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為什麼小米手機要買雙數系列

為什麼小米手機要買雙數系列

發布時間: 2022-12-21 17:54:58

Ⅰ 為什麼說小米買雙數好

只是網友根據以往機子的經驗總結的,其實不太准,看看就好。
小米1,小米第一部手機,出現各種質量問題
小米3,手感差,發熱大,耗電猛
小米5/5s/5splus,小米5口碑還是可以的,只是驍龍820耗電有點大。但是5s超聲波指紋識別率低,速度慢;5splus外觀丑和千元機似的。
小米2/2s、小米4、小米6則都是中規中矩,很均衡的機子。

雖然說是這么說,米1 米3 米5系列也都是當時非常不錯的機子。

Ⅱ 小米手機的數字系列真的是雙數代優於單數代嗎

看看你的手機里的關於手機里顯示的手機型號是什麼,不會看就發截屏上來。
另外你用的是什麼卡?

Ⅲ 雙主攝、雙電芯、雙馬達… 為什麼手機上的雙數設計越來越多了

好事成雙、雙喜臨門、福祿雙全、舉世無雙…… 似乎在漢語詞典中,關於「雙」的詞,多數都帶有美好的寓意。

手機領域也不例外。早在功能機時代,「雙卡雙待」就已成為手機重要賣點之一。不過彼時由於搭載這一功能的手機多為山寨機,這個詞並不像現在這么光鮮。

隨著流量費和運營商的競爭加劇,消費者對於雙卡雙待的需求不降反升,這項功能也逐漸被主流廠商接受,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

圖片來自:CNET

後來,手機廠商又開始在「雙」上作出了其他的文章,「雙攝」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HTC G17 和 LG Optimus 3D,便是較早搭載雙攝像頭的智能手機。「雙攝」概念興起之初,噱頭大於實用性。用手機拍攝 3D 視頻,對多數用戶而言是一項雞肋的功能。

HTC G17(左)和 LG Optimus 3D(右)

後來,手機後置的第二顆鏡頭開始有了別的作用。比如 HTC M8 的副攝可以偵測景深,從而讓用戶後期處理照片時可以改變對焦點;華為 P9 的副攝為一顆黑白鏡頭,用戶提升照片質感。

蘋果在 iPhone 7 Plus 上首次採用了雙攝方案,副攝為等效 50mm 的長焦鏡頭。由此開始,多焦段後攝成為旗艦機的追求,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

iPhone 7 Plus 的雙攝方案

雙卡雙待、雙攝的風潮過去後,「雙揚」、「雙馬」、「雙壓」、「雙電」、「雙主攝」… 開始流行起來。尤其從去年開始,相關的概念頻繁出現,成為手機廠商宣傳的重點。

這些聽起來雲里霧里的功能有什麼用?概念大於實用嗎?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第一部採用雙揚聲器的手機很難追溯。HTC One 算是一款較早搭載雙揚聲器的智能手機,硬體上的優勢,配合 BeastAudio 音效,讓 HTC One 的聽感甩出了同期單揚聲器的手機相當遠。

HTC One(M7)

提到雙揚聲器,索尼 Xperia Z 系列也必須擁有姓名。xLoud 與 S-Force 功能的加持,讓它在同時期的智能手機中,外放音效力壓眾機。

手機搭載的雙揚聲器,可以讓用戶在橫屏模式下享受到 2.0 聲道的立體音效。看影視劇、玩 游戲 時的沉浸感也相對更強。

當雙揚聲器開始成為旗艦機的主流配置,其硬體參數也開始成為宣傳的對象。比如小米 10 Pro、realme X50 Pro,都宣稱搭載了「1216 線性揚聲器」,代表其尺寸為 12mm x 16mm,在手機上算是比較大的尺寸了。

實際體驗中,揚聲器數量、尺寸的確對外放音效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於喜歡拿手機外放聽歌、玩 游戲 的朋友來說,雙揚聲器就是「用了便回不去」的配置。

