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吸金
A. 為什麼小米的產品,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隨之國產手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和00後開始選擇國產品牌,而非蘋果和三星等洋品牌手機,這也導致了蘋果、三星等洋品牌手機在國內的銷量直線下降,從目前的國產手機我們可以看得出,如今是華為、小米、VIVO的最為暢銷了,特別是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可以說一直以來就是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其實小米不僅在國內有一定的地位,在國外乃至全球都有非常的大的份額,這就說明了小米手機的技術與質量逐漸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肯定與信任,曾經有人說過互聯網是得年輕人得天下!因為年輕人代表著未來,這也是很多手機廠商眼中的「優質客戶」,而得到年輕人的喜愛的小米手機,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那些而受年輕人的歡迎呢?
其實,小米手機無論是對於那些對於性能要求比較高,或者是發燒機友來說,小米手機都是首選,但小米手機的質量和做工也是無法否認的,尤其是紅米在千元機市場,幾乎處於統治地位。小米手機本身的定位就是年輕人,因為小米出色的性價比和較低的售價,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B. 為什麼小米的飢餓營銷能夠成功
應該說小米的成功和飢餓營銷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他的成功絕不只是因為飢餓營銷。個人一直覺得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說到底還是產品本身的支撐,好的產品才是企業最根本的發展因素。他首先出現在國內智能機興起的初期階段,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機,當然他們把我了時機,將自身的產品可以說是做的很出色的,再加上並不是很高昂的價格,他也與蘋果的市場競爭中開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而飢餓營銷的作用,就是將這樣一件優秀的產品為消費者青睞的過程推波助瀾,甚至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C. 為什麼小米集團市值這么低
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市場對於這家公司的預期。就在2020年,小米的市值正式沖擊6000億大關,這也正值小米十周年之際,可以算的上是雙喜臨門。但是有誰還記得當初小米集團上市,甚至一度破發的景象,紛紛被他人一度看衰。
當然了,生意場上不就是這樣你死我活的。畢竟人人都相當龍頭,來制定行業規則。
D. 王興的美團,為什麼可以戰勝雷軍的小米
一、雷軍是IT時代的追風少年。
作為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雷軍在大二就通過給電子一條街公司編程,實現了「花錢自由」,此後更是追趕著國產軟體崛起的浪潮,進入了中國軟體業最高企業--金山軟體,一直干到總經理。1999年,雷軍就通過收購拿下了卓越網,並在2000年把卓越網轉型為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並在2004年以7500萬美元巨款賣給了亞馬遜。
作為天使投資人,雷軍還成功投資了UC瀏覽器、YY語音、迅雷、知乎等等無數吸金項目,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1月),雷軍個人的投資企業共計33家,通過小米科技對外投資的企業為157家;通過順為投資對外投資的企業為270家。也就是說「雷軍系」向外投資項目高達460個,項目遍及半個互聯網。
小米模式下,同樣的用戶數量產生的GMV看起來貌似很多,但攤銷一下就沒有想像空間; 硬體產品的低毛利率更是讓人不能苟同,畢竟小米手機都承諾利潤率不超過5%了。美團模式下,螞蟻雄兵們用敗家的效率去追求美好生活,甚至美團還剛上線力推了借款消費模式,包辦窮人們的生活方式。國情就是這樣,還是窮人多。而美團外賣對商家抽佣都到22%了---並不高,反正餐飲行業絕大多數只活最多6個月,下一茬韭菜重新割。 美團點評,才是真平台。所以,美團點評的估值,是要照著阿里、騰訊這樣的平台型企業對標計算。
E. 阿里、騰訊、小米三個生態的分析
【這是一篇問答,寫完感覺還有點意猶未盡,先發上來和大家溝通交流,等有時間再繼續完善下】
阿里系、騰訊系、小米系這三個體系是中國商業生態里非常重要的三個典型案例,但如果以規模及潛力來說,還需要增加頭條系與華為系、其他系,中國因為市場規模足夠大,能夠包容這些足夠規模的單體商業生態體系。
回到話題中,我們在談論商業生態時,既需要看錶面,也需要分析更深的一面。何為生態?我們在看大自然的時候,無論多大的生態系統,他一定有自我循環的體系,以確保生態的穩定,並有成長性,在本話題中三個體系中,其實小米目前為止嚴格來說還不能是一個合格的商業生態,因為構建小米生態的土壤並不肥沃,且容易被顛覆。再者,一個健康的生態,構成生態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是相互獨立且互相影響,他們彼此的重要性是相對對等的。從這個標准看,小米還沒有構建好自己的生態,目前只有阿里與騰訊構建了相對完整且健康的生態體系。
1、阿里生態:
阿里是以電商起家,所以對於阿里來說,豐富和拓展電子商務的消費場景更為重要,且一直是阿里系重要的能力,並以為基礎不斷拓展新的邊界。
與電商具有天然聯系的支付、伺服器、物流等次級業務也能發展起來。換句話說,因為阿里天生具有To B端的能力,釘釘與阿里雲這些重量級或者次重量級的業務才能在阿里發展起來。
