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要学道术
‘壹’ 怎样学道术
‘贰’ 欲学习茅山道术
嘿嘿。要是因为兴趣就可以习得道术,这世上不知有多少道士。而且,别的不说,就你拜茅山一脉就不可能。三清观还好说,茅山早就融入世间,属于一脉传一脉的家族派系了。而且每代最多三个茅山传人,爷爷,爸爸,儿子,外人根本别想介入。
‘叁’ 学道术对家人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学道术,是你学吗,是家人影响你,还是你影响家人,这要看你的能力与口才了。这又不会有什么危害。我们家人都信佛我奶奶,和我妈妈也都学这些东西
‘肆’ 自学道术有没有作用
要拜师,且师傅是协会成员,这样你才被国家认可。道术讲自修长持,本该自修,前辈加持只使进度较快。注重心境,莫入歧途。
‘伍’ 什么人适合学道
所有人都适合学道 ,但是从严格来说, 只有那些天性善良、不喜欢害人、喜欢帮助 别人,厌世,内向,不喜欢追求 物质,喜欢追求精神上超脱的人,才适合学道 !!! 从佛教讲, 一个人想学佛,想求道,是因为 这个人的罪业比较轻,有善根,要出离苦海了!!如果一个人的罪业很重, 是不可能学佛、学道、求道的!!!一个罪业很重的人, 表现就是对 佛教、佛学、学道 等等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甚至鄙视、恶语 相向!!! 这些人都是要在六道循环 中,轮回很多世的!! 佛经说, 一个人一失人身, 万劫不复!!!佛祖又说, 这个世界上的人,(死了以后在 六道轮回中)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手上土!! 所以人身难得,要赶快修行,这是 佛教的 一个 基本 道理!!!!
‘陆’ 学茅山道术是为了什么
问的好,等人回答
没有人答啊。。我是学佛的,我答些吧,但是不一定对。
道教教派众多,茅山道术道术很是出名,南茅北马,一词更是响亮的很。
道教主张行善,我想茅山派也是如此,虽然好像有的法术是整人的,但是用的合情合理,用的对位,谁能说用的不好呢。休息茅山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功累德,到时位列仙班,这就是目标吧,也许。另外,画符做法等等,对心性的要求也很高,都是成正比的,所以算是好人好报吧。
‘柒’ 学习道术有什么后果
以道教的宗派划分来看,茅山派当时传承的是上清道法,属于今天我们说的正一道(与全真道相对),重视符录斋醮。
道教的斋醮活动中,存在一些念咒画符、役鬼使神、召神请将的仪轨。所以,茅山派作为自然也有一些法术运用。
但是,道教这些念咒画符、役鬼使神、召神请将的法术灵与不灵,要看做法的人自己有没有修行的。而且,严格来说,只有拥有正统的道教传承的人(一般是道人),才有资格施行法术。
现在有些对道教感兴趣的朋友喜欢钻研法术神通这些,其实是舍本逐末,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从道教立场来说,自己不修德,不积功,就想学法术,往往会落入邪道。比如,有些人请的“神”其实是一些鬼怪精灵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属于阴质,会对人造成伤害。
道教的法术,是有?是无?是否真的具有役鬼使神、召神请将的功能?
如果没有亲眼见识过,最好存而不论。
‘捌’ 怎么才能学习道术
道有两种一种神通是自身的,一种神通是借来的。好比封神演义里的阐教截教,阐教是金仙,截教是很多是法术仙
恕我直言,直接奔着术法去,真有本事的道长很少有愿意搭理你的
道永远在术、法前面,真懂道术的人传承严谨的你无法想象,或者会让你觉得老古董,绝不可能你一开口要学就收钱教你
另外可以像 玄奇阁 收藏的很多道家和道术相关的古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道术的地方
学道术前必看书丰富理论知识以及磨练心性,心不静,练功非但难以进步,而且也易出现问题。
《修真九要》《通关文》《清静经》《太上感应篇》这些基础经典必读,可以让你对修道有一个大概认识。
学道术最好还是要去寻师,要看机缘。如果你是善人向道心诚,那么容易找到明师。如果心术不正,则易遇到邪师,所以需要你自己端正德行。
‘玖’ “道”的管理学之三:为什么要学习道家思想
为什么要学习道家的思想?记得我的一个朋友在其微博上写了这么一句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领导叫我学儒家,他去学道家。什么意思?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道家是领导者的学问,是当将军的学问,是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则。当上级深刻领会了“君人南面之术”后,显然是不愿意让自己的下属也具备这个智慧的。而作为组织的中层,每天大量的工作就是与上下左右各个方面的“利益群体”进行沟通,协调,显然,儒家那一套“规矩”是再合适不过的“魔方”,因此,领导人自己一定要学道家,而自己的下属一定只能学儒家。在先秦诸子百家当中,道家思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个独树一帜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道家思想绝不空谈大道理,而是从竞争和发展的角度指出人生的成功法则。道家既讲理论,也讲实践,如果把理论比喻为天上的东西,实践比喻为地上的东西,那么道家思想就是既能上天,又能入地。正如萧天石先生所讲:《道德经》不仅为一哲学书,而且是最理想主义与最高实用主义合一书。也就是说,《道德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完美结合。