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小米肚子脹
『壹』 吃這些食物容易脹氣 中醫3個好辦法輕松緩解腹脹氣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有胃脹的感覺,尤其在飯後最為明顯,這種以腹脹、頻繁噯氣為主要表現的症狀,中醫稱為「腹脹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脹氣食物的說法,哪些食物屬於脹氣食物呢?容易肚子脹氣,又喜歡吃粗糧,怎麼辦?中醫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脹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哪些食物易脹氣
高澱粉類食物。
如土豆、紅薯、芋頭、南瓜等,這些食物含豐富的澱粉、糖類、纖維素,與肉類共食後經腸道細菌充分發酵,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氣。如一時排不出去,這些氣體蓄積在腸道,便會引起胃腸道脹氣。
豆類。
大豆有一半碳水化合物為水蘇糖和棉籽糖,二者為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支鏈雜糖,又稱大豆低聚糖,人體內缺乏水蘇糖和棉籽糖的水解酶,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可產氣。此外豆類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素,能抑制體內蛋白酶活動,如攝入過多,會影響蛋白質消化,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
如西蘭花、花椰菜、芽甘藍和捲心菜中含有棉籽糖。由於人體缺乏分解棉籽糖的酶,使這種糖比其他種類的糖更難被人體吸收,當它在腸內被艱難吸收的同時,就會產生氣體,引起脹氣。
乳糖不耐易脹氣。
部分不經常喝奶的成年人,腸道內乳糖酶活性不足,大量食用乳製品可發生乳糖不耐,表現為進食牛奶或其他奶製品後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此類人群建議選擇酸奶或每天小劑量攝入奶製品,待機體可耐受奶製品後可增加飲用量。
易腹脹,怎麼吃粗糧?
1.少量添加,循序漸進。
對於長期食用精白米面的人群,剛開始吃粗糧,應遵循「少量添加,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剛開始吃時量要小,比如佔到主食的1/10,然後慢慢加量,給消化系統一個適應時間。食用頻率上也要講究循序漸進,比如開始一周三次,再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吃。
2.粗糧細作,磨粉煮軟。
烹調是影響食物消化率的重要因素,對於粗糧的加工食用更是如此。易腹脹者可以選擇增加蒸煮時間,達到軟化纖維,滅活抗消化因子的效果;也可以將粗糧磨粉後添加進湯粥,或加進麵粉里做成粗糧饅頭、麵包、面條等易於消化的食物,以減少膳食纖維對腸道的刺激。
3.多種輪換,粗細搭配。
吃主食的精髓在於粗細搭配,粗糧吃得少,起不到預防慢病等保健作用。但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植酸,長期大量食用,會影響人體吸收鈣、鐵等礦物質,還會降低免疫力。 健康 成年人吃的量佔主食總量的1/3比較合適,可以做主食時混入粗糧,比如蒸米飯時加點小米、糙米、綠豆或紅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燕麥,磨豆漿時加一把紫米等。這樣粗細搭配,吃起來口感更好。並且最好不要集中吃一種高膳食纖維食物,應該多種粗糧輪換著吃,如紅豆、燕麥、小米、紫米等。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粗糧質地粗糙,難以下咽,很多人會在粗糧食品中加入很多糖、油和澱粉改善口感,但這樣的加工方法會讓粗糧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比如油炸窩頭,窩頭會吸入大量脂肪,同時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會受損失。粗糧最 健康 的做法是蒸,可以把穀物和雜豆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過夜,然後放到鍋里蒸10~20分鍾。蒸好的粗糧可以和大米混合煮成飯,也可以放些枸杞、核桃熬成粥。用豆漿機把粗糧打成米糊也是不錯的做法,當早餐和夜宵吃也特別合適。
