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華為為什麼比小米更有影響力

華為為什麼比小米更有影響力

發布時間: 2023-01-24 03:18:48

㈠ 為什麼總有人拿華為技術公司跟小米科技公司比較原因是什麼

想必大家都發現過這樣一個現象,總是會有人拿華為技術公司和小米科技公司進行比較,這是因為這兩個品牌是國產手機的兩大巨頭。而且兩個手機的銷售率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放在一起比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除此之外,在最先開始的時候,小米手機是非常火的,但是現在被華為比下去,所以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話題。

不管是華為,還是小米,都能夠體現出國內手機品牌的一個進步。另外這兩款手機也充分讓大家認識到了品牌背後團隊的主要力量,不管做不做比較,這兩款手機都有相應的忠實粉絲。而且大家購買手機,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再加上這兩款手機都非常的不錯,因此才能夠走在前二的位置。

㈡ 華為手機好還是小米手機好

其實,我們在換新手機的時候,除了會對比較心儀的手機品牌偏愛外,更多的我們還是要綜合來看手機的性價比,比如手機的外觀、價格、性能、配置情況等等。就拿小米和華為對比一下,小米手機可能是最近幾年剛剛發展起來的手機品牌,整體的發展勢頭還是比較足的,而且小米的性價比高於華為手機,小米手機層級憑借著發燒配置,可觀的價格,一度氣勢洶洶的進軍國內手機市場,並發展到今天,在手機行業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小米手機一直定位是中低端手機,所以它的外觀,做工可能不如華為那麼細致,但他的手機的系統優化在中低端手機中應該算是很不錯的。而且,小米手機之所以可以快速進入市場,除了配置,最主要的是它的價格,尤其是和華為比較,尤其顯得小米手機性價比高。而且,小米手機有一個鮮明的優勢就是,它具有智能設備生態鏈,所以為了智能設備,也是可以選擇小米的。但小米也有缺點就是,他的手機主要是面向中低端市場的,所以一些細節方面可能做不到像華為手機那麼細致。

㈢ 小米為什麼被華為一步步反超了原因出在哪裡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小米跟華為的發展重點不同,小米的企業規模也沒有辦法跟華為相提並論。

在我們提到手機品牌的時候,我們首先會想到蘋果和三星這樣的國外品牌,同時也會想到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本土品牌。隨著我們本土品牌的不斷發展,我們會發現本土品牌的手機其實已經逐漸形成了相應的領先優勢,特別是對於華為手機來說,雖然華為本身屬於半路出家,但華為的中高端手機的性價比非常好,性能也非常卓越。如果和小米做比較的話,華為的很多機型可以反超小米手機。

1、第1個原因是品牌的定位問題。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理解,因為小米手機本身就主打性價比,所以小米手機的品牌定位主要是中低端市場。與此同時,因為華為本身有著足夠強的研發實力,所以華為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反而會更強一些。在我們談到手機評測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拿高端機型來做比較,所以很多人會認為上面已經被華為超越了。

㈣ 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在海外哪個更受歡迎為什麼

小米手機在海外比華為手機更受歡迎,因為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以及性價比等各方面都要比華為更有優勢。

手機行業的競爭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的競爭也非常的激烈。眾所周知,華為作為世界500強,在國外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從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情況來看,小米的整體銷量已經遠遠超過了華為。

1、小米手機在海外更受歡迎。

正如我前面所言,華為作為世界500強在國,影響力確實非常強,並且在此之前華為手機的國際銷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的成績,但是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手機銷量情況來看,小米手機的整體銷售量已經超過了華為,占據著13%的市場份額。由此可以看出小米手機在海外受歡迎程度已經開始逐步超越華為。

㈤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華為而不喜歡小米呢

首先來說 華為畢竟是世界500強,其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影響肯定要比小米好。其次再來說華為的口碑畢竟也比小米好吧,華為的質量代工等等都比小米口碑好點吧。

