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成为愤怒青年
‘壹’ 愤青是一种什么心理
愤青们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来没有自己的个人观点,他们只会把政府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他们喜欢用骂大街喊口号来表明立场,每看到一篇文章,他们从不愿意思考这篇文章的观点有没有道理以及文章所述的事实是否真实,他们不关心道理、不关心是非对错,更不关心事实真相,他们看文章的唯一兴趣就是判断敌我、站队、选择立场,他们看见自己不喜欢的说法,就喊一通口号或者干脆一通乱骂,意在告诉作者“你是我的敌人”。
‘贰’ 愤青是什么
愤青
1、愤青的由来
愤青这个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属于历史遗留产物。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导致很多知识青年(所谓的知识青年一般都是高中水平)下放到农村体验生活。到了80年代,这些已经不再“青”的知识青年因为历史原因,无法返城,其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了一种“厌世”情绪。就是认为整个社会伤害了自己,或者自己被社会抛弃等等。这就是典型的愤青思想。
2、网络上愤青的含义
这个首先要从中国的网络发展说起,早在94年因特网初期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网络和国外还没有什么接触。此时的网络还可为是纯净的天空,当时有条件上网的都是一些大学院校学生。也有很多是从老BBS转过来的人群。此时大家讨论最多的都是中国的发展和政治问题。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校BBS(校园内部网)都有政治话题。但这时候还没有愤青的称谓产生。
直到98年网络普及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逐渐和国外进行的相当的接触。中国网民首次和国外的反华政治团体接触。这时候愤青的称谓便扣在了中国部分网民头上。因为在这些反华团体看来,凡是为中国进行辩护的都是愤青(这里面最先引用此称呼的是89年跑到国外的那些人),凡是说中国好话的都是愤青。此时愤青的称呼基本针对的是爱国者。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反华人士只把愤青称呼送给那些偏激、骂人的爱国者。而是无论是谁,人手一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你骂一个反华人士,可用的词很多,什么汉奸走狗卖国贼,霉运猪猡等等。而那些被骂惯的霉运只有用“愤青/粪青”来反击,也算是理尽词穷的一种正常反应。
3、愤青在网络的发展
到了2002年,随着中国有钱人的增多和贸易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日本的产品。此时中国网民开始有一部分自觉地开始抵制日货,并在网络上开展普遍的宣传。其理由也大多是,中日贸易逆差在逐年扩大,如果在如此发展,我们将没有外汇去购买国外的产品。
而此时愤青的称呼不幸就落在了这些反对日货的人身上。只要你反对日货,你就是愤青。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
现在愤青的含义已经和开始的完全不一样了。就好像农民被某些自认为清高的人搞成了贬义词一样。愤青现在也成为了那些支持日本货的人手中的武器。谁敢不服,你就是愤青一个。
愤青这个本来是由于社会动荡所产生的特殊群体,经过反华霉运和爱日汉奸的洗礼后,成为了网络上又一大奇景。
那么愤青还会有什么发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小结
愤青对美国、日本、台湾三地的负面态度不仅针对其政府与军队,在很多情况下也针对三地的经济、人种与文化。很多人对日、美、台三地的民族有文化、种族歧视的情绪(有时亦对韩国产生这种歧视),在经济方面呼吁全面“抵制日货”(有时包括美货、台货)等。
在对待国内同胞的态度上,他们对身边的人宣传不要购买外国货,主要针对的是日本货,少数情况包括美国货。对哈日族、有时也对哈韩族十分厌恶,激进人士用“汉奸”、“特务”等词汇描绘喜爱西方事物、赞同中国对美日保持冷静的中国人。值得注意的是,抵制日货的人有很多也并非愤青,而是确乎对日本的右翼势力表示不满。
愤青是一种时代产物,也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被称为“愤青”的人士有时并不认为自己是愤青,而认为认识与自己不同、称自己为愤青的人,想法才有问题,是懦弱者、既得利益者或缺乏民族意识。因此愤青现象的内涵、走势仍值得长期研究观察。
‘叁’ 愤青是什么
“愤青是高尚的,为什么有些人曲解愤青。愤青不是“粪青”.
