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造車這么多人黑
1. 小米為何要執於造車,造車到底有多香背後的野心你看懂了嗎
小米鄭重官宣,正式啟動電動 汽車 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由雷軍親自掛帥!
為什麼用鄭重這個詞呢,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要造車的傳聞都飄了好幾年了,米粉也激動好幾年了,但是遲遲不見小米行動。
就在最近,還傳出小米與長城 汽車 聯手造車,當時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原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還特意出來辟謠:「完全扯淡的假新聞。」
真真假假,亂花漸欲迷人眼。
但是我知道,只要小米一上市,小米造車會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出多長時間,小米絕對會公布自己的造車計劃。
果不其然。
我為什麼會有如此判斷?
實在是造車太香了,其次造車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雷軍2013年就到矽谷拜訪了馬斯克,在深度了解了特斯拉 汽車 後,雷軍發現,馬斯克正在用「軟體+硬體+互聯網」的思維做電動 汽車 ,同時特斯拉精準的定位和先進的產品思維簡直是和小米不謀而合。
再到今天,特斯拉已經摘下全球市值最高車企的桂冠。要知道特斯拉才成立了多少年?竟然幹掉了寶馬、賓士和豐田這些百年品牌。
這就可以證明,電動車走的路完全不同於傳統燃油車,它不需要太深厚的技術積淀,也不需要品牌影響力。
硬體上,特斯拉和小米一樣都是依靠供應商,只有系統是它自己的。
這事,小米也能幹。
我想那時的雷軍心裡就已經暗暗下定決心, 汽車 這個事,小米未來一定要干,因為它的潛力和現在的智能手機是一樣的。手機市場和未來的 汽車 市場,都將重新面臨一次洗牌。
小米幾次向大家釋放自己造車的想法,一直沒有兌現,主要還是因為,沒錢。
手機是不賺錢的,只是交個朋友,只有達到千萬級的規模,才敢談利潤。而且現在手機市場競爭太大了,不能僅僅依靠上下游技術了,還需要自己投入大量的研發,這就導致,手機廠商的利潤被極限壓榨。
但是一旦小米上市了就不一樣了,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搞到錢,憑借著硬體廠商的身份,小米絕對不可能拿到一個較高的估值,它必須要時刻的展示它互利網的基因,才能有給投資更多的想像空間,所以,小米拼了命的搞生態。
但是所有的生態加一起,都不如一個智能 汽車 。所以,小米想要自己的互利網故事一直講下去, 汽車 這一步,是絕對要走的,也是不得不走的。
現在小米6600億港幣,我敢肯定,小米只要發布量產車後,遲早破萬億的大關。之前小米與長城傳緋聞的時候,小米當日股價大漲超9%。
看看,這就是大家的態度,所有人都希望小米去造車,尤其是小米的股東。
那麼小米說自己先拿100億玩玩,能玩得轉 汽車 這個行業嗎?
當然可以,之前蔚來給了江淮幾十個億就敢說自己的工廠比保時捷更先進,小米完全可以也拿出幾十個億給長城或者比亞迪,去定製工廠。
廠子定下來後,就可以去找供應商,去挖傳統車企的技術大牛來調教,加上自己本身就是搞軟體的,系統肯定沒問題。這一系列的操作後,小米在兩年之內量產首款小米牌電動 汽車 是問題不大的。
很多人對小米造車不看好,連官媒都出來質疑一下。不知道大家想明白一個問題沒有,如今的小米造車,就如同騰訊去搞一個應用一樣。
騰訊利用微信或者QQ給旗下的任何一個應用導流,都能成就一個千萬級日活的APP。
而小米龐大的用戶群體,也可以成為小米 汽車 的自來水,懂嗎?這是其他新能源 汽車 廠商無法比擬的優勢。
小米只要在10萬左右這個級別,拿出一款非常有性價比的產品,小米 汽車 也就基本成了。
最後總結一句:造車也是不賺錢的!股價才是關鍵。
2. 小米造車對於民眾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提起小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小米的手機,小編還記得當時紅米出來的時候,都是靠搶才能買到,小編當時就搶到了一台,用起來非常的不錯,小編用了好幾年才換的手機,最近小米又上了熱搜,卻不是因為手機,而是因為小米要造車了,那麼小米造車對於民眾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讓小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總而言之,小編覺得小米造車對於民眾們是件好事,畢竟國產汽車的價格會低一些,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減輕了一些壓力,以後買車少花點錢總歸是對民眾好,小編期待著小米造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車。
3. 小米剛宣布造車,央視潑冷水就差點名雷軍,友商員工都是什麼態度
在3月30號的小米發布會上,要說最轟動的還是雷軍宣布小米造車。新能源電車確實是當下以及未來的一個流行趨勢,雷軍在發布會上闡述了許多造車的理由,也是讓很多米粉聽得頗為感動。不過就在米粉還沉浸在「年輕人第一輛車」的美好想像中的時候,央視率對新能源電車潑了一盆冷水,而且從央視的字里行間,很明顯就是針對的小米。對此也是有網友調侃,雷軍:你直接點我名得了。
