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一二年级的孩子为什么爱打闹

一二年级的孩子为什么爱打闹

发布时间: 2022-08-14 19:22:14

⑴ 孩子学习老是上不去,老是贪玩爱打闹很多动的,他是不是有多动症,要是有该怎么办谢谢。

辨别“多动症”的参考标准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总是有那么几个男孩子,上课时东扭西歪、不时骚扰周围的同学,想方设法引起同学或老师的注意。由于扰乱了课堂秩序,这些孩子常常被同学或老师看作是“没教养、不听话”。事实上,这群孩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目前,诊断、治疗此病逐渐规范化。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们表示,孩子“多动”有可能是病,打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应及时就诊接受药物和行为规范治疗。 多动症是病必须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统计显示,在我国,学龄儿童中患“多动症”的比例为4.31%-5.83%。实际上,这些孩子主管注意力的神经出了问题,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全神贯注上课、听讲。虽然有些不“闹事”,但老是走神 ,学习、做事,甚至玩的时候都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种疾病认识不足,这些孩子的就诊率较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有些孩子眼睛近视了,家长肯定认为给孩子配一副近视眼镜,孩子就能看清楚了,但是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家长则认为孩子是不听话、爱捣乱。面对孩子的异常“调皮”,家长束手无策,更不知道应该看医生。 邹小兵说,这些孩子不治疗,在校成绩差,和父母关系紧张,没自尊、性格孤僻等。到了青春期,更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性行为、逃学、被开除,甚至反社会行为。 诊断无“金标准”,症状是关键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发育疾病,在医学诊断上有比较严格的程序,曾有一段时间,“多动症”诊断泛滥,有些地方超过20%的学校儿童被戴上了多动症的帽子。 邹小兵介绍,医生诊断多动症主要是通过量表,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量表中,符合九个项目中的六个以上,要考虑“注意力缺陷”。符合《多动、冲动行为》量表中六项以上,考虑“多动”,如果两个表均符合,就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可以看出,诊断多动症没有金标准,医生都是根据孩子的症状来确诊。邹小兵说,事实上,还要根据父母、老师的观察来判断,比如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有这些表现;这些问题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游戏、交友和家庭生活;孩子的问题在学校如此,在家庭也是如此;还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其他精神方面疾病。 邹小兵强调,孩子突然在某一个时期出现“多动”的症状,是绝不允许诊断为“多动症”的,需要出现持续、长期的症状才能作出诊断。药物治疗是首选,行为矫正不可少 “大部分来医院就诊的患儿都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麦坚凝告诉记者,“由于小学三四年级之后,出现了作文、小数、分数等,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容易就跟不上,家长着急才带孩子看医生。” “对于这些患儿,目前 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社会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麦坚凝说,“很多家长对给孩子服药有抵触情绪。实际上,现在使用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如择思达,药效更为平缓、稳定、持久,服药后孩子的多动、冲动行为可以得到快速缓解,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其次就是行为矫正方面的治疗,尤其是应该提倡“赏识性教育”。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邹小兵强调,温和的赏识性教育比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要好得多。对于经常有多动行为的儿童,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给予悄悄的提醒,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对于行为有改善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奖励。在家庭中,父母要多为孩子安排动静交错的活动,比如打球、下棋等活动相结合,让精力充沛的孩子发挥其活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安静活动的时间要求。 多动、冲动行为量表(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环境中常离开座位;(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的动;(6)经常说话过多;(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参考资料: http://bbs.etjk.net/viewthread.php?tid=6960

⑵ 一年级孩子,孩子上课老爱调皮捣蛋,下课也喜欢追追跑跑,该怎么教育。

一年级孩子调皮追追跑跑是他们的天性,你可以恩威并施,下课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儿,组织一起玩游戏。但上课严格要求,必须认真听讲,不准调皮捣蛋。如果调皮,可适当惩罚一下,就不能玩了。这样孩子为了能和大家在一起开心玩儿,就不会去犯规了。

⑶ 二年级孩子任性哭闹怎么管教

二年级的孩子任性哭闹,一般都是惯出来的,你肯定平常的时候比较宠他,比较依她,所以让她有这么任性的行为,现在要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定要管我,总觉得你应该下给他下道命令,一定要遵守从最简单的开始,他不答应,他还闹,就让他哭去,也不红,也不一让他哭够了,慢慢地,他就会学着不哭了,你现在就要坚持住,他爱哭不哭,这样有一几次以后他慢慢会改变一些

