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投資獵豹
① 小米雷軍突開發布會 他看好哪些領域
(3月6日)上午10時56分,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首都大酒店A座二樓薈芳閣召開了媒體發布會。現場有超過100家媒體到場。
「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不做房地產……」雷老闆對於一件事「耿耿於懷」:「過去一年老是有人在說小米要做電動車,最近幾個月我搞明白了,原來是一家叫『雷軍電動』的公司在做,但是跟雷軍、小米一點關系也沒有。這種營銷有點LOW。」
發布會上,針對缺乏自主創新的質疑,雷軍拋出了「集成創新」的概念;對自己先前「10年幹掉蘋果」的豪言,他澄清「市場份額第一不等於幹掉蘋果」;不過,談到十億賭約,他卻羞澀地打起了太極,再次把皮球踢回給董明珠:「你還是去問董總吧"……
那麼,雷老闆究竟看好並投資了哪些領域,他在發布會上又推銷了些什麼?南報君第一時間為您帶來快報:
2014年,雷軍都投資了哪些領域?
雖然雷軍表示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沒有做公寓,更沒有做房地產,合作並不等於小米自己在做。不過2014年,雷老闆在資本市場的大規模「撒錢」出擊卻廣為媒體報道:
1.智能家居|結盟美的集團:12.66億元人民幣
2014年12月14日,小米和美的集團一起發布聲明稱,小米科技與美的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小米科技將斥資 12.66 億元入股美的集團,獲得 1.29% 的股份。美的集團將以每股 23.01 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 5500 萬股。
小米戰略入股美的集團,一時間引發行業激烈的討論,舉讓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甚至炮轟,「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不過這並不影響業內對於這樁交易的關注度。
根據《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美的與小米戰略合作事宜的公告》所披露,雙方將以面向用戶的極致產品體驗和服務為導向,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合作,建立雙方高層的密切溝通機制,並對接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團隊,積極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支持雙方相關業務的發展。
2.移動健康設備|投資九安醫療:2500萬美元
2014年9月,電子血壓計和血糖儀供應商九安醫療於宣布,將引進小米2500萬美元的投資。九安醫療從2010年開始制定並實施「以可穿戴設備及智能硬體為起點進入移動醫療和健康大數據領域,進而圍繞用戶建立健康生態系統」的戰略。其智能硬體產品涵蓋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心率、體重盯答磨、體脂、睡眠、運動等領域。
據悉,九安旗下品牌iHealth會和小米移動健康領域展開合作。相關人士表示,此次雷軍瞄準移動醫療商機投資九安,預計iHealth將會延續小米銷售模式,性價比優先,單點突破為主。用戶方面,小米粉絲效應和終端的配合也能為iHealth導流。
3.移動互聯網|認購獵豹移動:2000萬美元
2014年4月28日,金山軟體發布公告,稱已提交赴美IPO申請的獵豹移動公司(原金山網路)已與網路、金山、小米簽署股份認購協議,三家公司以首次公開發行價,最多認購5000萬美元的獵豹股票。其中,金山軟體將最高認購1000萬美元的股份,網路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小米旗下投資公司 XiaomiVentures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股份。
獵豹移動作為金山旗下公司,而雷軍的另一身份是金山軟體公司董事長,因此獵豹也一直被視為「雷軍系」公司。此次認購完成,獵豹的股東中將集合騰訊、網路、小米等網路巨頭。
4.車聯網|控股凱立德:84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9日,導航電子地圖基礎數據與互聯網地圖獨立供應商凱立德發布,增發股票700萬股,預計募集金額為8,400萬元。而股票發行對象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順米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是有「雷布斯」之稱的雷軍。
凱立德目前總股本為9171萬股,此次股票發行後將達到9871萬股,雷軍投資後的控股權或將達到7.09%。雷軍通過此舉開始進軍車聯網,國內主要的獨立圖商已經悉數被互聯網巨頭「瓜分」完畢:高德凱斗、易圖通歸屬阿里巴巴,四維圖新引入騰訊做二股東(騰訊還全資擁有科菱航睿),長地萬方則低調地委身於網路。
5.網路影視|曲線參股華策影視:50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8日,電視劇「一哥」華策影視宣布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2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影視業務及相關業務營運資金。
根據方案,華策影視此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鼎鹿中原(實際控制人網路常務副總裁劉計平)、泰康資產、朱雀投資、建投傳媒和北京瓦力(實際控制人為小米CEO雷軍),認購金額分別為10億元、4億元、3.5億元、2億元和0.5億元。
募集資金使用方面,華策影視擬投資13億元用於網路劇、電影及綜藝節目的內容製作業務升級,規劃方向包括:打造20部以上網路定製劇;名家名導的系列電影及國際巨制;並推出8檔大型綜藝節目。此外,內容版權和模式采購、資源培植與整合、互聯網應用開發項目擬分別投入募集資金1億元、4.5億元和1.5億元。
發布會上,雷軍推銷了些什麼?