在風口上,豬都能飛!這是雷軍的著名理論。不過等到風停了,絕大多數的「豬」飛得多高就摔得多慘。央視直接引用這句話,明顯暗示意味非常明顯。
隨後,央視再次提到一些新能源 汽車 廠商的豪言壯語,包括「市值超過寶馬,豐田,法拉利」,「年底造出飛行 汽車 」,「研究3個月,押上人生全部」……故事都是血脈噴張的,不論是做地產,手機,空調,互聯網的巨頭都紛紛跨界行動。但是更多的還都是打嘴炮,營銷流,資本堆積的互聯網打法。
之所以央視不看好這些跨界造車的企業,還是針對目前市面上所謂的新能源電車注水太多,問題車過多。而且很多技術問題自己都不過關。所以央視認為跨界造車最重要的還是精耕細作,不要只夢想的「彎道超車」,也要防止中途「翻車」。
之前那麼多廠商造車央視都沒有相關的點評,唯獨小米宣布造車之後,央視就來潑冷水了。沒辦法,誰讓小米熱度最高,央視也算是及時潑一盆冷水,讓大家看清當前電動 汽車 行業的現狀。不是靠著一腔熱血就可以成功的。
或許有人肯定要疑惑,中國手機廠商這么多,比小米有錢的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小米選擇了造車呢?華為、魅族等廠商僅僅宣布打造車載系統,但是沒有造車的計劃。蘋果此前也被爆出要造車,但是至今都沒有官方消息。
雷軍給出的造車理由是,小米有錢,1080億現金。小米有人,10000多的研發團隊。小米賠得起,有世界第三的手機銷量,有全球最好的生態鏈,最後就是有大批米粉的支持。
然而在脈脈上的其他公司的員工對於小米造車也是有兩種看法。第一種自然是看好小米。OPPO員工表示,小米都開始造車了,OPPO連電視還沒弄明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VIVO員工表示,我們連電視都沒開始。魅族更慘,活著都成問題。華為員工表示,三年不造車。蘋果員工表示,秋天一定發。估計調侃居多。同為手機廠商,這些公司的員工認為小米造成是一個比較有先見之明的做法。
另外一種聲音來自傳統的 汽車 廠商。很多人認為小米 汽車 是年輕人的第一輛 汽車 ,會像手機一樣顛覆 汽車 行業,主打性價比。不過有網友表示, 汽車 整體成本都很高,小米自己又不造硬體,難道還能像手機一樣通過廣告補貼硬體?如果保證了性價比的話, 汽車 的安全性是否可以保障。
手機出問題最多讓用戶難受一下, 汽車 出問題可能直接就送走用戶了。所以又想要保證高品質,又想要低價格,這又是小米麵臨的一個問題。
不管外界是看好還是看衰,雷軍這一次是要做出最後的拼搏了。以小米的財力和決心,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的,只要小米願意持續投入研發,況且小米本身也有持續的收入來源,相信小米一定可以造出讓廣大用戶滿意的新能源電車。想獲取更多 科技 資訊,快來關注我們吧!
4. 小米造車成功唯一途徑是擠進世界前五,這場競爭到底有多殘酷
小米造車成功唯一途徑是擠進世界前五,這場競爭異常殘酷:
一、跨界造車代價很大
小米公司是一家做手機起家的公司,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最近曝光出小米開始轉行做汽車,這一消息還是讓很多“米粉”異常激動,畢竟小米的“為發燒而生”曾經讓很多人為之瘋狂。中國的手機市場經過群雄逐鹿,最終只有華為、小米、oppo、vivo幾家做的好,企業的很多品牌都在無情的競爭中成為了泡沫。小米之所以能夠殺出重圍就在於產品的性價比極高,關注用戶體驗,但是手機做的好是因為經驗豐富,產品基礎性好,如果轉行做汽車,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未免有點隔行如隔山的感覺,所以小米轉行做車可以說是從零起步,代價很大。
5. 小米回應造車被叫停:項目正在順利推進,為何會出現這些傳聞
自從小米宣布強勢入局造車行業以後,很多人對它都不看好,理由很簡單,造車是一門技術活,並非什麼人都能攬得下來。小米嚴格意義上並不算一家高科技公司,更像是家手機組裝廠,早年靠著高性價比,在中國市場打開銷路,將智能機價格打下來,這是他最大的功勞。雖然我們很感激雷軍,也知道他是一個有雄心壯志和非凡才能的狠人,但造車和造手機完全是兩件事,你不能用組裝手機的經驗來組裝一台汽車。
未來10年小米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大量資金來研發晶元,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以及車載電池等方面的技術。這註定是一個無底洞,而且能否獲得回報也不好說,大家只能拭目以待了。不過雷軍作為一個深受年輕人歡迎的科技牛人,個人在這里還是希望他能夠成功,到時候給大家推出一款高性價比的電車,這怕也是件喜聞樂見的事情。
6. 小米造車引發的全網狂歡,為何小米造車能引起大眾普遍關注
小米造車引發的全網狂歡,為什麼說小米造車引起大家的關注了呢?因為小米公司本身做的產品一直以來就是做的性價比產品是迎合普通大眾的消費能力的,所以大家都很關注,覺得如果小米造車真的能成型了,自己買車子可能能夠買到價格更便宜的,或者說同等配置價格更便宜的車子。
其實這次造車行動小米公司也是投入了很多的,可以說是面臨著關鍵的抉擇期,是再次發展重續輝煌,還是說傷筋動骨這個都說不準,我們非常期待小米公司的成功,自己身為年輕人的一員,也是覺得小米公司的品牌文化是相當不錯的,但是投進去這么多錢,那麼多互聯網公司都在做,真的不敢說是一定賺錢的,因為任何一個投資者他都不敢說自己投資某個項目一定會賺錢都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