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加鹼的小米粥為什麼會肚子難受
❶ 在粥里放鹼有什麼壞處
在粥里放鹼是不對的,鹼可以嚴重破壞維生素,對身體不好的。
❷ 小米粥可以放鹼嗎
熬粥放鹼,對身體肯定不好,但也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一是鹼的用量很小,再個也不是天天年年這樣熬,偶爾熬一次,或者熬幾次。
在我的記憶里,熬粥放鹼早已是歷史,過去確實這樣的熬法,要不是看到本題,真的遺忘了。好像進入本世紀,就沒這樣熬過粥。不是不需要,是沒必要。
熬粥給鹼,食理上並沒問題,鹼面是食用鹼,和食鹽一樣的廚房必備,很多時候都要用到。譬如做老面饅頭,炒脆肚脆腸,甚至廚房清潔,比洗潔精還好用。這東西的用量也和食鹽差不多,只能用那多,多了吃不成,所以不會擔心過量傷身體。譬如做老面饅頭,發酵的面團有酸味,給點鹼,中和了酸味,就是正好。如果給多了,做出的饅頭一股鹼味還不說,黃黃的像玉米面窩窩頭,實在不好吃。
平日里熬粥,只在一種情況下會給鹼,不給就熬不黏糊,米是米,水是水,再熬還是不黏糊,直到把粥熬懈。那樣一碗粥,還不如喝水。
本世紀以前,盡管都是本土稻穀品種,熬粥蒸飯都很香,但是物質相對匱乏,物流也不發達,陳米多,新米少。尤其是城裡人,幾乎是吃不到新米,都是一年以上,很多兩年以上的陳米。我們住在小縣城還好點,秋天新米接上了,有農村親戚給新米嘗鮮。大點的城市,北方非產稻區,基本都吃陳米。
用信陽光山俗話說,這樣的米「渴油」了,米油都放沒了,蒸干飯一股子谷倉的陳舊味,熬粥再也不黏糊。不像新米,熬熬就黏糊,湯面一層米油,放一會能結層皮,可以像豆油皮那樣挑起來。盛到碗里,表面也會結層米油皮,喝一口粥,米油皮會緊緊的粘住上嘴唇,舌頭都舔不下,必須用下門牙刮到嘴裡吃了。新米粥的香,就是那時期最難忘的美味。
陳米沒了米油才熬不黏糊,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讓陳米粥黏糊,還能熬出米油香。這個辦法就是放鹼面。記得母親熬粥,粥燒開了,鹼面罐里捏一小撮,撒在鍋里,不一會,粥香就出來,看著鍋里的沸騰變成細密的氣泡,粥就黏糊了,好了。
如今都是新米了,而且可以隨意買到想要的品種,天南海北任意挑選,根本不存在熬粥不黏糊問題。所以熬粥不需要放鹼了。
再說如今熬粥辦法多了,想熬的好粥,有了好米,很多辦法可以很黏糊。譬如先泡再熬;摻點糯米;滴幾滴子花生油等等。還有火候,電飯煲就不說了,自動程序,高壓鍋也有熬粥程序,實在方便。
回過頭再說熬粥放鹼到底對人體好不好。開篇那句話,要說不好,鹼會破壞食材里的維生素,尤其是粗糧豆類熬粥,建議不放鹼。想熬的黏糊就要先把豆類泡漲,再要更黏糊就摻點糯米,包你滿意,營養還得以保全。要說好,鹼怕高溫,熬著熬著就沒了,不會影響到身體。不過如今真的沒有必要這么做,即便東北熬大渣子粥,只要泡漲再熬,效果杠杠的,也不要放鹼。
❸ 小米粥加食用鹼好嗎 食用鹼吃多了會怎樣
食用鹼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因其有購買方便且功效極多常常被人們廣泛應用於生活中,那麼小米粥加食用鹼好嗎?食用鹼吃多了怎麼辦?下面我就為大家一一講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米粥加食用鹼好嗎
小米作為粗糧,不容易被煮爛,所以留下來「加鹼」的習俗,加入鹼(小蘇打)後,口感又軟又糯,香甜可口,還可以大幅度的減少煮粥的時間。但是在鹼性的條件下維生素B容易被氧化破壞。所以我們在煮小米粥的時候建議不要加鹼。如果想讓小米粥煮的軟爛一些,可以通過加燕麥片和糯米增稠。
食用鹼吃多了怎麼辦
蒸饅頭時食用鹼多了蒸出來的饅頭會有黃色斑,尤其是沒有把面揉勻實的時候,看著不太好看,但是吃著無害,畢竟自己做麵食時,不會多到離譜的地步。現代人的身體酸性體質居多,生病的幾率反而大。小時候我住校,學校食堂饅頭就多鹼,不知道是食堂阿姨們故意的還是怎麼,我們也沒什麼人吃出來毛病過,反而覺得那樣的饅頭更好吃。
煮粥的時候都能放食用鹼嗎
煮大米粥時盡量不放,因為鹼容易加速維生素C及維生素B族的破壞。維生素B1、B2本來就怕熱,加了鹼後更怕熱,溫度稍高更容易被破壞。煮玉米粥時可以放點,玉米中所含有的結合型煙酸不易被人體吸收。如果在做玉米粥、蒸窩頭、貼玉米餅時,在玉米面中加點小蘇打,則用玉米面製作出的食品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結合型煙酸易被人體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