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粘陌生人
Ⅰ 宝宝在家里很活泼,可一到外面或看到生人就粘在身上,不说话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甚至还哭,该怎么办
接触的人太少,你要带他多出去接触人,然后让他试着主动说话!!!
Ⅱ 为什么5岁小孩子不怕生喜欢到陌生人身边
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这同父母性格有关,另一个就是孩子平时处的环境不一样,开放的环境孩子一般不怕陌生人。
Ⅲ 小孩儿(6岁)总喜欢粘家里人,见了陌生人一句话也不说,问什么也不敢回答,也很少主动和其它小孩玩,怎么办
呵呵,和我小时候一样。 其实这样很自然,等他上了小学,接触的同龄小朋友多了,参加的活动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好了。 你可以多让他看新奇的东西,多带他到处玩,公园啊,游乐场啊。。还有很多小孩喜欢玩的地方。。 小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的,特别是一起玩游戏时。。 如果他不愿意理人的话,你可以教他怎样和小朋友打招呼。 还有记住,一定要教他学会微笑哦! 你还可以针对他的爱好,鼓励她参加各种比赛或者培训,能让人变开朗的,幼儿园推荐讲故事,小学推荐朗诵,中学到大学推荐演讲,都是比较能上得台面的。 祝愿你的孩子可以变得活泼开朗。!!!
Ⅳ 孩子太粘大人怎么办我儿子已经6岁了,可还
如果有一天,妈妈发现宝宝突然变得特别粘人,一秒钟看不见妈妈就开始哭闹,时时刻刻都要粘着妈妈,上个厕所都得抱着宝宝,只要妈妈待在自己身边便是岁月静好,要是妈妈离开个把钟头,没准就哭的撕心裂肺了。
这时,妈妈们多半都是崩溃的,干脆拿裤腰带把宝宝拴在身上得了,而且,每个妈妈和宝宝都要得经历这么一段粘人的时候。
这是宝宝心理发展必经的过程
1、宝宝以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妈妈在自己的身体里孕育了宝宝,怀孕期间可以说娘俩真的是形影不离,宝宝出生以后,妈妈感慨到终于把这个肉蛋蛋卸货了,但是,宝宝可不这么认为,他是分不清世界、你、我、他都是独立的个体,他认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2、6个月开始认生
从6个月开始,宝宝逐渐能够分辨熟人和陌生人,渐渐开始感觉到妈妈和自己好像不完全是一个个体,因为,有时候妈妈会突然消失了,再突然又出现了,这个时候宝宝依然没有客体永存的概念,一旦看不见妈妈了,就会以为妈妈消失了,于是就要把妈妈哭回来。
3、逐渐进入分离焦虑期
大部分宝宝从8个月开始进入分离焦虑期,18个月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宝宝客体永存概念的建立以及良好母婴关系的建立,逐渐度过分离焦虑。
这个阶段,宝宝也会异常粘人,如果是妈妈一个人带养宝宝,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
所以,通过宝宝的心理发展过程能看到,宝宝粘人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发展需要,受制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大脑发育不足,宝宝与妈妈天生的这种亲密关系,妈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宝宝首位可依靠可信任的亲人。
如何应对宝宝粘人的状况
1、给予充足的爱和回应
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如果你告诉一个成人:我现在想静静,你自己一边玩去,成人会明白你的意思并且能够执行,但是,对于一个宝宝来说,你不理他,不回应他,甚至告诉他,你能不能自己玩一会,他是不会懂得,他只会从你烦躁的语气、生气的表情、粗鲁的肢体动作中感受到:妈妈不要我了,不爱我了,不行,我要抓紧我的妈妈,一步都不能离开。
这是一种本能,宝宝需要妈妈的本能。
但是,如果妈妈能够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宝宝也就只粘你一会而已,虽然可能有点很枯燥很烦,但,还是请保持微笑。
只有在宝宝需要爱的时候及时给予,安全感才能建立起来,让他心中有数:我妈爱我,不论我在哪里,回头都能看到我的妈妈,妈妈会始终陪伴我,他才能安心的自己该干啥干啥,而不会始终惦记着妈妈。
安全感满满的孩子,才能更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
2、躲猫猫游戏
因为宝宝的客体永存概念还没建立起来,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宝宝尽快认识到:东西藏起来只是暂时看不见,而不是永远消失了,妈妈离开一会也不是永远消失了。
躲猫猫游戏是最快乐,最方便的方式了,妈妈每天在家和孩子多玩几次,比如:
藏玩具,把玩具藏在布下面,让宝宝掀开,搭配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说:哇!找到了耶!
