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孩子偷懒
‘壹’ 如果不想害了孩子一辈子,父母就不能让孩子偷哪2种懒
妈妈,我不想写作业,我想看电视”
“妈妈,我不想上学,我想出去玩”
“妈妈,我不想上兴趣班”
听过这些话吗?孩子隔一段时间就会跟我说上几句类似的话,我知道他可能最近有些累,我允许他偷懒,但这些事情不允许他偷懒。
上学可不能偷懒
一周七天,上学占占了五天。我们在面对工作,有时候也会想明天不想上班,所以孩子面对枯燥的学校生活,想要偷懒不是不能理解的。
表扬做推动剂
做什么事都是趋利的,奖励就不说了,假如完成一件事之后连基本的口头表扬都没有,谁还愿意吃力不讨好呢,孩子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要的很少,对父母的表扬甚是敏感。表扬孩子会使孩子变得勤奋,孩子在精神上得到了推动剂才会更上进。
帮助孩子做出计划表
想要赶走孩子身上的懒虫,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是最困难的,让孩子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规律并能通过自己工作安排是要从小培养的。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与教育孩子一同学习进行,争取他的同意后共同研究制定。孩子在自我约束下遵守计划表,同时也会慢慢变得自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天性虐杀在摇篮里对孩子也不公平,不要过分责怪孩子愿意偷懒,父母怎么做才是关键。
‘贰’ 放假期间孩子变懒散,是家长的哪些行为引起的
很多父母抱怨最近孩子性格懒惰,完全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想为父母分担一点工作,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上进心!父母们:“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爱好、特长上,为什么孩子总是一副漫不经心、懒惰的样子?”事实上,孩子天生不懒惰,孩子性格懒惰,其实是父母无意中造成的。我们不尊重孩子孩子有独立想法或擅自做某事时,父母往往不称赞,只能责备,甚至惩罚。
过度的奖励会损害孩子的内在积极性。一些父母坚持“少批评,多称赞”的教育理念,认为表扬和奖励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情况都引起孩子懒惰的习惯。孩子懒惰是因为即使努力也得不到成就感,甚至会受到父母的讽刺,所以对生活没有积极性。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就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也要自己劳动。
‘叁’ 学校里打扫卫生有偷懒的孩子,我是否该让我的孩子也偷懒
懒惰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小孩看书学习,是不懒行为,但是大人看书,不做家务,老婆会说你很懒。而且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让孩子每天树立这种意识,每天自己坚持去做,培养这种习惯。或者找借口不做.然后父母也经常发现孩子抱怨,父母也会经常也说孩子懒,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孩子纠正问题.
以身作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父母怎样孩子就怎样!为了孩子,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都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我们和他一起严格遵守,让他避免拖延,从侧面克服懒惰心理。很少会出现懒惰的孩子,除非父母也懒!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要做好!
‘肆’ 为何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懒怠”
我们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字,不管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还是来自家庭的压力,都只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多人都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混吃等死”。
和成年人不一样的是,孩子的世界中,压力似乎要小很多,但是那也只是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罢了,不身在其中是无法感受他们的压力的。连成年人都有不想努力的时候,为什么孩子的不想努力,有些家长就不能接受呢?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以至于无法接受孩子在学习中有丝毫的懈怠,这些家长的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于严苛。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对一定的压力时,也会感到痛苦、难受、想要放弃,更何况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出现懈怠情绪时,家长不能采用暴力手段,逼迫孩子重新全身心地去投入学习,因为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让孩子对学习彻底地厌倦,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亲子关系。
真正正确的教育应该做到换位思考,家长们应该想一想,自己在小的时候,是否也像孩子一样,在学习中有过感到疲惫的时候呢?既然这种疲惫情绪的出现,都是人之常情,那么家长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孩子呢?
