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小米為什麼還不出屏下攝像頭

小米為什麼還不出屏下攝像頭

發布時間: 2022-10-29 05:58:46

A. 為什麼屏下攝像頭還是沒有普及

屏下攝像頭作為手機全面屏的最佳解決方案,自從小米和oppo去年拿出樣機後,引發了許多網友的持續關注,可是已經過去了半年的時間,屏下攝像頭不僅沒有普及上市,甚至連一點信息都不再有了,廠商就好像忘記了這一項技術一樣。

面對網友對屏下攝像頭的關心,今天,盧偉冰發微博公開解釋屏下攝像頭不成熟的原因。盧偉冰說網友非常關心屏下攝像頭技術(CUP: Camera under Panel)在手機上的應用,在不犧牲空間的情況下從而達到真正全面屏的效果,但目前的技術實現還有很多困難。

簡單來說,就是屏幕的PPI和透過率的矛盾。目前的屏幕PPI大約在400左右,而PPI在這個水平,相機中光的透過率是很低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拍照效果。如果把PPI降低,提高透過率,就會出現顯示區域的PPI和整個屏幕的PPI差距很大,從而出現顯示區域有色塊等現象。所以,以目前的技術能力,無法找到兼顧顯示效果和相機效果的有效方案。雖然小米在2019年就發布了基於CUP的技術DEMON,但離達到量產效果還是有距離。

因此我們想見到屏下攝像頭的大規模普及應用,可能還需要等很長時間不過整個產業都在努力,相信未來一定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將屏下攝像頭量產。你喜歡的全面屏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B. 小米MIX4曝光:屏下攝像頭+驍龍888Plus,8月11日發布

榮耀Magic3已經正式宣布將於8月12日發布,根據曝光榮耀這款高端,也在驍龍888Plus的首批名單中,但是高通跟小米,肯定比跟榮耀親,高通高管曾經提到,如果沒有小米,就沒有高通8系高端晶元,可見小米在過往中對高通高端晶元的助攻有多大,因此這次小米可能就是驍龍888Plus的全球首發者,再加上去年在8月11日,小米舉辦了雷軍十周年演講,因此小米MIX4發布時間應該已經實錘了,就是8月11日,就等一個官宣了。

眾所周知MIX系列一直是小米主打黑 科技 的一個系列,小米MIX一代開啟了全面屏先河,是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機,小米MIX3開啟了滑蓋全面屏先河,比榮耀Magic2提前發布,最先使用手動滑蓋全面屏,即便是失敗品,也是全球首款的。當然,這次小米MIX4未能首發屏下攝像頭,這點還是比較遺憾的,因為被中興捷足先登了,發布了中興Axon20屏下攝像頭手機。

其實中興Axon20公布當天,小米還宣布了自己攻克第三代屏下攝像頭技術,無情地嘲諷了中興一把,因為中興Axon20按照小米的劃分,頂多就是第二代屏下攝像頭技術,顯示效果和自拍效果無法達到完美,而這次小米MIX4將採用第三代屏下攝像頭,可以實現完美的自拍和屏幕顯示,最終實現真正的全面屏方案。其實前面已經有升降全面屏了,是由vivo率先發布,只是升降全面屏設計,會使得機身更重,而且沒有防水功能,因此只好被很多高端機拋棄了。

至於背面設計方面,根據曝光,小米MIX4可能延續小米11Ultra的副屏方案,而且副屏進一步加大,正面是真全面屏設計,背面是副屏設計,小米MIX4這次感覺高端感十足了!