利用穿脱衣服躲猫猫,套头衣服会暂时蒙住眼睛,趁此机会玩一把躲猫猫,妈妈可以说:啊呀,宝宝不见了,哪去了,然后把衣服拉下来,开心的说:哇,找到了!看见宝宝了。
妈妈藏在不同房间,然后说:妈妈在哪呢?宝宝快来找啊。宝宝会循声找到妈妈,顺便锻炼了听觉能力,一举两得。
3、妈妈循序渐进短暂离开
找一个宝宝熟悉的其他带养人暂时照顾宝宝,妈妈每天短暂离开一下,时间逐渐拉长,让宝宝适应妈妈出去还会回来这个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需要正大光明的和宝宝告别以后出门,回来时第一时间拥抱宝宝。
4、别让宝宝觉得无聊
有时候,宝宝无聊,无事可做,就会粘着妈妈,让妈妈陪着。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挑选合适的玩具或者绘本,让他转移注意力。其实有时候,宝宝只是需要妈妈坐在自己旁边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和他一起玩玩具。
只要宝宝能够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这种粘人的状况就会慢慢减少,这个过程是需要妈妈与孩子一起努力走过去的。
Ⅳ 为什么那么多小孩子粘我啊
你可能是个流落凡间的天使~~~真巧了,我也是。只不过我落入凡间的时候脸先着了地(开玩笑啦)!其实你的问题不太好用科学的方式来回答吧。我是男人,很丑,但是孩子都很喜欢我。最夸张一次,媳妇的同事一家三口来我家做客,他家宝宝2岁,刚会说话,我和宝宝父亲在餐厅聊天,他家小宝宝喊着爸爸朝我们两个跑过来,他爸爸张开双臂去迎,结果孩子一下抱我大腿上,跟我腻歪上了,暴汗~~ 现在我是一个9个月大的胖胖宝宝的父亲,就我的体验跟你解答一下好了(非科学角度)。小婴儿从8个月的时候会开始分辨声音、语言,4-6月的时候大概就可以区分人甚至是表情,大人吵架的时候,她会静静的一声不发,她还可以根据你说话的语调判断你的情绪,很神奇的。我想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很有爱心,情感很丰富,喜欢微笑,甚至很有童真的一个人。皮肤光滑,长的很干净。简单点说就是很“面善”。然后你的善良和纯真会给你积累一个很强的“气场”,这一点小宝宝和小动物可以感受到,你应该可以带给他们一种祥和、温暖的感觉,所以他们会接近你。你一定是一个很温和不喜欢发脾气和吵架的人。你缺乏点自信,因为你的名字叫小衰仙,知道么,以前我都封自己为大衰神的,朋友如果倒了霉那一定是被我这个衰神附体了。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让我觉得我一点都不衰,甚至有些看似倒霉的事情,其实对我有很大帮助,人的一生运气会经常变化的。 我开过几次店,很奇怪的是有两次,在我装修店铺的时候都跑进来一只猫,很悠闲的在我的空屋子里溜达,一点都不怕人。我觉得那是招财猫,会给我带来好运,结果也是,两次我都赚到钱了。 说远了,总之呢,因为你的善良、纯真、清爽的容颜和温和的态度,孩子和小动物才会那么喜欢你,因为你身上没有世故、悲凉、愤怒、戾气那些负面的东西,而且你从来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不科学点讲,能被小孩子和小动物喜欢的人是贵人,是有福之人,所以多点自信给自己。还有,我看到了你的照片,哪里是丑女么,有张素颜照简直是太漂亮了....
