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為什麼不用手機
1. 格力智能手錶曝光,為何董明珠不滿足於只做手機
一個公司在經營的過程當中,就應該擁有在其領域相當強的競爭力,當然如果研發出來,在其他裡面的產品,對自己當下的產品擁有很好的幫助作用的話,那麼就可以在其他方面也進行嘗試多種嘗試對於公司來說不是壞事。
公司之間的競爭力就應該通過不斷研發。如果一個公司擁有十分多的技術人員,就應該讓這個公司在發展過程當中,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進行研發和嘗試,當然利潤是一方面,能夠在不同領域進行涉足,並且通過不同領域來整合自己的競爭力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公司之前就應該通過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來和其他公司進行競爭,包括增加自己的產品類型和產品功能,這些增加自己產品類型的功能和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自己的產品足夠多,就可以讓自己在很多領域都進行嘗試和反饋,從而增強自己在公司里的競爭力。
公司不應該只先發一款產品,任何一個優秀的公司都有很多產品在進行嘗試,當然與其他公司競爭和自己同類型的公司競爭,都應該通過不同領域的嘗試來讓自己擁有不同的經驗,然後在市場上建立立足和吸引客戶。
小結:不管在其他裡面的研發是否成功,當然研發本身就有一定的失敗的概率,只要在不同領域進行嘗試,那麼就一定會在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最終會得到回報。
2. 格力市值大跌,秘書離職,董明珠為何還要執著於造手機
好空調,格力造,這句廣告詞已經深入人心。而格力空調的品質也對得起這句廣告詞。
世人皆知,董明珠對於格力的發展是有重大貢獻的。但這些年董明珠也把格力折騰得夠厲害。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資金很少,市場很大,格力只做一個產品。
可現在不一樣了,格力已成為中國空調行業的龍頭老大,董明珠的野心就開始膨脹,為格力搞起了多元化發展。
這些年,格力先嘗試了智能手機,新能源 汽車 以及晶元等產業。但取得的效果都很一般。
今日有媒體爆料,格力電器官微發布預熱海報稱,格力TOSOT G7將在1天後登場。今日,「格力董明珠店」這款新機已正式上架。
那麼問題來了,董明珠為何如此執著於做智能手機呢?在春公子看來,單一產品的增長空間有限,而且受市場影響會產生較大波動,格力想要做大做強、再創輝煌,單純依靠目前的空調還是比較難的。
物聯網被稱為下一個時代,而智能手機又是物聯網時代的重要入口。董明珠一直都希望格力能擁有自己的手機,從而在智能家居領域占據一定的話語權。
格力表示將通過格力語音空調、格力APP、物聯手機、智能門鎖、魔方精靈等五大控制入口實現格力所有產品的互通互聯,打造多個智慧生活場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想法是很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不僅是中國智能手機行業格局已定,現在全球智能手機行業也就是那些固定的玩家,就連技術見長的谷歌公司在智能手機領域都談不上成功,何況格力?
當然了,董明珠對格力造手機的心不死,從另一方面說,董明珠身上有一種企業家堅持和不服輸的精神。
由於這些年格力在多元化戰略上的折騰,這使得資本市場並不看好格力。目前格力股價連續7個月下跌,目前市值在2183億元,已和老對手美的拉開了差距。
此外,格力電器原總裁助理胡文豐、格力電器原電商管理部部長李鵬也已加盟,分別擔任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總裁和副總裁。
不可否認,董明珠對格力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可如今董明珠都67歲了,她依然選擇奮斗在格力的一線,這種敬業的精神是值得贊美的,但董明珠是否想過,自己的經營理念已開始不再迎合這個時代呢?
格力現在需要進行一輪大的換血,讓更多優秀的年輕人進入管理層,不知道諸位怎麼看?
3. 董明珠否認了堅持做手機是嘴硬,為什麼董明珠一定要做手機
手機將會是未來的智能家不可缺的一個部分,做手機是格力技術的延伸,也是企業未來發展需要的部分,這是董明珠一定要做手機的原因,況且董明珠有這個信心和實力,她認為做手機並沒有把格力做倒,更重要的是做手機對於該企業的未來發展會帶來很大的幫助,雖然現在並沒有獲得很大的成功,但是董明珠認為自己至少沒有失敗,2008年格力電器宣布要做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型工業集團,做手機也成為了格力未來發展的目標。
簡單來說做手機對格力未來發展會帶來豐厚的收益,如果格力的手機研發成果,今後格力就可以打造智能家一體化,大家可以通過格力手機對智能家進行控制,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盈利才是董明珠做手機的最終目的。
4. 董明珠稱手機不比蘋果差,格力手機身未動心已遠,對公司的運營有何利弊
最大的好處是增加設計人員的信息,從而提高格力手機的性能。最大的壞處是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期待,萬一功能和價格達不到預期,容易引發消費者的逆反心理。
曾經,格力手機推出之後,銷量可見一斑,格力公司暫時調整格力手機的生產方案。如今,董明珠卻主動提起格力手機,並表示手機性能和可以媲美iPhone手機。這顯然引起消費者的普遍關注,畢竟大部分手機以價格增長為特色。
其實,格力公司完全可以採取另外一種非常合理的營銷方式,既可以突出手機性能,又可以保證手機的熱度。價格才是王道,性能是吸引用戶的基礎。工作人員一定要保持手機性能,如此一來,消費者才不會因期待值過高而產生過於失望的情緒。
5. 商業案例第1講、、分析一下董明珠造手機為什麼會失敗
點評一下董明珠造手機為什麼會失敗?