腹脹氣,中醫三法同治
中成葯。
對於食積引起的腹脹氣,可服用保和丸,它具有消食、導滯、和胃之功效;對於濕阻氣滯引起的腹脹氣,可服用木香順氣丸,此葯可行氣化濕、健脾和胃;對於長期便秘、腹痛及中老年氣滯食積證,可服用四磨湯,其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的效果非常好。
按摩。
「葯王」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說「摩腹數百遍,可以無百病」。摩腹具體操作方法是:兩手互相按摩至掌心發熱時,立即放在肚臍處,順、逆時針方向交替揉全腹36次,如此3~5次。同時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樞穴各30次。此方法每日1~2次,1周為1個療程。
食療。
1.鮮橘皮或泡軟的干橘皮適量,洗凈切絲,放入鋁鍋,加入約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添水沒過橘皮,加熱煮沸後,再改微火煮至余液將干時,將橘皮取出放在盤中,再撒入大約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拌勻,飯後食用。2.白糖250克、香櫞粉10克、砂仁粉6克,白糖放入鋁鍋中,加水少許,以小火煎熬至較稠厚時,加入香櫞粉及砂仁粉調勻,再繼續煎熬至用鏟子挑起即成絲狀而不粘手。將糖倒在表面塗過食油的瓷盤中,稍冷後切成塊狀,每天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腹脹氣雖是常見的病症,但不能輕視或忽略,因為其中可能隱藏器質性病變。運用上述方法一段時間後,若症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就醫。
『貳』 一吃東西就肚子脹氣 很長時間了 怎麼回事
是不是吃的食物是脹氣的,比如白蘿卜就比較容易脹氣的,或者是你的腸胃不好,也是比較容易脹氣的,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蔬菜等等,還有就是吃飽後吃一些山楂益生菌等梳理下腸胃。
『叄』 吃小米稀飯會肚子會脹氣嗎
不會的,小米是養胃的。不會出現肚子脹氣,如果說你的肚子脹氣,那是別的原因導致的。
『肆』 吃一點東西肚子就漲的難受,是什麼原因
謝謝。老鐵你最近的症狀和我去年一樣的,我是早晨晚上吃飯都好好的,就是中午一吃飯下午胃脹的難受的有時胃還頂的疼的。
我這十幾年工作中午一直在外面吃飯,天天一到中午都不知道吃啥了,愁的想死的心都有了,之所以這么說是胃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得上的,是長期的飲食不規律所造成的。經常飲食不規律可引起萎縮性胃炎,尤其飽一頓餓一頓,還有經常吃麻辣燙酸辣粉這些刺激性的食物都是對胃粘膜一個損傷,長期的刺激引起胃糜爛,潰瘍。寒涼性的食物涼皮冷飲等都可以刺激胃,引起胃痙攣,因為胃也是一個寒性器官,以寒對寒可想而知。
我父親最近也是胃脹不想吃飯我帶到醫院檢查,胃鏡顯示胃萎縮性胃炎,十二指長潰瘍,胃糜爛,我把檢查報告告訴我同學後,同學讓我給我父親買胃黏膜保護劑,腸動力葯,我順便說了我的症狀,一想和我爸的差不多,所以同學最近勸我也吃胃黏膜保護劑,嗎丁啉,雖然吃的時間不長但是感覺有點效果的,只不過是我不按時吃葯罷了。說了這無非告知老鐵們身體是自己的本錢,要好好對待,別出現狀況了才想起來治療,好好善待自己的每一個器官,好好保護它們,它們也會好好保護你的。
大家肯定都聽過這么一句廣告詞吧,「肚子脹,不消化,快用**牌健胃消食片」。所以說吃一點東西肚子漲,大多是由於消化系統的疾病引起。也就是胃或者是十二指腸出了問題。
在臨床上,當有以上症狀出現的時候,醫生通常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胃鏡檢查,來明確診斷,當明確疾病後,才會針對疾病本身治療。如果光靠著經驗性治療,或者是對疾病的症狀來治療,有可能會延誤病情,因為除了良性病,一些消化系統的惡性疾病也會有以上的症狀和表現。
所以說,消化系統的疾病,胃鏡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會引起肚子脹和難受呢?
