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總部大樓為什麼那麼便宜
1. 小米產品為什麼那麼便宜
因為小米的產品追求的是性價比,公司的最初初衷是做國民買得起的好手機,雷軍在發布會時也宣布,小米的硬體綜合利潤永遠不會超過5%
2. 實體店的小米手機比官網便宜,原因是什麼
實體店的小米手機比官網更加便宜,主要原因是很多實體店並不是官方授權店,如果是官方授權店,那麼價格是不會下降的,最多就送給大家一些禮物,像有一些手機店裡面賣的手機是非常雜的。比如說像小米手機、oppo、vivo等等各種各樣的品牌手機都會進行售賣,這樣的手機店班水貨是比較多的,所以大家在進行砍價的時候,對方也會很輕松的同意。
三、總結。
大家在購買手機的時候,除了官方授權店,都是可以去進行砍價的,而像實體店是不能砍價的。所以小編建議大家,如果想要更加放心的話,可以在官方進行購買,但如果想要價格更加便宜一些的話,就可以在實體店購買。
3. 小米為什麼便宜你知道不
小米便宜,是因為沒有什麼專利費。散熱什麼都專利費都沒有的。
什麼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說白了就是省去了設計費。
所以基本上面就是一個組裝商家買了一堆零件回來。自己裝上去。印上自己的logo。
除了有個miui論壇一直支持者小米的操作系統發展。不然不會有今天的。
miui說白了一大部分都是網友自己搞的。這樣小米又省去了一大部分的開發費。
你說賺不賺錢。為什麼蘋果賣的那麼貴。可以去看看蘋果的專利費有多少。IP4的配置當時剛出來的時候又多高。現在的主流跟IP4的差距有多少。自己算一下那個成本就很清楚了。
4. 小米為何會選擇武漢作為總部,而不是北上廣深
小米之前選擇在北京是為了打響小米的知名度,但是一線城市的各方面的壓力都很高,導致小米的企業成本逐漸增加,所以小米在2018年小米的總部遷到了武漢。
5. 小米是國產的嗎,配置那麼高為啥這么便宜
是國產的,老總以前貌似就任微軟高層,創建小米團隊,致力於讓中國的IT產業更上一層樓。在眾多的手機中既然要出人頭地,那麼就得殺手鐧,首先是優越的性能,其次就是降低利潤,使售價降低,這樣大大的吸引了電子產品發燒友們的眼球啦
6. 小米手機為什麼那麼便宜,會不會自己研發了某些不為人知的技術
所有國產手機(華為除外,華為有自己的晶元,科研投入多)的成本應該都差不多,賣的價格理論上應該也差不多,魅族、小米、錘子、360等手機價格相差不大,唯有OPPO和VIVO賣的很貴,那是因為他們廣告費花的多,請那麼多當紅明星代言,贊助那麼多綜藝節目,每年的廣告費都要十幾億,甚至幾十億,這些廣告費都要分攤到每一部手機上,所以VIVO和OPPO手機賣的就貴了,相同配置的手機,VIVO和OPPO要比小米等其他國產手機貴好幾百,甚至一千多。
7. 小米手機為什麼便宜
之所以小米手機能賣的那麼便宜,就是由於雷軍把小米手機定位成為一個輔助工具,也就是說以小米手機為一個鏈接,然後發展其他的附屬產品。一說到小米手機,大家想到的就是性價比非常的高,雖然有的小米手幾經常發熱,但是質量還是非常好的,也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在每次發布新機的時候前往觀摩甚至是進行購買,小米手機其實就是一個鏈接而已,能夠帶動更多經濟的發展,還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購買小米手機,接下來將從不同的角度會這樣好好講解下。對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8. 小米家電為什麼便宜
小米家電是近些年來比較受歡迎的產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米的家電價格非常的便宜,與同類型的產品相比它的價格往往要低上幾百到上千元,所以不少人看完是非常心動的,那麼小米家電為什麼便宜呢?哪裡買便宜呢?一起來看看真正原因。小米的家電之所以便宜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銷售渠道與其他品牌的家電不同;第二則是小米的定位與其他品牌不同,所以綜合起來小米的家電要比其他的便宜。簡單來說就是小米家電購買時不會有經銷商加價,而且它並不完全靠硬體賺取利潤,還有它的軟體與生態也可以帶來利潤,詳細原因如下:
1、渠道的原因
通過渠道創新去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之前主打線上,砍掉了中間商渠道,使得小米的成本降低。如今又通小米之家在線下攻城略地,坪效全球第二,新零售是小米的又一個渠道創新。2、商業模式的原因
小米不靠硬體賺錢,貼著成本買,靠的是他的軟體和生態賺錢。當我們購買小米的家電時,往往還會購買它的軟體及其他的生態系統里的產品,這樣就無形之中多了許多的利潤,而其他品牌的家電則沒有這樣優勢,因為它們沒有生態系統。
