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手機鏡頭為什麼比不過相機

手機鏡頭為什麼比不過相機

發布時間: 2023-03-07 22:07:21

1. 為什麼手機攝像頭幾千萬像素,不如單反相機1000萬像素

底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大好幾級呢!道理就這么簡單。

第一,手機的像素並非原生像素,是通過軟體插值計算的,而單反相機的像素是原生的。

第二,底大一級壓死人。手機的感光元件都很小,迄今已知,最大的手機感光元件只有一英寸,比半幅單反相機的也要小很多,更何況主流的手機感光元件更小,小到廠家都不敢明確標示出來,基本都不到二分之一英寸。

下面貼一張網上找來的對比圖,讓大家直觀比較一下。

兩個主要因素決定成像質量:第一,CMOS;第二,鏡頭。單反微單CMOS比手機大得多得多,單反微單鏡頭質量比手機好得多得多。這兩項指標比像素指標重要得多得多。打個比方:一個人眼睛白內障、白外障眼睛再大有啥用?眼睛很大但文化水平很低,心靈不靈又有啥用?在這里像素就如同眼睛大小,鏡頭如同透光性明亮性,CMOS就如同心靈。比喻不一定準確,懂得自然會懂。

單反相機那一片cmos多大,手機攝像頭的cmos多大,大就決定細節的把握,手機拍出的照片,放大後就是馬賽克,單反相機拍出的照片是用來ps的底片

演算法不一,並非原生像數點,

單點能量差異很大,能量不足按bit合成的能量點過度變差,然後再靠hdr運算分層,味精式快餐而已

因為鏡頭大小的差異不是像素可以彌補的。

手機就是一個通信工具不用來專業攝影的,而相機是一個專業的攝影工具,兩個根本沒有可比性。

因為此像素非彼像素

主要原因在於感光元件的大小,好比膠卷相機中大中畫幅相機底片大,所似成像質量好於135相機。在數碼相機中大中畫幅相機價格及成像也高於一般畫幅單反相機。

2. 為什麼手機和相機拍出來的不一樣區別在哪

對比使用手機和相機很多人都會發現,無論是拍外景還是拍人像,人們都會覺得手機和相機拍出來的效果不一樣。這是因為手機和相機的鏡頭不一樣,仔細研究其實就會發現手機和相機有不同的拍攝范圍和不同的焦距,於是拍出來的效果也不同。這就導致相同的參照物在分別在手機和相機中,高矮胖瘦、氛圍感和解析度外人眼中都不相同。

3. 2021年了,為什麼手機拍照畫質還不如相機

進入9月後,我們將會迎來中秋小長假,緊接著國慶長假也離我們不遠了。

在假期里,不少人選擇外出旅行,沿途的風光、人文環境、當地 美食 免不了一頓拍拍拍,然後放在朋友圈裡,或者做成相冊,成為我們寶貴的記憶。

不過光用手機來拍照,真的能滿足嗎?

說句實話,還真不行,只有相機拍出的照片才能滿足要求。

為什麼需要一台相機?

相信有人會有疑惑,現在手機鏡頭越來越多,像素也越來越高,難道畫質還比不上相機嗎?

的確是這樣的,因為兩者的物理硬體之間的差別所導致的。

相機和手機,兩者的影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CMOS圖像感測器和鏡頭。其中CMOS圖像感測器的面積越大,就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線,這樣拍出的照片畫質就會更好。

但是,由於手機考慮到便攜性、如今機身越來越輕薄,所以也限制了CMOS圖像感測器的體積,目前普遍認為1英寸底的CMOS在手機上已經是極限了。而相機目前已經輕松實現全畫幅。

那麼兩者差別有多大呢?

首先在和拍攝物體保持相同的距離、鏡頭焦距、機身高度的條件下,拍攝同一組畫面,所得到的畫面大小就有明顯的差距。

假設全畫幅是整張圖片,而一寸地為紅框區域,那麼從畫面中的對比可以看到一英寸底的照片更像是在全畫幅畫面中截取了一部分。全畫幅的大寬幅在相同條件下獲得先天的優勢。而手機如果要獲得同樣幅度的畫面,或許需要拿著相機後退數十米才能解決,而相機並沒有這種煩惱。

除了取景畫面之間的區別外,在核心的畫質上目前相機依然保持著絕對領先的優勢。接著我們就通過幾組照片來進行對比。

照片全部採用了相同的參數進行拍攝,從對比的照片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1英寸底的照片畫面清晰度無法與全畫幅相比,尤其在進入高感光度後,圖片產生的噪點讓整個照片看上去非常模糊,全畫幅雖然出現噪點,但整體畫面干凈,一些細節依然清晰可見。