1.推銷兩份建議:
《建議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關於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環境的建議》並且「問問題」:
「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他要做一家公司,他有非常好的想法,我願意拿出100萬人民幣,佔10%,小夥子佔90%,在沒有修訂《公司法》的現在,注冊不了。」沒有成熟的技術、沒有專利、也沒有知識產權,沒有對人力資本估價,怎麼保護創業者的人力資本?
「如果第二天小夥子說項目失敗,我就賠了90萬,怎麼保護我這樣的天使投資人100萬不打水漂,這里設計到清算問題。建議清算的時候優先償還投資人的投資款,這樣就能保護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業者的權益。」
2.背誦政府工作報告,推銷「草根創業」:
「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過去兩年是創業者的黃金年代,相信今年也是:一、因為資本泡沫化,容易拿到資本。過去一年很多創業公司吸取的資金過億,優秀的過10億。二、政府大力倡導,環境和前幾年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中國成功創業公司的市值到了世界一流,如阿里巴巴,反過來投資公司願意給創業公司投資。」
3.推銷「自拍桿」:
「前幾天新浪董事長兼ceo曹國偉送給我一個自拍桿,在預備會上我帶上了拍了,火了!我又送了一些自拍桿給一些朋友。前幾天我要求小米部門把市場上的自拍桿全部買來。」
4.推銷小米:
「大家批評我們是飢餓營銷,去年我承諾供應4000萬支,供應6500萬支,銷售6100支,增加227%;營收473億,增長135%,短短3年間,超乎自己的想想。第一個是時代機遇,小米到底佔住哪些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紅利、製造的紅利、消費的紅利。」
「今年小米的目標8000萬支到1億支,營收1000億到1200億。」
「小米是一個高度專注的公司,5年內不會做電動車。過去一年到晚都有人說我做電動車,3個月前才搞明白,其實是一家公司在推動,叫雷軍電動,但和雷軍、小米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希望大家幫我澄清一下,我們正在和這家公司溝通,我覺得這種營銷有點low」
「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沒有做公寓,更沒有做房地產。我已經產業25年,我深深知道專注的重要性。」
「小米跑得這么快,就是因為專注。小米會高度專注5個產品: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念了兩次)」
「小米合作的原則是,非獨家,不排他,開放合作。」
「我們在研發上投入很大。比如第一代紅米,第一款做了40萬台不要,我們很誇張的。哪怕小米電視一代我們都考慮是不是不上了。小米內部一個產品被取消掉是很正常的,我們不會講究。你只有不惜代價做產品才能做好。」
雷軍:我們是「集成創新」
媒體對小米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質疑,雷老闆淡定表示,我們是集成創新——
雷軍:工業發展到今天,很少有公司能把智能手機從頭到尾做。除了自主創新,還有集成創新。蘋果也用了其他公司的技術。5年前小米就10來個人,如何獲得消費者的新人,靠合作夥伴的品牌。」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欲在10年內擊敗蘋果,看雷軍怎麼接招——
