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為什麼不看好小米
1. 小米造車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條
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的下半場,雷軍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以差不多哽咽的語氣闡述了小米為什麼要造車。這番演講,大概感動了整個數碼 科技 圈,也感動了大半個 汽車 圈,都不約而同地喊了一聲「雷總好樣的!」
可是,30分鍾的演講聽下來,雷軍造車的動機更多是被感動、是被驅使、是被感召、是為了勇氣而出發。全程下來,小米造車的實力在哪,戰略是什麼,具體目標是什麼,一個答案都沒有接收到。不要聽雷軍說的小米有錢,也不要聽他說的「高品質智能電動 汽車 」,更不用聽他用造手機的經歷來類比,這些自我感動和激勵並不能促成一台好車。
資本市場似乎也沒有對小米造車那麼感興趣,3月31日早盤小米集團盡管一度高開5%以上,但是午市收盤已經抹平了漲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漲。這和散戶預期的公布造車計劃至少上漲幾十個點相距甚遠。
接下來我來進一步闡述,為什麼不看好小米造車。
一、有錢就能造車嗎?
全場發布會,讓米粉們聽得很爽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有錢:1080億元」,聽得更爽的一句話是「說實話,我們虧得起!」雷總的凡爾賽文學也至少是博士級別的。
在更早些時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車計劃的資金投入:首期投資額為100億元,預計未來十年投資額為100億美元,大致約合700億元人民幣,算上現金貼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億元了。
要說這個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夠多的,之前行業的一個判斷是「造車新勢力投資大概是200億元可以出車」。即便類似於蔚來這樣全價值鏈「燒錢」的企業,最開始三年半的虧損也大概在400億元左右,僅為小米造車計劃投入的一半。換句話說,真要是投入800億元,不說顛覆傳統中國車企,至少再造一個蔚來是可以的。
但是,造車這件事情,有錢只是一個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
錢能夠買來技術、買來工廠、買來戰略,但是買不來「時間」。 汽車 產品作為一個生命周期長達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輪投入的時間長度也遠遠高於手機行業,這種長時間尺度帶來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路徑風險、質量風險等等——可能就需要數倍的投資來覆蓋。
小米之前很喜歡說在2015年-2016年是屬於小米的低谷,銷量下滑、渠道出現問題、產品力下降等等,最後經過一系列調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車 行業裡面,一款車的失利可不是一兩年就能解決,會直接影響到後續三四年的布局,而新產品也不是在看到舊款車型出問題後就能迅速補位,往往這又是三年。
所以,「有錢」這個問題,在網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現實世界中卻敵不過「時間」二字。再說了,小米有錢,難道恆大沒有錢嗎、寶能不比你有錢嗎、地方政府沒有錢嗎,可是幾年過去一輛車都沒有造出來這種事情依舊時常出現。
二、小米的一千億夠嗎
其實再看「有錢」這件事,雷軍口中的100億元首期規模也不算什麼。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億美元的投資,吉利在過去十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1000億元,這裡面還不包含對沃爾沃的收購、資本費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是56.29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搞到85.56億元,這還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礎上的。還有長城 汽車 ,2019年的研發投入是42.5億元左右,2020年就達到51.5億元,同樣不菲。
實際上,雷軍可能更想強調其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不過這個所謂儲備更多是包括了各種銀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貼現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財報中第四季度末的經營所得現金流差不多135億元,還有224億元的融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等等,全年算下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大概是550億元左右。
這個資金對於吉利 汽車 這樣手持190億元的中國車企來說當然比較有優勢,不過吉利 汽車 之後會推進科創板上市融資200億元,相當於也有400億元左右的現金流。同樣的,比亞迪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大幅增長207.9%至453.9億、長城 汽車 大概也有200億左右。
