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为什么要戴珠钗头饰
1. 古代女子头饰文化,什么是步摇发饰、发簪轻摇、凤冠
爱美自古以来都是女人的天性,现今的妹子有美颜滤镜化妆品,以及各种衣服、饰品跟包包,而在古代的女人则比较“简单”,主要的打扮都是花在发饰上面。我们经常看古装剧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的古代女子戴着许多发钗或头饰,那么历史上的古代女人真的如剧中一样,喜欢戴那么多头饰吗?
终上所述,古代的女人不仅钟爱佩戴各种发钗发簪,其中之一是为了使得自己更加美丽,而且还代表着各个阶层的贵贱身份,其所戴的发饰越昂贵越华丽则表示她们有钱有权,地位尊贵,一般的百姓家女子戴的都比较简约,主要是以搭配自身秀发为主。
2. 古代女子头上戴的簪子有什么讲究么
簪子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
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
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不是发饰)。
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
中国古时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亦有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
由于戴官帽时会用簪来固定,故簪常借用来指官宦身份,如簪绂、簪缨和簪笏,用来比喻荣显富贵。(缨绂是丝帽带,笏乃手版)。
日本女性的传统发型也常用簪作装饰。朝鲜妇女穿着韩服时,会用簪插在发髻,如戴上假髻,亦会以簪作装饰。
(2)古代女人为什么要戴珠钗头饰扩展阅读:
发簪式样: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 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
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
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发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簪子
3. 请问古代后宫妃嫔的头饰有什么说法吗
鬓云高耸缀花钿:隋唐五代时代的发型、发饰 (摘自《云髻凤钗》一书)
隋唐时代国家强盛,文化发达,风气开放,隋唐仕女们是美艳的、充满自信的,发型、发饰也是千变万化,就象坦荡无羁的女儿的心,尽所能想到的一切可能来梳发、饰发,发型喜欢高大,发饰喜欢繁丽,抒发自己的追求,自己关于爱情、春天和天堂的幸福梦想,还有难以言说的一丝丝惆怅。所以有无数样式的发髻,无数神仙瑞兽、奇花异草的花样,奇光闪烁的珠宝,装点在发髻上。这是元气充沛的年代,令无数后代的妇女艳羡。
隋炀帝时,后宫中多奢华的装饰,宫女梳有九贞髻、侧髻,还有坐愁髻,徐士俊《十髻谣》说它是:“江北花容,江南花歇;发薄难梳,愁多易结。”似是多个结状的发髻,反映了哀愁的姿态。
《髻鬟品》记述“炀帝宫有迎唐八鬟髻、又梳翻荷髻。”前者指发髻上有八鬟,翻荷髻则指一种卷曲的发髻,形如翻开的两瓣荷叶,唐代还有,西安市郊一件隋代女俑头上就是这种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4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的发髻则更多。既继承了前代的高髻、灵蛇髻、盘桓髻、云髻、鬟髻、蝉鬓等,也创制了不少发髻式样。她们喜欢拥有丰满的身材,也以头发浓密、发髻高耸为美。这样的风气,连唐高祖李渊也感到奇怪,《旧唐书.令狐德芬传》记载他曾向令狐德芬询问“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令狐认为人的头部最重要,把发髻梳得高大也有道理。后来皇帝也曾下令禁止高髻,如文宗时下令“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等,高髻流行却仍然如故。着名的周昉绘《簪花仕女图》上,几名穿纱衣的仕女都是梳着高髻,唐代叫做峨髻,高可达一尺以上,尽显女郎们的雍容华贵。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6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也有把椎状髻前倾在额前的,如唐代李宪墓的一幅壁画上就有,以红帛带系结。也有绾在脑后的,随意变化。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代《千手千眼观音图》上的一位女供养人,梳一个挽在脑后的椎髻,配插花钿、花叶形钗、白角梳,左右各插两搏鬓,显得更加华丽。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6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有半翻髻,《髻鬟品》说:“高祖宫中有半翻髻。”是把头发梳向上、再倒卷下来的高髻,如长安县南里王村的唐代壁画就是,很有高耸俊伟的气概。梳理时是把头发集在头顶,用帛带束住发束,再朝前或朝后翻绾,有的还梳成双髻后翻之形,又叫双刀半翻髻。头发很长的女子,则梳半翻髻后把余发长长地垂挂在脑后。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7 回复此发言