小米MIX4將全球首發驍龍888Plus處理器,就像小米11全球首發驍龍888一樣,三星也讓出了首發權,以往很多高通高端晶元,都是由三星全球首發,而小米做國內首發,因為高通還得仰仗三星給它代工晶元,現在華為因為無法拿到台積電訂單,台積電也無法給華為代工,因此存在一定空白,當然想搶三星的單子,拉攏高通,因此現在高通有點話語權了,高端晶元也不一定由三星全球首發,另外小米和三星關系也不錯,現在高端機采購的是三星相機感測器,還有很多都是三星屏幕,三星讓個首發權也是情有可原。

小米MIX4應該是無緣2億像素攝像頭的,可能由小米12首發,小米MIX4可能搭載5000萬像素主攝,採用小米11Ultra同款主攝,也就是三星GN2感測器,擁有高達1/1.12英寸超級大底,當前仍然是全球最大手機感測器,目前拍照排名仍然高居DXOMark評分第一,因此小米MIX4使用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並不會因為前面有手機使用而過時了。

如今,小米已經擊敗了蘋果,在第二季度拿下了全球第二的手機市場份額,雷軍也會乘勝追擊,在小米MIX4下更大功夫,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且想將高端機品牌打得更響亮一些,大家期待小米MIX4的到來嗎?

C. 屏下攝像頭技術有譜了!維諾信率先官宣,小米成最大贏家

屏下攝像頭,顧名思義就是將前置攝像頭隱藏設計在屏幕下方,在不影響屏幕顯示效果的同時,還能實現前置攝像頭的正常使用。這其實在技術層面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攝像頭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光學元器件,任何細微光線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實際的成像效果。

所以屏下攝像頭技術對屏幕供應商的要求很高,並且手機廠商還要有很好的拍照演算法補償。日前,國產屏幕製造商維諾信正式官宣表示:該技術集合了數百項技術專利,並與國內上中下游產業鏈企業協同創新,最終實現維信諾InV see™屏下攝像解決方案的誕生。

維諾信的背景很深,它是基於清華大學有機發光顯示器技術成立的,集OLED自主研發、規模生產、市場銷售於一體的高 科技 企業,也是是中國大陸第一家OLED產品供應商。

關於哪個手機廠商會首發屏下攝像頭技術,現在大家一致覺得小米會。小米和維諾信的聯系很緊密,此前展示的小米 MIX Alpha的環繞屏就是維諾信提供的技術,小米和維諾信在屏幕方面的研發還是很猛的。

外界一致表現,小米可能在小米 MIX4上率先量產屏下攝像頭這項技術,除了屏下攝像頭之外,還會有16GB大運行內存和100W快充等,當然現在還是在爆料階段,具體的話還得需要官方宣傳才能知道,看到這不知道你們是否期待小米 MIX4發布呢?

D. 2021年成屏下攝像頭手機元年 產業鏈或迎爆發機遇

鄺偉鈞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自從全面屏手機出現以後,人們對於手機屏佔比的追求越來越高。在追求屏佔比的過程中,傳統導航鍵逐漸消失,原來的指紋解鎖逐漸變成屏下指紋解決方案,但前置攝像頭如何安放還是一大困擾。為此,市面上先後出現了劉海屏、水滴屏、滑蓋式全面屏、升降式全面屏、挖孔屏等方案,卻帶來諸如結構、重量等衍生問題,顯然讓攝像頭能夠「穿過」屏幕,或許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在此背景之下,此前一直被熱炒的屏下攝像頭技術在2021年逐漸迎來爆發。《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中興在7月底發布了旗下第二代屏下攝像頭手機Axon 30系列,與上一代相比,自拍效果更好,屏幕的顯示效果也顯著提高。另外記者了解到,包括OPPO、小米、三星在內的頭部手機廠商均已宣布將量產搭載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手機,機型包括小米MIX 4、三星Galaxy Z Fold3等。此外還有消息稱,榮耀也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搭載屏下攝像頭的機型。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全面屏是手機顯示的大趨勢,而屏下攝像頭技術則被譽為全面屏手機的終極解決方案。

「為了幹掉全面屏上的前置攝像頭,廠商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或許100%全面屏的視覺感知並不是很強,但這是現階段手機形態和功能進化的最佳努力點,同時也能夠有效盤活相關技術產業鏈。」一名手機硬體工程師對本報記者說。

屏下攝像頭量產難在哪兒?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終端事業部總裁倪飛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更多品牌的加入將會進一步推動屏下攝像頭技術成熟,預計2022年會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也將會有更多不同價位段的產品出現。