所以,家长在教育中,要理性地使用自己成年人的经验,用相对“幼稚”的想法,去理解的孩子的处境。虽然,我们知道孩子的懒怠很可能会对他造成影响,但如若家长的处理不正确,影响可能会更大。所以,与其去推翻孩子的“懒怠”,不如去重塑自己的教育。
‘伍’ 孩子的懒惰和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吗
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因为毕竟孩子小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告诉他不能这么懒惰下去,你要带她多溜达,你不能让他走,躺在床上吧,等他会走的时候你应该带他去,走吧,带她去看世界吧,所以说这样的父母,他可能孩子就不会懒惰,还有就是等孩子大了一点,自己没有什么自律性,那你作为父母,你是不是应该提醒孩子呀,他一年级的时候幼儿园的时候,你不去提醒他,你是指着他更大的时候,高中的时候就提醒他们,那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这孩子,差不多已经快成型了,就是说以后的基本也会按照他现在怎么去发展,所以要在小时候就把他一些坏毛病改掉,就是那些什么懒惰的毛病,人可以懒惰,但是不可以总是懒惰
还有的救,可能是基因的关系,可能他的父母孝顺会比较懒惰,然后呢,长大以后会比较勤快,那可能孩子以后长大了也会叫勤快但是这种会很少因为毕竟吧,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趋势,可能他只学会了,懒惰没有想好怎么去管理这个,懒惰,所以说我你就死去,提醒孩子不让让孩子去,懒惰下去,因为你,一点点懒惰,不要紧,你一堆懒惰,一天都在懒惰,那你这样的话,不会得到任何东西。
‘陆’ 为什么有些父母从来不让孩子睡懒觉
这个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关系,大多家庭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工作前衣食住行包干完,独身子女的家庭太多将孩子捧在手心,不让孩子沾染一点恶习,生物钟的正常也对孩子的身体有好处,所以都得管。 时代的更新节奏有关,以前的社会大家都养成了积极进取,加油工作为了家,那是物资不充裕的时候。现在时代节奏步伐相当快,老一辈已经不能适应更不能接受如今小年轻的耍法,灯红酒绿的社会,那还知道现在的彩色世界已经遗忘了过去的黑白。
‘柒’ 聪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哪几点不能偷懒
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就正在为他班上的一个学生头疼。他说,这个孩子已经十多天没交作业了。谁知道每天的网课有没有在听呢?打电话问父母,父母就说自己在家里办公呀,没空呀,孩子一管就炸毛呀,blablabla。
这位朋友无奈地跟我说:正式开学后,讲过的知识会再过一遍。“过一遍”是什么意思?就是一笔带过,不会一个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地讲。
这么一来,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父母放任不管,吃亏的必然是孩子。
为人父母,本来就是要做好为孩子付出,甚至牺牲一部分自我的觉悟和准备的。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的样子。
此时此刻,我们必须要做好孩子人生的导师,为孩子的成长负起全部的责任。
要敢对孩子提要求
一个妈妈说:“我儿子除了上网课,其他时间都在玩电脑。也不敢管,怕他嫌烦。很多专家不都说了,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吗?”
我听完立马急了。人说不要控制孩子,你这不是“不控制”,是撒手不管啊。
现在很多父母似乎怕对孩子提要求。一旦说要对孩子有高期待,好像自己就变成了控制欲强的坏父母了。其实完全搞错了。
归根结底,养孩子遇到问题,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或者情绪上来了,一顿打骂了事。这些都是偷懒行为。
养孩子,最是偷懒不得的。
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上偷懒,一定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尽管要做到上述的建议,需要父母花费很多精力,还要不断反省和思考。可是,谁说做父母容易呢?做父母肯定是苦的。
父母现在选择了一种比较苦的育儿方式,孩子长大后,才可能有选择生活的能力和权利。
丝毫不苦的父母,肯定不是好父母。
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最好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是:
父母身体力行争当全面发展的好父母,然后尽力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引领。至于孩子成才与否,那是孩子的命运。
‘捌’ 爸爸需要和妈妈一起教育孩子,不能偷懒,为什么爸爸也要教育孩子
父母不仅承担着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责任,更有义务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时候孩子如同一张白纸,需要父母的引导才能绘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家庭教育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意义深远,家长平时会格外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过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如果双方意见没有达成一致,那么很可能会给娃造成误导,反而不利于教育的实施。
侄子今年5岁了,正处于调皮捣蛋的年纪平时总会犯很多错误。表姐面对这种情况总会很严厉的批评孩子,而表姐夫总觉得孩子小时候犯错是难免的,应该对他宽容一些。
3.遇事双方协商,意见达成一致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面对每件事的观点会存在差异,对娃进行教育的时候也会如此。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夫妻双方应该先商讨,了解对方的看法,使双方的观点达成一致以后再教育孩子。夫妻双方应该换位思考,男性不要过于武断的看待问题。
‘玖’ 孩子喜欢偷懒怎么办
看不透“葛优躺”的人,不算真懂教育。
01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着名的“葛优躺”,说的是《我爱我家》里葛优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懒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能斜躺绝不正着。真是懒到家了。
很多父母也有过这样的苦恼:孩子偷懒,自己却无可奈何。曾听一位妈妈说,他的孩子,有过一个学期不刷牙的记录,其他的事情也是能懒则懒。
看来,偷懒似乎是大人和孩子都无法避免的。大人还好,一句“这人废了”也就可以交代过去。可是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此时放弃,想必没有一个人会甘心。
那么,这个懒劲,网上称为叫“懒癌”,还能治么?
