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現在為什麼都缺貨
Ⅰ 華為手機缺貨是什麼原因
華為被美國制裁,晶元斷貨,麒麟系列晶元斷供。
手機缺貨的原因還有:
1、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對手機來說真的是老生常談了,因為在之前的時候,手機廠商每發布一部手機之後都會選定一個「良辰吉日」作為發售日期,其目的可能就是為了提高消費者的期望值。
2、零部件限制:
手機缺貨也是其他零部件也受到了限制,華為基本上靠庫存在生產智能手機。一旦庫存使用完,那麼華為智能手機將面臨無法生產的尷尬局面。這才是華為榮耀30系列缺貨的主要原因。
3、黃牛:
正可謂無利不起早,不少商家看到華為手機漲價有利可圖以後,甚至開始囤貨了,這也就導致貨越來越少,價格也是自然而然的繼續上漲了。
(1)手機現在為什麼都缺貨擴展閱讀
手機超高的顏值和逆天的拍照功能收割了一大票用戶,而高性能更是讓這部手機的好感度蹭蹭上漲。超六成的用戶表示對6英寸全面屏、雙面玻璃外觀更感興趣,其次為前後雙攝的設計。獨立HIFI晶元、大尺寸揚聲器以及人臉解鎖功能緊隨其後。
華為在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及印度等多地設立16個研究所,集全球不同地區優勢,把美歐日中等技術優勢的創新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全球的創新能力。
Ⅱ 2021年,智能手機為何賣不動了總結了3個原因
進入2021年之後,各大手機廠商陸續開始亮劍,不論是旗艦機還是中端機,都陸續召開了發布會。
華為拿出了全新折疊手機Mate X2,市場反響良好,但是難逃一機難求。 買不到和買不起,是這款手機面臨的窘境!
三星也發布了自己的S21系列,只是國內反響平平,三星的中國市場流失似乎越來越嚴重, 昔日人手一部三星的盛況,如今早已不在 !
小米則發布了小米11系列,用戶反饋不錯,只可惜 驍龍888似乎有點翻車的意思 。小米成了?還是小米穩了?目前,還沒有定論!
OPPO Find X3系列發布之後驚艷了不少人,這次 安卓手機終於不再模仿iPhone ,iPhone可能要反過來模仿安卓了。
除此之外,紅米 、iQOO、魅族也都發布了自己的開年力作,不過這些手機要麼是不好買,要麼是不好賣。有貨的賣不出去,沒貨的買不到,這是不少手機廠商的尷尬。
導致這個如今這個局面,有多重原因。
No.1晶元荒,你有錢,我沒貨
全球晶元告急,這個問題任何一個手機廠商都要面對。對於國人來說,很多人在選擇手機的時候更願意選擇華為,可是華為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處於「缺貨」狀態,手裡的晶元也只為了高端新機續命。所以,用戶有錢買不到華為手機;華為手機想賣,但是沒有充足供貨。
其它手機廠商也好不到哪去,小米、紅米、oppo、vivo等一系列安卓手機,哪怕是三星,都出現了高端晶元供應問題。
No.2手裡的手機太能打了,不急著換
在當下,智能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也出現了飽和狀態。很多人手裡的手機再用個幾年都不成問題!對於這點,和手機性能過盛有很大關系。性能超前是每個手機廠商競爭的重點,同樣也拉長了未來換機時長。畢竟很少有用戶會一年一換,大多數要用上幾年才會考慮換新。
No.3師出同門,我們都一樣
智能手機發展了這么多年,最大的變化就是長得越來越像。想當年諾基亞時代,每一款都擁有著獨自的特色,那種擠牙膏式更新根本就不存在。等到蘋果崛起之後,每一年都是擠牙膏式更新,導致手機的外觀越來越像。不是你模仿我,就是我參考你。然後嘴裡還罵罵咧咧地說上一句「我們為友商提供創作靈感」。其實,大家都是在模仿的這條路上探究!
