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有些男人喜欢日本武士

为什么有些男人喜欢日本武士

发布时间: 2022-06-12 18:03:04

‘壹’ 武士道精神指的是什么,日本为什么这么崇拜武士道精神呢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他到处讲述武士的故事,讲故事时身旁总有一把琵琶,于是人们就叫他“琵琶法师”。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在道路上奔波,足迹遍及日本各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的刀锈了,但笔却更加锋利。他的文法如同他手中的刀刃,华丽、任性、痛快淋漓,他可以惊人的不顾事实,但他的满怀豪情和个人行为的确成了武士最初的形象。传说,琵琶法师在晚年,为了磨练自己的刀,砍断了上百棵白桦。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曾找到对手。
那时的琵琶法师未曾找到对手,决不是武士太少,而是他的刀术太高。在他那个年代,武士已成为一个阶层,在民间已广为流行,到处可见腰别长刀,头挽发髻、身着真垂的武士浪人。标志着日本进入武家政治时代。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的形成是与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相关联的。大化革新以后实行的征兵制随着中央集权制的衰落也日趋松弛。9世纪初改行“健儿制”,而导致服兵役成为贵族的专制,以至军队素质一落千丈。正于此时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而,慢慢分离一些农民去训练,后来干脆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一些寺庙、神社也组织了“僧兵”。但庄园武装的建立,对地方构成威胁,意识地方势力也组织了武装力量。一般由当地的富豪组成,称为“郎党、郎众”。

武士势力的出现和加强,从1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无数分散的武士聚集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了武士团。武士团的首领称“物领”下属称“庶子”。武士团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武士兴起的年代,正是日本从律令社会转变为贵族社会的时期。也正是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的时代。所谓武士的兴起,决不仅仅是贵族与武士之间争夺权利的过程,而且包含了武士从地方富农中产生的新兴力量。那时,作为地方地主的五武士,把根扎在土地之中。他们被任命为捕头、押司等,并且拥戴出身名门的武将为靠山。

但事实上直到战国末年,德川幕府初年,“武士道”这个名词才最早见于文字资料。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体表现。关于这一点,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是自杀的行为。事实上并非如此。比起欧洲的骑士精神来说,一点也不稀奇。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果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向前。不过这种精神仍然法阻止部分武士自阵中逃走(毕竟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武士道并非要人一味死战,不管胜算多寡,将自己陷入困境。武士必须智勇全,无谓的性命是错误而愚不可及的行为。像是经常出现的那城内守军开城迎击敌人的自杀行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审视一番。出城迎击围攻城堡的敌军,不啻是自杀行为,但要是能牵制敌军,让领主有时间击退敌军,就是忠义和英勇的表现,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冲动。

1600年伏见城最后两百名德川家守军,开城不断迎击西军,正是此类的英勇行为!当然,这种精神也能用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有太平洋小岛上的日本守军高呼万岁的自杀式攻击。武士道仍长存于二十世纪的日本陆军及日本海军心中。武士道,和其他正式的行为规范一样,也有负面的地方。武士经常残酷的对待俘虏,因为俘虏放弃了武士道。许多武士的敌人在作战后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处决。不像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骑士被俘(通常会被监禁数年)可以用赎金赎回,日本人的作战方式从未采取用金钱换回俘虏的类似作法。武士或大名在战场上被生擒,通常都会不光彩地死在俘虏者的手下。