雷軍:小米的目標是10年時間成為手機市場份額第一,不是幹掉蘋果。可能蘋果不追求市場份額,但我們是互聯網公司,得追求這個。3年前就有人寫我說要幹掉蘋果,但蘋果是偉大的一家公司,兩者也是不同的,比如小米是開放的。
不過,雷布斯也不是沒有命門……瞧,一提到和董小姐的十億賭約,他就打起了太極……
雷軍:我和董總在一個組,我和她說要去格力學習,她說非常歡迎。我們非常樂意和格力合作。
② 獵豹移動分拆上市過程
對於獵豹移動來說,其發展歷程並不長。獵豹移動原名金山網路,由金山軟體安全業務等分拆而來,主要從事信息安全軟體、網頁瀏覽器、關鍵任務移動應用程序的研究開發及運營扮逗,並由金山軟體持有約54.09%已發行股份。
此前,獵豹移動的發行價區間定為每股美國存托股(ADS)12.5美元-14.5美元,擬最高融資2.001億美元,而獵豹移動首次遞交的招股書最高融資規模為3億美元,相比之下,融資規模驟降了30%。
如果按之前3億美元的融資規模計算,獵豹移動市值將達23億元。
造成這樣不利局面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美國交易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大調整,受美聯儲逐步退出QE影響,美股整體環境不佳,多個明星皮汪科技股價下挫。特斯拉、亞廳握賣馬遜、Facebook在過去3、4月份以來跌去了將近兩成。近幾天中國概念股更是哀鴻遍野,16支個股跌幅超過5%。投資人近期也要為阿里巴巴IPO籌集資金,科技股普遍承壓。
盡管如此,獵豹移動還是頂風上市,並未選擇暫緩這一進程。
傅盛能有這樣的信心,不僅因為獵豹移動已經下調了估值以確保上市成功,還因為獵豹已與網路、金山、小米旗下投資公司Xiaomi Ventures及騰訊旗下TCH公司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將四家企業作為自己的基石投資者,而TCH公司最後時間加入認購,成為獵豹的第二大股東,也代表著騰訊對於獵豹未來增長性的信心體現。而之後獵豹股價自開盤便高開高走,讓獵豹團隊高管十分驚喜。
在這樣變動的市場中,獵豹移動依然獲得了多倍的超額認購以及全球優秀的長線基金和股權基金的認可和投資。打鐵還須自身硬,只要把業務做好,長期來說故事是不斷向前的過程。目前這個時間點來說,只是剛剛開始的第一步。
獵豹清理大師敲響IPO大門的開門磚:
2012年9月,獵豹移動發布了移動端的戰略級應用,獵豹清理大師。獵豹清理大師能夠進行垃圾清理及手機加速,管理軟體和保護手機隱私。這樣一款功能頗為簡單及單一的產品,卻在推出後成為獵豹移動最有沖勁的產品。
③ 獵豹,眾泰紛紛倒閉,為什麼華為,小米等卻紛紛入局
沒有沒落的行業,只有倒閉的企業。
只要有技術實力和過硬的佔領市場本領,一個行業入局只是時間問題。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時勢造英雄古話說得好,一命二運三風水,不得不承認,獵豹和眾泰開了個好頭,迎了個爛尾。
首先說獵豹和眾泰,身邊有幾個朋友的第一台車就是眾泰,前段時間聊起來需要做四輪定位,中控維修的時候,我還好奇為什麼不去4s店,多花點錢起碼放心,那時候朋友無奈的說早倒閉了的時候,我也只能尷尬的陪著笑了下。
在那個時代,國產車其實也只是表面風光,很難有太大作為,其產品主攻也是大牌車廠涉及不到的低價區域,為什麼那個時候的國產車企倒閉,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人們買車,天然更傾向於國外品牌,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願意買個放心。