與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滑蓋屏設計相比,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攻克可以給人們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手機。除中興外,此前OPPO、小米、vivo等均在官方社交媒體等渠道展示了各自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不過均未量產上市。

小米中國區總裁、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在談到屏下攝像頭現狀的時候曾經表示:「大家都非常關心屏下攝像頭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在不犧牲空間的情況下達到真正全面屏的效果,但技術實現還有很多困難。」

「目前屏幕PPI(Pixels Per Inch,即每英寸對角線上所擁有的像素數目)大約在400左右,而PPI在這個水平,相機中光的透過率是很低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拍照效果。如果把PPI降低,提高透過率,就會出現顯示區域的PPI和整個屏幕的PPI差距很大,從而出現顯示區域有色塊等現象。」盧偉冰補充。

簡單來說,要實現屏幕下攝像頭的成像,關鍵就是要讓感測器感知接受光,可是因為普通的顯示面板是不透光的,那就要對顯示面板進行處理。現階段主流的技術做法便是通過調整顯示像素的排列布局,讓一部分光照進去,傳導至屏幕下的攝像頭感測器實現成像。

倪飛總結認為,屏下攝像技術有兩大難點:第一是顯示和透明要平衡;第二是怎麼把前攝的拍照效果提升。

「屏下區域在不拍照時要保持正常顯示,拍照的時候這個區域要做透光,實際上屏幕解析度和素質越好,透光性能便越會下降,這是一個矛盾。」中興通訊副總裁、終端事業部Axon產品總經理張雷表示。

張雷接受采訪時還表示:「中興Axon 30選用了更大像素的前置攝像頭,還有比上一代更透明的材質,目的是為了增大進光量。」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進光量充足也會容易在經過屏幕的時候發生折射,導致拍攝出現霧化不清晰的情況,這些便需要廠商利用拍照演算法去抵消影響。

屏下攝像頭技術可以通過迭代逐步完善,各大手機廠商均已經能夠成功實現並有相應的技術儲備。不過倪飛指出,做屏下攝像頭手機最大的問題是量產經驗不足。

張雷表示:「去年中興做Axon 20的時候是跟供應商合作的,量產過程中存在大量問題,良率從一開始只有5%,現在到90%以上。提升良率涉及到大量的聯調、軟體適配以及一些校準的方法。」

中興通訊消費者業務高級戰略總監呂錢浩認為:「技術上要平衡屏幕顯示效果和前置攝像頭拍照體驗,而量產上則需要平衡量產可行性和全程成本可控。尤其進入2021年後,用戶對於視覺體驗要求更高,不僅是解析度,更有超高刷新率、超廣色域、高精準的色溫等,這些高指標都會對屏下攝像頭的進光形成嚴重挑戰。」

「中興在2020年9月全球首發全面屏手機Axon 20,在2021年7月首發第二代商用全面屏手機Axon 30,實際上為全面屏產業鏈做了兩件前瞻性的貢獻,從0到1的全面屏關鍵技術突破和規模商用,以及從1到N的全面屏標準定義和體驗飛躍。」呂錢浩告訴記者。

2021 年或成屏下攝像頭手機元年

不可否認,各家手機廠商對於屏下攝像頭的技術研發、驗證和儲備實際早在三年前已經開始。

2019年6月,OPPO微博曝光旗下正在測試的屏下攝像頭手機;幾乎與此同時,小米林斌也在微博發了一段小米屏下攝像頭手機的視頻;隨後vivo在最新的概念機APEX 2020上使用了屏下攝像頭技術,從而實現了無孔一體化的手機設計。

雖然OPPO、vivo、小米率先展示,但做到量產首發的是2020年9月面市的中興Axon 20。

作為第一代的量產產品,中興Axon 20的實際體驗並不完美,原因在於為讓攝像頭能夠透過屏幕拍攝,Axon 20攝像頭前面的屏幕在使用透明材料的前提下,通過降低像素密度,減少顯示顆粒的方法,利用像素空隙同光拍攝。這就造成屏幕顯示上,在屏下攝像頭位置的顯示部分有馬賽克條紋,這在業內被稱為明顯的「透光紗窗效應」。此外播放動態內容的時候,攝像頭區域的顯示刷新與其他部分不一致。在拍照時,面對強光環境,該產品也會容易出現高光彌散效應。