小米家電質量怎麼樣總體來說質量尚可,但與頂級的產品相比肯定是有差距,可以說是物美價廉了,智能化很能提升幸福感。實話講大家電的這種,美的聯名款這種其實都不錯,但是其它很多的有品的供貨商可能帶給你的驚喜沒有那麼大了。個人的建議是傳統大家電品牌加小米智能插座是不錯的選擇,一分價錢一分貨。十分價錢7分貨。
小米家電的售後怎麼樣既然是小米官方出售的東西,自然售後還是有保障的,但我們還需要注意購買的渠道,如果是在小米官方平台購買的,那麼售後還是比較靠譜的,但如果是一些第三方平台購買,就要視平台而定了。
哪裡買小米的家電便宜建議在小米的官方商城或線下體驗店裡購買,雖然價格往往不會有折扣,但是至少可以保障東西是正品,且售後也比較有保障。另外還可以到一些靠譜的第三方平台購買,比如京東自營、天貓等等。
小米家電的代工廠在哪裡1、代工廠是由富士康和英華達代工的,在河北,南京等地。
2、小米總部在北京,希望可以幫到你,富士康通常代工小米系列,英華達代工的大部分是紅米。
3、只要是在小米網購買的小米手機都是正品,小米授權生產的廠家都是國際大廠,小米售後嚴格按照國家三包法規定辦理,河北的是富士康代工,南京市英華達代工,都是國際大廠。希望對你有幫助!
9. 小米公司為什麼要在武漢建設新的總部
人都是有思鄉情結的,發展好了以後回家投資家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雷軍雷布斯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仙桃人,人家的根兒在湖北,又是畢業於武漢大學,可以說是湖北家鄉人培育了這么優秀的互聯網奇才。選擇在武漢建設一個華中總部也不足為奇,我們熟悉的東哥,人家發展好了,帶動了宿遷多少人就業,創造了多少的經濟價值,那我們的雷布斯也是一樣有情懷,小米的武漢總部投資達高達230億元,全部建成後,將帶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造福一方。
其實說的再好,再怎麼光鮮亮麗,武漢真沒有任何優勢,我想小米也不會把人家的第二中部落戶武漢這座城市。騰訊、華為、小米、京東等等很多互聯網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武漢光谷,目前在光谷集結的互聯網知名企業「第二總部」就高達25家。
有人說,武漢為什麼可以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可以吸納這么多知名企業扎堆成立第二總部,其實很多公司都是看好武漢的地理位置優勢和高校人才,人才才是最難得的,武漢擁有百萬之多的大學生,每年都會向 社會 輸送大批高素質人才。早在幾年前,武漢就在國內率先提出了互聯網中心「第二總部」概念後,知名互聯網企業紛至沓來。在政策,和人才等等方面給其中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扶持。
從最近倆年湖北開始積極擁抱互聯網+,出現以斗魚TV、卷皮網、盛天網路和寧美國度為代表的「四小龍」,及安天、青藤雲等一批「瞪羚企業」,湖北在中國互聯網版圖上不再默默無聞,從而占據重要位置。
首先說,雷軍是湖北仙桃人,大學又是在武漢上的大學,雷軍是一個念舊感恩的人,對家鄉的感情肯定很深。
不過拋開鄉情,從現實在商言商來說,小米在武漢建新的總部基地,公司總部遷往武漢實在是明智之舉!
小米需要武漢,才能夠鞏固小米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不落下手。武漢也正是給小米的發展給予強大的推動力,使得小米可以進一步發展壯大,拋開和華為的距離,把蘋果三星趕出中國。
小米為什麼總部選擇武漢?主要是武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武漢有人才優勢。小米作為中國頂尖的高技術企業,IT企業,在企業員工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武漢是全世界高等教育辦學規模最大的城市,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教中心之一!這為小米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二是,武漢有區位優勢。從武漢出發,一千公里幾乎覆蓋了中國90%的人口和經濟分布,北京上海廣東四川都在武漢的輻射之下。以武漢為總部,市場輻射力最強,總部和下面分公司的互動最方便。就是小米各個分公司的人來總部開個會都可以節省不少的差旅費,貨物運輸還有售後服務也是如此。
三是,武漢有交通物流優勢。從武漢出發,高鐵動車飛機,到中國的東南西北幾乎都是一千公里,高鐵都是在三個小時以內。武漢還地處中國的核心交通樞紐的位置。這使得小米的零部件采購,貨物銷售運輸,還有人員流動,都非常方便,時效更高,費用更低!