02
当然可以。不过,治病之前,要先分析一下病因,孩子偷懒,谁造成的?
人作为自然中的一员,本应生生不息、积极向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没有偷懒的基因。既然偷懒不是生命的“原罪”,那么,肯定有什么造就了偷懒行为。
一般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犹如天神,事实上主宰着孩子的一切,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因此,孩子偷懒的根源,是父母的不当行为。
这种不当行为大概有三种方式:一是误解偷懒,二是鼓励偷懒,三是逼迫偷懒。
03
我们先看第一种方式:误解偷懒。
人是生生不息的,这点没错,但人也不是长期打鸡血的,一直亢奋也不是正常现象。就像月有阴晴圆缺,天有春夏秋冬一样,人的休养生息与努力奋斗一样重要。
我们很多父母不懂这个道理,往往见不得孩子休息,仿佛一休息就是偷懒,把孩子当成了机器。不要说孩子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需要维修保养,哪能一直高速运转?
列宁有句话讲得好:不懂得休息的人,不懂得工作。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不是偷懒。当孩子正在为下一次冲锋积蓄力量时,往往被父母的一句“你怎么偷懒”鸣金叫回,赶紧又回到日常的舒适区,开始假装努力起来。
很多偷懒行为,其实并非孩子真偷懒,而是父母不懂学习规律,乱扣帽子。长此以往,会伤了孩子的心,果然如父母所愿,成为一个真正偷懒的人。
04
再看第二种方式:鼓励偷懒。
在成人的世界,有辛苦和享受的分别。但在孩子的世界,起初并没有这些概念,被大人输入价值观后,才学会好逸恶劳,也就有了偷懒的行为。这就是说,孩子开始并不懂得偷懒,只是大人教了,他们才学会。
前面说过,生命本是生生不息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了睡觉、困了休息,一切循自然而行,哪有什么勤快或偷懒一说。可父母们往往“以身作则”,下班一回来就喊累,看见学习就叫烦,碰到周末就晚起,遇见加班就抱怨,工作能躲则躲、娱乐能玩则玩......
这一切,不都在教孩子偷懒么?自己可以偷懒,却不允许孩子偷懒,难不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还有一种鼓励孩子偷懒的行为,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讲,父母比较勤快、性子急、能力强的,往往教出来的孩子会更懒。这些父母往往一看孩子笨手笨脚的,烦都烦死了,不如把事情抢过来,三下五除二的搞定再说。父母能干不要紧,但不能包办孩子的事情,否则孩子可就“阴阳互补”、“以懒补勤”了。
05
最后看第三种方式:逼迫偷懒。
孩子天生不喜欢偷懒,只是有些时候被父母逼迫,不得不通过偷懒来自我保护。时间久了,孩子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妥协,宁愿选择做一个父母嘴里偷懒的人,也不敢再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父母的逼迫行为,绝大多数表现为要求过高。当父母们两只眼睛往外看,完全无视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发展快慢、年龄差别、不同特长时,往往恨铁不成钢,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超越能力的要求。
孩子一想,反正我再努力也赶不上父母的要求,不如退而求其次,损失一点名誉,做个偷懒的人。如果是一时偷懒,问题还不大,就怕孩子形成思维惯式,这就难办了。
06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偷懒,根源在于父母的妄为。
那么,看清病因后,应该如何医治?