⑷ 班主任工作十万个为什么之为什么7—16岁的小学生喜欢骂人、打闹、疯狂、显示自己“英雄”、逞能好胜呢

提问中的16岁的学生还在读小学,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 一般地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只有骂人打闹,疯癫的现象,还没有想显示一下自己是“英雄”的想法但是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学生可能就有这个思想了,想逞■■胜。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分成两个不同年龄阶段来说。 小学一、二年的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小孩确有上述这些毛病:动不动就骂人,喜欢打打闹闹,疯疯癫癫的。其产生的原因就骂人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教育不良。当前有些年轻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张口骂人,闭口骂人,语言极不文明。小孩每天同他们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加之,又不懂得这就是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而,也就慢慢地学着骂起人来了,久而久之,也就不自觉地染上了张口、闭口就骂人的坏习惯。更为严重的,当小孩呀呀学语时,有些年轻父母还教小孩骂人,小孩会骂人时,他们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小孩聪明。在这样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下,小孩怎能不染上骂人的坏习惯呢? 再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当前社会上的语言不文明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污染。当前社会上人们的口中是脏话连篇,骂人成风,不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其中也包括某些老师)在与人交往中如口不带渣子,没有脏话就好象不能与人交谈似的。骂人和脏话对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社会里,人们这些骂语和脏话无形之中对 他们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也学着骂人,也出口就是脏话,这就是当前为什么有些小学生喜欢骂人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改掉小学生的骂人坏习气还得从我们成人做起。 小学生喜欢打闹、爱发疯,特别是人多的时候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发人疯”。“发人疯”究其原因也有如下几点。一是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当小孩开始出现这种习气时没有及时给予制止而任其发展;再是由于小孩的合群心,当与别人或小伙伴在一起时心里特别高兴,因此,情不自禁的就打闹起来,发起人疯,以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三是与小孩的精力旺盛有关。由于他们精力旺盛老是闲不住,东撩撩,西打打,因此互相打闹起来,发起人疯;最后是,与一个小孩的个性性格有关。有些小孩好动,易于兴奋,因此,容易出现打闹现象。有些小孩性格文静、腼腆,则不易出现打闹现象。所以要根据其产生爱骂人、打闹、发疯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性“治疗”,这些现象都是逐渐可以克服的。 至于喜欢显示自己“英雄”、逞能好胜的现象多发生在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小学生和初中学生。 小学三年级以后的小学生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开始发展,他们对人对事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性开始成熟,意识到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成人”了,加上身体的增长,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过高的估计。这时,他们处处都想显示一下自己,喜欢与人争辩、遇事不服输,并出现与老师顶嘴的现象。如此种种,就给人一种印象:喜欢显示自己,逞能好胜。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出现逞能好胜, 处处想显示一下自己是个体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他们开始成熟的表现。但由于他们知识经验都很不足,往往又会表现出幼稚、鲁莽等现象。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他们出现上述情况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又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但是,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十六岁的青少年出现上述情况,除了有其上述的共同原因外,还可能具有依仗自己个子高、块头粗、力气大,因而为所欲为地欺侮小同学,甚至于顶撞老师。对这种现象必须给予严厉教育,坚决制止,不能让他的这种行为在学校里横行无止。

⑸ 孩子爱闹人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有些妈妈很怕看到孩子哭闹,孩子一哭,妈妈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内心有愧疚;还有的妈妈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要想办法制止;还有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或是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或是训斥或是打骂孩子。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其实,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体现情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哭闹时,自己先忍不住,要么逃避要么以不耐烦甚至粗暴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话,孩子是不可能学会正确管理情绪的。

(不过话说回来,做妈妈真是非常不容易,妈妈也是人,不可能在孩子面前时刻能保持耐心。只是,因为做了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想办法调整自己,让自己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努力吧,尽量吧~~)

一、要想正确面对孩子的哭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婴儿期的孩子,哭闹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比如困了、饿了、身体不舒服等等,孩子会通过哭来提醒抚养人。随着孩子的发展,大一点的婴儿,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上的感受,比如看不到妈妈感到紧张、看到陌生人觉得害怕等等。1岁以前,如果孩子哭闹,家长应该马上响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爱抚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是充分建立孩子对世界的信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

幼儿期的孩子,哭闹背后的含义就更多了。很多妈妈可能都会感觉到,孩子在两岁以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乖”的,两岁以后,孩子比以前更有主张,也更爱发脾气了。西方有一个说法是“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就是指这个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

