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為什麼不是社交軟體
❶ 為何國外的社交軟體能風靡168個國家,微信卻只有中國人喜歡
社交是人們的正常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和人打交道,同時,在網路世界,我們也經常會和人進行交談,社交平台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所以,在國內微信可以稱霸天下,因為微信填補了線上社交的空白,同時在線上社交領域,騰訊也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但是微信在國外的發展卻並不如人意。國外的社交軟體能夠在168個國家風靡,但是微信在海外就不能夠輕易達到這樣的目標。為何國外的社交軟體能風靡168個國家,微信卻只有中國人喜歡?
另一個原因就是微信的功能太多,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更加喜歡開門見山,所以說,多以微信來說,因為在國內市場有很多的合作者,所以盡可能的會把自己的軟體做的足夠完美,但是對於國外的用戶來講,這就是不必要的,國外的消費者更加傾向於簡單。
一款優秀的軟體,有很多的制約因素,可能是因為這款軟體的界面不夠友好,或者說是操作方式不符合人的習慣,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對於微信來說,這些因素在中國市場是不存在的,因為在中國的市場,還是會有絕大部分的人,喜歡使用微信。
❷ 最有可能取代微信的這三款app,為何最後紛紛落敗
微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用多說。根據數據顯示,微信的日活躍用戶已經突破12億,中國總人口才14億。微信已經是國內現象級的通訊軟體。微信能達到現在的量級離不開騰訊長期發展中的不斷創新和提升。但是微信走到現在,並不是一直一家獨大的。
中國市場上出現的社交app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然而只有飛信、米聊、來往這三款APP真正有可能取代微信的位置。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三款APP都沒能打敗微信,最終消失在了 歷史 的洪流中。那麼為何這三款app會失敗呢?
圖為飛信
用戶面窄
和微信免費面向全國不同,這三款APP相較於微信來說,用戶面比較狹窄。就飛信來說,作為一款早在2007年就發行的app來說,飛信卻只允許移動號碼注冊。盡管在微信發行前一年就已經率先擁有了兩億用戶,但對電信、聯通用戶設置門檻的行為還是阻礙了它的進一步發展;
和飛信一樣,米聊也誕生於微信搶占市場之前,然而由於米聊的名字太過讓人誤以為只有小米手機才能使用,但是小米手機並不是人手一個,久而久之,米聊就退出了市場。相信有很多人可能現在還認為米聊只有小米手機能用。來往則由於開始將淘寶電商和用戶引入 ,導致用戶活躍度低,也最終走向沒落。
圖為米聊
騰訊發展的迅速
除了阿里巴巴的來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資金外,其他兩款遠遠比不上微信在馬化騰眼裡的重要性。先從米聊說起,雷軍雖然有志於在通訊軟體發展,但是由於馬化騰和微信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再加上當時雷軍的重點基本放在手機研發上,米聊就一直處於邊緣化。
飛信作為其中最有可能取代微信的通訊軟體,卻不被移動公司所重視。已經是網路時代,飛行背後的移動公司還是想賺取用戶的簡訊費用,沒有想過免費開放。當微信免流量使用時,飛信卻還要約10元的月租加流量費,免費還是收費,選哪個,大家都知道。最終飛信只能自作自受,遺憾下場。
圖為微信
騰訊發展的太過迅速
除了三款軟體自身的因素,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馬化騰及騰訊讓微信發展的太快了,即使米聊和來往有意與微信競爭,但是實力和用戶都無法輕易追趕上微信。騰訊當時為了新的發展,不僅允許手機號一鍵注冊還允許QQ號一鍵注冊,不用費什麼力氣就已經有了原本一億QQ用戶的注冊量。
騰訊的重視加上微信本身製作得好,頁面簡單,方便快捷加上無需話費有網路就能聊天,深受用戶的認可。飛信、米聊、來往或時機不對,或經營不當,或不受重視最終被用戶淘汰。社交軟體本身就是用戶多才會吸引更多用戶,這三個軟體包括另外一些未提及的軟體都應該重視用戶的感受,站在風口能起飛,卻不一定能一直飛。微信的成功絕不是偶然,離不開背後運營團隊的精心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