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端午節小米沒有分期了
A. 黍和粟的區別
黍與粟區別很明顯:
第一:粟就是穀子,穗主要是棒狀的,黍穗非常鬆散,還有就是粟的成熟期比較晚。
第二:黍非常早熟,黍的種子表面以紅褐色為多,也有少量為淺黃色,表面非常有光澤,粟則沒有光澤,以淺黃色為主。
第三:米質方面,均為黃色,粟顏色較淺,黍顏色較深,從粘性方面無法區分,都有粘和不粘度品種。
黍: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古代用黍百顆排列起來,取其長度作為一尺的標准,叫黍尺。黍可以釀酒、做糕等。
粟:俗稱小米。古代的粟是黍、稷之類糧食的總稱。粟的糧食古農書稱為粱,糯性粟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後來人們把一種比較細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簡單區分為:穗大、毛長並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並且粒細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粟現在還在種植。
(1)為什麼到端午節小米沒有分期了擴展閱讀
黍類是禾本科一類種子形小的飼料作物和穀物。亞洲或非洲可能在很久以前前就已有栽培。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國甘肅秦安大地灣一期遺址F374號房基西南角下面,就曾發現了已碳化的糧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殘骸. 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達1.5至3米)。
穗狀或總狀花序,也有圓錐花序。除珍珠黍外,種子脫粒後谷殼不脫落,去皮後常呈奶油白色。黍類在亞洲很多地區、俄羅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美國和西歐主要作為牧草或用來制乾草,但在中世紀的歐洲也作為主要穀物。
黍類有很多種,如珍珠黍(是印度和非洲的普通糧食,適於貧瘠乾燥土壤)、掃帚黍(在美國作為飼料,在亞洲和東歐供食用)、穀子(也稱小米或粟,北美和歐洲西部作為乾草種植,在中國等亞洲國家是重要糧食作物)、指黍(南亞和非洲部分地區的重要糧食作物)、日本黍(種植於日本和美國,用於制乾草)等等。
黍類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質含量約6%至11%,脂肪約1.5%至5%。黍類味濃,不能制膨鬆麵包,主要用於小麵包干及做粥或飯。世界年產量約3000萬噸,主要生產國是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和俄羅斯。
黍,是中國小雜糧的一種,一年生糧食作物,成熟以後是金黃色,在中國的北方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代。黍去皮以後,叫黃米,此種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麵粉以後還是做油糕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