6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还有交心髻,《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梦见了一位龙女,请她演奏音乐,龙女是“容貌艳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这交心髻的梳法是把发分为两股,交叉盘绕而成。如永泰公主墓壁画的一位侍女就是梳交心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7 回复此发言
7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上元夫人梳的三角髻,在唐代也很流行,李宪墓壁画中有一位女官,呈侧面姿态,可见到她头梳三角髻,背后有余发散垂,用帛带系着。李贤墓壁画上的女官就也有梳高耸的三角髻,但是发髻式样微有扭转。敦煌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菩萨梳三角髻,再用珠宝围饰。也有一种三角髻,类似于宋代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的女孩子梳的发型,额前垂一髻,耳边垂两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8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仕女也吸收少数民族文化,装饰自己的发髻。如回鹘髻,是受回鹘族(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妇女的影响。《新五代史.回鹘传》说:“妇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既嫁,则加毡帽。”李贤墓壁画《观鸟扑蝉图》中的两位宫女,头上梳的正是回鹘髻的模样。李宪墓中的女陶俑,也有梳两个高耸的圆髻、下以缯束的,似乎是变形的回鹘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8 回复此发言
9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高而尖的乌蛮髻,是唐代仕女吸收南方少数民族妇女发型创造的,即古代羌人梳的椎髻之类,后来传入中原,经过改造而成乌蛮髻。《苗俗纪闻》说:“妇人髻高一尺,膏以脂,光可鉴人,婀娜及额,累叠而锐,倘所谓乌蛮耶。”《太平广记》记载唐代英姿飒爽的女侠红线,“梳乌蛮髻,贯金凤钗。”乌蛮髻高而尖锐如剑,比较利落,符合红线作为剑侠的性格。再插上一只金凤钗,却别具女儿家的娇媚。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9 回复此发言
10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有一种发髻,把头发聚在脑后、梳理成一个锥形髻再搭在额前,两鬓抱面,显得特别俏丽。今人也有叫它乌蛮髻的,又有叫它心字形髻的。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两件少女唐三彩俑就梳这类髻,和少女的身份是相称的。它或就是同心髻,借以表现美好的愿望,《十髻谣》中有说同心髻:“桃叶连根,发亦如是。苏小西陵,歌声相似。”引用晋代王献之和爱姬桃叶相亲相爱,还有西泠湖畔的女郎苏小小追求爱情这两个典故,述说同心髻的含义。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0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为了使发髻更加高大,还制造了假发髻,叫做义髻。这是由汉代的帼发展而来,用木或纸制作的,用时往头上一戴就行。据《杨太真外传》说,杨贵妃就好戴这种义髻,“常以假髻为首饰。” 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一顶糊纸、加以彩漆绘画的假髻,类似于峨髻。阿斯塔那张雄墓出土一顶类似半翻髻的假髻,以木为骨、外加黑漆,再绘画白色忍冬花纹,底部有小孔,孔内还有铜锈,显然是张雄的妻子生前使用的,以铜钗固定。
看见没有古代的假发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0 回复此发言
12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有种闹扫妆髻,是随意盘绕而成,再加各式首饰。
丛髻是把许多小发髻满头装饰,类似于扫闹妆髻。王谠《唐语林》说:“唐末妇人梳髻,谓‘拔丛’。以乱发为胎,垂障于目。”诗人王建的《宫词》说:“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须。”这种髻丛丛叠起,又重重簪插金玉的华丽光彩。这不是春日里的花丛,这是灵巧的女儿头上盛开的花瓣,是女儿的心花怒放。唐代佚名《内人双陆图》中绘进行双陆游戏的仕女,其中一位就是梳高高的丛髻,错落有致,上面插着几枚梳栉,正是王建诗意的写照。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1 回复此发言
13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百叶髻,元稹《梦游春》诗句说:“丛梳百叶髻。”是一种分出很多小发髻的发式,有丛髻的特点,但又与丛髻分出层次不同,如西安市郭家滩张堪贡墓出土的一件女陶俑,是把黑发分作数股,由头顶心向周围散射开来,确实像一丛叶片。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1 回复此发言
14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女童梳的双丫髻,在唐代也有变化。西安市长安县韦兆村出土的女俑,女童梳的丫髻是在头顶上向两边伸出双丫。(图二十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一件唐俑,双丫如银锭之形状,分列在脑袋两边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2 回复此发言
