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得猩红热
❶ 少儿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冬春季发病较多。由于这种细菌含有红疹毒素
❷ 孩子是怎么得猩红热的
猩红热是由一种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病儿咳嗽、大声说话或喊叫时,带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易感者直接吸入这种飞沫就会被感染。易感者接触刚污染过的食物、食具、玩具、手帕、衣被等,也能受到传染。但这种间接传染比较少见。猩红热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冬春季节较多见。发病年龄一般以2~8岁为最多。
❸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什么发病机理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
❹ 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小儿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是传染病,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注意预防。
❺ 小孩子老得猩红热为什么
猩红热是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变为咽峡部及扁桃体等局部产生炎症变化,由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头痛、呕吐,全身弥漫的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重症可见心、肾及关节病损。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较高,易感者多为儿童,尤以2~8岁为多。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又名“烂喉丹痧”、“疫痧”、“喉痧”、“阳毒”等。 病原体: 乙型甲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红疹毒素,是本病致病菌株。此类菌株有不同类型。因其抗原不同,无交叉免疫,因此患过本病者,再感染新株时,有再患猩红热的可能。该菌产生多种酶及外毒素,疾病早期易从鼻咽分泌物中分离该菌。该菌在体外生活力不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和在0.5%石炭酸和0.2%升汞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现代医学病理: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带菌的分泌物通过飞沫侵入易感者的呼吸道,感染后可引起炎症反应、毒素反应和变态反应。 当人体对菌毒的免疫力低下,或毒素力强时,细菌可由局部经管腔或经淋巴管进入邻近组织,产生扁桃体周围脓肿、鼻旁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在少数情况下细胞可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及迁延性化腔病灶,严重时产生发热等全身症状及皮疹。 细菌产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可引起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红疹毒素可引起真皮层炎性渗出,上皮细胞增生,表皮角化加速。在毛囊周围皮肤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和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形成丘状鸡皮疹。恢复期,表皮坏死角化层脱落,形成特征性脱皮。粘膜充血,有时呈点状出血,形成粘膜内疹。肝脾淋巴结等间质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细胞脂肪变性。心脏可有混浊及变性,严重者可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表现为心肾滑膜组织等非化脓性炎症。 肾组织呈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关节滑膜呈炎症改变,心、肾、关节的病损形成同免疫反应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外感温热疫毒是引起猩红热发病的主要原因,气候寒温失调,人体正气亏虚则是本病的诱发原因。猩红热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肺胃受邪。热重毒甚,一旦侵入人体,旋即化热化火。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毒火上冲咽喉,则发生红肿热痛,化腐成脓,所谓“热盛则肿,毒盛则烂”。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温热疫毒蕴结于肺胃,外窜肌肤,发为丹痧,密布肌表,宛如锦文。 本病循卫气营血途径传变,初起多见肺卫表证,但为时较短。疫毒由表入里,化燥为火,充斥气分营分,可出现气营两燔之重证。或正气素亏者,则邪毒内陷厥阴,使心火内炽,肝风内动,风火相煽,出现高热、神昏、惊厥之证。血热甚者,可致血热妄行,而出现皮疹紫红或瘀点,甚至出现内闭外脱的凶险局面。疾病后期,热耗阴津,肺胃阴伤,由实转虚,以及热毒伤心,流注关节,或损伤肺、脾、胃、肾水液代谢功能,则发生种种变证。 临床表现: 潜伏为1-6天,通常为2-3天。 典型病例表现分三期。 前驱期:起病急骤,从发热到出疹数小时到达4小时,高热39℃以上,畏寒或战栗、头痛、呕吐、咽痛(吞咽更剧)、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或有点状脓性渗出,甚至渗出物融合成片。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舌苔白,舌尖及边缘发红,舌刺肿大呈杨梅舌。软颚处有细小密集红疹或细小出血点的粘膜疹。 发疹期:起病12~48小时内,全身皮肤呈弥漫性鲜红色,压之褪色,其上散发针尖大小红色疹,以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形成红色帕氏线(Pastia征),皮肤有瘙痒感,两颊潮红,口唇周围苍白(环口苍白圈)皮疹持续时间依病情轻重而异,2天或1周左右,此期中毒症状也较重。 恢复期:体温下降,一般状况良好,皮疹消退后脱皮,轻则糠屑样,重者见片状,手掌脚底呈手套和袜套状脱皮,脱皮可持续2~4周,无色素沉着。 特殊类型: 轻型:热度不高,咽部稍红,出疹少而色淡,皮肤脱屑后才回顾性诊断为猩红热。 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发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伴有嗜睡、谵妄、呕吐、昏迷、惊厥等。皮疹呈片状红斑,且伴有出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才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 脓毒型:咽炎严重,多见化脓或坏死改变。 目前中毒型、脓毒型已少见。 外科型:从局部伤口侵入形成局部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皮肤创伤、烧伤或产道感染。其特点是皮疹首先在伤口周围出现,再波及全身,无咽部炎症,预后良好。 诊断: 1. 流行病学:有与猩红热、咽峡炎及扁桃体炎患者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12×109/L,中性粒细胞>75%。 鉴别诊断: 1.麻疹:起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口腔粘膜可见柯氏斑。皮疹在第4病日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特别多。 2.白喉:本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但假膜较坚韧且不易剥离。 3.急性扁桃体炎:体温较高而中毒症状较轻,其咽部炎症与猩红热的咽峡炎很难区别,但不出现全身性皮疹可鉴别。 4.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象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瘙痒较剧。