战国时代流传下来关于武士道的书籍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武术秘笈,武士道的定义大幅削减为武技。《单骑选集》这本1735年出版的书,着重于武士在战场上需学的武技。副标题为着铠之道,正确地诠释了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是在战国时代过去许久之后才写就,但在行事作风一向保守的德川幕府,这本书内所写的武技,在经过百年后,仍然十分有效。其二是哲学思想,在战场上的精神广泛运到日常生活中的话,就可以达成任何目标。第三类是经营城堡,统领武士大军的实学,但也提及武士如何将武士道精神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加藤清正提倡之“武士不应有舞蹈之行为,狂舞之武士…应该切腹以示谢罪”,这样的标准看来有点过于严厉,但或许也就是说,真正的武士必须兼具教养及武艺。他不仅要精通剑术,还得娴熟社交礼仪,包括茶道及诗艺。还有武士沉迷其中的吟诗比赛,有时甚至在战场上吟诗作对!武士会先作出开场句(上联),对手必须立即接句。精妙的双关语及暗喻在这种斗智中评价很高。当然日本是个相当富庶的国家,而武士乃社会的上层阶级,有缘体验人生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当然,过着这种生活的大名,可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主权贵了。

所谓武士道精神是一种不成文之法,是历代的武士们口耳相传下来的,或是由知名的武家人士记录下来,成为后来武士们的人生格言。

武士道不是一种清洁的精神,它是一个阴翳的民族,在偏狭的岛屿中产生的一种复杂、混乱和极端的生存意识,以及情感倾向。在狭隘的生存空间中,它有能力保留品格或附庸风雅,但当它发展开来后,它表现出来的是其极其残忍的一面,从而导致世界性灾难,二战就是极端的典型。

http://board.verycd.com/t367952.html上见

‘贰’ 日本曾经流行的“月代头”,那么丑,为何男人们都追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人们除了注重服饰穿搭外,对发型也有很高的要求。说起发型 不免想到日本曾经流行的“月代头”,这个发型是将男性头顶顶部的头发全部剃光,两半的头发留下,等两半的头发长长一点后就成了“月代”。现在回头看看这个“月代头”真的丑到哭,颜值再高的帅哥也撑不住啊!但是在当时,如此丑的“月代头”依旧有很多男人追捧。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月代头”凉快。

以前的日本男性也留长发,前面的头发长长之后很热还遮眼睛。所以他们就选择把那块的头发剃掉,这样戴帽子的话也比较透气。

在今天看来,日本的“月代头”还是没有什么美感。这个发型看起来甚至感觉像秃头,不过我们不能用“美”来判定这个发型的好坏。即使“月代头”的确很丑,但是它也是日本的一种文化。我们虽不能接受,但也要包容,要尊重他国的文化,更要尊重别人追捧的时尚,要理解“月代头”背后的深刻含义。

‘叁’ 日本武士不过就是一些会用刀砍人的人,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

不是受人欢迎,是受人尊敬。武士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地位,一般的人在路上遇见武士都要90度鞠躬。而且武士并不是只会砍人,在日本,作为职业军人的武士也是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者。武士因此被 要求学习文化,懂得欣赏艺术,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附庸风雅。

‘肆’ 关于日本武士的问题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源流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朝代衰落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长期冲突,双方互相排斥贬低,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而日本则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作为职业军人的武士也是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者。武士因此被要求学习文化,懂得欣赏艺术,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附庸风雅。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当时据统计(19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住宅的门口立着“幕末剑士某某习武之地”的石碑,那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
武士制度的完备象征是德川幕藩制,整个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以将军、大名为代表的高级武士到最低级的足轻(步卒)低级武士组成,而从丰臣秀吉的时代起,就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完全脱离了生产。不过,武士之间的生活水准是相差极大的,即便同为藩主大名,在长崎的也和在山形的截然不同。
占武士大多数的是中下级小人物,他们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钱有势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穷困中勉强维持。在江户时代的一个笑话说:“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头取暖。”倘若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开革,或是主公的财政困难必须削减人手,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浪人,有的便去为黑社会之类的势力作打手,成为“用心棒”。虽然现代日语中的“浪人”指的是未考上合适高校的学生,但在那个时代,浪人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为了避免国内矛盾的激化,官方就常常默认或怂恿浪人的对外武装侵略。浪人对于对外战争则充满野心,郑成功为反清复明,曾派人到日本借兵,幕府虽然拒绝,但下面浪人纷纷请战。在反映清末民初的影视作品中,日本浪人在中国各地流窜,正是明治维新改革等级制度的结果。
在《黄昏的清兵卫》中,下级武士清兵卫在吃饭时还要用饭团把汤碗擦一遍,显示出了生活的贫困。《最后的武士》导演爱德华·兹维克称他最爱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传记,西乡出身倒数第二级的下层武士,年轻时为了贴补家用就要
去做抄写的零工。他的故乡萨摩是日本着名强藩,70万人口中武士家族占了20多万,财政一直紧张。这些底层武士的生活在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穷困潦倒的情况加剧,终于成为维新的主力军。在维新之后,一部分上层武士转化为资产阶级或政府官僚,而下层武士日趋没落,还制造了一系列暴乱,连西乡也卷入其中。因此,日本在近代化进程初见成效后,立即展开了对外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下级武士很多人没钱讨老婆,而他们的军事体制和男权传统文化又使得解决众多武士的性问题成为社会性症结。于是,宣扬儒学的幕府却绕开了一些儒家提倡的家庭伦理,特别是女性的贞操观念。直到山本五十六那一代乃至今天,武士(男人)在色情场所和艺妓(妓女)的鬼混也受到了默认,甚至是妻子的容忍。