15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低髻、小髻,唐代也还流行,少女们都爱梳。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有“侍女低髻落翠花”之句。罗虬《比红儿》诗说:“轻梳小髻号慵来。”各种小髻有小而圆的,有平卷的,有梳成两个稍高的小鬏再合并的。同心髻也属于这类小髻。
隋唐代的偏髻也叫侧髻,如隋代卢思道说:“侧髻似能飞。”岑参《后(和谐)庭歌》:“美人红装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也是堕马髻之类的高髻,侧向一边,似如飞动。唐代仕女们骑马是最喜欢梳的。由于有秦罗敷梳倭堕髻的诗句,所以诗人韦庄《晚春》诗又称它为秦氏髻:“峨峨秦氏髻,皎皎洛川神。”类似于它的是抛家髻,把发髻向前抛出。表现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女侍们出行游玩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女子梳的多就是这种堕马髻,可以想象她们穿着绮罗衣裳,骑着骏马前进时,这发髻就要摇摇而颤,显示不尽的风流。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6 回复此发言
16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垂髻有少女所梳的两边耳边下垂两个辫髻,扎以红绳,如唐代《内人双陆图》中的一个扶着贵妇人的侍女。
云髻当时仍流行,《敦煌曲子词集》有“珠含碎玉,云髻婆娑”的唱词。如阎立本《步辇图》上给唐太宗抬着步辇的宫女,头发向两边分开,成波浪状,额发也修成云状。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8 回复此发言
17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凤髻,五代冯延已有词句:“凤髻不堪重整。”似乎是插凤钗,也可能是凤形的发髻。因为敦煌61窟的瓜州节度史曹元忠的姐姐就梳有一个巨大的凤凰形发髻,或是用细绳和发胶之类缚粘成,或是假发髻,上饰珠玉。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9 回复此发言
18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五代时,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石棺床上有女乐伎俑,头上有梳鸾凤髻的,是把头发编成鸾凤的首、翅膀、身子和尾翎。自然,梳时应很费工夫,要利用细铁丝来绕缚。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0 回复此发言
19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孟简有一首诗《咏欧阳行周事》,写的是一对恋人恩爱相聚,后来却因为关山阻隔,无法相会,女郎相思成病,终于去世,那男子知道消息,无限悲哀,不饮不食,也随之而去。当女郎在病中时,把发髻剪下,托侍女带给远方的爱人:“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这如黄鹂般的高髻,柔薄的蝉翼,满含情意,新疆出土的一幅《树下人物图》上的仕女发髻就是如此,就似一只黄莺儿伸出了脖颈,高翘起娇丽的姿影。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1 回复此发言
20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额发留得较长,覆在前额的,都是小女孩。如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之句,渲染幼年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一片天真烂漫、青梅竹马的情韵。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2 回复此发言
21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鬓饰则很是讲究,轻薄的蝉鬓比较常用,配合顶上的高髻,更加美妙。周昉《纨扇仕女图》中画有一位仕女,就是在梳理蝉鬓。还有掩鬓,是两边抱住耳朵的厚厚的鬓发,也叫博鬓,上边还可以垂挂金叶饰,和轻盈的蝉鬓有所不同。在这种鬓饰上又发展为抛家髻,是在唐末流行,《新唐书.五行志》说是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在《纨扇仕女图》上就能看见那抱琴囊女郎,持壶女郎都是这种发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3 回复此发言
22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诗文中还有圆鬓、丛鬓、小鬓、松鬓等名,或圆、或成丛,或疏松,或大或小,各个不同。
当然唐代也有病态的发型发饰,如唐末僖宗时宫人束发很紧,僖宗带宫人到了成都后民间妇人们仿效,叫做囚髻,也并不美观。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4 回复此发言
23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五代时期,各个地方小国都延续盛唐余风。前蜀王建墓中出土的石棺上,有乐伎的浮雕,都梳各式高髻,配穿宽袖襦、长裙。有的在高髻上加双丫,有的加挽如椎髻状。有的在头顶分出三小丫。也有鸾凤髻、盘桓髻、螺髻、丛髻。也有高髻上加如元宝之状。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4 回复此发言