德系車皮實,美系車發動機好,日系車造型別致,到了中國車的時候,就是便宜,說到底是消費理念, 那個時候家庭買車,大多是家庭的第一台車,寧願多花點錢買老的品牌,開出去既有面子又放心,這也就是從一開始國產車就有很大阻力的原因。
缺乏核心競爭力因為坐過題主說的兩款車,所以對兩款國產車有明顯感觸,首先外觀設計抄襲嚴重,幾乎路上見到的這兩個品牌的車,模仿了能模仿的眾多車型設計,也許剛開始購買者會覺得花很少的錢買到像品牌車的外觀,開著也很有面子,但時間長了身邊的人風言風語山寨車的時候,誰都受不了。
極差的質感,說句過分的話,這兩個品牌車的乘坐及駕駛體驗,略強於麵包車,但低於五菱宏光神車,一款家用型轎車或SUV,其體驗舒適度卻很差,內飾質感低廉不耐看,車皮感覺很核陸襲薄,駕駛時安全隱患偏多,發動機無力,這樣的車型,當然會被市場淘汰,更何況當時市場競爭那麼激烈。
有經驗的朋友看看上面那款車,是仿造了哪款車型。
現在終於說到問題,為什麼華為和小米在今年紛紛選擇入局,甚至華為已經領先了一大步,預計在今年就會有搭載華為技術的 汽車 上市。
生態圈更成熟,換做獵豹和眾泰那個時代,國產 汽車 被外資品牌壓著打,說到底是因為許多核心技術跟不上,改兄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幫別人代工慢慢學到的經驗,中國的車企生態也有能力達到像手機一樣的標准,大部分的環節都可以和國外對比,這悉卜個是華為和小米入局的基礎。
彎道超車,就像中國通訊技術從5g開始彎道超車一樣,中國車企的彎道超車應該就是在傳統能源 汽車 和新能源 汽車 的時代變更上,新能源 汽車 的許多標准和設計都區別於傳統 汽車 ,這個關鍵點讓中國車企不至於從起跑線上輸太多,看小鵬 汽車 的熱銷就能看出來,中國造車已經追上了國際標准。
市場的需求一台車以前對一個家庭來說需要很強的購買力,現在對眾多家庭來說,絕大部分真的就是代步工具了, 汽車 對現在的家庭來說,就像之前的自行車到電動車,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因為疫情的影響,國外製造商始終無法滿負荷生產,中國因為疫情管控卓越的原因,在這個階段極大提升了市場佔比,加上國內消費市場越來越大, 汽車 也有可能成為快銷品,人們換車的周期和頻率也會越來越快。
相信隨時國內製造業的提升,中國也會產生自己的特斯拉,就好比之前高端機人們只看三星和蘋果,但現在我們有一機難求的華為。
為中國製造驕傲。
燃油車和新能源不一樣的。獵豹和眾泰沒有最新排放標準的燃油車所以就倒閉了。
④ 小米旗下有多少產業
「小米公司旗下包括多家公司,除了此次披露的小米科技外,還包括小米通訊技術漏局、小米電子產品、小米電子軟體、小米支付、小米移動軟體、小米軟體技術、小米數洞嫌碼科技等至少8家公司目前(北京)工商局可查的小米自營公司,是其自身產品線的業務支撐,主要運作小米的不同業務體系。這些企業法人包括雷軍、黎萬強、林斌、劉德等在內的多名小米高管。此外,返顫讓小米在香港還有XiaomiH.K.Limited等公司。」
小米先後投資了金山旗下游戲研發工作室西山居、凡客誠品、界面、獵豹移動、積木盒子、九安醫療、麗維家、華策影視集團、凱立德、優酷土豆、愛奇藝、美的等企業。而在此之前,雷軍通過自身天使投資、旗下順為基金以及小米風投,兩年來已投資企業超過60個,涉及手游、電商、新媒體、移動安全、智能家居、醫療、互聯網金融、影視製作、視頻網站、移動地圖、車聯網、移動家政、移動教育、智能家電等眾多領域。
紫米電子,位於江蘇無錫,負責小米移動電源業務。這家公司名聲不顯,據說是小米|順為基金控股級別投資,在半年多時間里做兩款移動電源賣到300萬台+。