董明珠造手機失敗的原因莫過於如下幾點。
第1點。
自信過頭,因為太自信了,所以他低估於市場以及現實的殘酷。因為自信、所以沒有全面對市場研究和分析。完全不了解市場、也完全不了解用戶的需求。盲目製造、造出來的產品跟不上市場以及用戶的需求。他把手機當成一般的商品進行生產和銷售。他卻不了解用戶對於手機功能以及配置的需求。手機的配置直接關繫到用戶體驗的好壞。配置跟不上就會嚴重影響用戶的正常使用。
第2點,
他的戰略失敗。他對於手機的定位以及手機的定價嚴重背離市場。造出來的手機定價在3600元,但是配置卻是跟市場1000元的手機相當。像這樣的手機跟市場已運行嚴重背離,又怎麼可能賣出去呢?市場3000塊錢的手機已經就是旗艦機的配置了。跟他的手機配置比起來,可以把它甩幾條街。
第3點、
他完全不了解手機以及市場。不了解用戶需要什麼、也不了解市場需要什麼。完全不了解市場方向的變化。更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和准確的戰略。也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應對。
第4點,
他2015年開始做手機。在那個時候其實是完全有機會把手機做起來的。那個時候正是手機的方向轉折點。如果他採用最新的配置、合理的市場價格定位。是完全有機會做起來的。
第5點。
2015年到2017年用戶對於手機的選擇標准。基本都是在於手機的處理器、和內存選擇上。處理器的配置、以及內存的大小、直接影響手機的運行速度。在那個時候選擇手機的標准,首先是處理器,第2個是內存,第3個是電池,第4個是照相功能。但是到了2018年以後,手機選擇標准又有所變化。2018年以後買手機的人一般會選擇處理器作為首要標准。第2個才是手機照相功能。第3個是手機內存、第4個是電池容量。剩下的就是手機刷新速度。以及充電速度。每一個階段用戶的需求選擇都有所變化。
第5點。如果當時董明珠採用旗艦機的配置合理的市場價格定位。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系統優化以及功能開發上面。是完全有機會把手機做起來的。我們都知道光是小米手機,一個語音助手就能吸引大批用戶。但是現在語音助手卻沒有太大的作用了,也吸引不了用戶了。當年作用還是挺大的。
所以任何商業戰略都必須順應市場。根據市場的變化採取正確的應對。
不知道大家對我的觀點是否認同,
可以在下面發表你的觀點。
6. 「格力手機不比蘋果差」的話題上熱搜,董明珠這番言論的底氣到底來自哪裡
這主要是因為董明珠對自己的產品非常自信,董明珠也確實想研發出以技術為驅動的手機品牌。
在董明珠的格力空調達到一定的業務瓶頸之後,董明珠也開始籌劃向其他業務發展。在此之前,董明珠就已經多次表示將會加大格力手機的研發力度,同時也非常相信格力手機能夠成為值得消費者信任的品牌。事實上,因為董明珠從來沒有做過手機行業的業務,所以董明珠的格力手機所需要走的路依然非常長。
董明珠對自己的產品非常自信。
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董明珠表示將會把格力手機做成和蘋果比肩的品牌,同時也認為格力手機並不比蘋果手機差。在發布了這個言論之後,很多人紛紛質疑董明珠是否過於自信,因為蘋果手機是整個手機行業的標桿,很多手機品牌都會以靠近蘋果手機的技術為自己的目標,但董明珠卻想把格力手機做成比蘋果手機更好的品牌。
7. 董明珠說格力手機不比蘋果手機差,為何卻賣不出去
董明珠在事業上一直比較成功,在會議上說格力手機不比蘋果手機差,之所以沒賣出去,是因為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盡管董明珠一直進軍智能手機行業,但也不被大家所看好,蘋果銷量一直在提升,格力手機賣不出去。甚至還有一些員工曾經說手機賣不出去,只有逼迫員工去進行購買。員工願意多花一些錢去買蘋果手機,也不願意去買格力手機,那麼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董明珠的想法並沒有錯,大部分的人願意去支持民族品牌。做的手機不盡人意,用久了會發熱和卡頓,一定要提高手機質量,相信會有更多的人爭相購買。
8. 董明珠否認堅持做手機是嘴硬,格力有能力支撐多一個項目,透露了哪些信息
格力堅持做手機,並且表示自己有能力撐起多個項目,但是現在做手機不好做了,不是10年前有創意,有勇氣就能做手機的時候了。現在手機要想做得好,必須得有一項自己核心的東西能夠站得住的,因為10年前國產的手機品牌10個8個都不止啊,大家看現在真正活下來的有幾個。
格力所發表的這一系列的言論自然就是想說,自己原來做白色家電行業都能做到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自然做手機,想做也能做也能成功。畢竟任何一個人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是抱有絕對的信心,人家那麼大的集團相信自己的實力倒也沒什麼問題。至於結果如何,那誰能隨便做預測呢?且看3年之後5年之後市場上的變化就都清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