这一现象,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孩子到了两岁,他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在加强,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等都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并得以实施,所以孩子就会通过哭闹和发脾气来表达心中的失望。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面对规则的约束、需要面对和小伙伴的冲突、需要面对自己能力和想法的差距,。。。总之,孩子会遇到越来越多“不顺心的事”,他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哭闹,是孩子表示内心不满的一种本能反应。

孩子因为大脑和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累了、困了、饿了或者生病的时候,更加容易哭闹和发脾气的原因。

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哭闹和发脾气,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的一种本能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他们还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孩子需要学习其他更能够被别人接受的方式,让自己心情平静。

二、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并不是坏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我们成人也是如此。不开心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情绪压抑在心里的话,它不会自动消失,相反,压抑得越多、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成年人在情绪控制方面更加成熟,心情不好的时候,成人会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比如找人倾诉、写博客、运动一下或者去唱卡拉OK什么的;找人吵一架可能也是一种方式,只是,这不是我们和谐社会提倡的正确做法。

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其实是好事,因为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孩子的心理才健康。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孩子、不让他们哭,而是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习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家长都需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哭闹,并逐渐引导孩子学会其他的发泄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确实,孩子在妈妈面前,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爱哭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妈妈们千万不要担心,别以为这样会把孩子惯坏。而且,我认为,孩子在母亲面前的这一举动,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只有和妈妈建立了正常“亲子关系”的孩子,才会在妈妈面前肆意哭闹。就像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家里才能真正放松一样,孩子在妈妈面前,是真正放松的。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是最能容忍、接纳他们的人。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需要妈妈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帮助他们、甚至吸收他们的负面情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真正的“心灵港湾”,我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三、孩子的哭闹时该怎样面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

首先,孩子想哭的时候,不要制止孩子。

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不要为了制止孩子,去批评和威胁孩子,更不能离开孩子。

我见过,有的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哭!看你就会哭!你在这哭吧,我走了!”孩子哭的时候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

其实,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大哭一场之后,情绪就会变得非常好,刚才还伤心欲绝,一会就又欢呼雀跃的了。——真可谓“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妈妈不要担心。但是,也不是说,孩子哭的时候,就不管他了,此时妈妈应该陪伴着孩子。如果妈妈这时的心情也不好,就什么都不用说,在旁边陪着孩子就好,但是千万别丢下孩子走开。

我通过自己和好好的亲身体会感觉到,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身体上的接触,对缓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还可以轻轻地抚摸或是轻拍他的后背。。。这样的做法,会帮助孩子尽快化解不良情绪。

另外,妈妈要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孩子因为妈妈不同意带他去吃麦当劳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这样帮孩子说出来,孩子心里就会感觉好受一些。逐渐地,他也能够学会,用语言代替哭泣来表达情绪。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允许孩子哭闹,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纵容孩子。

有的妈妈特别怕孩子哭,一看孩子哭,就会纵容孩子的某些错误做法,或者给孩子许诺、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孩子一哭就答应给孩子买糖买玩具什么的,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他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好好有一个阶段,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人。这个时候,我会以坚决的态度告诉她:“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如果她还继续打,我会轻轻地抓住她的小胳膊,顺势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这头激动的小“兽”,告诉她妈妈知道她很伤心(或者愤怒),妈妈爱她。。。过一会,好好就会平静下来。因为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好好现在发脾气的时候,已经不怎么打人了,而且,她也开始学会用语言代替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你打扰我了,我还没玩够,我不喜欢你这样。”

⑹ 孩子喜欢打闹,作为父母需要重视吗为什么

身为一名年轻的少儿口才培训师,在我入行不到两个月,我就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如果班上有一个小霸王,那么整个班级都会变成“竞技场”。

刚开始的时候,我本着一名少儿口才培训师该有的专业素养,想着遇到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通过我的细心沟通、好好教导,他们一定可以从“人间小霸王”变成“人间可爱花”,结果小霸王们在开学第一课就给了我现实的一击。上课时间东倒西歪,一不小心倒在旁边小孩的身上,立马你就能听到来自“恐龙”的咆哮:“老师,他又压着我了!”