2011 年發布的諾基亞 N9,為了實現觸覺與虛擬按鍵更好地結合,超前地在主板上焊上了一顆線性馬達,但並未激起多大的水花。

設計超前的諾基亞 N9

2015 年,iPhone 6S 的 X 軸線性馬達與 3D Touch 的結合,讓消費者開始關注手機的震感體驗,也帶動了手機廠商認真調教震動馬達。

從轉子馬達,到 Z 軸線性馬達、X 軸線性馬達。手機的震動馬達體驗越來越好,震感越來越多樣、細膩。每一次輸入文字、接收信息,都變成了與手機溫柔的互動。

不過,近兩年震動馬達又衍生出一個新概念:雙馬達。顧名思義,便是在手機內塞下了兩顆震動馬達。

對於手游愛好者來說, 游戲 中的震感反饋,對 游戲 體驗的影響十分顯著。2020 年,聯想推出拯救者電競手機 Pro,機身上下各裝載了一顆 X 軸線性馬達。

《王者榮耀》的方向輪盤和技能圖標都支持震動反饋

在我們上手體驗中,這兩顆馬達可以模擬出多種 游戲 中的震動反饋。搖桿也好,按鍵也罷,都有靈敏且細膩的震動反饋,有些 PlayStation 游戲 手柄的味道了。

之後,雙馬達的設計開始見諸於多款 游戲 手機,比如年初發布的 iQOO 7。這類手機的用戶畫像相對清晰,即性能、 游戲 的優先順序較高。

由於馬達體積限制,一般這類手機難言輕薄。你是否願意為了更好的 游戲 體驗,而犧牲一部分輕盈與美感呢?

聯想拯救者 Pro

和雙馬達一樣,雙壓感屏也是服務於更好的 游戲 體驗。

2019 年 3 月,黑鯊率先在黑鯊 2 游戲 手機上,搭載了雙區屏幕壓感。簡單來說,它的交互邏輯和蘋果的 3D Touch 有些相似,但不需要專門適配。

黑鯊的壓感採用了映射的方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喜好 DIY 按壓屏幕對應的操作。比如在「吃雞」 游戲 中,將左側區域映射為「開火」,右側區域映射為「瞄準」,即可實現兩指移動開槍的動作。

在王者榮耀里,可以將左側區域映射為打開 / 關閉背包,右側區域映射為購買裝備,在團戰時即可通過按壓屏幕秒換裝備,簡直是官方「外掛」。

除了黑鯊,雙壓感屏也是 iQOO 7 的重磅賣點之一。操作邏輯與黑鯊類似,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壓感屏映射的按鍵。

不過,雙壓感屏的 游戲 屬性要比雙馬達更強,它的使用場景有限,註定它不會像雙揚聲器那樣普及開來。

當屏幕刷新率從 60Hz 升級至 90Hz、120Hz、144Hz,你會發現手機的電池越來越不耐用了。

好在手機的充電技術在不斷提升。55W、65W 閃充技術正在逐步下放,個別旗艦機已經支持 120W 閃充,基本上吃頓飯的功夫手機就充滿電了。

而充電功率破百的背後,離不開雙電芯的設計方案。

iQOO 的雙電芯設計方案

傳統單電芯的電池,難以長時間維持峰值充電功率,充電後期需要降速以保護電池。並且電池對充電電流存在限制,目前的技術難以讓單電芯電池的充電功率過百。

一個電芯不行,那就兩個。比如 2019 年,OPPO RenoAce 首發了 65W SuperVOOC 2.0 閃充技術,它就是採用了雙電芯串聯電池,讓每個電芯都可以同時輸入 32.5W 的功率,從而提高充電效率。

雙電芯串聯的電池模組,不僅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峰值充電功率,還可以降低高功率下電池充電的風險。

雖然雙電芯看起來非常優秀,但實際上它還是處於發展中的技術,目前最突出的弊端是電壓輸出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配備雙電芯電池的手機,需要加裝降壓電路以降低電池輸出的電壓,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定的能量浪費,從而對手機續航產生不利的影響。但相信隨著雙電芯技術的不斷成熟,會有更多合適的方案解決這一問題。

黑鯊手機的「串充並放」方案,可以減少電池能量浪費

在「雙攝像頭」成為過去式後,「雙主攝」成為手機攝像頭領域的新浪頭。

雙主攝的意思就是手機有兩個規格相近的攝像頭(一般是廣角與超廣角),在感測器尺寸、成像素質上的差距比較小。

雙主攝的概念似乎是華為 Mate30 Pro 最先明確作為賣點的。其廣角攝像頭與超廣角攝像頭均為 4000 萬像素,前者採用了 1/1.7 英寸感測器,後者感測器尺寸達到了 1/1.54 英寸,在成像素質上比較接近。