1.胃炎:無論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它們的臨床表現就是在進餐後就會出現上腹部的飽脹不舒服的感覺,而且還會有上腹部的輕微疼痛,噯氣,反酸,等症狀的出現。
2.消化性潰瘍:大多也會有腹脹不適的感覺出現,但是消化性潰瘍主要的表現是以上腹部的疼痛為主。而且疼痛大多有規律可循。
3.胃癌:當胃癌在發展期的時候,患者常會有易飽感和軟弱無力,主要是患者雖然感到飢餓,可是只要稍微一進食就會感到飽脹不適,是胃壁受累的表現。
吃一點東西 肚子就發脹 這屬於胃腸道消化功能不良導致的,非常道消化功能不良食物在胃內不能夠充分的消化吸收而引起 食物在腹部進行酵解產生氣體 導致胃部發脹,要想徹底解決這種情況 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注意事項
第一,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可以喝點小米粥 吃點雞蛋糕之類的食物
第二,可以吃點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緩解上述情況的發生
第三 如果通過上述兩種方法 還不能夠徹底解決那最好就腔備要去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 然後吃點合適的葯物進行治療
既然吃了難受就暫時一餐二餐不要吃東西,喝點熱開水,等肚子實在餓了再吃一點,葷的食物暫時不要吃了,是不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不妨吃一下黑木耳和海帶放在一起煮透應該會有效果,實在不行上醫院請大夫協助治療。
平時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盡量不要讓自己得病,病從口入棗圓孝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大吃亂吃,不該吃的東西不要吃,少吃海鮮葷菜,多吃蔬菜蔬果改變自己的不良嗜好。
吃點東西肚子就脹,有以下幾個原因:
1、腸胃不好,是肚子脹的重要原因。
2、吃飯太快會導致很多空氣隨著食物進入腸胃,這些空氣在腸胃裡又會產生更多的氣體,所以會有肚子脹的情況。
3、 便秘 ,大量的大便堆積在腸胃中
4、 消化不良 也會導致吃點東西肚子就脹,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油膩食物,也會導致飯後肚子脹。
5、胃腸道內氣體吸收出現障礙。
腸胃不好菌群失調,建議可以口服調節腸道菌群的葯物進行治療,比如益生菌或者雙歧桿菌,平時要注意飲食的衛生,多吃溫熱且易於消化的食物,飲食要清淡。如果是 慢性胃炎 引起的,建議可以口服 奧美拉唑 進行葯物治療。
飲食上不要吃生冷的凳稿食物。平時飲食需要及時做出調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生活作息不規律也可能會導致上述情況出現,注意勞逸結合,不宜過度勞累。平時可以適當運動,促進胃腸蠕動的同時,能減少疾病發生。
能吃得下,但吃完胃脘部就發脹,應該屬於脾虛的證候。吃的下說明胃的受納功能正常,肚子脹說明吃下的食物不能消化。
脾主運化,輸布飲食物精微,升清降濁,為生化之源,具有益氣、統血、主肌肉四肢等生理功能。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納和消化飲食物,由於胃需要把消化後的飲食物下輸到小腸,所以胃氣的特點是以下降為順。脾虛不能助胃消化,胃受納的飲食物不能及時下輸所以會出現腹脹的現象。
經常出現腹脹者,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少吃肥甘厚膩,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扁豆、蓮子、薏苡仁等。葯物調理可用四君子湯加減來健脾養胃。腹脹嚴重者可以服用香砂枳術丸來健脾消痞。
胃癱了,痞證,附子理中丸合木香順氣,升脾陽,降胃氣。
首先吃一點東西肚子漲這種症狀很常見,主要是由於消化不良、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也有一些是飲食習慣導致的,吃一點東西肚子漲主要是進食後由於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所以會異常發酵而產生大量的氣體,因此會引起肚子漲不舒服的症狀,還會出現打嗝噯氣、腹痛、排氣過多、便秘等症狀。
下邊馬醫生為大家解答吃一點東西後肚子就漲的因素有哪些?