西米科技,小米與(游戲開發商)西山居的合資公司,位於成都,專注於電視游戲研發。很容易看出,這是為豐富小米電視生態圈而設的,目前已推出第一款游戲《西米鬥地主》電視版。
創米科技,小米與(ODM廠商)龍旗科技的合資公司,位於上海,專注於智能家居產品。業內傳聞,這家公司的首款產品——智能插座目前已小批量的試產了。
⑤ 獵豹汽車宣布破產,自主品牌的艱辛之路
娛樂 圈裡有個特別奇葩的預言家,那就是一個占據音樂舞台半壁江山的汪峰,自帶倒霉體質。每次一發新歌總是跌倒在沖擊熱搜的道路上,總是被其它更津津有味的話題所掩蓋。
慘絕人寰的是汪峰被搶佔了32次熱搜,無不是湮滅在稀奇古怪的梗中。
所以, 娛樂 圈裡面,汪峰哪天能上熱搜永遠是個迷,一直被其它焦點所掩蓋著。在車企中,也上演著類似一幕,那就是被曝出破產重組的獵豹,一樣被其它光環所掩蓋。哪怕是破產這么大的事件都未能獲得一波輿論焦點。
一代傳奇從此落下帷幕
2021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回顧這已經悄然逝去的半年光陰,車市裡當真是一點都不安穩,熱度一直聚焦在新能源上。
2021年4月30日,獵豹 汽車 在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審查。截止至今,至少有3家意向投資者欲參與獵豹 汽車 的重組,包括傳統整車製造企業、造車新勢力和財務投資人,均有意單獨競標。
據有關媒體報道,這三家意向投資者極有可能包含傳統車企吉利,而造車新勢力中小米集團也將伸出橄欖枝。
細思極恐之下,發現這些猜測並不是空穴來風。就拿吉利來說,早在2020年4月份就開始布局,接管了獵豹 汽車 位於湖南長沙的生產基地。而吉利正式託管長豐獵豹 汽車 工廠後主要力推的是新能源 汽車 的生產和銷售,介入新能源 汽車 的產品和技術將資源完美的整合。
其次是小米也有著足夠插手的理由,早在今年三月份雷布斯就宣稱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車企業,而雷布斯本人甚至說這是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願意押上自己全部的聲譽為小米 汽車 而戰,很有點破釜沉舟的豪氣。
勇氣可嘉,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的實力也是相當雄厚,但是小米苦惱的一點就是它並不具備乘用車的生產資質,擺在小米麵前的問題只能是通過車企代工或者收購一個具備生產資質的車企。相對於前者,想必都會算一筆賬,當然是收購一個具備生產資質的車企更為劃算。
好巧不巧的是小米這邊剛想犯困,獵豹就飛速地將枕頭安排到位。所以當小米真的枕上獵豹這個舒適的枕頭,那必將是好夢一場。而螞姿長豐獵豹能在退出 歷史 舞台之後歸宿於小米,想必也是它比較完美的結局了。
軍工品質,獵豹的曾經輝煌
眼下的獵豹雖然深陷破產重組的狀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曾擁有的高光時刻。
深扒之下,獵豹 汽車 母公司長豐集團始建於1950年6月份,至今已有70年的 歷史 。1984年長豐獵豹從傳統的軍工產品轉向開蘆槐發旅行車、獵豹輕型越野車等民用產品。在1995年時,該公司曾與日本三菱 汽車 合作,引進三菱帕傑羅 汽車 技術。之後發展過程中,身披「軍工品質」「中國越野車之王」的獵豹 汽車 取得重大發展,推出了黑金剛、CS10等眾多經典車型。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度成為國內追捧的對象,當時的影視劇或電影中頻繁出現它的身影,無不是化身為正義的形象承載著人民幹警和武裝部隊打擊犯罪分子的座駕,潛意識的在國民心中種草成功。