无杨莓舌,无咽峡炎症状。 5.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进展快,中毒症状重,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患者多有皮肤感染及创伤。 现代医学疗法: 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7天,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以碱性硼酸溶液或温水漱口。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重症者及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三次,疗程一般为三日。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为20~40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也可用SMZ?/FONT>TMP成人4片/天,分2次口服。对严重中毒患者,则应加大青霉素的剂量,200~400万单位/天,可由静脉滴入,连续用药到热退以后3天。并酌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每日100~200毫克,静脉点滴,连3~5天。 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扩容、纠酸,给以血管活性药物等,按抗休克原则处理。如并发风湿病,可给予抗风湿治疗,阿斯匹林3~5克/天,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积极的抗风湿治疗,可预防心脏瓣膜病的发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邪在肺卫型: 症状:突然起病,发热,头痛,怕冷,咽红肿痛,甚则溃烂,恶心呕吐,皮疹稀少,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清热利咽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20克,连翘2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马勃10克,生甘草6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5克,荆芥10克,赤芍9克,大青叶3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2. 邪入气营 症状: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喉极度充血,扁桃体红肿并有白色渗出物,皮疹猩红弥漫,舌质红绛起刺状如杨莓,舌苔黄糙,继之剥脱,脉洪数。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大青叶、鲜生地各30克,石膏20克,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黄芩10克,淡竹叶9克,玄参15克,桔梗5克,生甘草4.5克,黄连3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3. 邪毒内陷 症状:高热,烦躁,昏迷,谵语,抽搐,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瘀点,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凉血,镇惊熄风。 方药:清营汤加减。 广犀角10克,鲜生地30克,紫草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丹皮、赤芍各9克,黄连3克,竹叶卷心9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4. 余毒未尽 症状:发热,心悸,胸闷,神乏,多汗,
❻ 猩红热的元兇是谁猩红热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这种细菌和平常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细菌是同一种。那么,为什么“化脓性扁桃体炎”不出皮疹,而猩红热会出现满身红疹呢? 这是因为这种A组溶血性链球菌有时也会得一种“传染病”,会被一种叫做“噬菌体”的病毒感染。这种“噬菌体”病毒寄生在链球菌体内后,细菌不但不死,而且还会增加毒性,多了一种能产生“红疹毒素”的功能。这种链球菌感染了人体后,红疹毒素就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使皮肤充血、发炎,引起了皮疹。这就是同一种A组溶血性链球菌却能引起两种不同疾病的“秘密”。 所以,猩红热也和化脓性扁桃体炎一样,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链球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两年前,江苏某县一所学校在1个月内70多个孩子得了猩红热。医生分析了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所学校教室里学生密度较高,而室内通风差。有时,猩红热还可由带着细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外科伤口和妇产科产道污染而传播。 有一次,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得了水痘,而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同时还流行猩红热。结果,链球菌从孩子抓破的水痘伤口钻了进去,使孩子同时得了水痘和猩红热两种传染病。所以,得了猩红热一定要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❼ 小孩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我在13岁的时候也得过这个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医院去看医生,因为很多医生都没见过这个病,猩红热是儿童和小孩才会得的病,去大一点的儿童医院也可以。医生会根据病情开药,肯定是要住院的,按照医生开的药服用,注意忌口。过段时间身上会有蜕皮的现象,等蜕皮结束了 ,病基本上就好了。
❽ 猩红热是什么,宝宝得了要怎么治
儿童的抵抗力一般都比较低,免疫力也不高,最容易引起疾病,特别是猩红热经常出现在儿童身上,表现的症状一般为头痛扁桃体发红,恶心想吐等症状。那新红热是什么疾病呢,如果宝宝得了之后要怎么治疗呢?其实猩红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由急性的呼吸道传染而导致的感染病,以清热解毒为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隔离消毒的措施来切断病毒的传播。如居家隔离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患有新红热的时候,要让孩子在家里面带上不少于7天,这样就可以隔离病情,也不会影响其他的孩子。在孩子的房间里要保持通风透气,他使用的东西要经过煮沸消毒或者是暴晒,这样也可以保持卫生的干净,预防疾病的传染。
❾ 为什么会得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感染,5-15岁为好发年龄。猩红热主要症状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❿ 猩红热进入全年最凶期,为什么九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容易被传染
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免疫力低,还有群体生活这一利于病毒传播的环境。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 ̄8岁的儿童(免疫力差)。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在病程的2-3周往往是出现并发症最多的时候,如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虽然患儿可能已无特殊症状,但仍密切需监测肾脏、心脏、ASO等相关指标,建议到专业医院详细咨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