不過,最新推出的中興第二代屏下攝像頭手機Axon 30,相比上一代在像素、晶元、電路、材料和演算法這五方面都有全面升級。Axon 30不但未減少攝像頭部分的像素,反而增加像素密度,令畫面細膩度提升,同時為了保證屏幕的透光性,其採用了更加透光的材料,而且把像素點從方形改為圓形,以此獲得更多透光的空隙。

據了解,中興的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合作廠商為維信諾,而維信諾在去年便對外推出InV see 屏下攝像解決方案,這也是全球首個達到量產應用級別的屏下攝像解決方案。據悉,維信諾的這套方案採用了新透明OLED器件,加入了新型驅動電路和像素結構,通過導入高透明新材料,從而達到了顯示效果和屏幕透明度的最佳平衡。

呂錢浩告訴記者:「業界認同基於屏下攝像技術等的無孔真全面屏形態是智能終端下個十年的主要形態,但大家對於真全面屏的定義、演進迭代代際劃分等還存在諸多不同。不過隨著OPPO、小米等品牌入局,這條路上我們也不再孤獨。」

8月4日,OPPO也公布了其下一代屏下攝像頭原型機的信息。其開孔變為圓形,無論熄屏還是亮屏,在全亮度、正常觀看使用距離上,基本都做到了完美隱藏。屏下區域擁有超過15%的透光率,除了夜景自拍場景外,其他光線充足的場景,攝像頭成像質量已經能夠保證。

據了解,目前屏下攝像頭技術,OPPO是與BOE進行聯合研發,小米則是與TCL華星合作。

通過目前OPPO、小米等透露的信息來看,技術路線是相似的,手段方法依然是在材料、像素排布、像素驅動、影像演算法等方面,而從各家公布的屏幕顯示效果、像素點排列信息與拍照成像效果來看,基本已經達到了屏幕顯示與前置攝像頭拍照效果的平衡。

呂錢浩認為:「2020年是屏下攝像的預備年,首款商用屏下攝像手機發布上市,那麼2021年就是屏下攝像手機的元年。」

中國主流終端品牌或者市場頭部品牌如中興、小米都已經或者即將推出基於下一代屏下攝像技術的量產機型Axon 30和Mix4系列,而OPPO則預熱了其屏下攝像工程樣機,接下來三星8月10日即將發布屏下攝像手機。

「預計2022年,基本所有安卓手機品牌都會推出屏下攝像手機,數量可能會高達10多款,價格也會覆蓋更廣闊范圍。市場和行業也會逐漸變化,一方面繼續提升屏下攝像體驗,一方面降低成本和售價,讓用戶能更輕松地體驗屏下攝像手機。」呂錢浩預估。

市場和產業迎爆發機遇

IDC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810萬台,同比下降11.0%。2021年上半年國內整體市場出貨量1.64億台,同比增幅6.5%。vivo、OPPO、小米、蘋果、榮耀占據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從市場格局來看,排名前四位的廠商同比去年均有明顯的增長,但仍舊無法彌補整體大盤的大幅下滑。

在手機增量放緩的形勢下,各大手機廠商均通過更豐富的產品和優化價格來獲得消費者青睞,搶占市場。從目前的產品功能形態的變化來看,折疊屏手機受限於目前成本、良率等問題,具體大規模量產上市尚需時日,而隨著屏下攝像頭技術的逐步成熟,在良率提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手機品牌入局將會進一步降低其量產成本,最終會令屏下攝像頭成為屏下指紋後又一爆款配備,逐漸成為主流智能手機的「標配」。

有分析機構預測,2025年屏下攝像手機會占據智能手機45%以上出貨量,成為最主流的手機形態。

從2014年OPPO Find 7第一次搭載閃充技術,到手機快充的遍地開花,大概用了2年多的時間;從2018年1月第一款支持屏下指紋的vivo X20 UD版發布,到屏下指紋全面爆發,也不過1年左右的時間。