到了2005年的時候,獵豹民用 汽車 的生產規模就達到了驚人的8-10萬輛,一躍成為國內第一大陪物友SUV 汽車 製造商。風光無量的時候就連廣汽集團都上趕著與其達成協議進行合作,改名為廣汽長豐。
但是好景不長,且不說獵豹沉迷於品牌效應帶來的光環選擇了躺平,就面對合資車企對國產SUV品牌圍追截殺的氛圍並沒有給獵豹帶來危機感,反而依賴於僅有的爆款就滿足,從而不思進取了。最終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徹底失去了優勢,隨之而來的是技術老舊,性價比失去了抗衡的資格,在沒有新款車型導入的情況下銷量越來越低迷。而此前與之攜手兄弟相稱的廣汽也撒手遠去與三菱進行了合資,從此長豐獵豹只能孤獨地走上了獨立自主的道路上。
按說這樣接二連三的打擊應該讓獵豹徹底醒悟提升自己本身品質的重要性,奮起身來還有重新來過的機會。畢竟多年以來在國民消費者的心中獵豹的形象還是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但事與願違,就在很多人期待獵豹能重新站起來的時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是再不濟,獵豹 汽車 2018年累計銷量也有著86402輛的成績。然而獵豹並沒有表現出大家期望的效果,反而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被打得手足無措。到了2019年銷量腰斬到32541輛,而2020年更慘,僅剩下1043輛,用可憐已經無法形容獵豹的境況,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了。
新能源的浪潮羈絆年邁的獵豹
當下的 汽車 市場環境,燃油車的天下逐漸地被新能源 汽車 所瓜分,且不說新勢力的來勢洶洶,就各大車企都大象轉身紛紛進軍新能源市場。
一邊是新勢力的崛起,有著互聯網 科技 公司瘋狂入局的加持,一邊是自主品牌與合資企業都迎頭趕上。獵豹在起步階段就慢了一拍,而後想厚積薄發也是不可能的了。尤其是在經營狀態愈演愈難的情況下,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矣了,而當下的市場發展趨勢,對於獵豹 汽車 而言機會曾有很多,在中國 汽車 發展史上也留下了豐功偉績的一筆。只是沒有抓住市場發展的機遇。
現在的獵豹,在技術、產品以及創新方面都沒有質的突破,即使是在燃油車領域裡面也優勢盡失,況且截止至今獵豹 汽車 旗下沒有一款車型符合國六標准,這就等同於給年邁的獵豹套上了結實的繩索,哪怕它爆發力再強也無法掙脫束縛,註定成為「大自然」所拋棄的對象,只能在動物園(破產重整)中鬱郁終生。
自主品牌的命運多舛
長安 汽車 總裁朱華榮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三五年內企業關停並轉不是新聞,未來三年關停並轉的企業還會更多,最終中國車企將"只剩五六家"。
起初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少還是有點抵觸的。從大環境上來看,華系品牌在燃油車時代與合資車企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這樣的事實我們坦然面對,但是我們並沒有氣餒。國內的眾多車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都在暗中憋著一口氣紛紛奮發圖強,距離在可見范圍內逐漸縮小。
但不至於最終只剩下幾家吧?
