請了8位博士,涉及人工智慧,無線電,數學專業等領域。「得人才者,得天下」,華為擁有如此多的人才,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華為手機的CPU是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晶元,而且性能上,跟高通驍龍的CPU難分伯仲。系統上,華為已經有自己的鴻蒙OS。反觀小米,小米手機使用的CPU一直是MTK或者高通驍龍CPU,在這一點上,小米還處在被人鎖喉的階段。
所以,在手機業務上,完全看好華為手機。
華為是通信起家,在通信領域具有絕對優勢。華為的5G的專利3147個,位居第一。5G訂單更是達到46份。說華為5G是全世界的領頭羊,毫不誇張。而小米除了手機業務,其他業務都無法跟華為匹敵。
看好HUAWEI是必然的,因為技術驅動產業升級,HUAWEI在技術領域可以說瘋狂的砸錢!15年HUAWEI銷售額已經超過思科10億美元,但純收入確低於思科33億美元,為什麼,因為捨得砸錢投入技術領域,去佔領通信領域上甘嶺!今年研發投入將要打到600億美元!只有技術領先創新才能驅動未來!現在HUAWEI麒麟,鯤鵬,鴻蒙。。。。。。那個不是各自領域重磅炸彈!連國家都給HUAWEI背書,更別說新華社,央視,外交部等等國家級的平台!因為第四次工業革命,5G是引領者!中國一如德國,英國,美國,一樣可以站在世界之巔!而小米就是產業鏈的代言人,營銷是無敵的!再加上雷軍,盧偉冰[捂臉]碰瓷潑婦鬧街樣子無處不在的營銷。兩家公司高下立判!不需解釋!當然給老百姓C端的產品,適合的價格。也挺好。。。。。。但盧偉冰無底線營銷,實在。。。。。。
所以你看好HUAWEI還是小米?
你更看好小米還是華為,為什麼?
強行站隊沒必要,米粉也可以喜歡華為,海軍也可以喜歡小米。
小米公司最初的理念是為「為發燒而生」,用最極致的硬體,極高的性價比俘獲了一批忠實的粉絲。雖然某些高管的言論讓人看著別扭,尤其是豬肉論,但不可否認,小米10和小米10pro是款好手機。
華為公司堅持晶元研發,扶持國內供應鏈,以一個民營企業對抗世界第一強國的封鎖,值得欽佩。
小米公司智能家居方面做的很出色,有很多出色的性價比產品,重新定義過很多行業。個人比較看好小米未來在智能家居的發展。
華為公司在5G方面的技術優勢,使的華為未來在物聯網方面發力的可能性很大。華為有晶元,有通信技術,有人才儲備,沒有可能不成功。
小米和華為也不是對立的,喜歡一個不妨礙喜歡另一個。沒必要站隊其中一個。廠商之間充分的競爭,對消費者最有力。
先給答案:華為。
再給一個簡單的比較:小米10系列1億像素的攝像頭,完敗於華為P40系列5000萬像素的攝像頭。為什麼,因為小米技術不行。一家沒有技術的 科技 公司,是沒有未來的。
比較華為和小米的發布會,你會發現明顯的不同。華為會不厭其煩的介紹自家的麒麟處理器、5G模塊、攝像創新與優化、方舟編譯器等等,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而小米會說首發了高通XX處理器、第一次使用了XX像素的攝像頭、友商的馬達不行等等,一面懟華為一面感謝供應鏈。發布會前後,以雷軍、盧偉冰、常程等為代表的小米高管,一波一波的懟友商、帶節奏,搞營銷。華為和小米,正是技術驅動與營銷驅動的代表性企業。
縱觀商業史我們會發現,技術驅動的 科技 公司能存在很久(比如IBM),而營銷驅動的公司,會很快消亡(比如酷派之類)。反過來講,如果營銷第一的話,那麼廣告公司早就統治世界了。
華為的成長一直是基於掌控產業的核心的,電信設備如此,手機也是如此。雖然華為和小米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時間相差不多,但華為迅速的切入處理器市場,在第一代p系列的手機上,就用上了麒麟晶元。經過多年的發展,華為已經與高通、蘋果三足鼎立。而小米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緊貼高通。雖然中途也宣布做晶元,但不了了之。而隨著5G的到來,晶元越來越復雜,小米以後沒有機會切入技術核心了。HTC知道吧?因為沒有核心技術,被蘋果三星一通專利戰,就銷聲匿跡了。
雖然在美國的打壓之下,目前華為面臨巨大的困難,但是卻迫使華為切入更多的核心領域:系統(鴻蒙)、應用服務市場(HMS)等,讓華為的技術積累和防火牆更加深厚。而小米呢,一直宣稱"全球供應鏈",但卻不能把1億像素的拍照效果做好。
