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導彈為什麼速度普遍比較低
㈠ 一般的巡航導彈為何速度比較慢
速度的選擇是任務的需要,也是設計困友的折中。
巡航導彈握游一汪皮槐般要求以比較經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長時間巡航,以此用比較少的燃料達到盡可能大的射程。典型巡航導彈(例如美「戰斧」)都採用油耗率較低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此類巡航彈尺寸較小,射程較遠,攜帶型和通用性好,但突防性較差,毀傷力比較有限。
少數巡航導彈(例如俄「日炙」)採用不同的設計思想,採用火箭發動機或沖壓發動機達到超音速巡航,但此時油耗很高,導彈不得不攜帶大量燃料致使導彈尺寸重量大,射程短,通用性差,但突防能力強,毀傷力大。
㈡ 為什麼我國的導彈起飛速度較慢
第一,我國現階段發射的導彈幾乎全是彈道戰略導彈,而美國發射的幾乎全是戰術春脊賀防空和反艦導彈。戰略導彈質和體積巨大,這樣它的推重比(推力和自身重量之比)就很小,再加上巨大的空氣阻力,所以它的加速度很小,所以看起來就飛的很慢;戰術野鋒導彈質量和體積都很小,推重比很大,空氣阻力很小,所以加速度就很大,看起來就飛的很快。
第二,實際需要的問題。戰略導彈由於體積巨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很大,在低高度起飛時如果速度過快,會很快由於稠密空氣消耗掉表面的防熱材料,所以它在高度20公里內,時速不超過3000公里,加速度不超過5個G。等到了高空空氣稀薄處,它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極快了,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0000公里以上,加速度可以達到30個G,這比戰術導彈大許多。戰術彈道體積很小,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很小,要求的飛行時間也很短,就不用特別擔心防熱材料燒毀的問題,而且這類導彈是對付快速運動物體的,要求它們具有極其高的速度、加速度、機動能力、變軌能力、姿態自控能力、紊流穩定能力等,所以看起來就飛的很快,但最高時速不超過4000公里,加速度不超過10個G。
第三,導彈大小造成人的視覺錯誤。比方一輛汽車每秒行使一米,一小時也就不過3.6公里,比人還慢,但是扒派如果一隻螞蟻每秒也是一米,那你看起來就快的不得了了。戰略導彈就像巨大的汽車,而戰術導彈就像微小的螞蟻。戰略導彈的體積速度比比戰術導彈的大太多了,所以你就覺得戰術導彈快了。
第四,導彈的發射方式不同
至於導彈發動機技術,美國的確比我們先進,但還是處於同一技術水平。甚至在某些發動機方面,我們比美國的還先進,如氫氧發動機。
至於燃料狀態是液體還是固體,只會影響導彈的變軌性能和姿態控制性能,和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
㈢ 導彈飛行速度
不同導彈的速度運虛不同,同一顆導彈在不同的飛行階段速度也不相同;
大多數巡航純氏導彈都是亞音速的,所以一旦被發現,很容易被戰斗機或防空炮火擊落;
戰斗機使用的近距離空戰格鬥導彈最大速度在4倍音速,但只能維持很短時間,中距離攔截彈的最大速度要在6倍音速,因為它的彈道是先爬高再俯沖,所以尾速要更快些;
地對空導彈最快速度也就在4倍音速,根本不可能爬升階段達到8倍,因為地面空氣密度大,摩擦也大,這么高的速度發射出去就直接就變流星了,只有爬到1萬米以上才有可能,但防空導彈的燃料是沒有這么多的。
最快的是再進入階段的彈道導彈,速度可達8到10倍音速,因為從外太空下來的彈頭,在重力的加速度下,直到引爆也一直是出於加速的過程中,所以這類彈頭都要有像返回式衛星一樣耐熱的保護殼,這也是為何美國一直炒作中國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原因,因為這種速度的彈頭是無法防禦的,所謂反導也是做悄散針對上升階段和外太空飛行階段而言,而對再進入的彈頭無能為力。
㈣ 為什麼導彈飛行比火箭慢