如果以像素作為衡量標准,那麼 OPPO Find X2 Pro 也算是雙主攝手機。其廣角與超廣角鏡頭均為 4800 萬像素,在視頻拍攝與照片拍攝方便表現均不俗。

剛開售不久的 vivo X60 Pro+,也打了「雙主攝」的旗號。5000 萬像素超大底感測器加 4800 萬像素超廣角微雲台,組成了雙主攝影像系統。

vivo X60 Pro+ 碩大的兩枚主攝鏡頭

不過,雙主攝的概念很難釐清。有人說小米 CC9 Pro、三星 S20 Ultra 等機型也是採用了雙主攝策略。盡管從參數上看,這些手機並沒有規格十分接近的兩顆攝像頭。

那麼手機滿足什麼條件,才能稱得上雙主攝呢?目前並沒有清晰的邊界。它不像雙馬達、雙壓感屏一樣容易用數量量化,兩顆鏡頭的規格參數往往存在諸多差異。

另外,即便兩顆攝像頭像素一致,但很多情況下成像質量也有不小差距。這和感測器型號、鏡片模組、調教優化都有關系。由此來看「雙主攝」這一名號,還是存在不少主觀成分的。

OPPO Find X2 Pro 的超廣角與廣角鏡頭大小相似

雙屏、雙天線、雙 5G、雙層主板…… 關於手機「雙」的設計還有不少。實際上這些命名的背後,很大原因是為了廣告營銷的效果考慮。

雙對應著單,比如雙卡對應的就是單卡。「雙」不僅接地氣、利於記憶,還表明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多」的特點。花同樣的錢可以得到更多,無疑對消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且,有些設計的確實打實地提升了用戶體驗。雙揚聲器讓用戶能夠享受到更好的外放影音體驗;雙馬達、雙壓感屏對於 游戲 玩家來說就是上分利器;而雙電芯設計解決了手機閃充難題。

榮耀 V40

但像「雙主攝」、「雙屏」等設計,目前來看概念依舊大於實用。

比如華為 Mate30 Pro 在海報里,在「雙主攝」之外,還有「雙 4000 萬」、「雙 OIS」、「雙超感光感測器」等標語。目的都是便於消費者記憶,加強宣傳效果。

打出「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口號的雙屏手機魅族 Pro 7,也因使用場景不夠豐富,而被市場淡忘。而最近外媒曝出的小米 11 超大杯,也疑似採用了前後雙屏的設計,但是否會重蹈魅族的覆轍,我們不得而知。

這類「雙數」設計越來越多,也側面反映出手機業製造工藝水平的提高。更薄的機身內,容下了更豐富的功能設計,手機精密化、一體化的程度不斷提高。

聯想拯救者 Pro 的「多雙布局」

或許當手機工業水平再進一步時,我們會看到「三主攝」、「四電芯」等設計出現。小米「四曲面瀑布屏」概念機的發布,已經證明手機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Ⅳ 小米手機買雙不買單,這個說法靠譜嗎但是有個問題,小米沒有發7,發完6之後就是8,那小米8算單算雙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就因為比較靠譜,小米為了銷售額就沒有發7;直接就發了小米8;
小米8當然算雙,但小米7沒有真正的出現過,所以小米8的口碑一直沒有超越小米6。

Ⅳ 為什麼小米買雙不買單

這個是根據目前小米發布的數字系列旗艦機的特點總結出來的吧,小米1,小米3和小米5系列都有一些明顯的不足和短板,而小米2系列,小米4和小米6都是當年的爆款和水桶機,這個有一點巧合在裡面,也有一定的深層原因。


2011年的小米1肯定是一代經典,因為是小米手機的開山鼻祖,1999的價格在當時算是橫空出世。不過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沒有前置攝像頭(小米1s加上了),外觀設計不夠驚艷等等,不過幾百萬台的銷量,已經足夠證明當年還是初創公司的小米了。


2012年的小米2/2s系列,小米第一個銷量千萬爆款,至今在米粉心裡還是不可超越的經典。當時來看,時尚漂亮的外觀設計,驍龍600的強勁性能,大內存大存儲,要說不足也就是小米2搭載高通8064的發熱問題了。而小米2s,這款拍照續航等方面無一短板的水桶機,真正讓小米在國內手機市場開始分庭抗禮。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現在還在為小米2代更新最新版MIUI系統。


