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為什麼不值得投資
A. 小米向3904名員工授予7023萬股票,你如何看待小米的這一決定
我覺得小米公司的這一決定能夠讓它發展的很好。因為這么做可以讓員工更加賣力的為公司工作。這么做也可以增加公司的凝聚力。
不少上市公司會分給員工股票,這樣的情況讓不少小夥伴羨慕不已。小米就像3904名員工受益的價值7,023萬的股票。我覺得小米公司的這一決定對它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員工能不能得到公司授予的股票是要有一定的資格的。有些員工為了獲得公司的股票,他們會更加賣力的工作,所以小米公司的這一做法也能夠激勵員工。
你是如何看待小米公司授以員工股票這一件事情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你的想法。
B. 小米集團今年發布了這么多新品手機,股價怎麼樣,如何購買小米的股票
小米集團是在香港上市,只需要開通港股賬號就行了
小米股票的購買方式一共有三種,第一是直接在香港的證券公司開戶,第二是通過內地的賬戶開通港股通,然後買入小米股票(和港資購買A股的方式相反),第三就是通過交易小米股票CFD。從實際操作上說,最簡單的還是要數直接開戶,其次是開通內地的港股通,至於最後的CFD則是最難的。
目前內地居民開通港股賬戶有以下兩種途徑:
1、去香港的證券公司開戶
需要的材料大約為兩份:
A、身份證明資料:身份證、港澳通行證、護照任選其一。
B、地址證明資料:三個月內任意一個月的水電、煤氣、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費繳納收據、或銀行賬單等。
2、在大陸券商開戶
目前大陸有一些券商是可以直接開通港股的,你只需要在這些證券公司的官網預約填寫相關資料後前往指定地點驗證身份開通。
辦理流程:
A、網上提交開戶申請
在線填寫申請表格,成功提交後,下載或列印所提交的申請表單。
B、准備申請資料
身份證明資料:身份證、港澳通行證、護照任選其一。地址證明資料:三個月內任意一個月的水電、煤氣、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費繳納收據、或銀行賬單等。
C、證明
臨櫃申請親臨現場完成,網上見證需要相關視頻見證等手續。
D、開通賬戶
收到提交的全套申請文件後,進行錄音電話回訪,包括風險披露等內容;如申請被審核通過,申請人將通過電子郵件收到開戶歡迎函以及加密URL鏈接;按提示操作進行相關的核實、確認與操作。
券商幫助客戶開設港股交易賬戶,並幫客戶香港當地銀行開設資金賬戶;不過通過券商開通港股賬戶,券商要收一定的傭金。
關於未來的發展計劃,小米一如既往地堅持完善走三步:保持中低端手機優勢,同時向海外新興市場拓展;繼續打造泛電子行業的「名創優品」,以新品種吸引新流量;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建設,務求協同一致。目前,小米互聯網收入主要靠廣告和增值服務,未來游戲、廣告、電商、金融的變現是值得期待的。
C. 究竟小米股票值不值得購買,科普一波
股票值不值得買,看的是你對小米未來發展的前景是否看好,覺得有前景自然可以投資購買,不認可還是買別的吧!
D. 如何看待小米創始人雷軍 8 月 31 日轉出 3 億股小米股票到雷軍基金會
根據小米方面對記者的回復,「賣出原因是雷軍不再控制雷軍基金會導致可統計份額降低,並非減持,這家基金會是一傢具有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而雷軍根據香港當地條例終止對基金會的控制。」
雷軍基金會為市場所熟知,是今年7月。當時,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近期向小米基金會、雷軍基金會各捐贈3.08億股公司B類股用作公益用途,合計約6.16億股。
當時的背景之一是,雷軍剛剛官宣,2021年Q2小米全球銷量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霸主三星。這是小米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因此,這筆「豪捐」當時引發了很大的市場反響。
按照邏輯,雷軍向雷軍基金會的捐贈並非現金,而是股票,獲得股票的基金會可以享受這些股票所帶來的分紅,然後再把分紅用於公益項目,也可以直接進行買賣等股票交易。同時,雖然雷軍所捐贈的對象為「雷軍基金會」,但是並不意味著「左手倒右手」。因為基金會要受到香港稅法制約,只能用於慈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所捐贈的是「B類股票」,小米作為港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其擁有「A類股票」和「B類股票」兩大類,B類股票往往意味著1股1票。
實際上,作為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每次對於小米的持股變動都會牽動市場神經。
上一次雷軍股權變動被市場所關注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當時多家股票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持股數發生了變動,這被認為是雷軍本人對小米股票進行了減持。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當時澄清表示,雷軍先生沒有減持股票,持股數量沒有變化,改變的只是他的B類股投票權數量,因為不再代理部分小股東的投票權。
此外,在2019年1月,小米集團還曾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當時,小米6個月禁售期結束,而公司股價還基本處於陰跌狀態。根據記者梳理,當時港股上市公司中,除小米外,並無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