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總愛看手機
『壹』 為什麼我總是看手機上班 下班 我都忍不住看手機
一、學會將網路當成工具,做到良好的工具管理,不被其拴著跑
每天總是忍不住刷手機,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
只要一有空閑就打開手機頁面,即便剛剛才看過的評論,也會再掃一眼;
就算是排隊買麵包、等車來,甚至地鐵上,都恨不能一直盯住手機,上上網;
……
很多人哀嚎,自己得了一種被手機拴住的病,剋制力真是太不強了。
就像減肥又貪吃的人,恨不能把嘴縫上,愛玩手機又覺得不安的人,恨不能戒網刪軟體。
但我想說,如果有人真這樣做了,那麼大概率是,過不了多久,他又會故態復萌。
心理學上有心量一詞。當心空落落的時候,能量會變低。刷手機,只是我們不停填充心空的一種方式。
網路沒有錯,健康良性的網路軟體也沒有錯。刪除解決不了問題。
2013年,全球暢銷書作家卡爾·紐波特,跟著名的電子媒體咨詢師巴拉唐德·瑟斯頓進行了一個實驗。
巴拉唐德被朋友們稱為「這個世界上關系最多的人」,每天他都必須使用網路。僅2012年,他就在Gmail有近6萬條對話,平均每天要發165條,並在臉譜網發表了1500條動態。他感覺身心俱疲,萬念俱灰,迫切地想要戒掉這種網路生活。
實驗期間,他徹底屏蔽了網路,甚至連電子郵件也不去看。「第一個星期結束時,每天都安安靜靜的節奏,已經不顯得那麼奇怪了。我不用像從前那樣,總是擔心無法及時了解新事物。」
巴拉唐德開始嘗試在現實生活中與陌生人對話,他甚至買了一輛自行車,四處騎行。但很快,因為要經營自己的創業項目,要向市場銷售推廣自己的書籍,第25天,他被迫、極不情願地回歸了網路。
巴拉唐德原以為自己肯定又會回到從前的狀態,但他沒有。這次他處理得非常好,他從卡爾·紐波特處得知了「任何益處法則」。於是,在工作與生活中,他極好地運用了「手藝人選擇法」,避免「任何益處」帶來的困擾。他這回,只是將網路當成工具。有了良好的工具管理,就不會再被其拴著跑。
什麼是任何益處法則?神奇的「手藝人選擇法」為什麼能幫助我們有效使用網路工具?要怎樣做,才能使網路工具為我所用?讓我們逐個問題來談一談。
二、每個人都有「任何益處」思維,簡單粗暴地戒網不能解決沉迷問題
什麼是任何益處法則?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一書中提出,任何益處法,就是指一旦發現使用某一款網路工具,能給你帶來任何可能益處,或者不使用你就覺得可能會錯過某些事,那麼,你就有足夠的理由來使用這款網路工具了。
舉個例子。某電視台曾做過一次街頭訪談,咨詢路人喜歡使用網路工具的理由。
答案五花八門,我們來看一看。
XX的娛樂性吸引了我,太好玩了,在裡面我能忘記很多不愉快的事。
XX能讓我了解到朋友們的動態,並且可以互動。
我第一次進入XX,是因為好奇,但很快,我在那裡找到了成就感。因為有很多人覺得我寫得很棒,他們會給我點贊、評論、打賞。
XX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我感覺自己的文筆有了提高。
XX有豐富的資訊,很多很新,讓我總是能第一個就跟朋友們分享。
……
回復各種各樣,但有一個共通點:以我的感受為益處。
在運用網路工具時,人們的確是得到了益處。也正是因為這些益處,成為了大家持續不斷進入,甚至沉迷的根源。但是,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這些益處,帶來的價值,是生活與工作中顯為較次要的,還是必須的?這益處,是不是幸福感的中心?
一旦逆向思維之後,我們就不難看出「任何益處」思維的弊端:僅僅只是盯住了一些益處,而忽視了伴隨著網路工具帶來的損傷度。它損傷了職業和個人目標更直接幫助的活動中,那些更可貴的時間與注意力。
所以,當這種益處不是價值核心,你又過度使用後,你將陷入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亂的網路依賴狀態,就像從前的巴拉唐德一樣,身受其害、飽受煎熬。如果不努力權衡利弊,一看到可能的益處就決定不加限制地使用某種工具,那你很可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失掉了在知識工作世界裡取得成功的能力。
三、運用「手藝人選擇法」,幫助我們有效使用網路工具
什麼是「手藝人選擇法」?