中国历代文人贤哲一向崇尚并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道德经》及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知行合一”。又比如,道家崇尚守弱谦退,以退为进,以弱克刚,以弱胜强,告诉我们在起步阶段不要操之过急,而要像“潜龙”那样等待时间。黄石公的《素书》就讲:“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明重于后代。”这段话告诉我们,人要懂得进退的道理,时机不成熟时,万万不可逞强好胜,而要等待时机,夯实基础。时机一到,抓住机会便可“或跃在渊”或“飞龙在天”,成就功名。如果时机不到,继续潜水而已。再比如,道家讲辩证法,强调物极必反。《道德经》第九章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这段话就是教导我们,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做人做事要学会拿捏,掌握分寸,懂得适可而止和自保的道理。此外,道家还崇尚以“虚”立世,反对以“实”示人。老子讲:“道蛊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蛊又作冲,指不满,不盈,即虚之意。虚则大,能够包容;虚则活,以无示人,才能安全;虚则神,处世微妙玄通,他人才摸不透底;虚则智,不锋芒毕露,而是以愚示人,这样才能避开风险,以智取胜。肖天石先生认为这是道家的“虚用之功”,并高度评价道家贵“虚”不贵实和“以虚藏万用”的意境。他批评说:世之英雄豪杰,多不能自处于虚,而处人以实;不能自处于无,而处人以有;不能自藏其锋、自藏其用。他指出,聪明的人应该以无锋为锋,以不用为用,以无才为才,以无功为功也。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大智慧。以上只是简要的从几个方面论述了道家思想与众不同的思想及观点。在本讲座中,将对道家思想进行详细的阐述。一句话:读懂了《道德经》,就读懂了人生,读懂了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读懂了成功与失败的道理。(连载三)
‘拾’ 学习道术对后代有没有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明白一个前提,即:什么是茅山派?
茅山派并不是如香港鬼片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些擅长画符抓鬼、念咒作法的像巫师一样的道人。
茅山在江苏句容县,是道教名山。历史上的确有茅山派。
茅山派何以成为一派呢?
茅山派的开创人是南北朝的陶弘景。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书上介绍过他,他是一位大医学家,当时的皇帝梁武帝很尊重他(虽然后来梁武帝信奉佛教,但依旧尊崇他),待之以师礼,国家有事必向陶弘景资讯,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不仅受到皇公贵族的礼遇,同时他也是道教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和理论家。
他的徒子徒孙中高道辈出,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道教理论家和思想家。在隋唐两代,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李含光等高道,他们因为自己的修为、思想等,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进而被皇帝礼为老师。王远知为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待以师礼,潘师正被唐高宗和武则天待以师礼。司马承祯、吴筠为唐玄宗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承祯、吴筠两人都与诗仙李白为友,李白能成为翰林,就与吴筠的推荐有关。
后来被道教誉为“扶宗立教,天下第一”的晚唐五代时期的道教大师广成天师杜光庭,据学者考证,也是茅山这一系的后代弟子。
到宋朝时期,茅山派的一些宗师也是很有成就和名望的高道,也因此得到了宋朝皇帝的礼遇和尊崇。当然,他们的理论成就相对小一些。
因此,茅山派之所以为道教大派,实在是由于数百年来历代大师对道教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不是因为什么法术高明之类的(尤其是我们看茅山宗师们的着作和他们与皇帝问答的一些记录,基本上没有谈及法术神通之类的东西)。
当然,以道教的宗派划分来看,茅山派当时传承的是上清道法,属于今天我们说的正一道(与全真道相对),重视符录斋醮。
道教的斋醮活动中,存在一些念咒画符、役鬼使神、召神请将的仪轨。所以,茅山派作为自然也有一些法术运用。
但是,道教这些念咒画符、役鬼使神、召神请将的法术灵与不灵,要看做法的人自己有没有修行的。而且,严格来说,只有拥有正统的道教传承的人(一般是道人),才有资格施行法术。
现在有些对道教感兴趣的朋友喜欢钻研法术神通这些,其实是舍本逐末,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从道教立场来说,自己不修德,不积功,就想学法术,往往会落入邪道。比如,有些人请的“神”其实是一些鬼怪精灵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属于阴质,会对人造成伤害。
道教的法术,是有?是无?是否真的具有役鬼使神、召神请将的功能?
如果没有亲眼见识过,最好存而不论。
就在下的经历来说,法术是真实的。
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