第一科研方面:眾所周知,華為全系的手機晶元都是自家研製並使用,所以華為手機系統的底層優化會比小米優秀,其次由於麒麟晶元是華為自家研發的架構,在性能把控和更新速度上也會更好。而小米手機一直用著高通公司生產的晶元,沒有做到完全自主,更由於華為在自家麒麟晶元的投入非常大,也作為華為的核心技術,所以小米在這方面與華為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拍照方面:兩個品牌在拍照方面都可以說是相當優秀,深得消費者認可,但近兩年,華為手機在拍照性能上可謂是瘋狂研發,前段時間華為P系列發布後,世界知名評測DxOMark,全球排名前三被華為壟斷。華為拍照性能也因此站在了頂端位置,。這個成績在目前一段時間內是很難被超越了。從前年開始,華為手機開始與徠卡合作,陸續推出的手機拍照性能更是堪比單反。所以在拍照方面小米稍遜一些,也因國內消費者對拍照情有獨鍾,大家也就對華為品牌更加有好感。華為品牌自然而然比小米更受歡迎。

第三售後方面:大家都知道華為在2003年就開始做手機至今,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到處都遍布著華為手機體驗店,而小米開始初期一直主打線上購買,互聯網銷售,只是在近兩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實體店,實體店的數量與規模遠不及華為品牌,消費者在手機出現問題時,華為在售後方面更勝一籌。在華為做手機十幾年以來,它的管理更加完善,更能在消費者手機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解決,所以消費者在國產手機選擇上更加偏愛華為。

華為在用戶體驗上比小米做得更好,有著核心的研發能力,自家的麒麟晶元,更優秀的拍照性能,以及更好的售後。以上三個原因是華為為什麼比小米更受歡迎。

我就很討厭華為

因為絕大多數人不想當DS

扔了喜歡的華為換了不喜歡的小米

還好吧,兩個都喜歡。一個家庭里,都會有偏愛老大或者老二的情況,何況這么大一個國家呢!

網上肯定是華為熱門啊。現實生活就看哪個便宜性價比高,去買唄。買一件電子產品,還是兩個大牌,隨便挑都一樣。以前讀書我跟舍友看發布會,都說支持華為,結果那時候p30貴的一批,後面換手機不還是選真我和小米這種性價比高的,沒什麼好疑惑的。

為什麼不喜歡好一點的產品呢?

很多人不傻

㈥ 為什麼華為手機配置不如小米卻在銷量上趕超小米華為究竟好在哪

華為手機銷量趕超小米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可以說是碾壓小米。你說的華為手機配置不如小米,指的應該是高端機這一塊,同價位的小米硬體配置比華為的高,但到了高端這塊,根本就不是配置決定的,而是品牌力,用戶體驗,這些無形的東西佔了更大的作用。具體來說,華為手機銷量能碾壓小米,主要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華為高端機的技術創新突破很厲害,一直在引領,而小米是一直在跟隨。而且華為高端機產品特色鮮明,人群定位精準,賣點充分。市場宣傳也大氣磅礴。就是能營造出那種高級感,反觀小米,硬體配置能堆砌,但高級感堆不出來,這樣就落於下風。

其次,華為也出了一系列中低端機型來頂住小米。譬如NOVA系列,榮耀的數字系列,V系列等。這些手機共享了華為技術,而且刀法精準地切割了部分成本和功能。這樣這些系列手機也具備很強的性價比,加上華為品牌背書,搶下不少小米的客戶(注重性價比的消費群體)

其三,華為的線下渠道覆蓋面更廣,線上營銷這塊已經不弱於小米。

其四,華為的財力更加雄厚,成本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強過小米。所以每次新機發布現貨充足,而小米過於摳成本,對待供應鏈很苛刻,所以經常會斷貨。

總結一下,那就是華為這頭大象在中國市場開始翩翩起舞,那麼其它對手就被全面碾壓,必須要為之讓路。而且現在的格局還是在華為很克制,不主動挑起價格戰的情況下形成的。

小米,華為都不錯,以前買小米,是因為小米在山寨機組裝機當中質量最好的,價格也不高,現在買華為,是因為支持華為高 科技 的研發,抵制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手機性能夠用就行,不花冤枉錢

如果手機只看配置的話,那早就沒蘋果什麼事了,所以單靠手機配置就想一統手機市場那是不現實的,要是論配置看參數就能在銷量上趕超,那國產車早就把豐田大眾干趴下了,所以小米沒有足夠硬的看家本領,自然就被華為趕超了!

