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小米為什麼銷量下跌

小米為什麼銷量下跌

發布時間: 2023-02-09 05:55:13

1. 2020年為什麼小米的銷量從國內22%掉到今天的9%了

小米銷售額不容樂觀 從22%直掉到9% 未來該何去何從

魚侃侃聊科技
科技領域創作者05-06 11:25
訂閱
在四年前,小米一直是國內的手機業的一哥,在最高峰時,小米全年的手機出貨量超過7000萬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進入2016年之後,小米手機卻迎來一個轉折點,不僅是銷售量下降,而且在國內排名也從原來的老大,現在退居第四,而排在小米之前的是華為,OPPO和VIVO。

進入2019年之後,小米在國內的銷量仍然沒有止住頹勢,當年小米在國內的手機銷量只有3880萬台,只及高峰時的55%,但手機市場份額仍然能達到10.5%。而根據最新公布的2020第一季度中國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在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的銷量只有780萬台,市場份額是10.7%。從最近幾年小米在國內的手機銷量看,自2015年達至巔峰之後,小米的國內手機銷量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產品同質化,很多手機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樣的配置加上同樣的外觀設計,缺乏新意,讓人審美疲勞。小米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MIUI了,現今很多原生系統流暢度甚至超過了MIUI。小米的對手華為開始忙著研發自己的處理器和系統,大家肯定會噴,麒麟跑得過高通嗎?當然。做了比沒做強,不像小米,不務正業。隨著小米在國內銷量進一步下滑,其實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自己核心技術的話,是很難在這個時代立足的,小米只是第1個,如果後續廠商不注重這方面的問題,摔得只會比小米更慘。近幾年小米也嘗試著在技術研發方面進行投入,相對於之前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畢竟手機賺不了多少錢,小米的研發成本依舊是杯水車薪。

不過我們看到,在小米國內市場下滑的同時,小米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轉戰海外,目前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小米手機的銷量有70%多在海外,國內不到30%了,可以說是國內前四大品牌中,海外銷量佔比最高的品牌了,對於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還是要佩服的。此外,我們看到在國內手機不給力之後,小米努力的發展其它業務,AlOT等等產品,並且都取得了成功。隨著小米最新推出的MIUI12能否扳回在國內的銷售量一些份額,這些就得看MIUI12穩定版什麼時候出了。

小米銷量手機小米手機份額
平台聲明

2. 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開始下滑,小米手機營銷存在什麼問題

小米手機銷量下滑是有很多原因的,例如產品性價比不高或者手機創新不夠,也許手機設置外觀不符合消費者眼光等諸多原因,今年小米手機在各個方面還是很給力的,像紅米今年就銷售量很不錯其待小米繼續努力。

3. 小米為什麼跌得那麼厲害

小米股票跌的原因是因為自身研發費用比較低,可持續性的增長潛力不足,簡而言之就是公司估值太貴,需要用下跌來使其公司估值合理。小米公司所構築的小米生態鏈技術含量比較低,在面對華為、蘋果等一些大廠商的時候產品除了價格外並無新的競爭力,這就導致了銷售利潤不高,自然利潤受限,增長潛力不足。
拓展資料
作為一家國內頂尖的科技公司,和華為相比,小米在研發費用上差了一大截。並且尤為關鍵的是,小米的忠實顧客都是一批追求性價比的人,小米一漲價那麼就意味著這批客戶會轉投別的廠商,不漲價那麼利潤率不高。若是消費升級的浪潮一出現,那麼小米公司因為其研發力的薄弱而核心競爭力不強,所以產品賣不出去導致銷量減少,利潤減少。
在當前的國內市場,整個智能手機廠商形成了華為,OPPO,VIVO,小米的穩定格局,但是華為的優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從原來的四強爭霸變成了如今的一超三強,華為有自主研發的晶元以及長期在通信領域紮根所積累的技術壁壘,這種領先優勢是其他三家短時間難以趕上的,並且尤為關鍵的是小米線下渠道非常薄弱。小米的手機一直追求極致性價比,因此沒有多餘的利潤能分給中間商,這樣就沒辦法在銷量上形成突破。
在國外市場,雖然小米連續8個季度是在印度的手機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但是它的市佔率是在下滑的。這主要是因為小米在印度市場是以中低端手機為主力機型,而印度市場在用戶規模大幅度提升之後同樣進入了消費升級階段,中高端機型的份額比重在快速的提升。而這部分高端市場是由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oneplus所牢牢把持。從市場端來說,小米當前的現狀是不太理想的,傳統的手機業務前景堪憂,所以當前它更加像一個手機製造廠而不是一個手機研發大廠。這樣的定位,導致小米公司的估值只能適用於製造行業(5-15)附近的估值而不是科技行業數百的估值,所以當前小米的下跌過程就是其殺估值的過程。
總而言之,小米公司還是一個發展的非常快的公司的,前不久還是能和格力電器這一製造業龍頭公司打個賭,但是一個科技公司和一個製造業公司相對比而不是和行業內其他手機商做對比,這是有點讓人質疑的。

4. 如何看待小米高管表示「小米第三季度市場佔有率下降,主要與 iPhone 13 表現強勢有關」

小米佔有率下降,是IPhone13的鍋?