24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相传南唐李后主的大周后就喜欢设计女子发型和衣裙。南唐的发髻、发饰,在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集中看见。这是李后主命令画家顾闳中描绘的大臣韩熙载家中举行夜宴的情景,许多乐伎盛装出现,她们梳着抛家髻,三圆髻,或高圆髻,略加柔曲的曲线变化,形如芙蓉髻。上边都缀满细小的珠玑花钿,或有勾云形花钿,或用金翠凤凰簪钗,还有红帛头须(头绳)飘坠,上边饰以小珍珠。这些盛饰,这些奢华的暧昧的挥洒,在深夜的煌煌烛光里浮现浓得化不开的的华彩。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5 回复此发言
25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女性的帽巾,独异他朝,显得富丽而大方。
在凤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凤冠,唐代已经可考证其形象。如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石椁上的线描画面,表现一位女官头戴高冠,冠正中嵌一朵珠花,两边各插一支凤钗,凤凰口中各衔一件玉佩、珍珠串成的挑牌,有如步摇之意。(图四十四)形制已经和宋代凤冠有些相似。这种凤凰口衔珠滴、挑牌的装饰,直到明清时的凤冠上还在使用。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8 回复此发言
26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一种头饰:幂 (上四下离) (音mili)的变迁,是当时妇女意识的折射。它是从北周时就定型的,先用藤、毡等制笠,再裱缯帛,或刷桐油防雨,然后从檐上垂下整幅纱帛制的帽裙,长得可把全身笼罩起来。它大概起源于《礼记》所说的面衣,有强烈的封建礼教的意味,即把妇女身体肌肤遮挡起来,以严“男女之大防”。到了唐代,女性意识强烈的妇女们自然对此不满,把它改造了一番,把帽裙尽量缩短,新疆出土的《树下人物图》就有一名女子,身穿长袍,头戴幂(上四下离),帽裙已经短至脖项前。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9 回复此发言
27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就是这样还嫌不够袒露,在唐高宗、武则天持政年间,妇女们又把帽裙换成了罗纱之类,前有开缝,仅仅起遮挡风沙的作用。这就叫做帷帽,《新唐书》、《中华古今注》都有记载。唐代《明皇幸蜀图》上就有几个骑马戴帷帽的妇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件骑马女俑,头上就戴着帷帽,帽前一卷轻纱垂落,历经千余年,犹保存着真实模样。那骑在马上的女郎,穿一套高腰襦裙,骑一匹高头大马,帽纱轻盈透明,似遮非遮,既华贵,又骄傲而从容。盛唐女儿的坦荡风采就这样洋溢着。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1 回复此发言
28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们也喜欢把帷帽的的纱缩短了,直接在额头前戴上,这叫做透额罗,可以遮挡风沙,但主要还是作装饰之用了。敦煌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上的侍女就有戴一块马尾等织成的半透明的透额罗的。(图四十八)在当时,歌伎演员等都喜欢用透额罗裹发,如诗人元稹的《赠刘采春》写一位歌伎能唱动人的歌曲,她的模样就是“新妆巧样画双蛾,漫裹常州透额罗。”这两句诗描写她的新妆,突出了她的一双新画蛾眉,还有常州出产的罗轻裹在发髻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1 回复此发言
29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诗人刘言史的《观绳伎》,写几位女杂技演员表演绳艺,就走在绳子上,走在高空中,“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是用一块画着银色花纹的青绡裹发,应该是和后世的渔婆巾相似。也有在发髻上包一块巾子的,如新疆出土的一幅绢画上,女子梳着低倾的发髻,上裹罗巾。
还有一种搭耳帽,下沿做成可以翻下的两只护耳,适宜于冬天戴用。阿斯塔那出土的一幅绢画上就有一位女乐伎,头戴锦缎制成的高高的搭耳帽。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3 回复此发言
30 回复:【网络】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首饰继承了前代的各种簪、钗、步摇、布帛扎额、玉茏璁等等,形式不断翻新,多不胜数。
如钗上饰花朵、叶片等,称为花钗,也叫花树,每一个贵妇人都喜欢在发髻上簪重重花树。除上述敦煌壁画所见外,各地、浙江长兴唐墓等都有出土,广州皇帝岗所出多种花钗都是一式两件,纹样相同,图像却相反,以方便成对地左右插戴。有的有花朵纹,上边还有小鸟雀飞翔啁啾,两两相对,似在诉说美好情意,正是金为钿鸟蹙钗梁的制作。
也有用绿玉雕刻而成的花钗,连缀在长钗柄上。西安兴庆宫遗址出土有六件玉雕花钗,长10至15厘米,宽2.8至4厘米,片状,叶形,在晶莹美观的浅绿色玉上,两面雕刻花纹。其中四件,在花叶上结出硕大的石榴。有一件在花丛中刻着双鸳鸯,另一件刻着一只凤鸟。都予以美好的寓意。唐代诗僧寒山有诗句描写唐女:“缀裙金蛱蝶,插髻玉鸳鸯。” 徐凝也有诗句:“凤钗翠翘双宛转,出见丈人梳洗晚。”可印证这些玉钗。
4. 介绍下古代女子头上的珠钗方面的资料
古代妇女头饰简介