如果對比蔚來、小鵬、理想這些剛剛完成股票增發和二次融資不久的新勢力,其手上持有的現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億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團目前以手機業務為主,年度的日常開銷也會持續增長,比如其研發費用也是93億元左右,好在毛利率還遠高於 汽車 產品——小米包含手機、loT硬體和互聯網業務在內的毛利率是14.9%——對資金的需求沒有那麼大。可是造車是一個低回報的行業,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營收雖然大,但利潤率也僅保持在5%左右,為此整個產業的資金遠遠高於普通數碼 科技 公司。
因此,對於小米集團來說,盡管看上去千億級別的現金儲備和十年100億美元的投入很可觀,可是真正砸到造車裡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風浪。
三、小米造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雷軍的演講中一直沒有提到小米造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是自動駕駛?是 汽車 硬體製造?還是智能系統?雷軍只是語焉不詳的說了一句:「為了給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態,決定用全資的方式來造車……只有和手機、生態鏈全部打通,才能給米粉提供更好的體驗。」
這裡面的意思聽上去是用小米生態鏈來造車,小米用戶可以在小米 汽車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體驗。那這是小米造車的核心競爭力嗎?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車的壁壘。
對於買車的人來說,如果選擇一輛車就決定了他要用什麼手機、什麼家電、什麼生態,這或許只有蘋果敢這么要求。對於參與安卓生態的企業來說,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滿足所有安卓用戶,選擇小米不過是因為你的勢力領域稍大一些、性價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說整個生態鏈就是小米的。
事實上,現在小米也沒有建立起類似於蘋果iOS這樣的生態,絕大部分用戶選擇小米還是OPPO、華為,只不過是比較誰的硬體更好、性價比更高,並不會因為我用了小米手機就選擇小米家電。用生態鏈去綁定使用場景更獨特、消費成本更高的 汽車 產品,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軍看來,小米的研發團隊或許是小米 汽車 的核心競爭力。按照他的說法現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師,為了造車大概還要增加50%,也就是1.5萬名左右。然而就以長城 汽車 來說,這家中國車企的研發人員有1.9萬名,並且還在對智能網聯領域的工程師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車 研發人才上的差距,並不是像手機那樣找好供應商,找幾個高管就可以彌補的。再強的 汽車 高管,說到底也只能懂 汽車 產業中幾個環節,真正 汽車 產業的競爭是體系力的競爭,成熟的體系能夠像是齒輪一樣精密轉動而不會卡頓。
對於這一點,不知道雷軍是否有意識到, 汽車 產業不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可以解決的產業。 汽車 也不會像手機行業那樣,親自上陣就能搞懂一些原來不知道的環節,因為這些環節實在太多。這大概就像是,羅永浩自以為自己懂手機,可是真正造手機的時候他只能對著UI指指點點。
對雷軍而言,真正要造車,可不是調研兩個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車,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電動 汽車 」的關鍵主語還是「 汽車 」二字。
四、小米造車的資本因素
小米造車這件事情傳了很久,每次都能引發資本市場的跟風。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傳出一句「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就讓小米股價頓時拉升了10個點,市值漲了700億。
不過即便是傳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團的股價也早已不復上月之勇。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小米集團港股股價已經從之前的30港元價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時僅為20.65港元,比最高峰時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盤後發布了造車公告,但是今天股價也表現平平,依靠尾盤的短暫拉升才上漲了2.2%——要說機構沒有提前收到風聲,那是不可能的,或許只是資本機構已經不感興趣小米造車這件事情了。
