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發微信拜年的少了
❶ 你們和朋友之間,過年互相拜年嗎為什麼我沒有收到任何一條消息,因為我做人不行,還有有他們的想法
你們和朋友之間,過年一般都會互相拜年,你卻沒有收到任何一條消息,這也不一定是因為你做人不行,也不一定是有他們的想法,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正常的,根據社會學和心理學數據統計,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有過你這種經歷,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有過你這種想法,每一個人都是建立在利益價值的互相交換的基礎上的,你和朋友之間,過年沒有互相拜年,最主要是你沒有多少利用價值,還有就是你沒有把你現在擁有的比較少的東西分享給他們,他們在你這里不能輕松得到利益,所以你沒有收到任何一條消息,做人不行主要是不願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窮人因為擁有太少,也給別人比較少,他們的想法主要是想得到更多東西,付出更少的東西,祝你好運。
❷ 為何今年收到的拜年簡訊特別少
簡訊要錢微信不要錢了,所以都做免費的轉發拜年。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❸ 2019年春節期間,發微信紅包人明顯少了,這是因為什麼呢
切身體會,今年過年發紅包的少了,甚至是你發給別人的是拜年紅包回來的是一句謝謝老闆😂。細想一下有可能與經濟形勢有關,大家越來越不捨得花錢了,錢不好掙,物價確節節攀升。下不起館子,逛不起超市,吃不起車厘子~~還有就是,人情淡了,都在忙自己那攤事,發個消息也嫌多,乾脆朋友圈拜個年(
•̥́
ˍ
•̀ू
)
❹ 為什麼我不群發拜年簡訊了
群發不如不發。
01
O N E
每年這個時候,我的手機總會陸續收到拜年簡訊。
以前收到簡訊時,總覺得能被人惦記的感覺真好。
一字一句看完後就認真回復。
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對此無感。
再也不會去認真看,只是禮貌性回復一個新年快樂。
我問過我身邊挺多人,他們也會收到許許多多的群發文案,對此都已麻木。
與其說是拜年祝福,其實更像是一種信息轟炸。
我試著去追溯這一心態改變的源頭,是我在一天里收到幾條一模一樣的拜年簡訊。
辭藻華麗,創意滿分,但絲毫不能讓人心中泛起一絲漣漪。
倒不是說不屑於拜年祝福,而是清一色的群發拜年文案很難讓人感受到祝福。
當然,這里得排除一些長輩,他們不懂微信,只知道把這些祝福轉發給親人朋友,我依舊會很認真回復。
但說實話,更多的人卻是毫無靈魂的轉發機器。
在我微信里,有這么一個朋友,我和他的對話相當簡單。
每年過年,他群發一個拜年文案過來,我回復他新年快樂。
除此之外,沒有噓寒問暖,沒有家長里短,沒有任何交集,聊天記錄看上去相當魔幻。
而他每年依舊樂此不疲地群發,例行公事般祝福微信列表裡的好友。
在他的觀念里,這么重要的日子群發一些拜年簡訊,給每一個朋友帶去祝福是有必要的。
但其實,真的能帶去祝福嗎?