卡爾·紐波特告訴我們,工具選擇的手藝人方法,是要明確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藝人在對待自己的使用工具上,是很謹慎的,因為磨煉的時間足夠長,出品的東西追求匠心,他們更加深思熟慮,來選擇那些不會佔用過多注意力與時間的工具,從而使得專注力能聚焦到自己的手藝與物品上。
手藝人選擇法與任何益處法則恰好對立。後者認為任何潛在的益處都可以成為使用此工具的借口,而前者則要求這些益處,必須是能夠影響到核心因素,益處要大於害處,方能使用。
雖然手藝人方法否定了任何益處方法,但並沒有忽視使用網路工具的益處。它在教你評價任何一款網路工具時,要借鑒熟練手藝人的選擇哲學。
『貳』 你知道你為什麼總是忍不住想玩手機嗎
無聊的時候你會幹嘛?想必很多人在無聊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掏出手機來找點事做來慰藉我們內心的無聊。就好像對抽煙患者而言,沒事的時候抽抽煙來緩解內心的焦慮一般,我們在無聊的時候掏出手機刷刷微博刷刷微信或者是看看看看視頻玩玩游戲所有的孤獨,不安全感,以及煩惱似乎都消失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人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在手機上,雖然知道頻繁的玩手機不好,但是很多人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啊,還是會忍不住的一直玩手機。

『叄』 為什麼人總是喜歡看手機而不是看現實呢
人對手機的依賴性相當明顯——一個人經常手裡拿著手機或試圖讓它在視薯明線范圍內。
DEPOSITPHOTOS / ADAMOV_DI
專家指出一種在智能手機上獲得完美照片的方法
甚至在重要談話時他也時不時看看屏幕,生怕漏掉什麼重要的東西。心理學家跟Prime新聞社記者說,讓人注意現實中的談話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心理學家解釋說,不應該呼籲人放下手機加入到談話中,這未必能有效果。拿出自己的手機並提出和談話的另一方兩個人一起把電話先放一邊,這樣可能更有效。這可能會引起憤怒和驚訝,但是會讓注意力集中。
心理學家最後說,還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分心。但是這只有短暫的效果。如賣手閉果人有意識地經常地喜歡虛中裂擬的交流而不是喜歡真實的交流,那麼他可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單獨來處理。
『肆』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青人都喜歡玩手機
1.逃避現實。這一部分人生活遭受到重大挫折乃至 失敗,沉迷在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拔。
2.空虛無聊。這類人富裕時間比較多,通過游戲消磨時間。
3.增進感情。當年的同學現在的朋友總不能時刻聚在一起。一起游戲開黑能增添彼此樂趣,拉進距離。
4.休閑娛樂。比如古人的一種娛樂方式是看戲,游戲也僅僅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娛樂方式。
5.厭惡社交。總是宅在家裡,游戲是必不可少的。
6.興趣愛好。隨著技術發展,游戲的製作越來越精良,不少人,被其深深吸引。
手機的普及是主要原因,每家幾乎都有手機,年輕人基本人手一部,手機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方便好玩,玩游戲有很多樂趣,手機游戲多樣化簡單化,充滿趣味,年輕人很容易上手和沉迷,也跟年輕人時間多比較無聊有關。
『伍』 你為什麼整天一直玩手機,無所是事
因為手機好玩啊,才上高中那會兒,雖然我是走讀生,不用像住校生那樣得備個手機聯系父母,但我爸媽還是給我配了個手機。記得高一那會兒,智能手機興起沒多久,那是多麼誘人啊,躲在床鋪里就可以玩游戲、可以和狐朋狗友暢聊整晚…天天晚上玩手機玩到凌晨一兩點,後果是成績越來越下滑,臉上的痘痘也是越熬越多。好在後來意識到了,果斷的調整了自己。
『陸』 從心理分析 為什麼現在的人是依賴迷戀手機
1、第一個方面:太喜歡玩手機的人,有缺乏自控力的心理問題
太喜歡玩手機的人,並不是他們不知道過度玩手機的危害,在意識層面他們知道過度玩手機會影響到身體,比如頸椎、眼睛等。
他們也知道太喜歡玩手機,沉溺於手機,會荒廢很多時間,沒有辦法專注於工作和學習,但是他們就是沒有辦法放下手機,因為他們控制不了自己,即他們有缺乏自控力的心理問題。