盡管不能以負面導向揣測小米造車的正當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車這件事情確實對市值管理有幫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團當前股價低迷、舉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為華為困於晶元,小米在其核心業務手機的出貨量上已經趕上來了,全球前三的手機廠商目前僅有5500億人民幣不到的市值確實不算出色。畢竟那些要叫雷軍一聲「大哥」的蔚來、小鵬們,市值動輒都是兩三千億。對比之下,蔚來的營收僅為164億元人民幣,小鵬只有區區58.4億元,而小米集團大到2400億元。
因此,從利益最終方的角度來推斷,小米造車更像是一場資本運動,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資本開始成為小米造車的外圍因素,那麼投資收益率、固定成本、損失等等每一個項目損益,都將決定造車之路。
結語:
事實上,對小米造車的疑問,遠不止上述四條,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還沒有想清楚到底要怎麼造車。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車的核心能力,大多數都是雷軍和小米內部對米粉們支持的感動和對自己「迎難而上」的自嗨激情。
到底小米要怎麼造車,又有什麼能力造車,這一點在業內人士看來遠沒有網路造車那麼清楚。既然有這個意願,那麼就應該去調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動化、電動化領域的資源,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時間」這個核心變數。熬不出來的新造車,就等於沒有造車。
造車這件事情最難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車」,否則還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圖 網路
2. 小米市值一夜蒸發4000億,有哪些原因
就在昨日,1月27日消息,小米集團港股盤大跌超5%報16.5港元/股,總市值4100港元,刷新了一年來最低紀錄,同時再次跌破發行價。
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夜驚魂「,讓很多人徹夜難眠,大多數都未能避免大反彈,多家機構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烏克蘭的局勢,俄方表示,烏克蘭軍隊在頓巴斯地區大規模集結,准備發動襲擊,受此影響,美東時間周一當天的黃金和原油價格明顯波動,A股市場中的黃金板塊成了當天少數翻紅的板塊,而在全球資本流動加快的背景下,A股和美股存在著一定的共同弱化的風險。
華夏基金認為,從全球范圍看,投資者開始遵循避險原則,地區危機正在影響農產品、工業金屬、股票等資產價格,對A股市場風險造成負面沖擊。
有專家認為,春節還有幾天要到了,情緒因素還會影響市場表現,但未來隨著各種政策、指標等穩定下來,市場也有望修復,會迎來一段時間的穩增長,各位投資者怎麼看?
3. 為什麼網上那麼多人不喜歡小米公司
因為小米公司一開始的定位是高性價比,這得罪了很多人。友商不喜歡小米,因為小米憑借高性價比拉走了不少用戶。消費者不喜歡小米,因為小米主打高性價比,質量就會顧不上。最後各大行業的人不喜歡小米,因為小米的跨界競爭得罪了很多人。
一、早期的小米產品技術還不成熟
小米在剛出來的時候技術其實並不成熟,但是小米的誠意是非常足的,它主打低價格高配置,拚命堆各種配置高的零件,在當時被很多看重性價比的消費者譽為“神機”。
但是這種行為當然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小米產品的品控不如其他廠商,所以很多消費者就覺得小米雖然價格便宜,但是產品卻容易出現問題,而當時小米的售後還沒有徹底完善,這就導致了很多消費者對小米抱有偏見。
4. 前恆大副總裁:買了小米股票後,財務越來越不自由!小米股市為何大跌
我個人認為小米股市大跌有兩個原因。一是手機市場疲軟,二是小米手機沖擊高端失敗。
總的來說,小米股市大跌在意料之中。因為現在國內的手機市場是需求量驟降,基本上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受到了沖擊,小米也不例外。
5. 小米股票下跌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資本市場對其股價並不看好;
另一方面,從小米的財報來看,其營收主要靠手機和硬體,如果按硬體公司來計算市值,小米難以支撐其2183億的市值。
1、為此,小米需要不停地拓展和互聯網相關的業務,擺脫「硬體公司」的帽子,以期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進而扭轉股票一路下滑的頹勢。 為此, 雷軍說:「過去小米的核心戰略是以手機為中心,今後是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
2、無論是從財報、從股價還是公司披露的業績上,我們能夠感受到,小米正處於「柳暗花未明」的關鍵時刻:手機業務需要通過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貢獻更多利潤;IoT業務需要在還未興起的智能家居市場,不斷嘗試並提供全新和具有說服力的方案;互聯網服務業務,需要找到准確的切入點和清晰的方向,靠P2P推薦絕非長久之計。