屏下指紋與屏下攝像頭均是光學原理,可是相比較下,屏下攝像頭需要收集的是彩色信息,而屏下指紋只需要黑白紋理,在對屏幕的透光度要求上,後者要比前者高太多。

縱然需要克服的技術困難有很多,可是萬事開頭難,屏下指紋剛開始之際也是體驗不佳,而屏下攝像頭隨著相關產品量產推出市場,經過快速迭代必然會在1 2年內大規模普及。

此外在手機這個存量巨大的市場裡面,產品更新速度會特別快,如果把握了一個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關鍵技術,其必然會令該家手機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也會帶動起相關產業鏈公司的崛起。

以屏下指紋為例,匯頂 科技 依靠龐大的手機市場,2019年賺了22億元,凈利潤增長2倍多,其也成為該技術的市場領先供應商。

在屏下攝像頭技術的大潮中,呂錢浩指出:「屏下攝像技術實際上就是融合材料、晶元、光學、影像、AI等為一體的融合信息處理學,因此在高透光率顯示材料、獨立顯示驅動晶元、超大底CMOS感測器、超小型感測器模組封裝、計算影像、AI光學等領域有相關儲備的公司都會從中受益。」

「屏下攝像頭不僅僅應用在手機,基於該技術的平板電腦、筆記本、智能電視、可穿戴產品等都會陸續出現。此外已經有車廠在規劃基於屏下攝像技術的智能 汽車 。目前智能 汽車 需要大量的光學感測器,而同時這會破壞車身的美感,增加空氣阻力和維護難度。如果大量感測器基於屏下攝像技術,那麼未來 汽車 的美學、工藝、風阻、維護等都會有質的飛躍。」呂錢浩補充。

相比較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所應用的產品是豐富多樣的。在手機、 汽車 、醫療、家居等領域有廣闊發展空間,包括在無人飛機、智能城市、醫療監測、智能家庭裝修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也將會重新定義這些領域的產品形態。

E. 為什麼小米手機不做屏下攝像頭

1.有屏幕光,2.光線無法透過面板

F. 明年的小米11會採用屏下攝像頭技術嗎

應該會採用屏下攝像技術,小米已經做出原型機了

G. 小米MIX4渲染圖曝光,屏下攝像頭,有望下半年發布

前不久,小米發布了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小米MIX FOLD,而至於大家所關心的MIX數字系列的MIX4手機並沒有發布,不過,近日數碼博主@Ice Universe在 Twitter 爆出了小米MIX4手機的渲染圖,機身正面呈現出完整屏幕的美感。

根據爆出的MIX4渲染圖,小米MIX4正面無任何開孔,而據爆料人消息,小米MIX4已經確認將採用屏下前置攝像頭技術,同時機身正面屏幕邊框採用了窄邊設計,並且四邊的邊框寬度大致相同,視覺觀感十分震撼,不得不說這種無缺失完整屏幕的觀感確實要好看許多。

其實小米曾經在2020年的8月份展示過第三代屏下相機技術,並且宣布可以成功量產,主要採用的是小米自研的「碳像素分布」,將驅動電路以像素點狀的分布,從而提升屏幕的透光率。而在此前也有消息爆料,小米的屏下攝像頭將會在2021年應用,再加上如今屏下攝像頭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所以這個爆料消息准確性還是蠻高的,小米 MIX 4 手機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

H. 小米11會採用屏下攝像頭嗎

屏下攝像頭按目前的進度到明年初就上旗艦還是有點困難。
不太可能放在數字旗艦上賭一波,浪費米10打的基礎。
估計是2k+120HZ,挖孔屏,百瓦充電。有可能上ip68,對於小米來說掏出升級生產線這筆錢可不容易。
明年對於國內其他廠商來說都是機遇期,吃下多少華為中高端份額基本就靠明年上半年怎麼樣了。