摘要:古代头饰精巧华美,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古代妇女头饰的种类,头饰的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妇女根据身份,出席的场合来佩戴不同的头饰。
关键词:笄,簪,钗,华胜,擿,花钿,步摇,梳篦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象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巧夺天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1. 1. 笄,簪,钗,擿,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唐代花钗:(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
2. 3. 梳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4.结语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这点从《后汉书·舆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等,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云。”“公,卿,列侯,中两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武德令,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纬衣,首
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钿钗礼衣,十二钿……;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细钗礼衣,九钿……;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青质,第一品花钿九树,翟九等。第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它们被简化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参考书目:
《仪礼·士冠礼》《仪礼·士昏礼》《礼记·内则》《西京杂记》《后汉书·舆服志》
《中华古今注·钗子》《释名·释首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天工开物·玉》《旧唐书·舆服志》《汉语大辞典》《中华文化通志·服饰志》
5. 古代人为什么带头饰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
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
古代人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它们被简化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6. 如懿传:出席重要场合,为何大家都戴钿子头,而娴妃是旗头
为何大家都戴钿子头,而娴妃是旗头?想必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也是比较疑惑吧,毕竟都是宫中的嫔妃,为何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大家的穿戴有所不同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两个原因。
这种钿子头是属于身份的象征在古代来说的话,满族的女人们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也都会盛装出席,所以身份越贵重的人,头上的钿子装饰也会越精致。
这部剧是一爱情为题材的,而这部剧在结局之后也是有很多人都深有感触,其实这部剧确实是特别感人的。主要讲的就是身在帝王之家的爱情,剧中的如懿并没有忘记他当时对当初的弘历说的话,所以一直配陪在他的身边,而身在深宫的她并没有被泯灭心性,她想要的从来不是身份,地位,权势从始至终只有一个弘历而已,可最终还是弄丢了她!
7. 古代女子戴的簪子各不相同,其款式都有什么寓意你了解吗
根据古籍记载,古代女性发型分为发髻、拧、盘结、椎骨结、止回阀六大类,双悬挂等。今天,化妆品博物馆将向所有了解古代女性发型的人展示,并向你介绍女性独特的美丽。发型耸立于头顶或两侧,具有昂首阔步的景致,装饰着各种金饰首饰,高贵华丽。这是秦汉和秦朝的发式,在前几代流传甚广,汉代以后,更被尊称为仙女发式,着名的军种也采用了。
发夹的主要特点是头饰不同于头饰。就像一条龙的形状像一个发夹和一个雕塑,也就是“龙的发夹”的形状。金翠豹’古今中外在其注解中有“龙纹剑鞘、梁和田女的写照“;在装饰红铃的头饰中,也有不同世代的女性崇拜,特别是在婚礼装饰中,最常被称为“铃铛和发夹”。一个女人,一个贵族的朝臣,可以用珍贵的材料装饰,而一个普通的房主只能穿荆棘的高跟鞋,因此“我的妻子”的意思是一个谦虚的词,这是一个古老的男人说他妻子的名字。新娘吃饭时戴着帽子.王冠就是王冠。但不是皇后的妃嫔们穿的那种,上面有凤凰龙的形象。王冠皇冠(女性皇冠),带有人造花或其他吉祥物的图像。当然有。但冯龙的装饰品只能是贵族的富人。戴着头饰,但体重不轻,尽管如此,女人还是很喜欢。在明朝,比较流行,新娘的王冠被称为“凤凰王冠”
8. 古代女人头上戴的是什么
簪子、发巾、凤冠,钗,
古代的头饰有很多种,女子有插花、头油、插梳、插簪、笄、钗、华胜、擿、步摇、戴冠
根据图片,这个应该是发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