“愤青”是一个泊来词。泱泱大中华的历史上没有这个名词是有历史原因的,传统的中国儒家教育束缚了人们的观念。近代以来,国力衰颓,出现了第一代的愤青,他们远赴重洋,肩负着祖国对未来的渴望。也许他们当初背井离乡是无奈的,但是我想当他们学成归来后,愤青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愤青在国外是褒义,代表了青年的渴望与激情,青春与活力。但是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愤青与离经判道和政治动乱搅扰在一起,成为了谈青色变的象征。
其实愤青远不是那个样子的,那样的愤青是空洞的缺乏教养的。真正的愤青应该是有理智有个性思维,有文化和道德素质的“青年。……”
呵,美化得真漂亮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愤青,但却对愤青抱有亲切感。愤青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承载了大多数人的悲凉和愤怒,并勇敢地说了出来。我们也有说的欲望,但我们都挤在一个狭窄如公交车般的空间里,面对那些无论是把住车门叫嚷的的混蛋还是在车内大放厥词的流氓,我们都敢怒不敢言。而真的愤青会出脚将他们踢将下去。如今,愤青们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个也如同珍稀动物一样被物欲追杀着。与此同时,伪愤青们却还在得意忘形地作着拙劣的表演,戴副墨镜,穿袭黑袍,手握麦克在舞台上扮“思想者”,一不小心暴露出满身发育不良的肌肉。
新近长大的孩子,哈日哈韩,只有无知、幼稚的叛逆,很少遭遇愤怒,他们的成长环境也根本没有赋予他们愤怒的机会,他们只会因为没钱购买奇装异服、吃麦当劳、听明星的演唱会而心烦意乱。在和平年代、物质社会,愤青无疑是另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英雄。
或许正如大家所说,愤青就像没有加糖的咖啡,对某些人来说味道虽然不怎么样,但最起码可以提神醒脑。
‘肆’ 是什么产生‘愤青’的!‘愤青’含义的变化发展历程有哪些
愤青全称是愤怒青年,一群对社会现实不满的人,他们会对社会造成坏的影响吗,我想不会,至少他们的思想无法与主流思想相抗衡,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耽于安乐,满足于现状,习惯了奴性的被人管制,而愤青们的存在能给国人麻木的心理一点警醒,能让世人知道中国还有些反抗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指向谁。鲁迅是愤青,他恨国人的愚昧无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五四运动的青年是愤青,却成为了民族的脊梁,毛润之也是愤青,他带领共产党反抗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社会,李敖更是愤青学习的榜样,口诛笔伐,狂傲不羁,有人可能说他们处的社会正好是乱世或是腐败独裁的政府,而我们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太平盛世,愤青的存在会影响社会稳定。他们的思想言论会混淆视听……
当前的社会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粉饰太平,而这才是真正最可怕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农村发展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教育医疗住房改革问题,对中国的威胁已经到了何等的程度了,虽然政府都在积极地改革,但很遗憾的是很多改革举措不但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成了助长之风,有些腐败不但没有消除,反而通过改革把他们合法化了,我们要时刻认清,这些问题不光是靠政府,也不能只靠政府解决,社会的发展不光是政府的事,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它,去推动它,我们要有一种公民的意识,主动参与社会的管理与监督,特别是对政府的监督,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的心麻木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前途,习惯了别人的管制,对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践踏法制,违背道德的种种恶行,他们会无奈的说,社会是这样,我们有什么办法了,还有人居然幻想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会解决的,慢慢习惯就好。这就是一个国家的顺民,但他们不配称为公民,他们放弃了一个公民的权利,失去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感,这些问题难道现在就不能解决吗,难到靠我们公民的力量就推动不了吗?就比如民告官,一个人告不倒,两个人告不倒,但十个二十几个都告同一个贪官的话,它还能屹立于官场吗?为什么90年代初改革开放步伐缓慢,而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表示对改革速度的不满后,改革就加快了许多呢?这说明个人对社会是有很大的推动力量的,所以愤青们的存在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刺激国人麻木的心理。
当然社会需要理性的愤青,我们时刻要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愤青不一定都爱政府,但一定是非常爱国的,不然他们也就不会针砭时弊,积极推动国家的改革发展,但凡是有个度,超过了国家大局利益,那么它的作用是适得其反的,20年前发生的事就是这样,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但他们过激的行动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它对中国的民主进程不但没有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相反从国家后来的政策与改革来看,政治改革不但没有推进,反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国的问题不是通过一场革命或运动来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改良来逐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个责任不在某个人,而在于千千万万的公民,很多问题我们要深入的思考,探寻,从历史的角度,从国际的眼光,特别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解决,我们就能窥探出问题的细微本质,当然我们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影响影响决策的,但千千万万的民众,通过正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我们意愿时,谁又能忽视这一股强大的力量呢,厦门近千市民上街游行反对建PX化工厂,就是明显的力量,我们这个民族,不缺乏英雄,不缺乏勇士,但我们缺少了一份成熟的理性,理性的参政议政,理性的推动改革,理性并不代表懦弱与妥协,并不表示顺从,而是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达到我们正当的目的,需要理直气壮地反对时,我们会站出来维护属于我们自己的权利……
时代的发展永远是向前的,我们要看到未来,同时也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就像我们走路一样既要抬头看天,还要注意地下,愤青不缺乏,缺乏的是理性的愤青。我们当代的愤青不但要有理性的思考,对社会作出清醒的认识,同时还要掌握更多科学的知识,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实在贡献,最后最重要的要通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推动社会改革的步伐,推动社会的进步。
‘伍’ “小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最早来源于德语,注释为:无知冲动的青年
‘陆’ 我爸说我是愤青,愤青是什么
愤青就是愤世嫉俗的青年。对社会怀有很大的不满情绪,但是又无力解决社会问题,只能用言语或是个人暴力性行动来发泄不满情绪。
‘柒’ 说一个人“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青年。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简单化。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管人家究竟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
二是思想偏激,主张采取极端措施。如主张战争、复仇,主张对外交往要强硬,要大力发展军事,声称愿意为国战死沙场,或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
三是标榜爱国,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民族主义很正常,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感情。但极端民族主义者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及民族文化是最优秀的,而其他民族及其文化则是劣等的,对于劣等民族,可以蔑视、欺压甚至杀戮。极端民族主义曾给世界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教训,我相信,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是极为少见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愤青有此种倾向,他们会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天生的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愤青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
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才是愤青。
‘捌’ 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全称“愤怒青年”,指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
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8)为什么孩子会成为愤怒青年扩展阅读:
愤青的特点
1、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
2、标榜爱国。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
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
3、轻言战争。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