I. 屏下攝像頭被越來越多品牌提起,為什麼設計師會想到把攝像頭做在屏幕底下

其實早在MIX發布後就得出了全面屏手機的終極設計方案——屏幕下前置攝像頭。前置鏡頭已經成為了手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OLED 屏幕的高透光性可以在屏幕下放置一顆攝像頭,現在匯頂的屏幕下光學指紋識別就是類似的方案。

小米和OPPO的這次亮相可以說在向我們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這項技術最艱難的部分應該已經被解決了,在成像上雖然說不及正常情況下的拍攝,但技術已經有了,剩下的更多的是軟體方面的優化,這點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曝光視頻看出來。

J. 屏下攝像頭來了,但嘗鮮前你得知道這些

如果說近年來智能手機上有什麼早已經被消費者預料到,但最後卻姍姍來遲的技術突破,那麼屏下攝像頭無疑將會榜上有名。至少,早在2017年iPhone X帶著巨大的「劉海全面屏」面世時,就已經有消費者提出了,「為什麼不能把攝像頭做到屏幕下方」的吐槽。


不得不說,不管是消費者還是手機廠商,對於「屏佔比」的執念都很強大。因此在近年來,也先後迎來了包括開孔、升降式結構,乃至雙屏等在內的一系列能在視覺上「消除」前置攝像頭,實現「真全屏」效果的解決方案。

而到了2020年6月,許多朋友翹首以盼的屏下攝像頭也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來自中國的面板廠商維信諾,率先公布了他們稱之為「InV see」的屏下攝像頭技術,並且更為重要的是,這次並非概念產品,也不是只有PPT發布,而是已經明確實現了批量交付,相關產品也即將正式亮相。


很顯然,這一消息發出之後,幾乎所有的 科技 媒體與消費者都是一片「普天同慶」。紛紛歡呼智能手機屏幕上那礙眼的前置攝像頭終於要徹底「消失」,傳說中真正的100%全面屏也看似實現有望了。


當然,我們三易生活也不例外。不過相比於目前外界一致的歡呼聲,一向對新技術抱著強烈好奇心的我們,這次對於屏下攝像頭技術也努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並且還發現了一些其中的「門道」。


你知道嗎,如今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其實靠的是「兩塊屏幕」


根據目前維信諾方面公布的信息顯示,其此次公布的屏下攝像頭技術首先是基於其自家的OLED屏幕。所實現的效果,是在不用屏幕下方攝像頭的時候屏幕能夠正常顯示,而使用這個攝像頭的時候,光線則可以透過屏幕,並被攝像頭捕捉到。

事實上,目前已經大規模普及的OLED面板,其實本身就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透光性。而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大家熟悉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方案,本質上就是在OLED面板下放了一枚攝像頭來「拍攝」指紋。只不過因為普通OLED面板的透光率不夠高,所以指紋識別的時候,才會必須要使用高亮度的補光來「照亮」手指表面。


那麼的屏下攝像頭方案,是否意味著只要做出一塊透明度更高的屏幕就好了呢?當然也不是。因為如果整塊屏幕透明度都很高的話,就意味著當OLED屏幕在正常顯示內容的時候,它自身所發出的光以及外界的自然光都會「穿過」屏幕,照射到機身內部,進而形成嚴重的漫反射。這顯然將大幅降低屏幕看起來的清晰度,並對於色彩表現更是會有著毀滅性的打擊。


於是乎要想讓屏幕顯示效果好,就得降低屏幕的透光率,而要想讓屏幕能夠被用於屏下攝像頭,則屏幕透光率又要足夠高。這看似矛盾的兩點,是如何在一塊屏上實現統一呢?