既然大家長得一樣,消費者自然沒有必要在性能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去更換一台長得差不多的手機。
Ⅲ 為什麼小米12現在都沒貨
因為小米為代工模式,前期存貨不足。小米12缺貨因為小米是代工模式,手機生產速度跟不上,所以導致會缺貨,手機生產速度跟不上,小米12是一款小米品牌的手機,停產是因為小米沒有自己的工廠,手機生產速度跟不上,然後就是製造飢餓營銷,所以小米手機經常無貨,
Ⅳ 華為手機為什麼現在這么缺貨
華為手機嚴重缺貨,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1、美國對華為晶元進行限制導致華為沒有辦法大規模生產手機。
2、中國晶元技術相對比較落後,基本上不能夠生產中高端晶元。
3、晶元是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缺少晶元智能手機基本上沒有辦法使用。
華為積極拓展其他業務逆勢而上:
最大現金流業務面臨不利局面後,華為進行了業務調整。2021年2月9日,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中稱,華為開展了「南泥灣」計劃,「這個名詞實際上就是指生產自救」。具體包括,把5G網路鋪到了柏林、馬德里、蘇黎世、首爾、曼谷等全球國家。
Ⅳ 如何看待華為手機缺貨現象
華為手機現在缺貨不是理所當然的嗎?雖然「缺貨」不應該這么理直氣壯,但華為手機缺貨確實不是自己的原因,華為從內心身處比誰都想多賣一點手機(多賣手機既能搶占市場,又能多獲得利潤,誰做生意不想自己多賣貨)!
第一、缺芯是一大原因
華為從去年第二輪制裁開始,就徹底進入「缺芯」階段。當時華為為了趕在限令生效前多生產一些晶元,不惜讓台積電把所有產能調給華為,但就三個月的生產時間,一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也不能滿足華為手機的需求量。要知道華為手機一年銷量2.5億左右,就麒麟晶元,高端加上中端(華為+榮耀)至少也要1.5億片,甚至2億片(高通和聯發科會少量采購一些)。
但台積電當時把主要產能都給了最高精尖的5nm晶元麒麟9000,小道消息說大概生產了1000萬片晶元,而mate40Pro在年前激活量都500W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數字應該會有些出入。不過從榮耀剝離就可以看出,麒麟晶元雖然有一點存貨,但也不是太多。不管怎麼說,麒麟晶元現在都是處於存貨階段,用一片就少一片,在沒有新的晶元進賬下,華為會根據整個產品線的進度分配,所以產能並不高,那市場上自然缺貨。
第二、不僅缺芯,其他元器件也不富裕
華為不僅缺處理器,一些關鍵的晶元也缺貨,比如電源IC晶元,這跟去年的X冠Y情有很大影響,包括華為定製的索尼IMX700 CMOS,華為的部分機型都換成了國產鏡頭模組(Mate40E就是用的國產豪威鏡頭)。
其實華為現在缺貨的根本原因還是處理器,雖說自己有一點存貨但也要悠著點,總不能一股腦拋出來,然後後面坐吃等死吧。就好比你家裡有一袋糧食,在沒有找到新的糧食前,這糧食得做長期打算,熬點稀飯續命就好了,真要一頓吃了,那就玩完了。
所以大家現在也不要罵華為,人家也想拿貨出來買,但是沒有。也不可能把僅有的一點晶元拋售,更不敢大手筆買鏡頭CMOS、電源IC這些元器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做好長期應對才是正確方式。
這個沒有注意過,它的手機我覺得性價比不如小米的 好,可以根據價位再看看魯大師的跑分數據來對比看看。
Ⅵ 小米 11 、紅米 K40 極度缺貨,原因找到了
朋友們,你們買到原價的小米 11 了嗎?
當初小米 11 剛發布的時候,老狐看發布會激動的喲,本想著買一台回來用用。
在發售初期,想著不跟黃牛搶,等過段時間供貨穩定後再買來把玩把玩。
可怎知...小米商城 缺貨 ;
京東也 缺貨 。
你別說非官方店可以買到,那些都得加錢買的。
咱們買手機自己用,為什麼要便宜了那幫黃牛,當個 等等黨 不香嗎?