2013年的小米3,銷量在當年也超過了千萬台的級別,也是一代經典。這款手機的不足之處就是類似於諾基亞的外觀設計,還有移動版使用的英業達處理器,沒有全系使用驍龍800等等。不過強悍的性能,強大的拍照續航能力還有個性外觀,也讓米3成了一代經典。


2014年的小米4,是小米的一代爆款神機,也是小米從追求性能向追求外觀做工轉變的作品,銷量1600萬台以上。小米4採用了不銹鋼金屬邊框加繁星格紋工藝後蓋,也是一款在外觀性能存儲續航拍照等方面都無短板的水桶機,成了當年的銷量爆款,要說不足也只有4G版本滯後了。小米note的失利也讓米4成了小米保持時間最長的旗艦機型,小米也成了14年的國內銷量冠軍。


2016年發布的小米5/5s系列,算是最難產的一代小米旗艦機了。當時是小米的銷量低谷期,小米5的不足主要是3G運存,屏幕黑邊還有續航能力等問題,不過在顏值性能拍照等方面還是可以的。驍龍820的性能,四軸光學防抖的相機以及129g的輕薄機身,也稱得上是一代經典了。5s主要輸在3G運存和金屬機身的顏值上了,暗夜之眼相機是經典設計。


2017年的小米6是小米又一個爆款機型,也促進了小米2017年的銷量反彈。小米6也是一款外觀設計性能拍照續航等方面無一短板的水桶機,驍龍835的性能,6G大運存,四曲面玻璃/陶瓷機身等等都是賣點,唯一不足可能就是不銹鋼金屬邊框讓機身重量偏重了吧。小

Ⅵ 為什麼沒有小米7而是小米8

小米8,一方面雷軍為了表示小米這一代提升很多 6到7不足以表達這個提升 所以改用8,另一方面指的是小米八周年紀念 小米10年成立 18年是8周年。之後的手機就是小米9。
魅族15也是這個意思 15周年紀念 為什麼旗艦機從pro7一下子變到15了 因為魅族03年成立 18年是15周年 之後的手機就會是16 17。不過魅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改變命名方式 也是准備改變原來的定位準備重新出發,咸魚翻身。
18年的這個改命名方式的風頭是誰帶起來的呢 是蘋果 iphoneX的X不是字母埃克斯的意思 是羅馬數字十 因為第一款iphone是2007年出的 那麼2017年出的iphoneX就是十周年紀念款,這也是為什麼iphoneX後面是iphoneXs和iphoneXs max 還有XR 沒有iphone9的原因 。

Ⅶ 小米買雙不買單下一句是什麼

沒有下一句。這是小米粉絲在小米從發布開始,總結出來的一句話。小米手機買雙不買單,意思就是小米的數字系列購買雙數的更好,比如小米2、小米4、小米6、小米8。因為雙數手機都是在單數的手機上進行升級的,性能更加強大,所以出現了這句話,並沒有下一句。

Ⅷ 小米手機該怎麼選記住四買兩不買,閉著眼睛也不會入坑

小米算是國產手機品牌中的後起之秀了,短短幾年時間便能夠和老大哥華為相提並論,這與其營銷戰略是分不開的。眾所周知,小米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初期的飢餓營銷策略保證了銷量,而如今的生態鏈玩兒法更是別出心裁,哪兒都能分上一杯羹。

就拿小米手機來說,系列和機型也是很多的,但也要分三六九等,有的機型很值得入手,而有部分機型也是要盡量繞道走,那麼小米手機到底該怎麼選呢?其實記住4買2不買就夠了:

小米數字系列一直是主打的中高端旗艦,在做工和性能上都是在眾多機型中很出眾的,從小米6開始,數字系列就基本是搭載驍龍的最新處理器,而且價格也很感人。就拿最新的小米10來說,這是小米沖擊高端領域的機型,一分鍾銷售兩億元的成績也的確很不錯。單挖孔OLED屏+驍龍865+LPDDR5快閃記憶體+一億像素,強悍的配置只賣3999,在同價位來說已經是獨占鰲頭了。不過,對於小米數字系列還有種說說法是買雙不買單,從銷量和口碑來看,也的確是這樣的。