一、華為重視研發,用技術流獲得消費者好感
不可否認,華為是國產 科技 公司中最重視技術的一類,從一開始就是做通信起家,後面涉足伺服器、交換機等企業服務方案。進入手機行業後也不滿足於做運營商合約機,很早就開始投巨資研發自己的晶元,後來諾基亞潰敗後接手了Lumia的相機團隊,然後與索尼定製了手機鏡頭,以手機拍照為切入點,殺入手機高端市場。

並且華為還一心投入,想搞自己的操作系統,雖然現在還沒有問世,但這給自己「技術流」的形象加分不少。

二、川普的神助攻
從去年華為上第一次實體名單後,國內的情緒高漲,大家紛紛抵制M國產品,所以也出現一些不買HW是XX的言論,但這確實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去年第三季度華為的銷量暴漲,佔比近50%,這是在太恐怖了。所以華為在去年海外市場遭受重挫的情況下,依然交出2.4億台成績。

隨著今年M國的進一步封鎖,又激發了一波這種支持情懷,所以今年4月份,華為的銷量直接把三星都給超過了,位居世界第一,所以不得不感嘆國內消費能力的恐怖。

在這一點上,小米跟當初的聯想類似,披上了高通打手,買辦企業、組裝廠一類的罵名,所以無法享受到這一波紅利。

三、小米千年不變的搶購有點敗人品
小米的產品確實有些不錯,但稍微火一點的產品就搶購,這是在很影響消費體驗。現在的生活節奏快,不管是學習的還是工作的,大家都很忙,為了買一部手機大家還再一再二的搶購,好搶的還行,不好搶的確實搞得心力交瘁,幾番折騰後,大家已經不想去參與了。

另外則是小米的產品在用料和做工上相對較差一些,在精緻程度上超微差一點,故障率也比較高(相對來說高一點),這也算是一個制約因素。

總的來說,小米跟魅族一樣,把握住了智能手機的第一波風口,但錯過了最佳的增長時機,現在還想繼續,那難度不小。特別是華為這種注重狼性文化的狠企業,想要反超回來實在太難了。

小米因發燒而生,不吹不黑,鄙人曾買過米2,過程跟耍猴似的!現在小米因配置而生,就是類似聯想電腦的組裝機,核心技術能買就不研究,買不到就科普一下攻擊其它友商的技術無用論,總之雜貨鋪小米只有你想不到的產品,沒有他們貼不了標的產品!我支持國產,但請不要耍猴!我們是人!

我覺得在產能上,小米不如華為,所以賣得少。

小米就是一個大雜鋪匯總,有些不兼容的問題根本沒辦法解決;華為已經成系統了,邊發現問題邊改進成熟。。

華為配置不如小米,你怎麼對比的啊,那一點看出來的,請舉例讓我學習學習?

我在大約六年前用過米三,說實話太後悔了,再也不用小米手機了。後來換了華為,現在第三部華為了,明年打算再買一部華為手機。

配置誰都會堆,如果靠配置能讓大家買賬的話,那電腦手機都簡單了,堆配置就好了,優化技術都不用做了

什麼是品牌效應,華為品牌比小米高一個檔次,華為的專利創新能力甩小米幾條街,在國際上為國家爭光,樹立 科技 大國影像,作為普通國民,支持華為就是支持國家,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個人感覺!