不僅小米沒貨,就連紅米的 Redmi K30 至尊紀念版、Redmi K30S 至尊紀念版等都 嚴重缺貨 。
Redmi 品牌總經理盧偉冰也 不敢承諾 今年手機不會缺貨,這就不禁讓人懷疑新發布的 K40 能不能正常買到。
原本小米的「飢餓營銷」模式一直受人詬病,隨著小米這么多年過去了,飢餓營銷這個詞也漸漸淡出許多人的視線,但不知為何,在這兩年裡面,這個詞彷彿又冒了出來,買不到手機就是飢餓營銷。
在這老狐先給小米證個清白,這次的小米缺貨,真 不賴飢餓營銷 。
據第一 財經 報道,作為半導體晶元用量最大的市場,手機晶元正在處於 「全面缺貨」 狀態。
另外還有消息稱,高通全系列物料交貨期已經排期排到了 30 周以後,CRS 藍牙晶元更是排到了 33 周以後。
如果再算上其他用高通晶元的廠商...那需求量就無法估算了。
這也印證了盧偉冰說的那句「 今年晶元缺貨,不是缺,而是極缺。 」
造成這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疫情跟美國禁令 有關。
現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晶元的支持,一旦晶元的供應量減少,或者因為某些不可抗拒力的原因導致缺貨的話,那麼無論是哪個行業都會迎來一次巨大的影響。
而這次全行業性的晶元缺貨,似乎在 2020 年的 9 月份就已經開始有些苗頭了。
從那會開始,如果供應鏈想要正常給客戶供貨,就得得到 美國的許可 ,如果沒拿到呢?
那不好意思,你不能繼續生產跟出貨。
再加上疫情的原因,居家辦公、學習帶動了對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需求。同時,醫療器械等技術的發展,如手術機器人等智能化的醫療產品,也催生了行業對晶元的需求。
原本在初見缺貨端倪的 2020 年末,許多人都寄望與在 2021 年疫情過去後,晶元產能可以有所回升。
但事與願違,2021 年先是日本遭遇 7.3 級大地震,東芝、富士通等半導體工廠受創;再是美國得州罕見暴風雪導致大面積停電, 數個半導體製造廠紛紛暫停生產 。
在這多重打擊下,讓原本產能就已經受限的晶元,更加雪上加霜。
這樣的情況,映射在以季度更新的手機上,自然就會造成缺貨的情況發生。
你要說你因為晶元缺貨而選擇不發布手機,那你的同行就能搶先一步占據消費者的心理,等到晶元有貨的時候,消費者早已不再關心你發的什麼手機什麼配置,他們關心的只有現在能拿到的手機。
現在不僅是手機因為晶元缺貨,就連 汽車 行業 ,也因為全球晶元產能問題,而出現生產停滯問題。
目前無論是大眾、福特、通用、雷諾、本田等國際車企巨頭,還是長安等自主車企,皆受到缺芯的困擾,甚至是大量採用自研晶元的特斯拉,其位於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廠也因為缺芯 一度停產 。
估計這場這場晶元荒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 短時間內是不會緩解 了。
由於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現在還在生產的晶元廠商,幾乎都已經是 訂單爆倉 的程度,強如三星都不得不向聯華電子(UMC)和格芯(GlobalFoundaries)尋求 外包業務 。
而台積電,就更嚴重了。
據台灣經濟日報稱,台積電打算在 5 月份起,新訂單 報價上調 15% ,5 月份生產的晶圓體價格也要上調。
原本在 1 、2 月份時,台積電就已經價格上調過一次,如今到 5 月份再漲一次,也就相當於同一批貨 漲價兩次 ,看來訂單的壓力已經讓台積電承受不住,以加價來鼓勵員工加班加點完成生產了。
盡管,半導體行業一直在努力 提高產量 ,以滿足需求的急劇上升,但目前這種情況並不能馬上解決。
恢復市場平衡需要時間。目前,包括台積電和 GlobalFoundries 等在內的晶元代工廠都宣布在今年擴張的計劃,封裝廠也會跟進。
例如台積電就在計劃在今年內擴大 5 納米晶元的產能,以滿足主要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2021 年上半年內,台積電的生產規模將從 2020 年第四季度的 9 萬塊提升至每月 10.5 萬塊,並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將產能進一步擴大至 12 萬塊。
雖然現在全球都在承受著晶元難產的困境,但是!但是終於來了。
但是!在這場困境中,中國的晶元行業卻有著另一方景象。
雖然在國家近幾年的支持下,咱們的半導體行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相比於市場來說,還是顯得不足,在全球晶元消耗的總數下,我國就占據了 50%,其中國內自主自給率不到 30% ,從長遠來看,國內晶元會長時間受限於國外晶元企業。
好在現在國內晶元企業正在不斷完善自身,也慢慢讓我們脫離國外晶元廠商的制約。
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到高速發展階段,國產替代,未來可期。
最後的最後,老狐想說,對於國內晶元行業而言,目前的穩步前進雖好,但還希望能找到技術突破點,不然不能自主供給,就會被他人束手束腳,只有達到人無我有,才能做到不畏懼任何困難。
加油,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