在維信諾方面公布的官方資料中不難發現,最終的解決辦法其實是相當「簡單粗暴」的。那就是乾脆把一塊屏幕做成兩塊區域,其中一塊就是普通的OLED屏幕,它與普通OLED屏幕具備一致的技術特徵和顯示效果;而另一塊區域則是僅位於前置攝像頭上方的「副屏」,它採用了更高透明度的材料製成,並且本身在電路與像素排布上,也有一系列為提高透光率的特殊設計。


因此即便是在維信諾的官方材料中,他們不僅很多時候都將屏幕的透明區域直接稱之為「副屏」,甚至還有「通過創新型驅動方式實現主副屏顯示同步」這樣的語句。而這似乎是在明示,對於屏下攝像頭所使用的屏幕面板來說,它的常規顯示部分與透明顯示部分,實際上是可以看作完全分割開來的兩塊屏幕。


除了好看,屏下攝像頭面板還有其他的優點


當然,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具體的技術原理可能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會關心的話題。對於大家而言,更想知道的或許是「它到底有哪些優點」?

很顯然,從視覺上消除了前置攝像頭所造成的劉海/水滴/開孔,實現了完整的「全面屏」觀感,這無疑是屏下攝像頭最直觀,同時也最能夠被消費者感知的優勢所在。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那類似小米MIX初代以及魅族16那樣的邊框攝像頭設計,或者此前一度非常流行的升降式前攝,不也能做到不佔用屏幕顯示面積,實現完整屏幕觀感嗎?

的確如此,但把攝像頭放到邊框上,就意味著屏幕的(上或是下)邊框必定會比較寬,屏佔比與視覺沉浸度大打折扣;而升降式前攝需要使用復雜的升降機構、獨立的升降電機,不僅會增加故障率,而且還大概率會提升機身的厚度與重量。因此換句話說,屏下攝像頭除了讓屏幕本身看起來「完整」,還有著能讓手機更容易做到超高屏佔比(比如說接近100%),同時維持機身輕薄的「功效」。


除此之外,由於屏下攝像頭現階段必然只能基於OLED顯示技術來實現,這就意味著它能夠確保屏幕本身就比那些魚目混珠的LCD屏幕,有著更好的亮度、對比度,以及節能效果。更不要說屏下攝像頭方案的「主顯示部分」,本身當然還能兼容屏下指紋識別功能,這就更符合當前用戶的審美風格與使用習慣了。


不過,屏下攝像頭方案真要用起來並不簡單


了解了屏下攝像頭方案的原理,知曉了它所能帶來的好處,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屏下攝像頭方案的搭載機型到底何時能買到,又會是怎樣的設備了吧。


不得不說,由於維信諾與許多大家熟悉的手機廠商之間都保持著合作關系。再加上這次他們官宣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到合作夥伴或是任何容易辨識的特徵,因此目前我們也還無法准確地判斷出,到底是那個品牌即將首發維信諾的InV see屏下攝像頭方案。

小米當初的發布「隱視屏」,其實也是屏下攝像頭技術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就完全無跡可循了。在維信諾提供的官方資料中,當他們提及屏下攝像頭的實現難度時,是有著這樣的一段描述的: 「除了在硬體上「錙銖必較」,前置攝像頭的軟體演算法也可以對副屏區域的拍攝效果進行補足。通過與終端廠商的合作,在前置攝像頭特殊演算法的優化融合下,進一步消除了影響拍攝效果的衍射和炫光,抑制霧化效果,大幅提升照片清晰度和亮度,滿足了日常自拍、視頻通話等使用需求。」


發現問題了嗎?一方面來說,這意味著目前屏下攝像頭技術僅靠「副屏」本身的透明材質和電路設計改進,還不足以讓前置攝像頭得到能與傳統設計相似的進光量與通透度,因此額外的軟體演算法適配必不可少;另一方面,至少在目前的官宣信息中,維信諾方面已經提及,屏下攝像頭軟體適配是與「終端廠商」合作完成的。

OPPO此前展示的屏下攝像頭樣機


這意味著什麼?首先大家要知道,對於當前的智能手機行業來說,很多時候拍照的演算法其實都並非是由手機廠商自研而來,諸如曠視與虹軟這樣的演算法供應商,其實才是許多優秀產品背後的「功臣」。但是維信諾解決屏下攝像頭自拍難題時的合作夥伴,卻並非是「行業供應商」而是「終端廠商」,這說明至少到目前為止,屏下攝像頭方案的軟體適配還只能由少數具備自研拍照演算法能力的廠商搞定,尚無法成為行業通用技術。換句話說,這實際上也就告訴了我們,現階段有能力推出屏下攝像頭手機的廠商,其實也就只有大家都能想到的寥寥數家而已。