Ⅵ 孩子粘谁是对谁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吗
孩子粘谁是对谁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吗?来了解下。
属于有安全感的表现。对与安全感,有这样一个误区:孩子黏谁就是对谁没有安全感。
孩子黏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人对孩子比较溺爱,不太让孩子接触外界环境,陌生人,导致孩子对家人十分依赖,缺乏独立性,对陌生人,陌生事物,陌生环境都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一旦与亲人分离就表现得反抗,紧张,恐惧等。
Ⅶ 孩子粘人怎么办
一岁到两岁的时期,是孩子出现粘人的最明现阶段,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要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造成孩子粘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处在关键性的发育阶段。这种成熟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处理负面情绪的区域,于是孩子总会流露出不快乐的情绪;另一方面,与这种新的大脑活动一同出现的,还有另外一些令人激动发育,如学会走路和跑步,以及发展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孩子正努力应付这些刚刚出现的强烈而又复杂的感觉,因此这时候,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你;最后,这个年龄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看护人时感到不安,对陌生人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与亲人分离时常表现反抗、紧张、恐惧。所以粘人现象在这个年龄很常见。
对某些孩子来说,离开妈妈的怀抱是件值得大闹一场的不幸事件,而这些戏剧化的过激反应又总是让父母束手无策。其实我们可以做个换位思考,你不妨试着看看深受分离焦虑折磨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我们还提供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告诉你怎样让她安静下来。
孩子的想法:也许妈妈把我忘掉了。
你该怎么做:和孩子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给他读故事,全心全意地关注他。美国依赖情感研究专家霍华德?斯蒂尔教授解释说:“这样做会让孩子知道:你多么可靠,多么愿意和他在一起,那么他的焦虑最终会慢慢平息。”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在妈妈离开的时候大声哭,她就会多陪我一会儿。
你该怎么做: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孩子的想法是从经验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闹征服,并因此而留下来,那么等于你教给她眼泪能够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离开的时候哭闹。相反,你应该立刻离开,但要在走以前告诉他:“一会儿见”或者“我下了班就回来”,这样做会让他意识到:你总会回来的。
孩子的想法:和妈妈说再见就意味着世界末日。
你该怎么做:记住,在你离开的时候要装作冷淡,即使这多么让你难受。你要让孩子意识到:你们两个偶尔分开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虑让其他人接替你照顾孩子。有时候,把这个任务交给孩子的爸爸,把粘你一个人变成粘你们两个人,慢慢孩子就会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妈妈把我放在婴儿床上,我得一辈子待在这儿了。
你该怎么做:坐在孩子的床边等她睡着。专家解释说:独自睡觉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独处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让孩子一点点的脱离你,每天晚上离她远一点,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听到你的声音。如果孩子在半夜的时候喊你,开始的几次你要走过去,安抚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应一声就可以让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虑,他便会开始自己睡觉。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吵闹着不愿睡觉,妈妈也许就会过来陪我一起睡,还会陪我一起玩。
你该怎么做: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和你一起睡,那么态度一定要坚决。试着不要在孩子的房间睡觉,也不要让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愿意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几年之久。如果你坚持和他分开睡,一定要让他明白,虽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护他。还要让他明白,家里的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休息。
实际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孩子都会知道,和爸爸妈妈分开是件激动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家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TIPS:粘人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通过对宝宝的粘人行为进行实验研究,指出宝宝的粘人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A型(回避型):约占20%,这个类型的宝宝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
(2)B型(安全型):约占70%,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宝宝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燥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回来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宝宝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约占10%,这个类型的宝宝显出很高的分离焦虑。同母亲分离后,他们感到强烈的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
不同的依恋类型影响着宝宝在其它方面的行为。例如:B型宝宝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关系,他们常遵守规则,也愿意学习新的东西,这类宝宝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C型宝宝则经常用焦虑和反抗来对待父母的帮助,母亲刚刚回来时,他可能会用尽所有时间在同母亲生气和亲呢之间交替,而不是同母亲玩。A型宝宝似乎没有特殊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的被动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对他们丧失信心。
因此在对待不同类型的粘人宝宝时,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TIPS:孩子总是粘人,会他影响他的社会化,使他难以和他人、其他小朋友交往了。减轻孩子粘人的问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必须让孩子懂得你是爱他的。虽然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你还是爱他的,可以多抱他、亲他、和他说话。
2、都在家时,你可以让他一个人玩,但常回来,他可以常看见你。这会使他在妈妈上班去不在家时,想到:“现在妈妈不在,过一会儿会在的,等着吧!”