耿彪
11-25 23:46數碼領域創作者
關注
根據最新的市場佔有率數據顯示,小米在第三季度的全球市場份額僅為13.5%,相比上個季度的16.7%下降了3.2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小米在該季度的表現是出現了下滑了的。而

小米給出的結論是,蘋果在第三季度發布的新機IPhone13對小米造成了沖擊,確實蘋果新機的銷量十分可觀,在過去的雙十一中蘋果銷量爆表,這也意味著其還是有很高的品牌影響力的。


小米之所以銷量下跌,是其在第三季度並沒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強勢機型來彌補市場新機型帶來的壓力,尤其是在面對高端機型的降維打擊,使得小米十分被動。

那麼,按照當前小米的發展水平,它還能重回全球第二的水平嗎?

三星在全球市場依然穩坐老大的位子,蘋果雖然市場佔有率為第二,可是其利潤率遠超三星。而小米在全球市場的表現比不過三星蘋果並不丟人。重要的是小米接下來該怎麼走,它要怎麼樣去應對來自於蘋果三星的市場壓力。

小米有小米品牌和紅米品牌,一個定位中高端機型市場,一個定位中低端機型市場,各自有各自的市場。

小米要穩固國內市場,並以其為基礎,進一步踏足全球市場,比拼的就是技術實力、產品創新和渠道方面的優勢。再不濟模仿華為的路子,也能有所精進。

5. 小米為什麼從國內銷量從第1降到了第5

供應鏈上確實在之前一段時間有放羊的現象,一年無主打,簡直「友商驚詫」。現已被整合回老雷手中;人才梯隊建設不足,一度有斷血的症狀。前500斯巴達貌似也就剩100多,現在正用各種手段回填;互聯網流量紅利期結束,摩爾定律定價邏輯受到了渠道的強挑戰;4.國內比較特殊的公關氛圍,每個月砸一百萬專黑你也是世所罕見。但我認為這倒不是大問題。因為小米是第一家完成生態鏈建設的硬體公司。不管我樂視的老同事怎麼揍我我也要這么說。MIUI已經是個成熟的跨終端流量平台,是小米全系列硬體產品的二級助推器。當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時,產品的權重必然要讓位於渠道。面對渠道,公司的策略是「部分調整」還是「全面適應」,就是勝負手所在。我們之前這群小蝦米們的思考是:長期存量市場有沒有高投入的必要?畢竟當年是靠重產品輕渠道的模式起家,就算全面轉型貼合渠道,效果也未必多好。我們沒有步步高的基因,我們也不羨慕聯想。我們小蝦米們的結論,是應當踩的節點是「內需市場的消費升級」。這就意味著堅持產品路線,在材料、功能、設計、交互等各層面的拉升,同時保持可盈利定價而非競爭性定價。最舒適的打法是集中力量在強節點產品上突破,中心開花。而我個人認可的強節點產品就手機和汽車,考慮到老雷不會像老賈那麼浪,小米可選擇的強節點產品就手機了。但手機算是民用電子工業之花,小米現在還沒有能力做這個產品的升級。等到我們的紅色供應鏈整合完台灣的半導體後,可能會有點戲。現在就是蘋果能幹這事,而且貌似乾的也挺費力的...1000個以上元器件的產品小米不好做,那300個左右元器件產品的升級,小米就游刃有餘了。小米生態鏈產品,更准確地說,米家,成為了小米「四面開花」的具體體現。通過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在100到150款高頻民用電子消費品里實現產品、品牌標桿;在其中30到50款產品實現三分之一市場壟斷。這是我的一個猜測,我認為依靠整個雷軍系的力量,這是可實現的。我11年入職小米的第一個星期,劉德德哥就在卷石天地里給我畫了個大圈:最裡面是手機;外面是電視、路由器等;再外面是手機、電視等相關的配件;最外面是服裝、電影、食品等。我當時還幫法務注冊了小米薯片,不知道他們後來有沒有注冊小米辣條。反正在我呆小米的三年裡,我一直認為我做的是一個國民品牌,是超越手機這一個品類之上的。以這個邏輯作判斷,小米在手機上採取積極守勢即可。在不傷害產品的前提下做渠道,這個局要跟,但是不show hand不all in。面對未來的寒冬,小米要過冬的資本其實是夠了,小米真正在儲備的是產品。小米是產品型公司,最後支撐小米過冬並完成轉型的必然是產品而非渠道。很多公司現在在拚命攢籌碼,小米籌碼是夠了,但他還在拚命攢牌。老雷自身就是國內頂尖的銷售CEO,他當年100天賣出100萬套金山毒霸時我還在看《本能》。