㈦ 華為和小米的區別在哪裡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我認為華為和小米手機的區別在於華為擁有核心技術,而小米手機更多依靠外來支持幫助。在我看來,華為公司會成為國內企業當中的霸主。

由於華為和小米都在手機領域占據著龐大的市場份額,這使得華為和小米自然會成為彼此的競爭對手,只不過兩家公司在發展理念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使得很多消費者都在關注兩家公司的未來發展。

一、我覺得華為和小米的區別,在於華為擁有核心技術。

要知道華為之所以會遭到國外的制裁,就是因為華為在科技研發的問題上,擁有更多的核心自主技術,正是由於擁有非常多的核心技術,華為在研發科技產品的問題上,才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以及優勢。因為華為從創立之初,就認為科技技術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所以我認為華為未來的發展將會不可限量。

㈧ 華為和小米,未來誰的發展更有潛力你怎麼看

就目前形勢來看,如果拿華為和小米比的話,其實小米會更具發展潛力。雖然華為就有可能超過蘋果,但是小米也就可能會超過華為。小米自2010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能和國內的其他廠商相比低,說明小米還是很有實力的,而且在發展電腦互聯網家電等方面,也是國內目前最前面的一個。小米最先做出的營銷策略可謂是別出心裁,而且隨後大家也都在紛紛模仿,就連華為也不例外。雖然小米在2013年與格力的賭局中輸了,但是從2013年到2018年的營收額也是提高了很多。

其實小米是一個互聯網企業,它本身也一直在強調。隨著越來越多的專利變成了OPPO華為,一直沒有很大的創新和發展,所以小米超越華為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如果一個企業想做強做大的話,一定不能缺乏創新。而且現在已經步入了5G時代,5G也一定會給小米帶來更大的機遇。

㈨ 小米手機和華為手機哪個好

一、高端旗艦機型:華為更勝一籌,有核心產品

在高端旗艦手機領域,華為有更多的核心產品,如鴻蒙OS系統、麒麟晶元、專業影像等等,手機的機身材質和用料上也會加的扎實,實際體驗會更佳。

而小米手機跟其他手機廠商一樣,手機堆料堆得很滿,配置上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同質化很嚴重,無論是手機的外觀還是配置,都與其他廠商差別不大,作為一款高端旗艦來說還是有些欠缺。

二、中端機型:小米更勝一籌,性能更強價格更實惠

中端機型是華為最詬病的地方,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中端手機都並不是最佳的選擇,直到華為Nove系列的出現,才有所改觀。更年輕的設計和更強勁的性能,讓Nove系列小火了一段時間,但最近幾年也因為制裁的原因,Nove系列也少了屬於它的優勢。

而反觀小米,在早期的時候就是專注性價比手機,現在中端手機上又著重打造紅米品牌,定位價格更低的極致性價比機型。紅米的K系列也在近幾年大受歡迎,超強的性能和實惠的價格,在中端機型里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熱點內容
未婚女人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渣 發布:2025-07-27 14:40:37 瀏覽:854
為什麼女孩姨媽顏色是棕褐色的湯 發布:2025-07-27 14:30:51 瀏覽:537
為什麼狗雞能看見臟東西 發布:2025-07-27 14:26:42 瀏覽:778
改變顏色的C語言為什麼不變色 發布:2025-07-27 14:16:21 瀏覽:543
微信保存視頻為什麼顏色會變色 發布:2025-07-27 14:11:55 瀏覽:509
小米手機跳屏為什麼點一下就好了 發布:2025-07-27 14:06:23 瀏覽:756
手機為什麼在通話中突然沒聲音 發布:2025-07-27 14:02:09 瀏覽:263
土雞眼睛為什麼會瞎 發布:2025-07-27 14:00:22 瀏覽:68
為什麼電價便宜 發布:2025-07-27 13:53:02 瀏覽:576
為什麼微信的信息顯示無法載入 發布:2025-07-27 13:38:41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