四是,武漢有零部件配套的優勢。長江存儲,烽火通信,郵科院,中國信科等等大量的行業互補企業都在武漢,小米紮根武漢,能更方便地共享產業鏈配套優勢,這是其它城市根本無法高攀的。
還有其他的種種優勢難以一一列舉。總之,小米總部遷入武漢是和互補雙贏皆大歡喜的結果!
原因有這么幾點:
1、 雷軍是湖北人仙桃人,而自己也是武漢大學畢業的,將小米總部遷至武漢,也是對家鄉發展的一種支持。中國企業家都熱衷於發達之後回報故土,不僅雷軍在家鄉投資200億建立總部,劉強東也曾經為自己的家鄉江蘇省宿遷市投資100億。
2、一個公司大了之後必然會在多個地方設立分部的,任何一個公司都不會例外。根據小米自身的規模來看,的確需要進行第二總部的建立了。身為中國手機廠商的翹楚,現在小米自身的發展極為迅速,2017年的營收就已達到190億美元,有近百家生態鏈企業。而一些其他互聯網大佬,比如阿里巴巴的本部在杭州,但是在北京建立了第二總部。騰訊的本部在深圳,北京、上海也有騰訊建立的總部。
3、武漢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人才優勢明顯。在武漢,大學雲集,人才和人力資源都非常豐富,而且相對於北上廣深等城市來說,價格也比較低。
4、 武漢作為華中地區中心城市,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物流發達。武漢機場的擴建。鄂州順豐機場的獲批。也為武漢發現成為物流中心奠定了基礎。
5、政策上,武漢市政府支持和歡迎小米入駐的,並且聯合小米成立了120億的產業基金
總的來說,大型公司向新一線城市落戶,甚至向二線城市落戶,都是極為可能的,因為在現在一線城市房價、人才價格高居不下的大趨勢下,向非一線城市滲透,成為一個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的方式之一。
小米:圈地,蓋樓,出租,繼續圈地,蓋樓,賣樓,再圈地,蓋小區,賣房。
武漢市政府:我們又成功引進一家互聯網知名企業在漢投資。
武漢市民:看來我的房子又要漲價了。
在漢的大學生:去或留這依舊是個問題。
不明所以的圍觀群眾:武漢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大了。
以武漢作為原點,東西南北一千公里,正好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囊括進來,進一步說,幾乎整個國家90%的人口和經濟都是以武漢作為中心!以往,交通不便,一千公里,是很遙遠的距離。是各自為政的距離。但是隨著大交通大物流的發展,一千公里,無非就是高鐵三個多小時!所以,武漢的優勢得天獨厚,首當其沖! 光說地圖位置還不行,武漢其它的方方面面的條件,都足以支撐,以後的中國第一城,東半球第一城,非武漢莫屬! 武漢有著全世界最好的區位條件和自然資源條件,這首先使得武漢發展成為全球城市規模最大的城市!還是全球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和綜合交通中心之一! 首先,武漢是整個東半球的流域中心,不缺水,地勢平整,不缺地,氣候宜人,水熱條件良好,可以大規模種植任何主流農作物,特別適合工農業的開發發展。
其次,武漢其實是整個東半球的經濟和人力資源分布的中心!掀開亞洲地區,東半球的地圖,毫不驚訝地發展,武漢幾乎就是圓規的原點! 還有,武漢是東半球最好的交通中心,亞洲大陸的航空以武漢作為中心,中國的主要鐵路,高鐵,高速公路,干線國道幾乎都在武漢完美交匯。還有萬噸巨輪貫通中國的長江,也正好以武漢為中心!
最重要的是,武漢的產業和經濟模式代表了未來!武漢產業層次最高,技術含量最高,競爭力最強!郵科院,烽火通信,長江存儲,新型建築,核技術,電磁彈射,核潛艇等等,武漢都獨領風騷!加上武漢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中心,還有龐大規模的科研院所,這使得武漢的優勢更加突出,更加領先! 所謂潛力,就是發展空間!相對已經被低端產業透支了未來發展空間的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有著龐大的高素質人口和技術儲備的武漢,前景尤其恢宏!
