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运动后为什么会心肌损伤
Ⅰ 孩子得了心肌损伤,为什么会这样
秋冬季节是儿童感冒的多发季节,小儿感冒并发心肌损伤或病毒性心肌炎是家长最担心的事。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胡彦宏介绍说,每逢感冒高发季节,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中,都会有因未及时就诊而发展为急性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患儿,有些患儿就诊时已经病情危重,不得不立即住院治疗。xk(x, 百拇医药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心肌损伤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长出气)、乏力。因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的各项机能还不完善,易受各种外来细菌、病毒等因素的侵袭,而心脏就是其中之一。小儿的心脏由于对缺氧和缺血的耐受力低,所以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衰。而小儿心衰一般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有的患儿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增速,同时出现呕吐、烦躁、多汗、面色苍白、紫绀、四肢发凉、脉快无力,听诊肺部有啰音。此时,若不及时就诊,患儿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xk(x, 百拇医药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个星期表现为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恶心、全身不适等,常伴肌痛、关节痛。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发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自述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浮肿、气急、活动受限等心功能不全症状。有时发病急骤,突然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亮、四肢冰冷、发紫等症,甚至猝死。xk(x, 百拇医药
专家提醒,因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即使生病期间也会奔跑、打闹、嬉戏,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感冒进一步加重而诱发心肌损伤甚至发展成心肌炎。所以,小儿感冒时应注意休息、保暖,以防反复感冒,同时应适量饮水,吃清淡饮食,食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或适当补充维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和家长因害怕耽误学习,感冒期间仍坚持上学,这样会因过度劳累而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是不可取的
Ⅱ 儿童心肌炎是什么病因造成的会有哪些严重后果吗
感冒和心肌炎有什么关系?感冒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心肌炎我不知道,但听起来很危险。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炎和感冒之间的关系。
病毒性心肌炎的管理
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儿童应在急性期休息,以减少心脏负荷。躺在床上至少三四周。患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症状的儿童必须卧床三个月。
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孩子很难躺在床上。即使孩子躺在床上,如果他们哭,这也不仅仅是运动。这就需要采取灵活、可接受的方式,例如讲故事、听音乐等,来安抚孩子的感情。
Ⅲ 运动过量 造成的心肌损伤多久能恢复应休息多久
这个要看个人体质和损伤程度,有些轻则三四个月就回复,有些重则需要养长久一年半载。
如果心肌劳损恢复的不太好,之后又再次剧烈运动,会引发其他心脏类疾病,并且会加重对肾脏肝脾胃的负担。
最好的修养方式并不是说直接不再进行运动,而是少进行剧烈运动和刺激的极限运动,特别是做有氧运动要适量,这样在能运动的前提之下,又能继续修养心肌损伤。
Ⅳ 我的孩子是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因为去健身房运动后心跳加快,心慌,心憋,去健身房的过程中还有咳嗽,感冒,
问题分析:
您好,12岁的男孩,感冒后引起心慌、心率增快、胸憋的症状,要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
意见建议:
首先要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最好是不要耽误病情,平时要注意不要喝碳酸饮料,饮食要清淡,不要剧烈运动,还有就是情绪波动不宜过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Ⅳ 小孩子心肌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心脏在某个特殊时期的生理功能,是心肌细胞在血清中释放的一类特殊的酶。有的时候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常规体检,医生在检查了孩子的心肌酶谱后发现小孩的心肌酶增高。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很担心,是不是小孩的心脏出现了什么健康问题?那么小孩心肌酶高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上述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肌酶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的常见检查手段,是多种心肌酶的总和,其中包括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及同工酶、a-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等多种物质。当心肌细胞严重损害时,细胞内会释放出大量的心肌酶。对于小孩心肌酶增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轻度心肌酶升高。在检查小孩心肌酶时,发现单个的心肌酶轻度升高,一般多无临床意义,多为生理性现象。当小孩激烈运动、睡眠不好时,可能会造成单个心肌酶轻度升高,可逐步恢复。
2、心肌炎。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儿的预后往往比较差。本病的诱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急性发作时,血清中各类心肌酶浓度显着增加,因此心肌酶检查对于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Ⅵ 孩子9岁,大夫说得了心肌损伤,寻求细解
心肌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早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如AST、LD及其同工酶、CK及其同工酶等)发展到目前以蛋白质质量浓度为主的检测,现分述如下。
1 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指心肌损伤后,6h内血中水平升高的标志物,现在已知的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标志物大多出现于病理过程的早期(心肌坏死以前),早期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进而有助于早期治疗。
1.1 C反应蛋白(CRP) CRP在心肌操作发生的早期出现异常增高且窗口期较短,在心肌损伤的早期和预后估计有较好的临床价值。随着超敏CRP(hs-CRP)检测方法的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
1.2 肌红蛋白(Mb) Mb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能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b的血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b还是AMI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2 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
心肌损伤发病6~9h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生化标志物。
2.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MB分析测定有多种方法。测定其活性(u/L)的常用方法为免疫抑制分析。CK-MB质量(CK-MB mass)分析的方法是测定其蛋白浓度(μg/L),避免了活性测定中可能遇到(如巨CK等)的干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最低检测限<1μg)和准确性,测定时间短(最快仅需7min),适合于自动分析,已被广泛认可。
2.2 心肌肌钙蛋白(cTn) cTn有cTnI和cTnT两种亚型。因cTn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发病后持续时间长,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确定标志物。
2.2.1 cTn的检测 心肌损伤后6~8h即可在外周血测得cTn异常,增高可持续7~10天(cTnI)或10~14天(cTnT),cTn的血中半衰期约数小时,cTn可以用高度敏感标记免疫法做定量检测,也可用固相免疫层析法做快速定量或定性检测,其中检测cTnI的试剂、方法很多,有学者提出采用血清标本可能比血浆标本更合适〔1〕。溶血或纤维蛋白原,甚至类风湿因子有时也可对某些cTnI测定方法产生影响,应考虑标本中cTnI的稳定性,注意标本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应用cTnI时,不同的cTnI检测方法有着不同的临界值,另外,至少在心肌损伤后6~9h采集血液标本,应引起临床医生充分重视,目前的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甚至能够发现<1.0g心肌组织坏死。一旦检测到心肌肌钙蛋白(cTn),即表明患者已出现有临床后果的心肌损害。
2.2.2 cTn在临床诊断中的用途〔2〕 cTn主要用于心肌缺血损伤如ACS(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的临床诊断、危险性估计和预后判断,此外,还可用于MI后临床溶栓治疗效果判定,心肌缺血损伤面积的估计、临床诊断心肌炎、心肌创伤(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严重脓毒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的左心衰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以及某些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等。
参考资料:1 Wu AHB.Biochemical markers of cardiac damage:rom traditional enzymes to cardiac-specific proteins.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