3、在你离开前让孩子处于愉快的状态。早上你早一点起来,做好上班的准备,再和他玩一玩他感兴趣的事,然后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说:“一会回来和你玩”。
4、当孩子不冷静时,你要冷静。你要坚定地对他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使离开、回来变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走时要微笑、声音要轻柔。
5、在你回来时一定要对他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老说同样的一句话,他会对你离开他了再回来,不那么在意,安全感不受影响。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说声再见就走,会显得你真的消失不见了。
7、不要迟到。接送孩子要选择可以预测的可靠的路线。
Ⅷ > 3岁孩子爱哭特粘人怎么办
有的孩子特别爱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动,一点点的小事也会大哭,这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痛,尤其是发生在男孩身上,研究表明,12岁之前,不管男孩女孩,哭的方式大同小异,12岁以后,则女孩容易哭,这与青春期激素有关。人们常常认为男孩哭太难看。 对婴儿来说,哭是社交方法之一,因为他们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常以哭表达挫折感和情绪。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加,哭的次数会渐渐减少,有些孩子常常哭,其实是父母的缘故,他们对孩子的身体损害或情感变化常有过度反应,如孩子有时擦破点皮,父母就心疼地说,:“呀,可怜的宝贝,怎么又伤了?”父母这种态度,会使小孩感到过度委屈。 还有一种是敏感的孩子。敏感与攻击性、害羞、爱交际一样,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征。通常敏感的孩子与害羞的孩子一样,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适应转变所需要时间都较长,对声、光、触摸等刺激也很敏感。 有些刺激大多数孩子能适应,觉得无所谓,而敏感的孩子却感觉严重。如轻微地刺一下膝关节的皮肤,他就会敏感地大哭,如果从敏感的孩子手中抢走一个玩具,他不是立即设法抢回来,而是倒地大哭起来。尽管敏感的孩子容易哭,但他并不是不幸福的孩子。高度敏感的小孩,不仅容易哭而且易笑,这种孩子对他人或对动物的感情可能更敏感,而且富有观察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给予关心,帮助他成长。 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哭可以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者比不爱哭者的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太抑制孩子的哭。父母比较恰当的做法是-- (1)对孩子的敏感性要表示同情。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他哭,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查看原帖>>
满意请采纳
Ⅸ 孩子总是粘一个人怎么回事
"爱"怎么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心理不成熟的我们,会将自己的"爱"及"珍重"通过表情和语言一览无余地表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会哎哟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会噢地惊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为是给别人照看宝贝,心理非常有压力,为了告诉自己、也告诉宝贝的父母,就会将这种一惊一乍的行为表现得更为夸张。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从环境中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这样小心亦亦,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这样的孩子一步都不能离开那个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时在带这个孩子,而保姆最具这种特征的话,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险时,就会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们最好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吸收没有任何内在建构的人的精神状态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