当你好不容易可以静下心继续上课时,小霸王们就会随意提问,用他们稚嫩的童言童语对你发起语言的挑衅。总而言之,打打闹闹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也是每个老师、家长的烦恼,如何在面对这类烦恼时可以有效解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今天,当我们再次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并不是说乖孩子一定会犯罪,也不是说完全不要约束孩子的打闹,在这篇文章中一直都有提到一个词叫正确引导,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在这张纸上涂抹什么颜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正确的打闹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学会分辨是非,培养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品德。所以家长们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天性,但也要随时站出来成为孩子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孩子的打打闹闹其实真的不只会带来烦恼,相反家长们还可以通过他们的打闹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让他们不只被束缚和干预,还可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⑺ 为什么孩子总爱调皮捣蛋,经常惹父母生气父母该怎样对其教育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曾抱怨着家里的孩子太顽皮,经常在家里捣蛋,让很多家长感到非常头疼。看着别人家长的孩子这么听话,再回头看看自己孩子,整天除了捣蛋就是捣蛋,一点也不让自己省心,头都大了。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而自己教育出的孩子总是顽皮捣蛋,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朋友家一个孩子前几天刚刚过完五岁生日。可就在第二天孩子的行为,不禁让父母感到非常的生气,就对孩子进行了责骂。事情是这样的:下午父母一起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闻到家里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发现房间里的地方到处都是一块一块黑颜色的液体,父母走进厨房一看,孩子将厨房里的调味料和洗洁精都倒在了一个大盆里,弄的是乱七八糟。

孩子在做错事情后,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难受。假如这时父母再一味的责骂孩子,就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阴影,逐渐变得自卑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内心压力过大,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产生忧郁。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去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避免过分责骂孩子,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反而就能让孩子做出改变。

每个孩子的新哥哥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对其适当的管教和引导,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这种教育方式要比一些家长的“棍棒式教育”好的多。

⑻ 为什么一二年级的小孩子这么吵

孩子哭闹是有原因的,它有形成过程,首先,他第一次哭闹是发泄情绪,对某事不满或是想要某些东西,这时候家长往往满足他的要求,要知道万事有惯性,孩子发现我正常要粑粑麻麻不给,而我一哭闹就能实现,他就开始反复使用这一招,当家长烦了,不理会时,孩子就会加强哭闹的程度,有的孩子甚至在地上打滚或自残,恶习养成大了就很危险,所以在孩子的需求上要有原则,该给的不说也得给,不该给的哭闹也是徒劳,千万不要相信老人说的“大了就好了”的这样的话。

⑼ 小学二年级,经常互相打架,一年级就开始不和,做家长需要认真处理吗因为天天都有事,不是你错就是我错

首先孩子爱打架的暴力行为或多或少都是从家庭环境中影响而来的,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禁止暴力,不要在孩子面前展露出暴力行为,也不要给孩子看暴力电影,也不要引导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不能打架,打架并不是正常的生活产物。
2、告诉孩子是非观
孩子爱打架可能是三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首当其冲的告诉孩子,打架究竟有多么的糟糕和不耻。打架属于很严重的暴力行为将,暴力会伤害人,打架不仅伤害了别人,自己也会感觉到痛。并且时候也会被人议论,现在是文明社会不能用暴力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了。
3、给孩子反面教育实例
当然不少孩子还是比较叛逆的,单纯的说和教育是很难快速引导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打架的,甚至有孩子还会逆流而上,越不让打架余越会去打架。所以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演示一下反面教材的严重后果,可以与家人协商一下给孩子身临其境的演一出情景剧,比如父母打架,让孩子感受氛围,让孩子切身的感觉到打架带给周围人以及带给父母眼可见的伤害。并事后像孩子道歉,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出父母的用意。

⑽ 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爱调皮家长应该怎么和调皮的孩子相处

现代社会除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们会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行为教育,都会想要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孩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让爸妈省心,总有那么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让家长们不省心。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了有位家长发了这样一组图:

热点内容
男生的弟弟为什么是粉色的 发布:2025-05-16 01:33:00 浏览:229
为什么电脑c盘清理后还是很满 发布:2025-05-16 01:30:04 浏览:451
tretu手机为什么这么贵 发布:2025-05-16 01:21:15 浏览:200
为什么别的女生聊天会脸红 发布:2025-05-16 01:20:25 浏览:39
为什么男生更喜欢微胖型美女 发布:2025-05-16 01:15:19 浏览:713
苹果无线耳机为什么看抖音没声音 发布:2025-05-16 01:15:15 浏览:523
原神为什么查找不到改好友 发布:2025-05-16 01:13:51 浏览:202
狗为什么吃饱了不吃东西 发布:2025-05-16 00:38:02 浏览:57
为什么眼睛里面有黑色 发布:2025-05-16 00:22:07 浏览:212
喷绒布为什么戴时间长了会变黄 发布:2025-05-16 00:17:08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