通常各種導彈在大攔碼中氣層中飛行,簡山會受到空氣的阻力不可能非常快。只有彈道導彈在大氣層上部飛行的時候速度比較快!火箭運載航天器達到環繞地球、脫離地球和飛出太陽系所需要的最小發射速度,分別稱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模陸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分別為
7.9km/s ,11.2km/s ,16.7km/s
㈤ 為什麼運載火箭能夠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而導彈卻達不到
導彈也是火箭的一中,只不過他們的用途不一樣而已,還有就是火箭隱讓在外太空渣攜逗容易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因為沒有阻力,而且失重,但是導彈卻在大氣層下面,如賣有空氣阻力,還有重力的影響,所以達到這個速度比較難。
㈥ 導彈為什麼飛行才5km一秒,火箭10km
人類歷史上大氣層孝派內飛行亮橡速度最快的巡航導彈只有6馬赫,也就是6倍音速。美國著名的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有計劃研製出一種導彈是20倍音速的導彈。其次,導彈研製的目的不是為了飛行速度,而是摧毀敵人。飛行速度太快導彈跟空氣摩敬慎旁擦產生的高溫就越高,還沒摧毀敵人自己就摧毀自己了。
㈦ 為什麼俄羅斯彈道導彈的精度(CEP)基本都低
慣性制導技術是彈道導彈必備的制導技術。早期的彈道導彈只在發動機工作期間採用慣性制導技術進行制導,發動機關機後不再進行制導,因此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產生的累積誤差無衡知法得到修正,導彈的精度比較低。
隨著技術的發展,通過提高慣性器件的精度並使用誤差補償方法,慣性制導的精度越來越高。同時,在彈道導彈飛行過程的中段和末段也引入制導技術,組成復合制導系統。中段制導技術有導航衛星制導、天文制導、無線電制導等技術(這是俄羅斯的弱項)
末段制導技術有地形圖像匹配製導技術、光學自尋的制導等。控制系統的敏感測量裝置所測得的相關信息經導彈上計算機處理,並經過變換放大裝置將測得的微弱信號變換和放大,形成相應的控制導彈飛行的指令,再通過執行機構控制調整導彈的速度和姿態,不斷修正累積誤差,使導彈沿預定彈道飛行,直到命中目標。因此彈道導彈的精度越來越高,越打越准。
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以圓概率誤差(CEP),向目標發射同一類型多枚導彈稿攔凱,要求半數導彈落在以目標為圓心的圓內,該圓的半徑即(CEP)來衡量。早期的戰略彈道導彈命中率很低,美國 「雷神」的CEP在4~8千米之間,蘇聯研製的「警棍」的CEP高達8千米。現在戰略導彈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俄羅斯 「白鍵喚楊-M」的CEP為350米,而美國「三叉戟2」的CEP約為90米,差不多一個足球場大小。如果使用的是核彈頭,那麼這樣的誤差可以忽略。
㈧ 為什麼我國的導彈起飛速度較慢
火箭發射場是不能連續發射蘆襪的。原因是火箭的尾焰會損傷發射裝備。導彈是必須連續發射的,在戰場上敵人不會給你足夠的時間來維修發射裝置的。因陪搜激此導彈發射前必須讓導彈離開發射架。美國使用的是電拋技術,而中國使用的是氣拋技術。所以起飛時美國的導彈速度快。而我國的導彈起飛緩慢。但是漏或這個速度不影響導彈的飛行狀態。
㈨ 為什麼目前的超音速導彈射程都這么短!有沒有可能會達到2000公里左右呢!
導彈要打的越遠,超音速越容易,洲際導彈都能超過8000公里,速度遠超過音速。。
洲際導彈的飛行速度都基本一樣,起飛後1分鍾突破音速;30秒後飛出大氣層,速度大約是20倍音速(羨喚梁接近第一宇宙速度);末段再入大氣層時約為7-8倍音速。
你看到的都是近程戰斗機用的,或近程防禦性武器,便攜自然不能做的很大,個頭小燃料少自然打的就近了。。
在導彈射程來說,射程越長,加速度越時間長,越容易超過音速。
近程超音速導彈技術要比遠程超音速導彈技術要求要高的多。
這就像說好的賽車都是說在起步到百公里時速用多少秒,越短越好一樣的意兄運思。。所以一個超音速導彈在發射幾十公里內就能超音速,遠鏈孝比好幾百公里才達到超音速的導彈技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