6. 第二季度營收利潤雙下滑,小米手機庫存積壓受關注,為何會出現這一狀況

這個情況其實跟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問題有關,同時也跟市場對於手機產品的需求有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小米手機在整個市場上的手機庫存比較多,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都出現了市場銷量明顯下滑的跡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全球范圍內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情況普遍不太好,整個設備行業也沒有什麼大的技術創新,所以很多用戶根本就不願意主動購買新機。在這種情況之下,類似小米和其他的手機品牌也在考慮進一步降低自己的產能。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想要解決庫存積壓的問題,小米手機可能會進一步推出促銷補貼活動,同時也會大大降低自己在手機業務上的研發和投入。對於小米公司來說,小米公司已經把主營業務從手機業務逐漸轉移到了新能源汽車業務上。

7. 小米股價再度破發,小米高端機為何賣不動

我認為小米高端機之所以賣不動,主要也是因為沒有市場,而且低端機的形象深入人心,再加上外觀設計也不是很強,所以總是擠入不了高端機的市場。小米雖然一直都非常努力的想要進攻高端機的市場,但是從目前來看並不成功。因為小米手機自從上市開始,目標群眾就一直都是學生黨和一些數碼愛好者,而且也一直都是主打著中低端市場的。如今現在小米想要進軍高端機市場屬實有些困難,原因當然也是多種多樣的。

三,外觀設計沒有特點

小米手機的外觀一直都沒有什麼設計感,說好聽點是簡約,說的難聽點就是隨大流。不是一直在模仿其他的品牌,就是毫無創新。而且現在的小米手機外觀越來越難看了,對於比較看重外觀的學生和女性來說,小米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8. 小米的銷量為什麼直線下降,一個購買過3部小米手機的