這個問題很簡單,武漢作為中國高 科技 之城,光谷打造世界一流的 科技 產業基地,從這里就能找到答案。武漢優厚的營商環境以及百萬計的大學生,這正是小米公司所需要的客源中心。武漢本地大學生和家鄉父老將成為小米公司持續輝煌的主要依靠和回饋之地。
說到武漢,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該市以頂尖 科技 所著稱,先進製造業、高校研發能力、總部產業都是全國一流。武漢光谷主打中國牌,勵志成為與北京中關村看齊的亞洲高端 科技 中心。
在此基礎上,從小米南下布局武漢可以看出小米想要成為世界級通訊商的決心。
小米與武漢的聯姻更是雙贏的體現,武漢有意扶持湖北人的小米產業進入世界頂尖通訊企業,這是可以代表湖北人的驕傲,是一種榮譽感。
小米落戶武漢為當地帶來的不僅是高 科技 ,更是大投資。能夠為武漢帶來許多尖端人才,為引進人才創造更多機遇。而且還能在增加稅務的前提上,給武漢當地人增添了就業就會!
在武漢建立總部是小米的遠見卓識,反映出企業家對武漢的區位、能量的器重。當然,武漢的好處遠不止這些!
小米的總部設立在北京,而北京作為首都,其互聯網環境和氛圍也是相當不錯的,那小米為啥會在武漢設立新的總部呢?
據悉,小米武漢新總部將會落戶在武漢光谷核心 科技 區域。武漢市政府會為其規劃出500畝的產業園,待產業園建設完畢之後,數百家小米生態鏈和部分業務部門都將遷往武漢。
1、雷軍和武漢有著不解的淵源
雷軍出生於湖北仙桃,1987 年考入武漢大學,畢業後曾兩次向母校捐款超 1000W 元。可見雷軍對於武漢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這是刻在內心深處的東西。時間越久越濃烈。
2、政府引進,政策優惠
2018 一年年小米手機總的出貨量在 1.2 億台以上,佔比 8.7%,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廠商第二,急需設立第二總部來適應公司的快速發展,武漢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武漢對於人才的引進是非常在意的,大學畢業生零門檻落戶,這有利於留住技術性人才,同時武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且有著相當不錯的教育優勢。對於企業來說,在服務,稅收等各方面均有優惠政策。
3、人才紛紛逃離北上廣,退居二線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年輕已看清一線城市的面目,高額的房價,生活壓力大,幸福指數超低,雖說工資稍微高點,但一年到頭也落不了幾個錢,於是紛紛回到家鄉省會城市發展,一線城市迴流潮現在越來越明顯,我就有好多朋友會家鄉發展了。
在大城市攢了點錢,回家買個小居室 ,娶妻生子,過著安穩的生活,也是幸福滿滿。
同時,據我所知,不止小米,阿里,騰訊等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武漢有總部,這會形成扎堆現象,更有利於產業化。
雷軍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而武漢對雷軍來說有著不少感情。雷軍的老家是湖北的,大學在武漢大學上的,並且第一次創業也是在武漢。雷軍還在老家仙桃召開了小米的全球供應商大會,以及早早的仙桃成立了小米之家,可見對家鄉的重視。劉強東也在宿遷老家假設客服中心,李彥宏在山西老家陽泉建設網路雲計算中心。可見,互聯網大佬對家鄉還都是有著感恩的。
為何要在武漢建設新總部?當然不僅僅是家鄉情懷,更多的是武漢的優勢。
1,位置,武漢九省通衢,交通位置極為便利,長江與漢江的交叉口,並且與京廣線匯合,地處中國中部位置,可以說位置優勢明顯。
2,人才,武漢做為中國大學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211、985一把抓,大學多也就意味著高端人才多,而小米做為高 科技 公司,當然是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設立在武漢能夠接收到大批人才。
3,成本,武漢的薪資成本、房價成本相比北京上海都是極低的。所以員工的整體成本都是比較低的,有利於企業的 健康 發展。
4,雙總部,阿里巴巴也是同樣的結構,在杭州大本營有總部,在北京也設立了另一個總部。這職能分拆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是極為必要的。
5,優惠措施,企業也是無利不起早的,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小米肯定不會願意入住的。而武漢也給出了極大的誠意,所以這也是小米願意去的一個原因。
少小離家老大回
思鄉因素
從16年雷軍捐給母校武大9千9百9十9萬,不超過自己的學長陳東升,對人的尊敬以及對家鄉教育事業的關懷以及自己對母校的感恩,足以證明雷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企業家,自雷軍1987年入學,92年加入金山(北京),這一干就是16年,帶領金山走向IPO,截止到今年2018年雷軍仍然屬於"遊子",這一離開就是26年,北京雖好,可畢竟不是自己的家鄉,如果一個人懷有感恩之心(前提有能力)他在中年到晚年最想回報的就是自己的家鄉。比如:劉強東、馬雲、馬化騰。於是乎懷著感恩思鄉之情的雷軍在未來可能要回歸自己家鄉的懷抱,外面再好,也是漂泊!