紅米的note系列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場,以千元機為主,尤其是pro版本的機型,基本都是在千元機中稱王的存在。就拿紅米note8pro來說,雖然搭載的是聯發科G90T處理器,性能只算是一般,但是外觀設計和拍照卻是亮點。水滴屏+窄下巴+3D四曲面玻璃背板,顏值和手感已經超出了千元機水平。而且後置6400萬AI四攝組合,主攝感測器也是三星GW1,拍照能力都快和榮耀旗艦差不多了,如果你追求拍照和性價比,那麼選這個系列肯定沒錯。

K系列是紅米的旗艦系列了,雖然目前從發布了兩代機型,但口碑和銷量都很出色。比如紅米K20和K30,一個搭載的是驍龍855處理器,一個則是驍龍865,就性能而言不遜色於同價位任何一款機型。而且拍照能力和續航也很強悍,都是妥妥的旗艦水準。重點是價格,起售價都在2K內,性價比可謂到了極致了!所以個人覺得紅米的K系列確實是真香機型!

小米的數字+字母機型算是低配版的旗艦了,其在配置上做了一些閹割。以前的小米5X、小米5C等暫且不說,因為性能太差了。就拿目前的小米9SE和小米9CC來說,這兩款手機在性能上閹割得厲害,搭載的都是驍龍71系晶元,和驍龍855根本沒法比,而且價格都快接近兩千了,難道紅米K系列和榮耀9XPro不香嗎?但是這類機型有些款還是可以買的,比如小米8SE和小米6X,口碑還算不錯。

最後不能買的就是紅米的數字+字母系列了,這種版本基本主打的是低端百元機市場,大部分機型都是以高續航為賣點,不過在外觀設計、機身厚度、性能上就不行了,處理器基本都是驍龍6系列,個人覺得更適合老年人群體,年輕人和學生黨還是不要入手的好。

綜上而言,小米手機雖然性價比高,但在購機上也不要盲目選擇,不然很容易入坑的。對於小米的MIX、MAX和note系列筆者沒有提及,是因為覺得這兩個系列基本沒有下一代了,所以記住上面的四買兩不買就夠了,讓購機少走彎路!

Ⅸ 怎麼看待關於小米的買雙不買單原則

沒有這回事的,根據自己的需求入自己想要的就行了

沒有這個規律吧,先後用過小米2S和小米5,2S是因為不支持4G,然後以舊換新抵扣了200多換的小米5,小米5正在用……都用得挺好的,米5現在除了電池不耐用,內存不太夠以外,其他沒什麼問題,對了,我的米5是3+64的,現在看這配置確實比較磕磣[尬笑]

雖然這是很多人對小米的一種調侃,但從小米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米的單數數字旗艦總是會有比較致命的短板,而雙數旗艦相對來說表現就比較穩定,因此也就有了買雙不買單的選擇。

小米的數字旗艦每一代的產品風格都有很大的差距,沒什麼延續性,當初小米3在外觀設計上就做了巨大的改變,有點類似微軟Lumia手機,外觀上不是很討喜,搭載的NVIDIA Tegra 4處理器在性能上也不十分令人滿意,這也讓小米的發展在當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小米5在外觀上和前代相比又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人都說小米5是最丑的小米旗艦。驍龍820在性能上表現尚可,但發熱量太大,這也導致了用戶對小米5的評價一直不怎麼高。

小米9外觀設計還可以,但是續航和屏幕又十分拉胯。

相比於小米的單數旗艦機,小米的雙數旗艦顯然更加受歡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米6。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小米6釘子戶,堅持使用著小米6,可以說小米6是目前為止最成功的小米數字旗艦機了。

所以雖然小米手機買雙不買單是一句調侃,但還是有些道理,這也讓我更期待小米11的表現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有多少錢就買多少貨,配置不錯價格合適就行了,主要配置好就行,很多都用不到的,手持小米11[呲牙]

沒辦法看待,這本身就是一個調侃滑稽的一個話題。。。不存在買雙不買單的,每年都在進步。新 科技 都是賣點,你攥著別人發布了,就談不上什麼賣點了。

實際使用體驗和評價來說米2(包括2s)米4米6米8米10都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和一定的好評,奇數系列反而平平無奇

Ⅹ 小米為什麼沒有第7代

小米從第一代小米手機開始,數字旗艦型號就都是按照順序發布的,2017年小米6發布以後,2018年本來應該發布的就是小米7,但是2018年卻是小米的8周年,而國人對於8這個數字還是很偏愛的,所以小米就突然跳過了命名規則中的數字7,而直接發布了小米8,這樣名字既好聽還可以藉此為小米的8周年做宣傳。