在微信時代,文案隨手在網上復制,一鍵就能轉發很多人,現代版借花獻佛大抵如此,而且還是同一束花獻多尊佛。
哪怕文案再怎麼華麗,也無法承載真實的 情感 。
以前人們所賦予拜年簡訊的,是真誠而有溫度的祝福,寄予美好期望。
但從決定群發一樣的拜年簡訊開始,祝福就已經失去了本來人們所賦予的意義。
所謂祝福,也就成了滿紙荒唐言。
02
T W O
不可否認,群發拜年簡訊已經成了一些人過年的儀式感。
也有些人是為了日後有什麼需要別人幫助而聯絡一下。
所以每到過年,他們都得風雨無阻群發。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千篇一律的群發文案很容易引人反感。
有個朋友,因為工作原因,微信里加了不少人。
每到過年期間,很多平常不聯系或是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就會紛紛發來拜年簡訊。
文案大致相同,一看就知道全是群發消息。
回復吧,信息太多也回復不過來。
不回吧,又顯得自己很沒禮貌。
想來想去還是一一回復了謝謝。
那幾天的時間里,他的手機從早響到晚,幹啥都不能安寧。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消息成為了對他的一種騷擾。
後來,他實在受不了,把手機調成了靜音,也確實省心了不少,但因此錯過了不少重要消息。
我問了身邊不少要好的朋友,大多都有著這樣的煩惱。
之前微博有個熱搜「群發祝福到底要不要回?」
底下絕大多數回答都相同,不回。
很多人眼裡,群發的祝福實在太煩:
說實話,群發拜年信息的大多都是幾百年沒聯系的人、或是只有一面之緣的人。
突然群發來祝福,一兩個還回復得過來,但往往這樣的祝福都很多,回復起來都會回到心累。
與其說是祝福,倒不如說是一種變相強加在身上的任務。
少了心意,任憑誰都會覺得有壓力,引人反感也是情理之中。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選擇不回群發拜年消息的原因。
03
T H R E E
其實拜年信息里最能看出的,是對待朋友的態度。
群發確實簡單,復制一個文案,順手就能勾選幾百人送去祝福。
只是相同的群發,也意味著無差別對待,很難讓人看出重視。
可朋友之間,恰恰就需要區別對待。
不同的友誼,就需要不同的重視程度。
想起我爸一段經歷。
之前他不懂用手機編輯簡訊,每到過年就得找我幫他發拜年簡訊。
每年這個時候就是我最頭疼的時候。
因為他有不少朋友要祝福,而且還不用一鍵群發。
每次他都是先用紙筆工工整整寫下祝福,每個人的祝福都不同。
一張A4紙給他寫得密密麻麻。
而我就得幫他編輯上好久,一條一條發出去。
有一年實在受不了,就給他強行推薦群發信息。
沒想到他當場拒絕,我至今記得那番話:
「群發祝福算什麼祝福,不想祝福也不要敷衍,而且對每個人的心裡話都不一樣,當然得一條一條發。」
以前我不懂,反正都是朋友,一樣群發送去祝福就好。
但現在我懂了,每一段友誼都是不同的,不能用相同的方式來對待。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隨便群發敷衍對友誼來說只是一種辜負。
聽說過一句話「你對每個人都愛,就相當於你沒愛過任何人。」
友情里也是這么個道理,根本就沒有公平對待一說。
越是親近的人,往往就得更加用心。
倘若你把一個有過命交情的朋友和一個只認識兩三天的朋友劃上等號,那不叫公平,只能說是對前者不夠重視。
而後者也會擔心,真有天他跟你有過命交情,會不會也是一樣待遇。
長此以往,便再也不會有朋友對你付出真心。
一直以來,偏心是個貶義詞,但友情里,偏心絕不是。
我更希望你對待不同友誼,不同的偏心。
因為這才是你認真對待每一個朋友最好的佐證。
04
F O U R
每年過年,都是梳理自己人際關系最好的時候。
從拜年信息里就能看出,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群發一樣文案的,多數都是平常不怎麼聯系,沒多少交情的人。
往後的人生里,也不會有過多的交集。
即便你費盡心力去交往,最後也可能收效甚微。
與其這樣,倒不如在新的一年裡學會斷舍離。
騰出更多的精力去應對生活和工作。
而那些給你手動發走心拜年信息的,往往才是你最該好好對待的朋友。
這些信息可能辭藻不夠華麗,也可能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真誠的想要你好。
對此,你更應該學會珍惜,在新的一年裡,付出更多真心對待他們。
足夠交好的朋友,是要走一輩子的。
為什麼我不願意群發拜年簡訊了?
不是懶,是因為我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朋友身上。
友誼也是需要維系的。
用心給他們發去一條拜年信息,寄予自己最真誠的祝福。
同時也是在告訴他們:「你們在我心裡的分量足夠重。」
當然,比起拜年信息,我更願意直接見面。
互相見面親口道個新年快樂,聊聊彼此生活工作,比任何祝福都要好得多。
如果實在忙,記得忙完送上一聲問候。
真正的友誼無須多言,彼此都懂彼此。
最後,希望你在新的一年裡,身邊都是足夠真誠的朋友。
也希望你能好好珍惜這些真摯的友誼。
別只在過年,才想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