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於2010年3月3日 ,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體和電子產品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同時也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小米公司創造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小米還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手機晶元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1、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小米還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手機晶元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是小米公司的願景。都能享用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小米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IoT物聯網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MIUI月活躍戶達到1.9億。
2、小米沒有森嚴的等級,每一位員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夥伴。小米崇尚創新、快速的互聯網文化,討厭冗長的會議和流程,讓每位員工在輕松的夥伴式工作氛圍中發揮自己的創意。小米相信用戶就是驅動力,並堅持「為發燒而生 」的產品理念。
6. 股價再度破發第35天,小米公司目前的處境如何
小米公司的處境相對比較艱難,因為小米公司的高端夢基本上已經破碎,小米公司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發展問題。
當我們提到小米公司的時候,很多用戶其實非常支持小米公司,同時也認可小米公司的產品。在小米公司到港交所上市以後,你們公司的股票當天就出現了破發的情況,所以直接導致小米公司的發展規劃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也不利於下面公司今後的發展。
一、小米公司的股票破發已經35天了。
對於看好小米公司的用戶來說,很多人之前認為小米公司的股價會暴漲,誰也沒有想到小米公司的股票當天就破發了。在此之後,小米公司的股票已經跌去了一半左右,這也代表著資本市場對於小米公司的態度並不樂觀,小米公司需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發展問題,同時也需要考慮如何應對資本市場的壓力。
7. 小米回應造車被叫停:項目正在順利推進,為何會出現這些傳聞
自從小米宣布強勢入局造車行業以後,很多人對它都不看好,理由很簡單,造車是一門技術活,並非什麼人都能攬得下來。小米嚴格意義上並不算一家高科技公司,更像是家手機組裝廠,早年靠著高性價比,在中國市場打開銷路,將智能機價格打下來,這是他最大的功勞。雖然我們很感激雷軍,也知道他是一個有雄心壯志和非凡才能的狠人,但造車和造手機完全是兩件事,你不能用組裝手機的經驗來組裝一台汽車。
未來10年小米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大量資金來研發晶元,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以及車載電池等方面的技術。這註定是一個無底洞,而且能否獲得回報也不好說,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了。不過雷軍作為一個深受年輕人歡迎的科技牛人,個人在這里還是希望他能夠成功,到時候給大家推出一款高性價比的電車,這怕也是件喜聞樂見的事情。
8. 美團點評市值重回3888億港元,小米市值則蒸發1500億港元
我之前就有一個觀點,那就是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不要看什麼基本面,最為關鍵的還得看創始人!
拿互聯網行業來說,去年美團點評與小米公司都成為了上市公司。在美團點評上市之際,王興說的是上市只是一個開始。而小米的雷軍則表示:希望年輕人們現在買入小米股票,未來將會獲得2倍的投資!
美團市值
在上市之初,美團點評的股價也是一路下滑,美團去年9月上市就立馬跌破發行價。最低到40塊港幣,跌去了42%。這也曾一度讓不少投資者們懷疑王興!
但王興還是那個王興,終究沒有讓我們失望。美團點評的股價從年初到現在漲了60%!目前美團點評的市值在3888億港元。
數據顯示:美團總用戶從2.1億長到4億,人均交易筆數/交易額從10筆/782塊長到24筆/1288塊。毛利率和變現率提高,虧損收窄。
要知道,美團可是一路血殺出來的,從當年的千團大戰,再到互聯網外賣大戰。如今美團最大的對手被認為是阿里。而美團的目標一直沒有變,他們要做「中國的亞馬遜」,創始人王興說「無需在意短期股價的漲跌,應該看重公司的長期價值。」當一個機會點逝去之後,那麼就要創造一個新的機會點,這就是霸道的王興!
進入2019年,美團點評成功的擋住了餓了么的反撲,同時將會摩拜單車正式美團化。隨後美團品牌全面開啟新黃色。線下的充電寶、二維碼牌、Pos機以及美團的一些周邊產品,統統變成黃色。這預示著,王興兌現了當初上市的諾言,上市只是一個開始,美團將全新出發!
小米市值
說完了美團點評,我們再來看看雷軍的小米。一年前,小米登陸港交所,發行價17港元;一年後,小米跌至9.5港元附近,僅為IPO時的56%。一年時間蒸含談發1500多億港元市值,除了宏觀環境的劇烈波動,回到公司基本面,小米到底有什麼問題?
在我看來,機構與資本們對於目前的小米並不看好, 大家沒發現嗎?小米股價連續下跌,基本上也都是小米公司自家在回購。
說到底,小米智能手機在國內的銷量很是低迷,雖然紅米手機在國外銷量不錯,但這對於原本利潤就低的小米手機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卵用!