1、進食一些容易產生的食物
比如進食了紅薯、豆製品、碳酸飲料等,這些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所以會引起腹脹,不過這是正常現象,還有就是一些不良的習慣就是飲酒、空腹吃一些冰冷刺激性的食物,這些因素也會引起肚子漲的症狀。
2、胃腸道疾病
尤其是患有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腸道潰瘍、腸炎等),這些疾病都會不同程度的引起消化液的分泌紊亂,所以會影響到胃腸道的消化能力,所以會出現腹脹不適、腹痛、反酸、腹瀉等症狀,所以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想要解決肚子漲的問題,首先要治療胃腸道疾病。
3、胃腸道動力不足
胃腸道動力不足主要是由一些精神刺激、飲食刺激、葯物刺激等因素導致的,是的支配胃腸道的神經功能異常,所以會影響到胃腸道的蠕動,如果蠕動不足就會引起這種進食後肚子脹的症狀,尤其是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最常見。
4、胃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人體胃腸道內有一些細菌來維持動態平衡,但是由於胃腸道疾病導致外界異常細菌進入腸道後,原有的生態平衡會被打破,所以會導致對於胃腸道內食物的分解不足,因此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這些食物被異常細菌分解後產生發酵氣體,這樣就引起肚子脹、腹痛、腹瀉、便秘、口臭等症狀。
因此對於進食後肚子漲的症狀要根據具體因素來治療,如果是飲食導致的肚子脹可以通過調節飲食習慣來改變(盡量進食一些蔬菜水果、進食一些溫熱軟的食物),而對於胃腸道疾病導致的需要藉助檢查來治療,如果是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可以通過(運動、飲食、口服促進胃腸道動力的葯物嗎丁啉、西沙必利),而對於胃腸道菌群失調的可以服用(多酶片、活菌一號等),這些葯物必要時可以聯合應用。
一吃東西就腹脹,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1、消化出現問題。消化能力減弱,導致胃腸道功能變弱,胃腸道功能調節紊亂,就會導致腹脹的情況持續存在,尤其是吃了那些難以消化的食物,會導致腹脹更加嚴重。
2、吃了刺激性強的食物。例如,很多人喜歡吃辣,辣椒帶來的刺激性是比較強的,這樣的話,可能會大大降低胃腸道的敏感性,導致胃腸道功能下降,腹脹的感覺來襲。
3、壓力太大導致。有些時候,導致人們一吃東西就腹脹,還有可能是壓力大導致的,不要覺得驚訝,當面臨的壓力增大時,可能會導致情緒出現低落,這樣的情況,會進一步的加速消化不良,導致吃飯時,腹脹越發的明顯。
關於腹脹如何緩解?
1、適當按揉腹部,能起到提高胃腸道蠕動能力的作用,改善腹脹。先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按摩50次,再按摩逆時針的方向按摩50次,對於改善腹部不適是很有幫助的。
2、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對於那些一吃東西就引起腹脹的食物不宜多吃,例如豆類食物、油炸食物吃了會導致消化不良加重。
3、多喝水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喝水不僅僅能夠潤澤皮膚,對於促進消化道正常吸收也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喝水,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排氣作用,達到緩解腹脹的目的。
4、堅持運動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對於促進消化系統也是很有幫助的。對於緩解腹脹更加有效,例如慢跑就是很好的選擇。
了解了引起腹脹的原因,我們要科學合理的緩解調節才是最好的,遠離腹脹困擾,改善身體不適。
容易腹脹可能是和本身消化不良有關系,或者是因為慢性胃炎,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胃腸道蠕動功能減慢,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是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可以吃一些四磨湯口服液,如果是身體有肥胖的情況,還要注意檢查血糖血脂的情況,特別是這些指標異常的話,要注意進行控制體重,還有控制這些指標,平常可以適當的散步,運動一些,如果是本身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最好是檢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看看有沒有這個細菌感染,如果是有細菌感染,還需要對症四聯用葯治療。