教育因素
武漢光211大學就有7所,武漢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 財經 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教育能力之強!都說教育是最便宜的戰略投資,每年武漢給全國輸送的高端人才數不勝數,無數企業家都垂涎欲滴這座城市。
政策因素
武漢政府的寬容開放,才有了今日的 光谷 ,有了 科技 之城的美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紮根聚群,像京東、騰訊、華為、盛大等等、而且就目前而言,如果小米CEO帶領小米進入武漢,那麼武漢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可能超乎想像,因為小米就是自己的老鄉辦的企業,小米通過自身優勢為湖北創造更多的創業機會,為高新技術人才留在武漢提供了可能,而武漢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以及政策優勢重點扶持小米。最終能打造出來類似於人們一提 阿里巴巴 就能想到 杭州 ,以提到 杭州 就能想到 阿里巴巴 一樣,讓小米成為下一個 地標性 的企業。圖為武漢光谷
很多人強調雷軍的思鄉情節,我想從另外幾個角度解讀一下:
1. 小米並不是只在武漢建設總部,實際上在南京,上海,深圳也都有各大業務總部駐扎 。所以小米在武漢建設總部肯定不僅僅是思鄉情結。
2. 大家可以整體來思考一下小米的利潤問題和人才管理問題 。首先小米主打性價比,利潤率相對較低,但是長期駐扎北京企業用人成本高居不下,尤其是企業進入2萬人規模後,小米在人才居住,人才關懷,員工子女教育等問題上都有很大的挑戰。而中部城市一直以來都有良好的教育資源,武漢在房價和物價方面也有天然的優勢(當然去年武漢房價是沒少漲)。降低企業用人成本,提高利潤率在小米上市之後變得非常重要。
3.各大城市搶人戰略以及城市發展的經驗,都要求每個城市盡可能吸引頂級的互聯網企業 。從李克強總理的萬眾創新開始,全國各大城市就已經開始發展互聯網業務了,但是目前也就是貴州依靠大數據發展起來了,其他地區都沒有明顯起色。政府也越來越發現,光靠中小型互聯網企業是無法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的,所以各個地區為了吸引頂級互聯網企業,也都陸續出台了很多政策,具體就是給地,給錢,給政策。這種情況下,小米和武漢強強聯手共同做大當地互聯網產業,帶動中部城市的互聯網進程也就順理成章了。大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關注一下小米和長江產業基金在武漢做的一系列投資布局,未來利用小米生態帶動中部城市互聯網生態格局是兩方共同的訴求。
4.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律也會要求一定規模後多總部的布局。 小米業務布局龐大,金融,電商,IOT,等各項業務都有布局。這就客觀要求不同的業務在適合的地方發展,比如金融業務在上海和深圳(更靠近香港)等金融中心附近,IOT業務在深圳(深圳有完整的硬體產業鏈,從ID設計/模具/品控/代工/物流等方面都是全國最完善的),所以未來西歐阿米肯定還會根據業務特點布局更多中心和總部。
5.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小米上市之後的高管調整 。雷軍包括很多創始人都開始對企業進行更加戰略層面的指引,而具體業務也越來越傾向去放權給年輕人來做。所以可以預見的未來,雷軍以及創始團隊肯定會加速政府關系維護,企業品牌加強,全球業務布局等更加宏觀層面的工作,而其中需要的大量人才,政府資源,地理位置優勢等,均要通過分中心的布局來實現,同時不同利益團體放在不同地區也有利於企業更好的平衡內部矛盾和分配利益資源,這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最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