華為是經歷過多次生死的,而且目前還在經歷生死。更重要的是,每次面臨死亡,華為都挺過來了,而且變得更加強大。小米作為一家年輕的企業,發展一路順風順水,是還沒經歷過生死的。一個還未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企業,還無從與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偉大企業談未來。
綜上所述,更看好經歷過生死、掌握核心技術、以技術驅動的華為。而以營銷驅動的小米,要與華為比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問題上,我是堅定不移地更看好華為。主要是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
第一,華為這么多年形成的「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確保了華為是一個精英奮斗的群體。而非一兩個人,一小撮人。這個是華為有別於其它大企業的最牛逼的地方。任正非即使退休或去世了,這個奮斗者群體和文化還在,就沒有太大影響。而雷軍的小米還是他一個人的奮斗,雷軍在小米裡面表現得像個超人,而收入方面也是獨攬大頭。如果不能建立起群體奮斗的文化,那麼小米就不可能趕超華為。人才和分配機制領先,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華為在技術研發上有著很強的先發優勢,而且目前的研發強度還是遠超小米,研發效率方面華為更是世界領先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以讓華為長期保持優勢。因為 科技 行業,通過研發創新帶來的技術領先和成本降低,才是企業發展的最可靠基石。技術和研發效率領先,這是 科技 行業持續發展的根本。
第三,華為在管理方面有著不斷學習先進經驗和優化固化的傳統。所以華為在管理方面的基礎要比小米雄厚得多。而小米基本還是靠雷軍的構架,基本是能人治理的模式。這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華為在管理上的積淀讓公司更加規范化運行,從而避免了決策和管理偏差的風險。
綜上,華為必然會在未來和小米的競爭中,越來越體現出優勢。商業模式和營銷創新帶來的領先是一時的,而靠人才機制,技術創新,管理沉澱,這些帶來的競爭優勢是更可靠和長久的。
華為和小米這幾年都可以說用亮眼的成績來形容。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人工智慧等方向都有很高的增長,以及取得眾多的技術成功。而同樣的小米也在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等業務板塊實現強勢增長。
雙方交集最強的就是手機業務,雙方的增長也都很強勁,而華為除了手機、電腦等產品之外,絕大部分面向的還是企業級用戶,甚至是城市級、國家級的業務;小米則主要還是面向個體用戶,智能手機、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等很大部分是對個體用戶的。但本人還是看好華為。
你再說手機對吧,我兩個都看好吧。
首先說一個問題華為的業務板塊分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終端業務、企業業務三大板塊。
華為是全球第一大的通信製造業企業,運營商業務也一直是華為的主業,隨著發展華為的消費者終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手機份額超過蘋果位列世界第二。
華為的成功有他的技術沉澱,比如海思處理器,是既高通,三星,蘋果自研的處理器。後面HMS系統等等一系反制美國封殺的技術優化成長。自身的強大當然也有外部因素,三星出了點事,華為迅速吃掉了他的市場,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加上華為的愛過宣傳,買華為就是愛國等等,讓華為站在了中國的頂端。
華為學習小米另立一個榮耀,從最初的模仿到後面的崛起,現在榮耀跟華為分家,就像小米和華為分家一樣,估計後面會越來越好
華為對其他的打壓也很厲害,畢竟有條件
小米算是一個新進的品牌,當然也不算太新,畢竟十年了,也培養了一大批米粉。
小米現在把小米和紅米分出來,小米主打中高端,紅米做中低端。