比如有一個來訪者(心理咨詢中的求助者),他告訴咨詢師,他太喜歡玩手機了,即使是上班工作的時候,他也會時不時地看一下手機,他其實對於這種行為很痛苦,但就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的自我太虛弱,沒有辦法延遲和等待,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小嬰兒他的狀態,他餓了、渴了就想馬上得到滿足,因為他的自我還沒有變得強大,他接受不了延遲,他沒有辦法說工作結束了再玩手機。
一個在上班的時候,動不動就要玩一會手機的人,這和小嬰兒的心理狀態是高度契合的,都是在找外界的人和自己連接,這反映出他有缺乏自控力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分析就是他的自我太虛弱,接受不了等待。
2、第二個方面:太喜歡手機的人,有迴避社交的心理問題
太喜歡玩手機的人,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有迴避社交的心理問題,即他不願意和真實人,在現實的場景里互動、交往。
他喜歡在手機上,在網路上和人互動,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人缺乏安全感,他覺得在現實的生活中,和別人交往,自己會失控,自己會不舒服,因此他不想和現實中的人打交道,他喜歡在網路上和別人互動。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來訪者張平(化名),他特別喜歡在社交平台和別人聊天,他的手機通訊錄會添加很多人,看起來他的朋友很多,但是實際上,他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朋友。
張平從小就不喜歡說話,因為父母離婚,自己跟著母親,母親經常生病,所以他從小就特別沒有安全感,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即從小他就有迴避社交的心理問題。
但是他也想有朋友,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手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通過玩手機認識了一些虛擬場景中的朋友,但是他迴避社交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3、第三個方面:太喜歡玩手機的人,有內心孤獨的心理問題
為什麼太喜歡玩手機的人,總是會刷新各種動態,總想看別人在干什麼,他想看到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因為他內心孤獨,總是感覺到很孤獨,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心理問題。
比如下面的例子:
來訪者王克,他告訴咨詢師,他必須過幾分鍾看一下手機,刷一會各種動態,不然他會焦躁不安,他會感到自己一個人很孤獨。
他忍受不了孤獨,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成年人身上的問題都是嬰兒特徵的延續,一個人成年人,忍受不了孤獨,這主要是因為在他還小的時候,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人,為此他體驗到焦慮和恐懼。
你可以想一下,一個小嬰兒,如果沒有人陪伴他,照顧他,他會有怎麼樣的感受,他會孤獨、焦慮,甚至恐懼,這樣的感覺會進入一個人的潛意識,成為他的情緒感受的基礎,伴隨他一生。
而這個來訪者王克,他就是這種狀況,表面上看起來他是特別喜歡玩手機,背後反映出的是他的孤獨和焦慮的心理問題。
他在試圖用刷手機的方式來緩解內心的孤獨和焦慮,這就像小嬰兒在找找媽媽,或找大人一樣,找到了他就會安靜下來。
4、第四個方面:太喜歡玩手機的人,有自卑的心理問題
太自卑的人,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關注,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這一訴求總是得不到滿足,他只能寄希望於手機上,於是他會特別喜歡玩手機,熱衷於在手機上尋求被關注和被認可。
『柒』 為什麼人們都喜歡玩手機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許多事情都離不開手機,比如打電話、發郵件、上QQ、玩游戲、聽音樂,看網頁,上網購物等等,都是現代人們必不可少的活動,特別是QQ、微信等等這類社交軟體的流行,讓人們對這些軟體產生了依賴性,接著就會每天刷空間,刷朋友圈等來消磨自己的時光,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不看手機就感覺不舒服的情況,這屬於現代手機成癮。手機對工作也有很多幫助,如機器維修時可以通過視頻和圖像遠程查出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