『伍』 為什麼喝了小米粥胃脹
你是平時就胃脹氣還是喝了小米粥肚子脹氣
如果平時就脹氣,吃點多酶片和醋,別吃豆製品,
可以喝米湯和大麥粥,別吃不消化的東西,別太擔心了。
如果喝了小米粥肚子脹氣那就別喝唄
『陸』 為什麼吃甜食胃難受
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1、平時你吃甜食很少,胃裡對甜食的反應比較強烈。吃得少的時候,沒什麼不好的感覺,吃得多的時候,胃裡缺少相應的降解酶,所以會不適應; 2、有胃炎的嫌疑。有胃炎不光是對甜食難消化,對其他很多食物都會出現難消化的現象。不知道你對其他食物有沒有難消化現象? 3、很多人都會出現吃甜食脹肚子的現象,原理是:胃裡含有很對氧化酶,甜食在一定溫度下,經過氧化酶氧化作用,發生糖酵解反應。就是在肚子里發酵。道理不難明白:就像做麵包一樣,加上糖,加上一定的酵母,在適合的溫度下,就會膨化的老大。 一些人,吃甜食也是一樣的道理,在肚子里發酵了,脹得慌。這樣的人,以後盡量少吃甜食就行了。
『柒』 吃小米的禁忌有哪些
一、吃小米的禁忌有:
1、虛寒與氣滯體質,小米要少吃
小米性涼,對於虛寒體質的人來說,吃小米會導致胸悶難耐,而且容易出現腹瀉的症狀,女性若體質虛寒,吃了小米以後會有乳房脹痛,噯氣的現象。所以如果是虛寒氣滯的體質,一定要減少小米的攝入量。
2、過期小米不要吃
小米雖然是穀物,但是也是有過期時間的,很多人看著小米不發霉,就覺得沒有問題,其實超過一年的小米已經不算是新鮮小米,而是陳年小米了。這種陳年小米不僅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吃多了還會導致胃部脹氣,嚴重的還會導致胃潰瘍。
二、吃小米的好處:
1、補氣養胃
養胃是小米粥最著名的一個好處。如果有人胃不好,很多老人家就會說,多喝小米粥,這里就利用的是小米養胃的功效,小米可以調理我們的腸胃,改善消化不良、嘔吐、拉肚子的現象。平常吃得油膩的話,多喝小米可以很好地調理腸胃功能,幫助胃部恢復體力。且小米還能滋陰養血補氣,多喝小米會讓人神采奕奕,很有精神。
2、改善口臭、腳臭
口臭和腳臭都是由於我們身體內的細菌滋生導致的,而小米可以減少細菌滋生,小米中還含有抑制細菌活力的物質,有一定抗病毒抗細菌的作用。多喝小米粥可以清口臭,還有減少腳臭的情況。如果有腳氣病的話,多喝小米粥可以得到調理。
3、助眠、調理身體
小米粥還有助眠的作用。多喝小米粥可以調理我們身體體虛的症狀。如果經常失眠的人,喝一些小米粥可以幫助睡眠,這是因為小米粥中含有大量的舒緩神經的物質,有一定的舒緩身心作用。不僅如此,小米粥調理身體還可以改善頭發出油,面部痤瘡。
『捌』 為什麼吃了五穀雜糧肚子特別愛漲氣
在《黃帝內經》中,五穀被稱之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五穀泛指五類作物,即「懸、藤、根、角、穗」。
但是很多朋友吃雜糧會有這樣的狀況:肚子脹氣,胃也脹氣。但出現的脹氣也分很多情況,我們一一來分析。
情況一
腸道排氣(屁)明顯增加,但沒有其他異常
那是因為全谷雜糧中含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運動,而且它們還有一定比例的「抗性澱粉」。人不能在小腸中徹底消化吸收的澱粉。當有一定的抗性澱粉和低聚糖進入腸道,腸道中的益生菌增殖繁榮,同時還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有益降低血脂,幫助抑制有害菌,對預防慢性疾病和腸癌都是有好處的。隨著腸道菌群的調整,消化系統的逐漸適應,腸道產氣的數量會減少到正常范圍。
情況二
不僅排氣增加,而且肚子脹,脹得不舒服。
這是消化能力跟不上。本在小腸里能消化吸收的澱粉沒有消化,從而進入大腸的澱粉就太多。這樣必然就減少了熱量攝入,等於是少吃東西了,身體的營養供應減少。很可能您的腸道菌群也是不正常的,不能有效處理這些沒消化的食物。這就需要適當進行調整了。
情況三
吃雜糧後,反而不能天天按時排便。
這說明您的腸道還不適應雜糧,或食物熱量有明顯減少,身體力量下降了。因為雜糧飽腹感更強,而且消化吸收率也比白米白麵食物要低,一些人本來食量就很小,換成雜糧之後,很容易出現熱量攝入下降的情況,影響到了腸道的運動能力。
情況四
胃脹不舒服,吃不下其他東西,身體反而更乏力了。
這種情況說明胃腸功能非常差,吃了雜糧之後沒有增加營養,反而因為其他食物吃不下而減少了營養素的供應。所以,如果胃腸功能確實很弱,那麼不建議直接吃五穀雜糧。
難道胃腸功能不好的人,
就只能一輩子吃白米白面?
