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參數高為什麼銷售差
1. 為什麼小米10手機性能那麼好買的人卻沒有很多
願意購買小米10的用戶其實非常多,小米10的市場銷量也非常高。
在所有的小米手機的機型里,小米10確實算得上是性價比相對比較高的機型,性能也非常好。對那些中高端用戶來說,中高端用戶可能有點看不上小米10的各項配置,有些人也會不喜歡小米10的外觀設計。而對於低端用戶來說,小米10的市場價格其實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預算,所以很多人也會選擇價格更低的其他手機,小米10的定位相對比較尷尬。
最後,我個人覺得小米10的市場銷量只能說得上是中規中矩。對於喜歡小米系列的用戶來說,這些用戶會非常喜歡小米10。而對於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多數用戶其實會更加看好小米的其他性價比機型。
2. 小米手機參數那麼高,但綜合體驗就是差強人意,這是為什麼
小米手機的性價比是很高的,所以很多大學生以及剛進入社會的打工人都會去購買小米手機。不過現在有很多的米粉發出了這樣的抱怨,說小米手機的參數很高,但綜合體驗差強人意。為什麼小米手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總結
在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一看這個手機的評價,這樣就能購買到,一款合適的手機,不能只看這個手機的參數。我們一定要購買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手機,這樣才能讓你在使用手機的時候比較開心。
3. 從22%到9% 小米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什麼逐年降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小米在網上的聲量很高,每一個產品出來,都萬眾歡呼,每一次看都覺得小米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歡呼的人當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持。就比如我自己,我一直在聲稱自己是一個米粉,然後這么多年下來就買過兩台小米手機。
很多人認為小米手機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機收割智商稅。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或者說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如果華為手機足夠坑人,入果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會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機如果真的那麼好,買了第一台的人自然下一部繼續支持。 問題就在於,華為用戶的忠誠度遠遠高於小米,這原因怎麼解釋?如果產品本身不過關,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的支持者呢?誰的口袋的錢是大風吹來的嗎?
小米一直在注重參數與性價比,而我認為這兩點是最不能留住用戶的。 往往在意這兩點的用戶都像是一棵牆頭草,只要有任何一個廠商出了一款手機,性價比更高,他們就會偏向於這款產品。 否則iqoo與realme就不能夠短時間內吞噬小米的份額。
所以,產品參數不是衡量一款手機的唯一標准,參數之外的東西品控,質量,質感,都非常重要,這種提升所要花費的資金可能更多,但是這個錢是必須要花的。 華為手機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這些項目上投入了太多太多,多到小米無法想像。
雷軍說小米這幾年只專注產品了,忽略了品牌和營銷。我覺得是對的,但是營銷部門,如果單靠互聯網營銷,高管充當kol,互聯網聲量大,而出了數碼圈,這種聲量就變得無限小,那樣子還是不行。 雷軍現在首要做的是應該提升小米品牌的影響力,塑造品牌的形象。 至少不要讓很多人覺得一提到小米這個名字就像是一個屌絲品牌。
從創立到上市,10年間,小米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雷軍兌現了一定的使命, 但前方的路對小米來說,依然是崎嶇不平。
想想曾經不可一世的諾基亞,看看如今銷量下滑的蘋果,小米手機在國內銷量的下滑自然也是必然現象 ,只是這個現象背後到底蘊藏著怎樣的邏輯,需要我們去發現呢?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但是現在的手機市場,顯然不是風口,就是豬長了翅膀也很難飛起來。
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就同比下滑7.5%,並預計2020年國內手機銷量還將下滑4%。由於特殊原因,IDC預測2020上半年全球手機銷量將大跌10%,全年下降2%。
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小米手機下滑就是必然。
自成立起,小米通 過極致的「性價比+線上營銷」模式 ,迎來了3-4年的高光時刻,手機銷量在2014年第二季度,就成為國內出貨量老大,可謂是風光無限。
但是,我們看到那時的消費群體, 面向的是剛畢業的80後 ,小米的性價比很符合他們經濟適用的理念,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果粉。
如今,那批80後已經不是剛畢業的青澀少年,多數都成家甚至立業, 小米的性價比似乎已經不能再觸動他們的內心。
反觀這波消費主力已經是90後、00後的天下,這代人可不同於80那一代,他們用於追求自我,敢於標新立異,渴望展示個性。
4. 被捧上天的小米10青春版,為什麼現在不火了
作為一款定位中端的5G手機,小米10青春版真的不合格,首先過分的側重外觀方面的設計,導致忽略了核心的硬體,整體實力較弱,無法處理較為復雜的手機任務。而且在這個拍照風靡一時的年代,小米10青春版沒有設計好手機的相機,這在消費者嚴重是大打折扣的。還有一點是比較重要的,雖說小米10青春版是一款雙模5G手機,不過支持的頻段較少,同時5G網路也不夠穩定。所以這款小米10青春版大家還是不要入手了,可以試試其他品牌的5G中端機。
5. 小米手機參數那麼高,但綜合體驗就是差強人意,這是真的嗎