有人會問:微信的使用人數明顯高於淘寶啊,為什麼不是騰訊?還有人拿今年網路在春晚期間沒有出現宕機的行為,所以得出結論網路的技術一定高於阿里。且不論網路和阿里的技術能力究竟怎麼樣,但電商交易環境的復雜性一定高於網路與微信,這是毋庸置疑的。12306為什麼最後會選擇阿里的技術方案,也是肯定阿里的技術能力。
還有物流,只有阿里有能力組建菜鳥網路,因為物流依託電商而生存,京東的規模也可以,但阿里系涉及的商業個體更多,物流訂單更大,所以對於物流行業來說,誰能帶來業務,誰就是老大。況且京東還有自己的物流體系需要競爭。
所以,我們總結阿里生態的循環:電商——支付——物流——伺服器(雲服務)——垂直業務(外賣、售票、OA等)——線下智能消費場景
但大家發現沒有,阿里系的業務彼此關聯性是最強的,這個能力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阿里跨界業務很難有突破,而騰訊卻能不斷將業務拓展到阿里的范圍內,並對部分業務產生一定的壓力。
2、騰訊生態
(備註:第二張圖有點老,但是可以用來闡述騰訊系的生態體系)
截止到目前,我一直認為騰訊系所鏈接的產業及規模是要大於阿里系的,大家可能關注了騰訊最近的財報,感覺騰訊在走下坡路。這里需要闡述下阿里與騰訊兩家不同的投資理念:阿里系傾向於整合,而騰訊系傾向於關聯。由此導致的後果是阿里系在面上越來越龐大,而騰訊系感覺變化不大。
但,騰訊系的產業基礎可能要好於阿里系。騰訊系的基礎是社交,以社交為基礎構建了To C的生態。這樣的業務體系鏈接的群體更為龐大,但也容易局限一個特定的國情與環境之中,就像無論是微信還是騰訊其他業務,出海都並不理想,最成功的可能就是游戲業務了。但這並不能忽略騰訊體系吸金的能力。我們深入騰訊生態的內部會發現:騰訊生態中的各個因素既互相影響也相互獨立,以微信為基礎,能夠輕易為美團、京東這樣的體系內公司獲取流量。但無論是社交業務、電商業務、游戲業務等都能夠自我造血。更為關鍵的是掌握了C端這一個龐大的用戶規模,拓展邊界的能力無疑會大大加強。我們縱觀騰訊系在成長過程中兩個重要的商業戰爭:1、與360的競爭;2、與頭條系的競爭,莫不是在守護自己能力業務,確保這個騰訊生態基礎設施不被破壞,但事實是這個領域也容易遇到挑戰。
騰訊生態里掌控的資源決定了他可以四處出擊,並能獲得一定的戰果。比如:內容生態(閱文集團、騰訊音樂等)、支付領域(事實上也只有微信這樣的產品能夠在支付領域給阿里一擊)等。
由此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發現一款由騰訊開發的To B端的優秀產品,微信也開發了企業版本,但使用的人好像不多,體驗真的很不友好,但奇怪的是又說不上來。甚至包括騰訊雲產品。
我一直在想,隨著科技的發達,科技賦能個體,個體越來越強大。假如有一天,每一個個體都可以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小個體商業單位,那麼阿里生態的強大會超越騰訊生態?這個答案,目前看來還沒看到這個可能。
3、小米生態
我在前面為什麼說小米生態還不健全,因為小米的生態非常依賴於手機業務,他更像是中心控制系統,以手機為中心,延伸其他業務,看似規模與種類也很大,但一旦有公司或者品牌突破到手機這個核心業務,那麼是不是小米的生態很容易出現問題?
華為在前不久的發布會上,也宣布開始布局生態,OPPO等廠家也在跟進。可以預見這個類型的生態競爭會更為激烈。小米也好,華為也好,更接近物聯網的系統,通過互聯網以各個智能設備為一個個點形成鏈接,組建成某一個某某網路,例如:家居網路,健康網路等,然後在後台生成大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完成對消費個體具體行為的追蹤。這個想像的場景可能更為接近小米生態,但能否讓消費者形成習慣並產生依賴,這在現階段依然是問號?假如這個成立,那麼小米生態就合理並成立。否則,難以下定論。
寫到這里發現突然寫了很多,先描述到這里。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溝通交流,謝謝。
以上。
F. 為什麼小米手機總是喜歡搞飢餓營銷
小米手機總喜歡搞飢餓營銷,這是大家對這個品牌固有的印象,就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小米的手機確實性價比就非常高,但是它經常出現的就是缺貨斷貨,雖然產品性價比不錯,但你買不到啊,而且有好多一部分被黃牛搶走了。
最近小米手機推出的紅米K系列手機也可以說是性價比相當的高,無論是K30還是K40同價位的可以說性價比名列前三是不成問題的,因為現在有其他廠商也在搞性價比的戰略不單純小米也在這么做了,所以性價比上去就沒有以前那麼高的競爭力了,但盡管如此的小米還是延續著以前飢餓營銷的營銷方式。
G. 為什麼小米科技受捧,它有什麼優勢
特點就是 思想前衛 設計出的軟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H. 你認為小米手機可以吸引顧客為什麼
首先是價格便宜吧,雷軍在小米x發布會上說小米手機硬體綜合利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五,性價比高
再是他創新吧,中國第一部全面屏手機是小米mix2
然後MIUI系統用的感覺很好
I. 為什麼小米總能得到年輕人的垂青,始終不落伍
小米總能得到年輕人的熱愛的關鍵有以下幾個:一、了解年輕人對於性能的追求;二、重視年輕人的體驗;三、價格上適合年輕人。
小米公司在創辦之初就是打著“為發燒而生”的口號,而眾多的手機發燒友多是年輕人,只有年輕人才會對數碼產品如此的熱愛,而秉承著這一觀念的小米不斷的發展壯大,從而成為了一家龐大的公司,到了現在小米已經不僅僅是在手機上表現優越,他所生產的不少產品都得到了年輕人的認可,那麼為什麼小米總能得到年輕人的熱愛了?
三、價格適合年輕人
年輕人絕對算得上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唯一影響年輕人消費的就是年輕人的收入,可以說年輕人是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人群,但是小米每一次的定價都在年輕人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在後期的產品之中,基本上打出的口號都是“年輕人的第一個某某某”,這樣的價格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