所以目前相機的成片質量無論在細節、高感、寬容度、色彩、景深等方面都優於目前的手機。雖然手機在成像演算法上有優勢,但物理硬體的先天不足依然無法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加上相機還能更換鏡頭,一枚好性能的鏡頭不僅能進一步拉開畫質的優勢,同時在使用場景、需求上給相機帶來更多的擴展性,這也是為什麼攝影愛好者至今依然偏好專業相機的原因。

都說 時尚 是個圈,近年來的復古風潮幾乎席捲各個領域,相機也不例外。尼康Z fc微單相機採用復古外觀,向尼康經典機械相機FM2致敬。多彩皮革和金屬的完美結合,在穩重經典的基調中加入一絲活潑。而且相機本身還支持官方換皮,共有六種不同顏色的皮革可供選擇,用不同顏色表達不同的 時尚 態度。

許多剛剛開始接觸攝影的小白在選購相機時經常在微單和單反相機之間糾結,微單似乎總是給人以「不夠專業」的印象。實際上隨著技術進步,微單相機在專業性上的短板早已經被彌補。而且微單與單反相比的巨大優勢,就在於其輕便小巧的體型。尼康Z fc微單相機自重僅445克,拿著它出街拍照,輕巧方便,完全不會成為負擔。再有 時尚 外觀的加持,出門掃街絕對賺足眼球。

尼康在推出Z fc的時候,專門為這台相機設計了一款同樣具有復古特色的鏡頭,那就是尼克爾Z 28mm f/2.8(SE)。不僅輕便小巧,而且對焦靈敏,快速鎖定被攝對象。美好的瞬間總是稍縱即逝,對焦准確而迅速絕對是記錄美好瞬間的大殺器。鏡頭最大2.8的光圈,為拍攝人像提供完美虛化,中心畫質清晰銳利,邊緣過渡如奶油化開、絲般順滑。大光圈還提高了進光量,再加上相機的ISO感光度可以達到驚人的51200,大大提升了相機的夜拍能力,即使快門速度較快,也能在昏暗環境中拍攝到出清晰的圖像。拍攝夜景再也不用隨身帶上笨重的三腳架,手持夜景也足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尼康Z fc微單相機還緊跟時代步伐,不僅滿足於照片拍攝,同時對視頻拍攝也有針對性優化。相機支持拍攝4K/30p超高清視頻拍攝,其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也能在視頻拍攝過程中自動跟焦,用來拍攝簡單的生活Vlog簡直再適合不過了。相機連接電腦甚至還可以代替網路攝像頭,為網路直播提供清晰畫質。

對於這個痛點,作為微單相機界的老大哥索尼,推出了極其強大且基於人工智慧的實時追蹤功能,這項功能根據新開發的對象可識別基於色彩、對象距離、圖案和面部及眼睛信息進行高速處理,用戶僅需半按快門即可激活此功能。如今這個功能已經成功應用到了新一代全畫幅微單旗艦相機——索尼A7R4A上,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台頂級旗艦有多適合生態攝影創作吧。

索尼的A7R系列相機一直都以強大的畫質著稱,每次新品的推出可以說都在引爆著整個相機市場畫質討論熱潮,A7R4A同樣如此。此次的索尼A7R4A採用了全新的約6100萬有效像素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感測器,與索尼一貫出色的降噪技術相結合,能夠給我們提供在高感光度下極其優異的影像畫質。盡管高像素作為A7R系列一貫的標配,但高達6100萬也著實是讓人感到震撼。

在 數碼相機 快速發展的今天,卻有越來越多的人用回膠片相機。膠片相機拍攝的照片,能夠呈現出復古的色彩與細膩的畫質,得到更多文藝愛好者的喜歡。今天要推薦的類旁軸造型相機富士X100V,簡直是帶我夢回膠片時代,因為它無論是外觀還是「內涵」,都散發著濃濃的復古氣息,讓人愛不釋手。

超高顏值是富士X100V最先奪人眼球的特質。金屬與皮革完美結合,每一個細節都被打磨得完美無缺。復古的類旁軸造型設計更是我的心頭好,拿著它拍攝的每一張相片都好像有了時光的味道。它採用光電結合的取景方式,其中電子取景器採用全新的OLED顯示,高刷新率、高色彩覆蓋等優點,可以讓攝影者在取景器中看到更加真實的世界。

富士X100V搭配的是23mm F2.0定焦鏡頭,這樣的一支鏡頭,其實對於將自己定位為一款人文街拍相機已經非常夠用,23mm的廣角鏡頭足以容納大部分日常街拍所涉及到的場景,F2.0的光圈也足可以實現傳說中「如奶油般化開」的虛化效果。