事實上,理性的分析之後不禁讓人膽顫心驚,朱華榮老師的評價是相對中肯的,也許結局甚至比現在更為殘忍。
因為2016年前後確實是自主 汽車 品牌成長的黃金期的,那2020年至今的車市,則是三線自主品牌的夢魘。從當初的百家爭鳴,到現在的三線自主車企整體走低,屬實讓人唏噓不已,僅僅是三五年的時間,市場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沖擊之下,很多車企華麗的外衣瞬間就被剝離,暴露出來的並不是外強中干,反而是千瘡百孔。讓人不禁反思,原來這一切都是我們過於理想化。
隨著時間的流逝,獵豹的結局並不是偶然的,相反則是必然的。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最為直白的問題,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沒有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保持清醒的察覺,結局只能是無力跳出鍋外。也許以後的以後會有越來越多像獵豹這樣的自主車企倒下,也許獵豹的倒下能為更多的自主車企敲響警鍾。大自然的發展就是大魚吃小魚,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那麼的赤裸,又是那麼的現實。
(文|王治剛)
⑥ 雷軍為什麼辭獵豹董事長
雷軍辭任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上位,金山騰訊系淡出獵豹管理。
不過,業內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雷軍此番辭任還有一重目的,就是希望在小米公司上市前,盡量避免過多關聯交易的質疑。
獵豹2017年報曾披露,公司已與小米公司簽署了各種協議,相互提供營銷和軟體安裝服務。截至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獵豹從小米得到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410萬元、117000元及28000元,同時這三年分別向小米支付了人民幣290萬元,4780萬元及5940萬元。
目前,雷軍還擔任著金山網路董事局主席一職。
⑦ 雷軍為了造車,投資了哪些公司
雷軍一共投資了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是市場上規模比較大的兩家公司,分別蔚來來汽車和小鵬汽車。
自從小米宣布進入智能汽車領域之後,社會上對於小米公司的支持度一直在不斷的上升,因為小米公司最大的一個優勢就在於能夠製造出非常具有優勢的產品。剛進入這家行業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太多的資源的,通過投資的方式是能夠很好的切入到這個領域的。
小米公司擁有著大量的資金。
小米公司在當時之所以會選擇進入這個領域,主要是因為小米公司擁有著大量的資金可以利用,目前這個社會當中能夠選擇投資的領域是比較少的。綜合對比下來,雷軍發現只有這個領域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且這個領域是未來的基礎。
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為小米公司造車的優勢,對於這家公司來說,在和其他的公司合作的過程當中,能夠發揮出共同的優勢。小米公司在社會當中擁有著比較高的地位,小米公司在智能汽車領域也擁有著比較大的發展潛力。
⑧ 小米為什麼要做雲服務
對於目前的雲計算市場,雷軍表示中國的雲服務市場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大爆發還沒開始。無論哪一家的體量,跟 AWS 都沒法比,差的也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對中國的雲服務上來說,現在的發展才剛剛開始,不應該談如何分蛋糕,而是怎麼共同把蛋糕做大。
如今,中國市場雲服務非常好的機會在於,"新基建" 正在加速推進,這讓處於數字經濟基礎位置的雲行業迎來發展風口。IDC 中國區助理副總裁武連峰在公開演講中曾表示,雲計算已經成為關鍵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未來要把高技術的雲計算回歸成傳統的產業,未來不上雲就是落後的,上雲是傳統企業的標配。
IDC 的《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2023 年中國雲計算產脊廳猜業規模將超過 3000 億人民幣,其中,中國政府和企業上雲率將超過 60%,全站自主可控計算平台將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主流IT基礎設施。
研究機構 Gartner 給出預測,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在 2022 年有望突破 5400 億美元,並依然保持 15% 以上的規模增速。
據了解,此次金山雲 IPO 所募集到的資金,50% 將用於升級和拓展基礎架構,25% 將用於技術和產品研發,15% 將用於拓展生態系統和擴大國際影響力,10% 則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ALL in 雲服務是正確的,因為只有』向死而生』的決心和勇氣,只有 ALL in,才有機會勝出。" 雷軍在發給金山全員信中提到。
