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收到的手機殼不打馬賽克
『壹』 套路滿滿!男子近4000元網購手機卻收到零食和手機殼,如何避免入坑
網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現在的生活非常享受,在家裡拿出手機點一點,足不出戶,就能買上自己心儀的東西。但隨著網購越來越普及,一些網購的騙局也越來越多。一位男子看到平時線下10000多的手機,在網上只需要花4000元就能夠買到,面對這么大的價值差價,非常心動,在入手後,收到的確實零食的快遞,在與商家溝通後,對方表示發錯貨了,重新補發,但再次發來的也不是手機而是手機殼,並且要求消費者補差價,加入群里,被拉黑後,男子才意識到自己是被騙了。我們平時應該如何避免入坑呢?個人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被低價所迷惑
網上購物的時候一定不要被低價所迷惑,商家可能想要通過低價來誘惑你購買,實則就是消費陷阱,不會給你發真的物品。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我們在平時網購的時候,一定要謹記一條“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覺得自己就可以低價買到好東西,這種心理往往就會害了我們。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我沒該如何避免入坑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貳』 男子花4000元網購手機,結果卻收到手機殼,其中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男子網購手機卻收到手機殼,是因為對方是騙子,由於自己的貪念之心上當受騙。
現如今網購已經變得越來越方便,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喜歡從網上購買商品,雖然說網購方便快捷,但是但沒有收到快遞時,我們根本無法見到實物。很多時候網上商家所做宣傳圖片與我們所收到的實物具有非常大的差別,因此在購物時一定要貨比三家,謹慎購買。
男子4000元購手機變手機殼。
重慶一位張先生在網上看到一部手機,價格僅僅只有4000多元,而現在市場上的售價卻是1萬元左右,因此他感到非常的便宜,於是通過各種途徑加到了商家的微信。一開始只是交了2000元的定金,決定等收到手機之後再付尾款,但當他收到快遞時,卻發現只是一部分零時並沒有手機,於是聯系商家進行補發,等支付尾款之後收到貨卻發現是一個手機殼。
『叄』 在網上買了個,蘋果手機,結果商家發了個手機殼了,要怎麼辦呢
保留證據,找商家協商,如果商家不講理,你可以投訴了和12315,但是前提是你確實買手機僅僅收到了手機殼子,而且收貨時外包裝也沒有破損。
『肆』 我在微信上跟一個女的買了一個手機殼,她說一個月做好,但一個月了還沒發貨,說未乾,會不會騙人的
您好,很有可能是騙人的,一定要小心注意了,必要時可向當地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伍』 iPhone14系列保護殼曝出,披露出了哪些信息
iPhone14系列手機殼,公布可以看出這個手機殼的攝像模塊超iPhone13有了進步,它的攝像模塊所佔位置更大了。所以也有博主推測這次的iPhone14有望升級到4,800萬的像素,跟之前的老傳統,以前200萬像素就不一樣了。
iPhone14的價格可能會比較貴,大家如果准備更新換代的話,可能要提前攢錢了,因為從現在公布的消息上來看,8月將進入量產環節,真正面向市場大規模銷售,可能10月1前後就差不太多了,也就是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一部新的iPhone14價格,可能要在8000塊錢左右才能到手,iPhone13的這個秘密款可能5000多塊錢就差不多,這價格也差了不少的,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備了。
『陸』 為什麼有的手機殼上打logo,有的品牌不打logo
因為涉嫌 品牌侵權 問題。 這個 要看手機殼是不是手機廠家 的原廠配件
『柒』 賣手機殼 牌子logo款打馬賽克 被下架刪除,問什麼別家不被下架刪除
這是一個提問問盡天下問題的感覺啊。
1.別家沒有被抓到違規,你被抓到,因此別家沒有被處罰,你被處罰下架或刪除商品。
2.第一種標題中含有G*cci,故意規避GUCCI品牌,但是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更容易被系統鎖定,以涉嫌侵權甚至假冒為由進行處理。
3.品牌logo打馬賽克,遮擋等做法一樣被視為故意規避監管,被抓到還是會以涉嫌侵權甚至假冒為由進行處理。
4.沒有被抓到違規是運氣,和你苦苦尋求的秘方沒有關系。標題規避品牌商標名稱,系統抓到的難度就會大一些,畢竟系統對圖片的識別沒有那麼快速准確。但是你那打「*」號,打馬賽克的做法是自作聰明,反而讓更容易被識別成違規。
5.大牌容易被抓到,小品牌不容易抓。
5.
『捌』 我買了一個手機殼,怎麼收到兩個又知道了嗎
有兩種情況,可能你購買了兩個手機殼,付了兩個機殼的金錢,或者商家打包貨物出現錯誤。
『玖』 買手機殼收到的很模糊與圖片上的一點也不一樣可以退嗎
買手機殼收到收到的很模糊,與圖片上的一點也不一樣,可以退嗎?當然可以退了,現在是很多網上買的東西都是七天無理由退換,點一下七天無理由退換,直接退掉就可以
『拾』 重慶一男子花4000元網購手機收到手機殼,為什麼會有這種騙子
因為騙子看準了顧客貪小便宜的心理,加上顧客的警惕性不高,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事情源於重慶一名男子在網上購買手機時,發現該型號的手機賣價跟市場價相差甚遠,於是心動後跟騙子聯系完就付款了,沒想到騙子第一次給男子寄膨化食品,第二次寄手機殼,男子心生疑惑要求退款時,騙子又讓男子支付了398元進退貨的客戶服務群,最終男子才發現上當受騙了。我認為之所以有這種騙子存在,是因為騙子能洞察顧客的內心想法,然後一步步將顧客引入圈套,最終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所以一定要警惕網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