小米雖然標榜自己是一個蘋果乘以騰訊的互聯網公司,但其本質上是一個製造業賣手機和3C產品的公司,並沒有一個所謂的新的商業模式。
近幾年,雷軍和小米已經將觸角伸向房地產,其中既有聯合華潤拿地談擾碰,也有雷軍旗下順為資本頻頻投資房產家居項目。對此,雷軍一再對外發聲,表示小米不會進軍房地產。
小米的 科技 園並不一定完全要用於做自己的業務,他有可能去做地產商業方面的經營,比如做轉租。總之一句話,中國目前最賺錢的行業,應該還是房地產行業!
當然了,咱們也不能小米公司不行。小米公司對於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貢獻還是非常之大。再加上小米在物聯網中的布局,小米還是能一戰的,畢竟小米才成立9年。但你要是讓我現在持有小米的股票,咱是真心沒李襪那個膽子!
9. 小米集團市值為什麼這么低
前言:相信很多人對小米這個牌子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大家一般都很喜歡購買小米這個牌子的手機。但是現在在市場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小米集團的市值一直都非常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從這里大家已經不難看出了小米這幾年在市場上的營銷或者是品牌樹立方向可能都發生了一些錯誤,它一直都很想在互聯網上吸引更多的用戶,但是現實情況上小米想要在互聯網行業保持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模式是很難的。
10. 奇怪,小米為什麼被制裁我整理了兩個原因
1月14日,這是小米近兩年半來最得意的節點,華為被制裁,小米手機銷量也因此高漲,股價順勢抬升,一度突破9000億港元。
小米高管在社交賬號上發了一張圖片。
這是立於小米總部的一座「飛豬」大家不由得想起了雷軍曾經說的一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1月15日,小米的股價暫時受挫,截止收盤,小米股價跌10.26%,最大跌幅超11%。
小米股價突然受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小米和一些中國企業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涉軍企業名單」了。但這個涉軍企業名單和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小米被列入黑名單並不會影響該小米公司的供應鏈,只是不在允許美國機構和個人購買或持有此類公司的股票,或對持有這些公司股票的基金進行新的投資。所以並不會對小米的業務造成較大影響。
海通國際發表報告,鑒於目前僅是投資禁令,不對小米運營產生任何影響,該行認為小米在智能手機上的市場份額增長依然是主流,建議投資者應該在小米股價走疲時買入。
小米為什麼被列入黑名單?
美國的黑名單也被網友稱為「表揚名單」,是美國對企業實力的「認證」。
有網友嘲諷,美國制裁小米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小米沒有像華為那樣能夠威脅到美國利益的核心技術、產品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成本流到了美國,美國為什麼要制裁小米?
有網友調侃:
當然了我也在網上看到了兩條理性的分析:
企業查17日的信息顯示,小米旗下的長江產業基金新增一家投資企業——北京晶視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
早在2018年1月順為資本通過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這是小米投資半導體產業的第一槍。而在半導體投資領域大家耳熟能詳的華為哈勃投資在2019年4月才正式成立。
目前小米以及旗下長江基金已投資幾十家半導體相關企業。
近些年,小米持續在晶元投資領域加碼,覆蓋包括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在內的多個晶元產品。
總體來說,投資的這些半導體公司和小米的業務還是有一定關聯性的 。
2019年12月10日銀河航天宣布,將發射5G衛星。該衛星採用Q/V和Ka等通信頻段,具備10Gbps速率的透明轉發通信能力,可通過衛星終端為用戶提供寬頻通信服務。
2020年1月16日11時2分,這顆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這是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頻通信衛星。
你可能不知道銀河航天和小米、雷軍的關系,但你應該知道順為資本、獵豹移動和小米、雷軍的關系吧?
獵豹移動和銀河航天:
順為資本和銀河航天:
在中國「首顆5G衛星」發射成功後,雷軍隨即發文祝賀。
據雷軍介紹,順為資本是銀河航天和主要投資者。
2020年雷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了四份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推動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雷軍提議將「衛星互聯網產業」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將商業航天企業納入國家航天事業組成部分。
現在你應該知道小米為什麼被表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