雖然好多人說是組裝廠之類的言語,但是現在本來就是多協作模式,波音747也不是全部美國做吧,不也一樣是全球采購來組裝,當然也不是單純的拼在一起,肯定有自己的東西放進去。當然小米在自研方面還需努力,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米值得誇贊的就是系統米柚,這個做的挺好,不斷優化,,努力向前向前。
小米目前致力於打造智能家居,這個是圍繞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由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智能硬體產品組成一套完整的閉環體驗。
雷軍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他也不會輸。
小米與華為的對抗會持續延續。。。
『肆』 為什麼總有人拿華為技術公司跟小米科技公司比較原因是什麼
想必大家都發現過這樣一個現象,總是會有人拿華為技術公司和小米科技公司進行比較,這是因為這兩個品牌是國產手機的兩大巨頭。而且兩個手機的銷售率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放在一起比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除此之外,在最先開始的時候,小米手機是非常火的,但是現在被華為比下去,所以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話題。
不管是華為,還是小米,都能夠體現出國內手機品牌的一個進步。另外這兩款手機也充分讓大家認識到了品牌背後團隊的主要力量,不管做不做比較,這兩款手機都有相應的忠實粉絲。而且大家購買手機,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再加上這兩款手機都非常的不錯,因此才能夠走在前二的位置。
『伍』 有人覺得相較於華為,小米更偉大,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都是發展得非常不錯的兩個國產手機品牌,在我國乃至全世界的銷量都達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水平。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憑借其優異的表現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同時也使得很多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會比較這兩個手機品牌。網上有些人說相較於華為小米更偉大,對於這個觀點小編是不認同的。確實,現在由於華為手機受到制裁,性價比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高了,而小米顯然具有更高的性價比,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小米手機更加偉大。
總之,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都是非常好用的兩個手機品牌,兩個手機品牌都推出了很多的款式供消費者們選擇,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手機,不管是哪個手機品牌,滿足用戶們的日常需求都是完全沒問題的。用戶也不必說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哪個更偉大,它們的企業發展方向不太相同,所以比較哪個更加偉大是沒有意義的。
『陸』 小米和華為哪個比較好,為什麼
我自己的看法是華為好用一些。為什麼呢?因為它比較穩定,信號好,續航長,性能也不算差,基本上該有的功能都不差,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但是華為手機現在性價比不高了,中端機型號缺貨,高端機價格貴,系統可能又比不上ios
小米呢,跑分比較好,可能玩游戲速度快一些。但是感覺有些偏科,過於追求性能極致,可能在其他方面多多少少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場合趕上了它的弱點真耽誤事。而且小米的售後不是可能沒有華為的好,跑分高是一方面,賣手機的大多數都不推薦買小米。