4. 為什麼手機像素比照相機高,效果卻沒照相機好

因為像素的高低和最終照片的實際效果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

5. 科普:為什麼手機明明像素很高,拍出來的照片感覺還是不如相機

相信許多朋友都有一個困惑,最近幾年手機的像素越來越高,從4800萬到5000萬到6400萬像素甚至1億像素,明明像素這么高,但是拍出來的照片,為何還是感覺不如2000萬像素、甚至1200萬像素的微單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清晰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照片的畫質和清晰度,與「像素」的關系。

像素越高越清晰、像素越高畫質越好——這個說法已經成為了許多朋友腦海裡面的固有印象。而實際上,像素這一名詞,指代的只是畫面尺寸,例如4000 x 6000的解析度,就是典型的2400萬像素。

我們可以用畫框來比喻,4000 x 6000是這個畫框的尺寸,但是這幅畫清不清晰,還要看你用的顏料,你在這幅畫上用了多少的色彩、墨水,相當於照片中的進光量,這個就和 感測器底面積 相關了。

感測器底面積越大,進光量越大,畫面自然就更清晰了。小尺寸的感測器,為了獲得和大尺寸感測器同樣的進光量,有一種途徑,就是拉長快門時間,雖然我感測器小,但是你曝光1秒,我曝光2秒,那咱們的進光量是不是就差不多呢?

在感測器畫幅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鍾方法是可行的。例如M43畫幅的相機,感測器比全畫幅小,但是通過變態的防抖,可以手持拉更長的快門時間,來獲得媲美全畫幅的進光量。

但是放到手機上,大家知道手機的感測器底面積,和相機全畫幅的差距有多大嘛?

手機上現在最大的感測器也就1英寸,上面還有M43、APS-C才到全畫幅。1英寸感測器是手機上的天花板,但是相機上的下限。

這種情況下,手機可能要拉10秒的快門,進光量才能和全畫幅的1/50秒快門下相媲美。

手機手持10秒快門,自然是不切實際的。

這也導致手機的進光量明顯不如相機,當然,手機廠商自然也有解決方法。

那就是「計算攝影」,硬體比不過,我用演算法來彌補嘛!多幀合成,多幀降噪一用,手機也能拍出很純凈的夜景照片。

但是計算攝影,也使得拍出來的照片「數碼味兒」很濃——就是攝影圈常說的一看就是手機拍的。

例如iPhone13飽受詬病的銳化問題,就是過度計算攝影的影響,用戶想關閉都關不了。

小底的天生硬體限制,加上過度的計算攝影,讓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清晰度和畫質不如相機。

玩過攝影的都知道,一套頂級的相機系統,是由頂級的機身+頂級的大三元鏡頭組成,某種意義上鏡頭甚至比機身還重要。

好的鏡頭有復雜的鏡組,鏡片都有十多組,還有復雜的鍍膜工藝,來消除炫光、紫邊等等影響。鏡頭的通光量也直接影響畫質、銳度等等。

但是手機的塑料鏡片可顧不了這么多,7P塑料鏡片都算最好的了。進光量、炫光的控制,和相機上的鏡頭,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雖然現在手機上已經有了1英寸的感測器,但是與之匹配的鏡頭卻沒跟上,大家可以看看索尼1英寸感測器的黑卡7,鏡頭模組有多大。再看看手機上的鏡組有多小?

通過以上科普,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照片的清晰度不止和像素相關,更多的是和感測器底面積、鏡頭素質掛鉤。

如果感測器底面積不提升,鏡組不提升,手機就算玩到2億像素、10億像素,畫質也比不過1200萬像素的全畫幅微單。

熱點內容
貓為什麼咬著吃東西 發布:2025-09-10 16:56:22 瀏覽:318
為什麼淘寶有的單評分不顯示 發布:2025-09-10 16:55:33 瀏覽:969
為什麼我分不出東西南北 發布:2025-09-10 16:47:38 瀏覽:564
為什麼天冷啦大姨媽顏色變得暗紅 發布:2025-09-10 16:47:33 瀏覽:908
薇諾娜淘寶店鋪為什麼比 發布:2025-09-10 16:33:53 瀏覽:787
多人停車為什麼改不了車胎顏色 發布:2025-09-10 16:09:02 瀏覽:959
老鼠的眼睛變白為什麼 發布:2025-09-10 15:55:15 瀏覽:122
為什麼喜歡往下面塞東西 發布:2025-09-10 15:50:44 瀏覽:391
為什麼人醒來眼睛很紅 發布:2025-09-10 15:48:44 瀏覽:879
小米手機後蓋為什麼不貼膜 發布:2025-09-10 15:13:51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