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三岁孩子
A. 为什么1-3岁的儿童会流哈水
长牙期的宝宝会流口水哦,要么就是唾液腺受损伤了,比如小时候使劲亲多了,容易伤到唾液腺。
B. 为什么孩子到了3岁这个阶段特别叛逆,你让他不要干什么他非干
因为孩子到3岁的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想去了解这个世界,这是正常现象,你们作为家长,现在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现在孩子接触的东西,能够影响他以后的生活
C. 为何有的孩子到了三岁会出现逆反心理呢
都说家里有孩子,避免不了鸡飞狗跳的日子。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有一个孩子能够把家里闹翻,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孩子能够把家里掀翻。尽管嘴里可以默念“亲生的”,手上却受不了直接想揍他们。其实孩子的天性如此,我们如果能够换位思考一下,就不会那么难受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像大人一样自律,我们应该多了解他们的生长特点规律,从而帮助他们平稳度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时期,比如说叛逆期。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孩子到了三岁就开始出现逆反心理。
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我们多要进行引导,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他们是明白的。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尊重,以此满足他们的小大人独立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面对他们偶尔夸张的行为,要延迟满足,还要适当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同理心。顺利度过这叛逆期,孩子就会养成独立信任的人格,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D. 孩子为什么到了3岁后性格就变了
你好,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岁至老。”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到七岁左右,可以预测他一生的状况。“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其6岁之前就已经大致成型了。孩子在6岁之前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性格,会对孩子将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6岁之前,父母要注意孩子性格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给孩子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2
一生的竞争力,就在3岁、7岁、10岁
研究表明,7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孩子3~6岁的时候。孩子在3~6岁的时期是“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一些重要性格也在这一时期初见端倪。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成为快乐、自信和受欢迎的人,但是优秀的性格特质不会自动在孩子身上出现,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和长期努力。而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性格的征兆,对于这些征兆,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个征兆,父母就要及时进行帮助和干预。
1. 害羞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的时候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是一到陌生环境里,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失声了。而最令家长感到尴尬的是,当好心的长辈跟孩子打招呼或者逗孩子玩的时候,孩子突然蜷缩成一团,往父母的怀里钻。
害羞的孩子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而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害羞的孩子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很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否定自我。
2. 脾气暴躁
脾气暴躁的孩子,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就会赖在地上,大哭大叫。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哄劝、呵斥、教训甚至打骂,但所有努力都尝试过后,父母会发现孩子依然蛮不讲理地在哭闹,或者父母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把孩子“安抚”或者“镇压”下了,过后这种事情还会一次次发生,弄得家长筋疲力尽。
3. 缺乏自信
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时往往缺乏自信,什么事都不敢干,表现得很退缩,这让父母感到很沮丧。尽管父母经常用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常常将“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挂在嘴边。
4. 不合群
家长会发现,有些孩子可以很容易跟别人相处,和别人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一些孩子则是“另类人物”,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让同伴反感。这些孩子常常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游戏。
身为父母,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了,否则就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 对于害羞的孩子
父母要让孩子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就不会那么紧张、焦虑和不安,怕羞的情绪也会减少许多。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多认识一些人,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感。此外,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克服害羞了。
2. 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让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尖叫、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不好的行为。父母要给孩子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当孩子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将其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等安全方式进行发泄;还可以让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也还可以教孩子通过调整呼吸来使自己平静下来,或者以其他更健康的方式发泄情绪。
3.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
父母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他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4. 对于不合群的孩子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要关心小孩,子女要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另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交朋友。父母闲暇时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门。在孩子带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家长还可让孩子多与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这是最好的互补法。
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
(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
(3) 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有恋母情节,女孩则过分迷恋自己的父亲。但是恋父(母)情节最终要受到压抑,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母亲都十分强大,因害怕阉割等惩罚,最后以男孩向父亲认同,女孩向母亲认同而使心理冲突得以解决。
(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
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做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E. 为什么说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三岁孩子的常常被称为trouble three,原因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独立自我”的意识,但是生理上很多事情还需要靠爸爸妈妈帮忙,正是这种渴望独立又不能独立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很容易情绪化,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则更容易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这也为他以后上有幼儿园时减少分离焦虑奠定基础。
F. 为什么三岁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表1):
表现类别 占有比率 幼年时的表现 成年后的表现
充满自信型 28% 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 40% 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 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 8% 性格沉默,言语较少。 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 10% 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 14% 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 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G. 为什么三岁的孩子也有青春期家长该如何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
民间有一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这句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三岁刚好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三岁的孩子也会有青春期?因为经历过三岁的青春期,孩子在能力、性格和心理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父母在此时要细心观赏,如果说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的害羞、脾气暴躁,那很可能自己的三岁孩子正在经历青春期。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即将经历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父母一定要对他们多多关心,在生活中留意观察。
H. 1-3岁的宝宝为什么喜欢拆家
在人的漫长一生中,从出生到完全定型,可能需要花费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而大脑作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发育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却非常短暂。若想要宝宝能为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大脑发育更完善,家长们需牢牢抓住这短暂的宝宝大脑发育加速期。
我家18个月的宝宝便让全家都对她的破坏力敬而远之。她房间的墙壁,只要是她能够得着的高度,早已经被各种颜色的画笔涂得乱七八糟的。不管是盒装的纸巾还是成卷的纸巾,都被宝宝拉扯出来,扔满地。
连她最喜欢的玩具,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但是育儿专家的建议都是这些表现都属于宝宝大脑进入高峰期、加速期的表现,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所以,现在全家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跟在宝宝屁股后面收视残局,或者引导宝宝跟我们一起收拾。
我们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虽然这话有些片面,但是不可否认,1岁至3岁期间,确实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加速期。这个时期,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时期。
家长们能好好把握这个时期至关重要,更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了孩子的智商与身体健康,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你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加速期了解吗?在这个黄金时期,你是如何做的呢?欢迎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一起探讨!
I. 可怕的三岁,为何三岁的孩子比较调皮
有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是深有体会吧,孩子到了三岁之后变得非常调皮,感觉一夜之间性格大变,简直可以用可怕来形容。之所以三岁的孩子比较调皮,当然是因为孩子在3~6岁的时候已经进入了第1个叛逆期。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已经开始逐渐成熟,想要自己去进行判断,不再满足于家长的决定。他们可能会本能的拒绝家长各种各样的要求,再加上孩子原本就爱玩儿,有探索的心理,想要尝试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所以自然会显得非常调皮。
其实孩子调皮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孩子除了叛逆期之外,他们还会想要去探索世界,孩子本身年纪还小,对于危险的事情没办法去判断,这种时候就需要家长在一旁保护引导。如果孩子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家长没有必要过于纠。比方说你家孩子趴在地上看小蚂蚁搬家,这种时候家长可能会积极败坏的,认为孩子把衣服弄脏了,但是孩子在弄脏衣服的同时也能够观察到很多事情,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孩子调皮都是难免的,这只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已,如果强加干涉的话,那么对孩子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