學生時代可能在乎性價比,不太在乎自己的時間價值,可以玩刷機什麼的。職場上干年頭多了,基本上沒精力折騰手機了,就想要一個靠譜不掉價的手機,這時候基本上沒有小米啥存在感了。身邊的同事見過一個有小米手機的,但也不敢拿來當作主力機。(包博)
『柒』 為什麼華為手機配置不如小米卻在銷量上趕超小米華為究竟好在哪
華為手機銷量趕超小米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可以說是碾壓小米。你說的華為手機配置不如小米,指的應該是高端機這一塊,同價位的小米硬體配置比華為的高,但到了高端這塊,根本就不是配置決定的,而是品牌力,用戶體驗,這些無形的東西佔了更大的作用。具體來說,華為手機銷量能碾壓小米,主要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華為高端機的技術創新突破很厲害,一直在引領,而小米是一直在跟隨。而且華為高端機產品特色鮮明,人群定位精準,賣點充分。市場宣傳也大氣磅礴。就是能營造出那種高級感,反觀小米,硬體配置能堆砌,但高級感堆不出來,這樣就落於下風。
其次,華為也出了一系列中低端機型來頂住小米。譬如NOVA系列,榮耀的數字系列,V系列等。這些手機共享了華為技術,而且刀法精準地切割了部分成本和功能。這樣這些系列手機也具備很強的性價比,加上華為品牌背書,搶下不少小米的客戶(注重性價比的消費群體)
其三,華為的線下渠道覆蓋面更廣,線上營銷這塊已經不弱於小米。
其四,華為的財力更加雄厚,成本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強過小米。所以每次新機發布現貨充足,而小米過於摳成本,對待供應鏈很苛刻,所以經常會斷貨。
總結一下,那就是華為這頭大象在中國市場開始翩翩起舞,那麼其它對手就被全面碾壓,必須要為之讓路。而且現在的格局還是在華為很克制,不主動挑起價格戰的情況下形成的。
小米,華為都不錯,以前買小米,是因為小米在山寨機組裝機當中質量最好的,價格也不高,現在買華為,是因為支持華為高 科技 的研發,抵制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手機性能夠用就行,不花冤枉錢
如果手機只看配置的話,那早就沒蘋果什麼事了,所以單靠手機配置就想一統手機市場那是不現實的,要是論配置看參數就能在銷量上趕超,那國產車早就把豐田大眾干趴下了,所以小米沒有足夠硬的看家本領,自然就被華為趕超了!
一、華為重視研發,用技術流獲得消費者好感
不可否認,華為是國產 科技 公司中最重視技術的一類,從一開始就是做通信起家,後面涉足伺服器、交換機等企業服務方案。進入手機行業後也不滿足於做運營商合約機,很早就開始投巨資研發自己的晶元,後來諾基亞潰敗後接手了Lumia的相機團隊,然後與索尼定製了手機鏡頭,以手機拍照為切入點,殺入手機高端市場。
並且華為還一心投入,想搞自己的操作系統,雖然現在還沒有問世,但這給自己「技術流」的形象加分不少。
二、川普的神助攻
從去年華為上第一次實體名單後,國內的情緒高漲,大家紛紛抵制M國產品,所以也出現一些不買HW是XX的言論,但這確實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去年第三季度華為的銷量暴漲,佔比近50%,這是在太恐怖了。所以華為在去年海外市場遭受重挫的情況下,依然交出2.4億台成績。
隨著今年M國的進一步封鎖,又激發了一波這種支持情懷,所以今年4月份,華為的銷量直接把三星都給超過了,位居世界第一,所以不得不感嘆國內消費能力的恐怖。
在這一點上,小米跟當初的聯想類似,披上了高通打手,買辦企業、組裝廠一類的罵名,所以無法享受到這一波紅利。
三、小米千年不變的搶購有點敗人品
小米的產品確實有些不錯,但稍微火一點的產品就搶購,這是在很影響消費體驗。現在的生活節奏快,不管是學習的還是工作的,大家都很忙,為了買一部手機大家還再一再二的搶購,好搶的還行,不好搶的確實搞得心力交瘁,幾番折騰後,大家已經不想去參與了。
另外則是小米的產品在用料和做工上相對較差一些,在精緻程度上超微差一點,故障率也比較高(相對來說高一點),這也算是一個制約因素。
總的來說,小米跟魅族一樣,把握住了智能手機的第一波風口,但錯過了最佳的增長時機,現在還想繼續,那難度不小。特別是華為這種注重狼性文化的狠企業,想要反超回來實在太難了。
小米因發燒而生,不吹不黑,鄙人曾買過米2,過程跟耍猴似的!現在小米因配置而生,就是類似聯想電腦的組裝機,核心技術能買就不研究,買不到就科普一下攻擊其它友商的技術無用論,總之雜貨鋪小米只有你想不到的產品,沒有他們貼不了標的產品!我支持國產,但請不要耍猴!我們是人!