註定成未來旗艦產品標配,但「嘗鮮」門檻或許不高


本身是備受期待的革命性技術,再加上有能力搞定的廠商至少目前來說寥寥無幾。乍看之下,即將正式與大家見面的屏下攝像頭新機,似乎註定會是高高在上的高價位旗艦產品了。


說不定還真不是。

就在維信諾公布了屏下攝像頭方案後不久,前OPPO副總裁沈義人意外發聲。根據他的說法,現階段的屏下攝像頭方案無論在是屏幕「屏下」視覺效果上,還是前置的自拍效果上都還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因此消費者不應該把預期放的太高,反而應當以「有趣的嘗試」來看待這一手機行業的新生事物。


這意味著什麼?其實我們仔細閱讀維信諾的官方資料就會發現,雖然他們的確用上了透明導電層這樣的黑 科技 ,採用了新的驅動電路與像素設計,還專門優化了像素排布、對屏幕的色彩和亮度都進行了校準。但以上所述的這些,全部都只是為了解決「讓攝像頭能在屏下拍照」以及「讓主副屏幕之間看起來不明顯」這樣一些基本需求,而對於屏幕本身的亮度是否夠高、色域是否夠廣、解析度是否達到旗艦水準,是否支持HDR、是否具備高刷新率等等特性,其實都是隻字未提的。

如果屏下攝像頭面板效果不夠極致,廠商是不可能讓它「接班」旗艦的


要知道,無論是小米還是一加,不管是OPPO還是vivo,抑或是是三星和谷歌,在過去的這一年多時間里,都是一直在自家旗艦產品上給消費者灌輸著「5G手機就是應該屏幕好」,以及「高色域和高刷新率才能讓手機看起來舒服」這樣的觀念。因此換句話說,對於絕大多數智能手機品牌,顯然是絕對難以想像他們會允許下一代旗艦級產品在屏幕參數上開倒車的,即便是採用了屏下攝像頭技術的產品也一樣。


這也就是說,如果近期內真的有那麼一款或是多款採用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的機型發布並開賣的話,那麼它們最大的可能是會在帶有 探索 與嘗鮮性質的中高端產品定位上。如此一來,其相對非極致的產品定位以及甚至可能很「香」的定價區間,就能充分刺激消費者嘗鮮屏下攝像頭這一新技術的慾望,從而對這一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作出貢獻。

上個月三星官方廣告片中出現的疑似屏下攝像頭手機


這樣一來,等到明年年初或是什麼時候,當更新的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已經可以做到更完美的副屏顯示效果與透光率,同時還能兼顧高色域、高色准、高刷新率、高亮度、高對比度,以及低反射率的時候。毫無疑問那才會是這項新技術真正降臨到頂級旗艦產品上,作為智能手機設計新風尚大放光彩的時刻。


熱點內容
結痂後掉落傷口為什麼顏色還沒掉 發布:2025-08-22 04:31:24 瀏覽:871
人眼睛為什麼會變色 發布:2025-08-22 04:28:05 瀏覽:674
為什麼天然氣不能在手機上繳費 發布:2025-08-22 04:20:20 瀏覽:3
魚為什麼吃東西放嘴巴里 發布:2025-08-22 04:10:34 瀏覽:968
手機充著電為什麼就自己斷電了 發布:2025-08-22 04:07:38 瀏覽:999
為什麼有的人牙齦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8-22 04:02:29 瀏覽:511
為什麼吃東西感覺有痰 發布:2025-08-22 03:54:25 瀏覽:269
紅棗為什麼泡出來沒顏色 發布:2025-08-22 03:44:08 瀏覽:199
狼瘡為什麼一會好一會不好 發布:2025-08-22 03:43:13 瀏覽:521
淘寶詳情頁的抬頭為什麼不居中 發布:2025-08-22 03:41:38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