小米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它成立於2010年,從一個完全不知名的品牌手機一度發展到現今市值約45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2012-2013年是小米是最鼎盛的時期,那時可是風光無限,和朋友們討論買那款手機號,首選小米。
小米作為中國式創新,曾經的輝煌值得肯定,但是,發展過程中的挫折也值得深思。小米手機不是小米的全部,但它是小米發展的風向標,小米手機下滑的勢能不會馬上終結,小米需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備。伴隨糟糕戰績小米手機Q2季度的銷量,Q2出貨總量為105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1710萬部暴跌38%。業界普遍認為小米手機銷量會持續下探,但是這種暴跌還是意料之外。
2015年,雖然小米的口號由為發燒而生升級為再造新國貨。由於其中期業績、期末成績的不及業界預期,增幅放緩,同比下降嚴重(反觀同期的榮耀、OPPO、vivo等廠商,在2015年他們在銷量上都幾乎取得了近50%的增長率,已隱現超越之勢;
而在售價方面,消費者也更願意為這些品牌支付更高的產品溢價)。甚至由此引發了業界對其資本估值和其硬體生態多元化戰略的質疑。而由於國產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線下渠道作用凸顯,小米此前的線上輕資本運作方式也備受詬病。
2015年,小米已經沒有了眾星捧月。小米的發展遭遇一時間似乎已經成為了業界的負面案例,小米這只風口上飛起來的豬,似乎已經搖搖欲墜。不禁讓人聯想雷軍在小米年會上的演講,「2015年,我不OK,2016年,開心就好」。那麼現在雷軍還能開心的起來么?為什麼會是這樣?
綜合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核心技術,產品同質化很多手機都是千篇一律的樣子,同樣的配置加上同樣的外觀設計,缺乏新意,讓人審美疲勞。小米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miui了,現今很多原生系統流暢度甚至超過了MIUI。小米的對手華為開始忙著研發自己的處理器和系統,大家肯定會噴,麒麟跑的過高通嗎?當然。做了比沒做強,不像小米,不務正業。同時也提醒小米,公司壯大同時也別忘了提示自己的內在競爭力,任何一個科技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很難走遠的。
第二,倒戈的米粉。「因為米粉,所以小米」,這是雷軍定的小米發展的基調,這種用戶為中心的思維著實令人稱贊,筆者也曾經被打動過。但是,小米手機銷量巨幅下滑,一方面說明新進的米粉對小米已經不在狂熱。另一方面,老米粉兒對小米已經心生倦怠,智能手機的換新並沒有首選小米。風總歸會有停下來的一天。現在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基本上已經見頂了,不光是小米,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也慢慢在飽和了。去年的出貨量是3.89億台,同比下降8.2%。蛋糕是越來越小了,但是搶蛋糕的企業有增無減,不光是華為、聯想,包括VIVO、OPPO甚至是格力也來湊熱鬧。所以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增長率直接簡單粗暴的變成了負數,同時小米手機也從國產手機老大的位置上跌落下來,更被華為手機甩的越來越遠。
第三,飄忽不定的戰略定位水能載舟,也覆浮舟。小米從一個小眾品牌變成一個國內知名手機製造商,沒有背後的消費者支持,很難走到今天。開始的雷軍,有幾分喬布斯的執著,堅信一定能造出物美價廉的手機,短短幾年,推出了很多經典的機型,也獲得了米粉們的支持。現今,公司做大了,雷軍也不是當年的雷軍了,開始的只做好手機到了現在要布局整個手機生態鏈,一會做電視一會做平衡車,還不忘了試水PC領域。一度被大眾戲謔稱為「小米百貨公司」。這幾年關於小米手機的負面新聞可謂不少,例如紅米note斷流門、紅米換屏事件、飢餓營銷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傷透了粉絲們的心,導致了很多粉絲對小米手機望而卻步,這也是小米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第四,外在的敵人太多。現今的中國手機市場,品牌林立,群雄紛爭。很難出現當年一家獨大的景象了,2016年,華為一舉躍為國內最大手機製造商,其手機出貨量穩據國內第一;OPPO vivo也緊隨其後。魅族、一加、樂視也在拚命搶斷市場;蘋果三星等國際大咖也對中國市場發起猛攻。就在這內外夾攻,小米拿出的作品也不盡人意。蘋果三星布局了一二線城市,到處可見的專賣店;oppo vivo也玩起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網上魅族、樂視、一加也開始掠奪小米的一畝三分地,小米的專賣店小米之家也沒能盡快布局。線上實體處處遭打壓,這讓小米很受傷。
第五,供應鏈之殤供應鏈管理是製造業的命脈,一旦被遏制,將會很麻煩,手機的元器件上百件,這對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當年改寫電視格局的三星,正是憑借對供應鏈的管理,一舉擊潰日企巨頭索尼。今年雷軍重新掌控供應鏈,走訪三星便是積極改變的信號。可見,之前的供應鏈管理確實制約了小米的爆發,屢次跳票,讓米粉失去了

9. 從22%到9% 小米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什麼逐年降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小米在網上的聲量很高,每一個產品出來,都萬眾歡呼,每一次看都覺得小米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歡呼的人當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持。就比如我自己,我一直在聲稱自己是一個米粉,然後這么多年下來就買過兩台小米手機。

很多人認為小米手機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機收割智商稅。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或者說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如果華為手機足夠坑人,入果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會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機如果真的那麼好,買了第一台的人自然下一部繼續支持。 問題就在於,華為用戶的忠誠度遠遠高於小米,這原因怎麼解釋?如果產品本身不過關,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的支持者呢?誰的口袋的錢是大風吹來的嗎?

小米一直在注重參數與性價比,而我認為這兩點是最不能留住用戶的。 往往在意這兩點的用戶都像是一棵牆頭草,只要有任何一個廠商出了一款手機,性價比更高,他們就會偏向於這款產品。 否則iqoo與realme就不能夠短時間內吞噬小米的份額。

所以,產品參數不是衡量一款手機的唯一標准,參數之外的東西品控,質量,質感,都非常重要,這種提升所要花費的資金可能更多,但是這個錢是必須要花的。 華為手機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這些項目上投入了太多太多,多到小米無法想像。

雷軍說小米這幾年只專注產品了,忽略了品牌和營銷。我覺得是對的,但是營銷部門,如果單靠互聯網營銷,高管充當kol,互聯網聲量大,而出了數碼圈,這種聲量就變得無限小,那樣子還是不行。 雷軍現在首要做的是應該提升小米品牌的影響力,塑造品牌的形象。 至少不要讓很多人覺得一提到小米這個名字就像是一個屌絲品牌。

從創立到上市,10年間,小米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雷軍兌現了一定的使命, 但前方的路對小米來說,依然是崎嶇不平。