我覺得在產能上,小米不如華為,所以賣得少。
小米就是一個大雜鋪匯總,有些不兼容的問題根本沒辦法解決;華為已經成系統了,邊發現問題邊改進成熟。。
華為配置不如小米,你怎麼對比的啊,那一點看出來的,請舉例讓我學習學習?
我在大約六年前用過米三,說實話太後悔了,再也不用小米手機了。後來換了華為,現在第三部華為了,明年打算再買一部華為手機。
配置誰都會堆,如果靠配置能讓大家買賬的話,那電腦手機都簡單了,堆配置就好了,優化技術都不用做了
什麼是品牌效應,華為品牌比小米高一個檔次,華為的專利創新能力甩小米幾條街,在國際上為國家爭光,樹立 科技 大國影像,作為普通國民,支持華為就是支持國家,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個人感覺!
『捌』 是小米手機好用,還是華為手機更好用你怎麼看
華為Mate 40 Pro手機很不錯,參數如下:
1、屏幕:屏幕尺寸6.76英寸,屏幕色彩1670萬色,解析度FHD+ 2772 × 1344 像素,看電影更加舒暢。
2、相機:後置攝像頭:超感知攝像頭5000萬像素+電影攝像頭20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1200萬像素,支持自動對焦。前置攝像頭:超感知攝像頭1300萬像素,支持固定焦距,將超廣角鏡頭和姿態感應器合二為一,更小身軀有更多科技。
3、性能:採用EMUI 11.0(基於Android 10)系統,搭載麒麟9000,八核處理器 ,帶來高速、流暢的體驗。
4、電池:配備4400mAh(典型值)大容量電池,續航持久。
5、特色功能:暢連大文件閃傳、智感支付、靈動熄屏顯示、AI 隔空操控、運動防抖、微電影、AI跟拍 、 AI 字幕、雙景錄像、自拍慢動作、多屏協同、暢連通話、四網協同、智慧剪輯、智慧多窗、AI 信息保護、人臉解鎖、智能截屏、小藝智慧語音等。
相關鏈接如下:華為商城
『玖』 手機是小米好還是華為好
1.華為的品牌大名氣大,手機做得也不錯,但UI優化的一般,價格偏高;小米的系統可以說是優化的最好的,價格一直很有優勢,性價比很高。
2.現在的手機大多都是搭載的安卓,華為也是,小米手機的MIUI系統雖然也是安卓的,但它經過小米公司的進一步開發使它更適合中國人的操作習慣。總體來說,華為的商務領域更突出,小米的娛樂性能更突出。
3.華為技術很不錯,世界五百強不是蓋的,它是全球就那麼幾家能自己做手機CPU的公司。但是縱觀這兩家公司的手機,隨意哪一款都好。華為的買了心裡會更踏實,小米的買了玩起來更舒服。
4.做工來說,畢竟華為是世界五百強,總體質量上確實比小米要好上那麼一點點,但也不是完好。我的華為手機後蓋就有點松動,按起來還嘎吱嘎吱的。這方面確實比的不會太多,我姐之前買了一部小米2S,感覺還不錯~
『拾』 配置差不多,華為為什麼比小米高端差距到底在哪裡
沖擊高端手機市場是眾多手機廠商的夢想,畢竟賣高端手機更賺錢。以iPhone為例,蘋果公司公布的2021年第一財季業績顯示,蘋果凈營收1114.39億美元,其中iPhone貢獻了655.97億美元的營收,佔了總體營收的59%,手機產品是蘋果公司的最大功臣。
所以各大手機廠商也想著沖擊高端手機市場,但是多年來能夠獲此殊榮的手機品牌很少,國內只有華為是真正樹立了高端機的品牌形象。
這就讓許多人,尤其是一些小米手機的粉絲很不服。有人覺得,小米有不少機型的配置明明跟華為是差不多的,憑什麼華為手機就是高端機的代表,就能賣那麼高的價格,小米就只能賣中低端手機呢?他們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市場定位不同
小米手機一開始的市場定位就是面向普通青年,主打性價比高的千元機。2011年小米發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機定價為1999元,後來紅極一時的紅米手機,售價更是低到了千元以下,自此小米的品牌形象就跟中低端機緊緊綁在了一起。