小米手機以其配置高,性價比高而深受消費者青睞,但是總有人說,小米手機參數沒輸過,體驗沒贏過,綜合體驗總是差強人意,這是真的嗎?答案顯然不是的。小米手機給大家留下的形象就是性價比甚至廉價,所以人們才會有一種錯覺,這么便宜的參數還高的手機,體驗卻很垃圾。
總的來說,小米這個品牌的發展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他將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打了下來,硬體和軟體也不斷創新,體驗方面已經不比任何友商差了,所以大家要改變對小米的固有印象,真正去體驗一下,或許你就不會說小米手機參數高,體驗差了。
6. 為什麼小米一直做不好高端產品呢
小米的高端之路已經走了很遠,在紅米和其他機海戰術的組織下,很快小米將進入高端品牌行列,起售價也會從3000逐漸向4000,乃至5000邁進。而消費者卻會平靜接受。再細想,小米這個守門員漲價,是不是會造福全行業一起漲價。學習華為,直接重宣傳,走高定價,給渠道放寬利潤,直接晉級高端。
這種方法的弊端是可能會有部分迭代產品直接銷量嚴重下滑,但隨著密集的高端定價,終能有所成效,但犧牲的可能是一部分固有的老用戶人群。第二、就是現在小米採取的策略,用一個暢銷的機型,在此機型上繼續堆料,隨之而來的就是進入高端定價區間。
7. 為什麼小米做不起來高端產品
小米手機2019年旗艦手機小米9在北京發布,盡管擁有著各項高端的配置,但這款手機的價格卻被壓在了3000元以下,許多消費者為此拍手叫好,認為小米手機具有著極高的性價比,對消費者十分的友好。但是,小米9定價2999是不是從恰好反應了小米沖擊高端手機市場的失敗?當前小米手機在3000元以下具有相當強的影響力,但是,在4000元以上的價位,小米基本沒有產品涉及。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小米不想做高端?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呢?接下來筆者將對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要回答小米高端為什麼不成功,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高端?
第二,技術研發不到位,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作為一家互聯網起家,做軟體的公司,小米在硬體上的技術水平確實並沒有那麼強。目前,全世界真正能做高端機並獲得廣泛認可的只有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家,這三家都具備手機自主晶元研發能力。由於缺乏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小米每年都得等高通的晶元。不敢想像高通突然晶元研發失敗或者直接掐脖子,小米甚至面臨關門大吉的風險。
第三,產品定位與目標人群不清晰,產品線劃分混亂。和華為相比,小米的產品線太過與混亂,數字系列、MIX系列與NOTE系列之間的關系混亂,目標人群互相交叉,使得小米對於消費者的定位一直不準確。
8. 如今國產智能手機中,為什麼小米手機的口碑越來越差
現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真的是百花齊放,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產品,不管是從性能、拍照、屏幕、續航等等方面來看,國產手機總歸是越來越好了,而現在華為、小米、OPPO、vivo、蘋果幾乎算是瓜分了整個中國市場,甚至在全球的出貨量也是非常之高。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小米的風評是越來越差了。
現在網上說小米手機,很多都是噴小米的,我們必須承認裡面是有黑子,但是拋開......小米手機本身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之前小米做得非常成功,一是主打性價比,二是營銷手段。
我們首先來看性價比,小米在往高端邁步的同時,沒有忘掉性價比的初衷,留下紅米一直在堅守中低端陣營。紅米也做得確實非常好,但是架不住中低端市場太大,引得一個個的惡狼都來撲食,眾多主打性價比的子品牌也紛紛加入戰場,OPPO的realme、vivo的iQOO,從性價比方面來看完全不輸紅米,雖然紅米還是一哥,但是性價比這個東西,再也不是紅米的專屬名詞。
而小米在高端方面也是遇到了瓶頸,靠著堆料起來的一系列參數,看起來很亮眼,但這不叫性價比,正如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對比沒輸過,體驗沒贏過,小米實慘。想想當年的 小米小米2s、小米6和小米mix等產品,那可以說是小米最輝煌的時候了。
而營銷手段這一塊,前幾年確實好用,但現在所有廠家都在玩營銷, 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我覺得小米幸好有雷軍,雷軍真的是給小米帶來了很大的流量,如果小米沒有雷軍,我覺得可能損失一大筆用戶。
只要在網上說小米質量或者體驗不行,有些無腦水軍就一直在下面叫囂,搞得好像沒了親爹一樣,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小米最近有哪一款手機比較完美嗎,沒有吧,11系列不說了,MIX4也是半成品,MIUI系統體驗也下降了好多,這還不能提提意見嗎?
以上算是小米手機最近口碑越來越差的主要原因了,當然,小米手機本身還是不錯的,你如果問我4000元以下有啥推薦的手機,我還是會給你推薦小米,我自己就剛剛定了一部小米。
9. 小米是怎麼做到的高性能賣出低價位的
第一,小米做期貨。同樣的硬體現在的價格和半年後的價格相差很大,小米就是利用這段時間差,降低硬體成本。同時這也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小米4剛出來的時候特別難買到,而越到後面越容易買,不要信雷軍的什麼產能不足的鬼話,成本擺在那,剛出來的小米4以1999的價格賣可能要虧本。
第四,優化。軟體 和硬體之間的配合需要優化,這是硬體和軟體部門共同協作的成果。小米手機的優化做得明顯不夠,這也不能怪小米,手機有那麼多零件,小米不可能和蘋果一樣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這一部分的成本小米付出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