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问是不是我错了
❶ “妈妈对不起!我错了!”孩子道歉后,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文|秘籍君
近日,我收到一位网友的投稿,对方初为人母,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因为没经验,经常对孩子束手无策,只因为小家伙积极认错、打死不改。
按照网友的说法,每一次她大声批评孩子后,迎来的都是小家伙带着哭腔的“妈妈对不起!我错了”,然后母子俩抱头痛哭,哭完继续犯错。
“每一次都是这样,一批评就认错,态度特别端正,看着心疼,但下次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网友的语气仿佛自己都想哭了。于是,我问她,当孩子道歉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只是抱头痛哭心疼娃吗?
她似乎才反应过来,反问不然呢?字里行间都是疑惑。
我笑说,每次乐乐道完歉后,我第一反应都是问他错哪儿了。随后,就会要求他把做错的事复述一遍,磕磕巴巴没关系,但一定要重复整件事,然后再问他妈妈为什么不高兴,回答完这个问题后,乐乐才算过关了。
或许因为复述对乐乐来说太难了,反正同样的错误他很少犯第二次。算是比较长记性的小孩。网友家的孩子也是一样,或许因为道歉太容易了,不痛不痒,所以才会反复犯错,甚至反复在同样的坑里跌倒,本质来说,是家长后续处理方式不对罢了。
①回忆曾经发生的事
很多时候,孩子道歉并非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为了让事情画上句号,“我错了”就是孩子投降的信号,主动道歉,换来妈妈的原谅和安慰。看上去像是孩子的主动示弱,其实却是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双方都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握手言和是无法让孩子长记性的,因此,家长的第一反应非常关键。
这里推荐当场询问孩子“你哪里错了”,大多数孩子都会一脸茫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单纯想获得妈妈的谅解罢了。这时候,聪明的家长应该稳定情绪,然后一字一句告诉孩子他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让孩子跟着复述,加深印象。
从大脑神经学来说,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从爬虫脑、哺乳脑,到皮质脑的过程,这意味着越小的孩子大脑发育越不健全,只能记住每天发生的有限的事情。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不乘胜追击,那留在孩子大脑中的记忆点就是“哭了一场,妈妈原谅了我”,而不是事情本身。
因此,在孩子认错后,家长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重复记忆之前做过的错事,这样才能给大脑传达进一步深化记忆的指令,孩子才能长记性。
②告诉孩子生气的理由
有些家长情绪失控后只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却没能把一句吼叫说到点子上。 育儿 专家早有提醒,家长一定要稳定个人情绪,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孩子。
在让孩子记起自己做过什么后,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自己生气的理由。
以我为例,曾经因为乐乐边写作业边玩情绪失控过,毕竟这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在让乐乐重复了自己不该边玩边写作业的事实后,我认真跟他讲述了自己生气的原因,其中包括三心二意是坏习惯和妈妈不喜欢做事不认真的人等等,这给乐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件事以后,乐乐就很少同时做两件事了,他本身不是多有天赋的孩子,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只有让乐乐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自我纠正。
③事后进行场景模拟训练
有些家长或许认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可我当时选择了加深印象。在乐乐做错事后,我要求他按照对的方式重新做一遍,在他做完后给予奖励。
道理很简单,在孩子做错事后,家长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并当场演练,不要拖到以后再说。只有一套流程完美走下来,孩子才能分清是非对错,以后不再犯。
完美的收尾方式
很多家长在孩子认错后就直接进入了抱头痛哭阶段,那自然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按照以上流程,那孩子大多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正确的演练。
那家长就要准备收尾了,可以是安慰,也可以正确演练的奖励,这样便能稳住孩子的情绪,自己也不会为下一次犯错而担忧。
【话题讨论:你家孩子曾在一个坑里反复跌倒吗?】
❷ 判断孩子是否经受冷暴力的性格表现有哪些
一.自我反省,尝试改正
当父母真正意识到冷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首先要叫停自己的行为,要反思这种行为的错误,并且尝试和孩子沟通交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进行及时的说明。
在改正的过程中,最好的反馈者就是孩子的行为,如果发现孩子慢慢变得不再那么畏手畏脚,那么说明父母的改变起到了作用,这时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克制自己的情绪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即便父母在工作上非常辛苦,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冷暴力对孩子产生更糟糕的影响。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为人父母者的必修课,即便非常烦躁,也要尽可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跟孩子进行交流。
尽管“冷暴力”无处不在,但只要多加注意,家长是可以避免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疏忽,让这些行为伤害到孩子,否则自食其果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