雖然在宣傳上沒有明確說過,小米手機的目標用戶是「屌絲」群體,但人們就是認定了小米手機是屌絲青年的最愛,就連小米曾經也有高管公開支持這種觀點。
2020年11月25日,小米集團清河大學的副校長在一場論壇上說,得屌絲者得天下。這話引起了小米用戶的吐槽,同時也反映出,小米內部應該有不少人就是這么定位自己的。
華為就不一樣了,很早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在沖擊高端機市場。2014年華為發布的mate7手機,宣傳語是「爵士人生」,僅僅幾個字,就樹立了成功人士專用的商務手機的品牌定位。
當年mate7的外觀和配置也對得起這四個字,因此這款手機大獲成功。自此以後,華為手機在高端機領域越走越順,推出的華為保時捷系列更是成為不少人展示財力的象徵。
其實小米也試圖沖擊過高端機市場,2015年發布的小米note是小米邁向高端機的第一步,只可惜失敗了,自此小米一直沒有實現高端機的夢想。
手機定價不同
網上有句老梗說得好,「以前沒錢買華為,現在沒錢買華為」,這句話非常准確地概括了華為手機的價格變遷史。
高端往往是靠價格來鑄就的。在產品上,華為很早就確定了主打高端機的產品線,如mate7系列,標配版售價接近三千元,高配版則是接近四千元,在當時的市場里,從價格上就和其他國產手機劃分了界限。
後來發布的P系列,定位上也慢慢往高端機靠攏,售價也漸漸比其他國產手機高出一大截。華為旗艦機常年來售價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價位,到2021年6月時mate系列和P系列價格還基本穩定在四千到六千之間,有的型號甚至能近萬元。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養,人們認可了華為手機值得賣出高價,所以在黃牛那邊,華為手機有些機型更是被炒出天價。
小米手機一直以來的價格就是很親民,兩千到三千元就能買到小米的旗艦機,性價比超高,許多用戶也覺得小米手機就適合這個價,這導致小米每次要提高價格,就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雷軍也曾經說過,小米的利潤永遠不會超過5%,這代表著,小米手機想要提高價格是很難的。
其實2021年3月29日發布的小米11 Ultra,高配版售價都已經在六千以上了,但是並沒有在市場上激起特別大的水花,也沒能扭轉人們心中小米中低端機的形象。
取的名字不一樣
產品名字雖然說起來很玄,但確實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直接觀感。國內主流手機品牌里,OPPO、vivo藍綠兩廠,給人的感覺就是年輕 時尚 ,是給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用的,這兩家公司也一直遵循著這樣的市場定位。
華為這個名字,被人解讀成「中華有為」,雖然有點強行解讀,但不得不說,確實是給這個名字增加了不少光環,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小米旗下手機的名字,就顯得有些朴實無華,不夠大氣,網上也有不少人吐槽小米產品取名太low,是小米邁入高端機行列的一大阻礙。或許小米內部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後來就將紅米改成了「Redmi」,至少在觀感上就比紅米更 時尚 了。
不同的名字有時候也很玄妙地對應著不同的身份,比如企業老總用華為手機,人們就覺得很合理,用小米手機就會覺得怪怪的,不太符合身份。至今仍有很多人覺得,小米就是普通年輕人才用的。
其實在配置上,現在的小米已經能夠造出不輸於華為的高端機,但是高端機並不僅僅是硬體的堆砌,品牌塑造也很重要,而在這方面,小米的形象和過去綁得太緊了,想要成功樹立高端機的品牌形象,目前來看還是道阻且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