还得在父母身上下手,这才是正确的治疗方向。而不能学庸医,把方向对准孩子,把问题推给孩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乱一通,旧病未去,又添新病。
根治此病的良方,就是心学所讲的“去人欲、存天理”。换句话说,在张口批评孩子懒之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确定自己的发心没有夹带私货之后,再说也来得及。
何况,几乎不用怀疑,病根往往在父母身上,是我们人为的干预造成孩子偷懒,破坏他们生生不息的天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皆祸害,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因此,与其光顾着批评孩子,不如多反省自己。
07
针对误解偷懒的情况,父母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太焦虑,没有顺应天理?
教育孩子,重点不是教会他们知识,而是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前提下,一切的知识都是唾手可得的,掌握知识并不能保证孩子具有竞争力,永远保持求知欲才可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解决未知难题的能力。这句话很有道理,对于世界的探索,人类永远在路上。人类的使命不是解决已知的问题,而是探索、解决未知的问题。现成的知识只是已知世界的总结,未来世界的探索,需要人们有颗求知的心。
探索需要思考,需要抬头看路,有的时候,更需要静下来,停下脚步,放松心情,感知世界。不懂的人一看:哇,你怎敢偷懒?像老黄牛一样努力的工作方式只适合体力劳动,在解决未来难题上,更需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道,顺道而行才能找到答案。
在广东,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有个形象的词——“食脑”。靠动脑子吃饭的人,你偏要他像机器一样勤奋的产出,确实强人所难。这就像规定诺贝尔文学家莫言每天必须写一万字高水平文章一样可笑。
08
针对鼓励偷懒的情况,父母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以身作则,自己不偷懒;二是孩子的事交给孩子,绝不越殂代疱。
对于第一点,重点是父母的内心要转念。只有奴隶在赶工的路上才会抱怨,如果真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谁会吐苦水。如果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不做的,与其抗拒,不如欣然接受,这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你在做,孩子在看。如果父母自己都在工作中千方百计偷懒,又怎能骗得过孩子的心?我们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印。无论父母嘴上说什么正确的价值观,只要言行不一,孩子自会知道应该学哪个。
如果真不想做这个工作,那就赶紧换掉,让自己开心一点,也使自己保持合一,这样做对孩子和家庭都有好处。今时不同往日,每个人所烦恼的往往不是选择太少,而是太多,既如此,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09
对于第二点,没什么好说的,不要过于关心孩子有没有做好一件事,而要关心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父母不是血汗工厂的老板,不是来监督孩子提高效率的,而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老师,把事情当成课堂,教会孩子如何做事,这比什么都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老的道理,可惜,父母们往往会忘记这点。为什么父母们往往宁愿直接帮孩子做事,而不愿耐心的教会他们怎样做事?关键还是怕孩子做得又慢又不好,耽误事。
这就有点好笑了,父母们往往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名校和名师处去学习如何做事,可是,自己明明有更便宜的方式去教,却不去做。这个代价不过多点耐心、多点爱心。这其实非常划算,一旦教会孩子,从此就一劳永逸了。
10
针对逼迫偷懒的情况,父母需要平复一下妄心,放过孩子。如果真觉得这些要求是好的,不如自己先做到,再去影响孩子。不能自己做不到,反而强加给孩子,这叫欺负人,哪里配当父母。
孩子是个独立的灵魂,有自己的使命,不是我们廉价的“梦想实现机”。孩子跟父母结缘,不过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而已,不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他们属于天地,属于大自然,唯独不属于父母。父母的工作,只是当他们的拐杖,宿命就是被他们扔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独立行走。
王阳明曾说过,孩子是活泼天真的,需要不断的鼓励,给他们设置目标,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完成。比如,一个孩子一天能背100个字,只考核80个,这样他们就会开开心心的不断努力,提升能力。没有谁喜欢头上有座大山压着,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11
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写照,孩子的问题,通常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放大。
当我们看到孩子偷懒,发誓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一陋习时,不如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导致孩子偷懒的病根拔除,这样才能彻底根治问题。
孩子偷懒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偷懒,不去除掉自己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