IPO 收割機 坐擁四家上市公司
金山雲的上市如此備受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櫻型稱為 "IPO 收割機" 的雷軍。
今晚又是雷軍的一個高光時刻,這是繼 2007 年赴港上市的金山軟體、2018 年赴港上市的小米集團、2019 年科創板上市的金山辦公之後,雷軍執掌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而雷軍也表示,金山雲上市對其來說是 "夢想成真"。"因為 8 年前決定做雲服務時,其實冒了巨大的風險,但今天公司上市,就意味著 8 年前的戰略決定取得了階段伏銷性的成功,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當然,作為投資人,雷軍持股的上市公司還有很多。比如九號智能、獵豹移動、石頭科技、方邦股份、歡聚時代、聚辰股份、晶晨股份和樂鑫科技等等。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2018 年小米或順為資本投資過的公司有 8 家 IPO,而在 2019 年包括金山辦公在內,雷軍可能在科創板收獲了 8 家 IPO。
在非上市公司方面
⑨ 奇怪,小米為什麼被制裁我整理了兩個原因
1月14日,這是小米近兩年半來最得意的節點,華為被制裁,小米手機銷量也因此高漲,股價順勢抬升,一度突破9000億港元。
小米高管在社交賬號上發了一張圖片。
這是立於小米總部的一座「飛豬」大家不由得想起了雷軍曾經說的一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1月15日,小米的股價暫時受挫,截止收盤,小米股價跌10.26%,最大跌幅超11%。
小米股價突然受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小米和一些中國企業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涉軍企業名單」了。但這個涉軍企業名單和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小米被列入黑名單並不會影響該小米公司的供應鏈,只是不在允許美國機構和個人購買或持有此類公司的股票,或對持有這些公司股票的基金進行新的投資。所以並不會對小米的業務造成較大影響。
海通國際發表報告,鑒於目前僅是投資禁令,不對小米運營產生任何影響,該行認為小米在智能手機上的市場份額增長依然是主流,建議投資者應該在小米股價走疲時買入。
小米為什麼被列入黑名單?
美國的黑名單也被網友稱為「表揚名單」,是美國對企業實力的「認證」。
有網友嘲諷,美國制裁小米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小米沒有像華為那樣能夠威脅到美國利益的核心技術、產品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成本流到了美國,美國為什麼要制裁小米?
有網友調侃:
當然了我也在網上看到了兩條理性的分析:
企業查17日的信息顯示,小米旗下的長江產業基金新增一家投資企業——北京晶視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
早在2018年1月順為資本通過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這是小米投資半導體產業的第一槍。而在半導體投資領域大家耳熟能詳的華為哈勃投資在2019年4月才正式成立。
目前小米以及旗下長江基金已投資幾十家半導體相關企業。
近些年,小米持續在晶元投資領域加碼,覆蓋包括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在內的多個晶元產品。
總體來說,投資的這些半導體公司和小米的業務還是有一定關聯性的 。
2019年12月10日銀河航天宣布,將發射5G衛星。該衛星採用Q/V和Ka等通信頻段,具備10Gbps速率的透明轉發通信能力,可通過衛星終端為用戶提供寬頻通信服務。
2020年1月16日11時2分,這顆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這是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頻通信衛星。
你可能不知道銀河航天和小米、雷軍的關系,但你應該知道順為資本、獵豹移動和小米、雷軍的關系吧?
獵豹移動和銀河航天:
順為資本和銀河航天:
在中國「首顆5G衛星」發射成功後,雷軍隨即發文祝賀。
據雷軍介紹,順為資本是銀河航天和主要投資者。
2020年雷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了四份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推動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雷軍提議將「衛星互聯網產業」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將商業航天企業納入國家航天事業組成部分。
現在你應該知道小米為什麼被表揚了吧。
⑩ 小米和獵豹是什麼關系
雷軍是小米董事長,也是金山軟體董事長 , 獵豹是金山的產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