對消化比較弱的人來說,吃全谷雜糧時可以採用的7個大招。
1,一定要煮軟!普通鍋不行就用電壓力鍋!
簡單的方法是:先把雜糧洗凈,加水1.5倍,在冰箱里浸泡一夜之後再煮飯。在它們吸飽了水之後,煮起來就比較容易了。煮的時候,建議用電飯鍋或電壓力鍋的「雜糧飯」功能。
把雜糧提前一夜泡上,操作並不麻煩。但還有一個更加簡單的方法,就是買個有預約功能的電飯鍋或電壓力鍋,把食材統統加進去,預約8小時。
2,雜糧和白米搭配,循序漸進加量!
不必因為雜糧的營養好,血糖指數低,就立刻追求純雜糧的主食。膳食指南中推薦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雜豆,只佔一天主食乾重的20%~50%。所以,比較聰明的方法是雜糧和白米搭配吃。畢竟我們的胃腸多年習慣於精白米面了,要給它一個適應的過程。
3,先挑好消化的雜糧吃!
對大部分消化能力弱的人來說,不妨先放糙米、小米、燕麥片,別上來就加豆子。
小米顆粒小、吸水快,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熟。如果能提前泡30分鍾再煮,就更能達到柔軟的口感。正因如此,在白米白面時代到來之前,它是中國北方人三千年來最受歡迎的主食。
糙米(包括淡褐色、淡綠色、紅色、黑色、紫紅色等顏色的糙米)就是碾磨之前的大米,除了不容易吸水、有一點咀嚼感之外,和精白大米的口味基本上一樣。
如果對糙米都接受不了,可以先試試「留胚米」或「胚芽米」。它們是介於糙米和白米之間的產品,把外面的種皮磨掉了,但又保留了比白米多的營養成分。也可以試試「蒸穀米」,它是稻穀帶殼蒸過再碾磨的米,能保留更多的營養成分,血糖指數也比精白米低。這兩類稻米產品都比較容易吸水,可以和白米一起下鍋煮飯,如果能提前泡30分鍾,就更為柔軟。
還有一個推薦的食材,就是生燕麥片。去超市雜糧區找一下壓扁的生燕麥片,不是袋裝的即食燕麥片哦。因為已經壓扁,種子結構被打破,吸水速度比較快,所以把它們和大米放在一起直接煮飯就行了。煮完之後,燕麥片會脹起來,有點Q彈的口感。
4,煮雜糧要略多放點水!
通常煮大米飯的時候,1斤大米會吸進去1.3~1.5倍的水。雜糧飯要煮軟的話,需要1.5~2.0倍的水。如果水放得少了,雜糧飯就會比較硬。
當然,從煮的時間來說,也適合略長一點。如果把提前浸泡好的雜糧做成蒸飯,需要至少45分鍾,還可以再延長點,反正用電蒸鍋是可以定時的。
5 雜糧飯要趁熱吃哦!吃不完就凍起來!
雜糧飯剛出鍋的時候,還是柔軟可口的。但不少雜糧中所含的直鏈澱粉比較多,冷了之後就會發生「老化回生」的過程,變得越來越硬,不好消化,吃了容易產氣脹肚。
所以,消化不太好的人,一定要趁熱吃雜糧飯,胃腸才會舒服。
但是,一次煮多了雜糧飯,真的吃不完,或者嫌每次煮飯太麻煩,想一次多煮點吃幾頓,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會變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