想想曾經不可一世的諾基亞,看看如今銷量下滑的蘋果,小米手機在國內銷量的下滑自然也是必然現象 ,只是這個現象背後到底蘊藏著怎樣的邏輯,需要我們去發現呢?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但是現在的手機市場,顯然不是風口,就是豬長了翅膀也很難飛起來。

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就同比下滑7.5%,並預計2020年國內手機銷量還將下滑4%。由於特殊原因,IDC預測2020上半年全球手機銷量將大跌10%,全年下降2%。

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小米手機下滑就是必然。

自成立起,小米通 過極致的「性價比+線上營銷」模式 ,迎來了3-4年的高光時刻,手機銷量在2014年第二季度,就成為國內出貨量老大,可謂是風光無限。

但是,我們看到那時的消費群體, 面向的是剛畢業的80後 ,小米的性價比很符合他們經濟適用的理念,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果粉。

如今,那批80後已經不是剛畢業的青澀少年,多數都成家甚至立業, 小米的性價比似乎已經不能再觸動他們的內心。

反觀這波消費主力已經是90後、00後的天下,這代人可不同於80那一代,他們用於追求自我,敢於標新立異,渴望展示個性。


10. 小米手機現在的銷量為什麼下滑了

幾個方面:
沒有核心技術
產品同質化很多手機都是千篇一律的樣子,同樣的配置加上同樣的外觀設計,缺乏新意,讓人審美疲勞。小米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miui了,現今很多原生系統流暢度甚至超過了MIUI。同時也提醒小米,公司壯大同時也別忘了提示自己的內在競爭力,任何一個科技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很難走遠的。
倒戈的米粉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這是雷軍定的小米發展的基調,這種用戶為中心的思維著實令人稱贊,筆者也曾經被打動過。但是,小米手機銷量巨幅下滑,一方面說明新進的米粉對小米已經不在狂熱。另一方面,老米粉兒對小米已經心生倦怠,智能手機的換新並沒有首選小米。風總歸會有停下來的一天。現在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基本上已經見頂了,不光是小米,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也慢慢在飽和了。去年的出貨量是3.89億台,同比下降8.2%。所以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增長率直接簡單粗暴的變成了負數,同時小米手機也從國產手機老大的位置上跌落下來,更被華為手機甩的越來越遠。
飄忽不定的戰略定位
水能載舟,也覆浮舟。小米從一個小眾品牌變成一個國內知名手機製造商,沒有背後的消費者支持,很難走到今天。開始的雷軍,有幾分喬布斯的執著,堅信一定能造出物美價廉的手機,短短幾年,推出了很多經典的機型,也獲得了米粉們的支持。現今,公司做大了,雷軍也不是當年的雷軍了,開始的只做好手機到了現在要布局整個手機生態鏈,一會做電視一會做平衡車,還不忘了試水PC領域。一度被大眾戲謔稱為「小米百貨公司」。這幾年關於小米手機的負面新聞可謂不少,例如紅米note斷流門、紅米換屏事件、飢餓營銷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傷透了粉絲們的心,導致了很多粉絲對小米手機望而卻步,這也是小米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供應鏈之殤
供應鏈管理是製造業的命脈,一旦被遏制,將會很麻煩,手機的元器件上百件,這對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當年改寫電視格局的三星,正是憑借對供應鏈的管理,一舉擊潰日企巨頭索尼。今年雷軍重新掌控供應鏈,走訪三星便是積極改變的信號。可見,之前的供應鏈管理確實制約了小米的爆發,屢次跳票,讓米粉失去了耐心。
純手打,望採納😄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一到冬天摸東西導電 發布:2025-07-05 05:39:11 瀏覽:350
閑魚代充點券為什麼時間真的久 發布:2025-07-05 05:37:17 瀏覽:424
為什麼抖音賣貨很便宜 發布:2025-07-05 05:22:32 瀏覽:32
為什麼有一段時間不瘦了 發布:2025-07-05 04:54:19 瀏覽:339
為什麼5s升級後微信不能視頻了 發布:2025-07-05 04:40:27 瀏覽:824
為什麼手機安裝不了快播 發布:2025-07-05 04:13:47 瀏覽:717
為什麼微信申訴不用兩個好友驗證 發布:2025-07-05 04:03:15 瀏覽:512
為什麼蘋果6s連不上4g 發布:2025-07-05 03:54:09 瀏覽:381
郭襄為什麼一輩子找不到楊過 發布:2025-07-05 03:54:02 瀏覽:237
為什麼手機一開流量就充不進電 發布:2025-07-05 03:47:53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