從小米6直接跳到了小米8,從營銷宣傳角度來說,很容易讓用戶覺得這一次小米8的進步非常大,而小米也是藉此宣傳跳過小米7的原因就是小米8超越了期待(7代),實際上小米8相比小米6進步確實不小,至少是第一款全面屏設計的小米數字系列手機,屏幕也首次換上了oled。

其實之所以叫小米8也是有一個潛在的原因,那就是前幾年小米的數字旗艦機型總是在雙數機型上賣的很好,但是在單數機型上賣的較差,比如小米3、小米5都是這幾年小米比較失敗的機型,而小米2和小米6的表現就好很多,小米內部高管肯定也發現了這個規律,於是直接把下一部手機命名為小米8,期望能賣的更好。

不過隨著小米8的發布,未來小米一段時間的數字機型應該都會按照規律來命名了,比如小米9和小米10,至於更遠的機型如何命名,是否會和華為那樣直接跳到小米20,我們拭目以待吧!

小米上市前夕,8周年旗艦直接叫小米8更能表達小米的決心,因為小米MIX 2S到現在依然不好買到。可能更大的押注在小米8身上。為了更好的財務數據和市值,必須沖擊一下雙旗艦戰略,畢竟根據小米的招股書分析:小米的利潤率很低,同時產品均價也在千元以下。

小米真正的危機:國內市場

雖然雷軍說:小米是唯一一家銷量下滑後還能大幅度增長的手機品牌。但是這個增大絕大部分來自於開辟國外市場!國內市場依然疲軟,銷量並沒有起色。

數據顯示:從IDC發布的2018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全球銷量報告來看,小米手機Q1出貨量2800萬台,較去年同比增長87.8%,市場份額8.4%,超越OPPO排名全球第四位。

其中歐洲市場Q1銷量240萬台,增長率999%!印度市場份額第一超越三星達到31%左右!印尼市場銷量170萬台,增幅達到1455%!

2016年小米海外收入為91億元,2017年這一收入大幅增加到321億元,同比增長250.4%,這大多來自海外新興國家的市場增長。但是這部分銷量是以低價換市場,利潤率極低。

國內手機高端市場已經被華為、OPPO、vivo霸佔許久,小米久攻不下,趁著上市和8周年,跳過小米7的命名只是為了表明沖擊高端的決心,給市場一劑強心劑。

傳言有幾種:

關於小米8為什麼跳過小米7的原因?我覺得這里的因素不能簡單的歸結於某種,這里肯定有雷軍考慮的理由,這種理由我們暫且不知道,但是也不能忽略我們說的幾種可能,畢竟小米7確實沒有發布。

這里我們聊聊小米8,我一直認為,小米8是充滿矛盾的手機,它是一款性能出眾的機型,而且銷量同樣出色;可是,也是一款飽受爭議的機型。

不管小米7還是小米8,它只是一種代號,並不能代表一款手機到底怎麼樣,所以沒必要去糾結它的名稱。

謝謝大家

其實主要是小米的營銷手段

按照順序的話去年應該是小米7的,但是剛好趕上小米公司8周年,就直接小米8命名了,算是為了更好的宣傳效果吧

因為超越7代

熱點內容
微信拍視頻為什麼被縮小了 發布:2025-07-04 04:54:00 瀏覽:24
為什麼男人要求女人嫁妝 發布:2025-07-04 04:40:23 瀏覽:23
為什麼有人不能吃酸的東西 發布:2025-07-04 04:39:44 瀏覽:638
為什麼有時微信只能語音不能打字 發布:2025-07-04 04:37:29 瀏覽:758
微信為什麼不顯示生活服務 發布:2025-07-04 04:35:58 瀏覽:855
小米充電寶為什麼銷量那麼高 發布:2025-07-04 04:29:19 瀏覽:971
為什麼我做的微商沒人買東西 發布:2025-07-04 04:25:24 瀏覽:486
孔雀魚為什麼到時間就是不下崽 發布:2025-07-04 04:24:44 瀏覽:737
為什麼會遇到脾氣不好的老公 發布:2025-07-04 04:10:41 瀏覽:392
結膜炎為什麼晚上沒事 發布:2025-07-04 04:08:40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