‘伍’ 为什么日本人最崇拜武士

日本的社会结构不同于中国,却同于西方,表面上看,日本跟中国一样,人分四等——士、农、工、商,但是跟中国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四民的身份不能转化,中国农工商能成为士,相互可以转化,通过科举就能实现。

我们看山西的晋商,开药铺的,弄个四品道台,逢年过节,坐着大轿,出去显摆,没问题,直接捐个官就行,所以中国的统治阶级基础牢固。科举制度一搞,把任何对统治阶级不满的力量都转化成了拥护的力量。洪秀全要是能考上,他至于造反吗?清朝可能会多了一个和珅第二,或者直接盖过和珅了。在中国古代,搞革命推翻统治不容易,因为统治阶级的基础太牢固了。想成功,有捷径,不用造反,读书就行,再苦也比掉脑袋强吧。

日本不行,身份是不能转换的。日本在全面学中国的时候,有两个东西没学,宦官和科举,宦官没学挺好,科举没学就出问题了。不科举,怎么选拔官吏?在日本,官吏是世袭的,相当于中国的先秦时代,世卿世禄。要想担任摄政关白,必须是藤原氏出身,藤原氏后来分成了5家,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只有这5家人可以出任摄政关白。甭管摄政关白有用没用,最起码名义上是日本最高级的官位。要想担任征夷大将军,一定得出身源氏,室町幕府是足利氏,德川幕府是德川氏,但是他们的祖先都出自于源氏,这样形成了日本森严的社会等级。

名义上高高在上的是天皇,幕府给他5万石白米的年俸,还打七折,外加经常拖欠,天皇要拿5万石白米养活两千多家依附于他的公卿。所以生儿子都养不起,只能降为臣籍,赐给姓氏,自谋出路去吧。对不起你了,你够18岁了,我不管了。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天皇之下就是将军,这是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将军占有日本1/4最富庶的土地,剩下的3/4,分给260多家大名。

大名相当于我国先秦时代的诸侯,共分三种:谱代大名、亲藩大名、外样大名。谱代大名与将军同姓,德川氏、水户氏、一桥氏等,从德川一家繁衍出来的。这种大名,一共就7家,260家大名里,跟将军同姓的只有7家。咱们先秦时候,周武王分封71个诸侯国,姬姓诸侯40国,就是怕异姓诸侯造反。日本可倒好,同姓诸侯一共就7个。亲藩大名要么跟谱代有婚姻关系,要么就是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就归顺德川的,数量也不多。绝大多数大名属于外样大名。将军不待见他们,他们也不待见将军。现在你兵力强大,我暂时装孙子,有朝一日,我要起来造反。明治维新最后能够成功,靠的是西南四强藩的力量,长州、萨摩、土佐、肥前都属于外样大名。像萨摩藩的藩主岛津氏,当年对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不服,仗打得很厉害,他是万般无奈被迫降曹,一有机会就反。

大名再往下就是武士了。武士也分等级的,最高级的武士叫旗本。日本当时3200万人口,武士占了200万人,而旗本武士不到5000人。旗本武士可以出任幕府的各级官职,比如《聪明的一休》里面的新右卫门,他的官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北京市市长兼北京市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你看他整天嘻嘻哈哈,跟小和尚凑一块儿玩,其实是相当大的官。他为什么整天跟一休一起玩?因为他是管寺庙的官。旗本武士有的年俸能超过万石,跟穷大名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且深受幕府信任。

旗本往下,是御家人武士。御家人在日本也不到两万,一般都可以出任大名的各级官职,打仗的时候,都是顶盔冠甲的大将。

再往下,通称中下级武士,最惨的武士叫足轻。顾名思义,打起仗来他们就是步兵,“足”就是脚丫子,“轻”就是无足轻重,死了就死了。足轻武士打仗没有盔甲,脑袋上一个斗笠,底下穿着草鞋,挺着竹枪,上去跟人干架。要是在中国,足轻武士也是有可能升到旗本的。岳飞不就是小兵出身的吗,32岁就当节度使了。可日本不行,日本各级官职都是世袭的,旗本的后代永远是旗本,御家人的后代永远是御家人,足轻的后代永远是足轻。这玩意儿就气人了,今天的军队,就是没有仗打,少尉满了三年,照样升中尉,中尉满三年,升上尉了,上尉满四年,我就是少校了。我得一级一级晋升啊,你不能让我永远是少尉。原来战国时代,武士在战场上立功,斩了敌人的首级,也可以晋升。德川幕府统治200多年,太平盛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下级武士有什么机会出人头地啊?他们的俸禄非常微薄。日本武士的俸禄是发白米,要把白米卖成钱,卖米的时候,米价是米商说了算的,显然这样武士就亏了。要不然你就吃米、穿米、喝米,你爱怎么着怎么着。没办法,只好遭人家的盘剥,得到的非常少。

日本人最崇拜武士,武士可不是一帮莽夫,他们相当于中国的士这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他们能文能武,本来很骄傲,现在随着德川幕府的衰落,经济水平不断下降,武士惨了,腰里的两把刀不带了,肩膀上多了一把锄头,穿着短裤,下地了。有的说锄禾日当午,我受不了,所以糊伞、糊扇子,日本的手工艺品非常漂亮,美轮美奂。还有这些苦都吃不了的人,干脆给富商当干儿子,或者给富商当上门女婿。在日本,谁要做上门女婿,姓女家的姓,那跟奴隶的地位差不多,受歧视,公司都不要你,觉得你这个人没本事。你活不下去,可以自杀,好歹像个武士一样。当上门女婿,你生活倒是无忧了,身份可就变了。

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是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摘自《袁腾飞讲历史》

‘陆’ 为什么美国人喜欢日本武士和忍者

美国民间的确很多人对日本忍者这类有兴趣,你看看美国的一些片子有忍者的,不正是出于对忍者的情有独钟。

‘柒’ 三百年前日本武士有什么奇怪癖好,为何现今看来都难以接受

在当今的时代,思想在不断的进步,民众的包容心也变得越来越强,曾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叛逆的、不耻的、难以宣之于口的、不可告人的心理想法等,渐渐的都已经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认可。

在我们当今社会下的热门话题就是同性恋了吧。现在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通过法律,正式承认同性恋的合法性了。但是他们能够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却不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认可的,而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了先例的。

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现象,在很多人看来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好色男最为盛行的时代,武士都会引以为荣。任何现象产生都是有起因的,作为武士道的重要部分,武士同性恋的存在也有其历史渊源和意义所在的。

如果放在今天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以启齿,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一直存在的。我们不能够因为差异就将其否定,但是以史为鉴也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社会背景的变化,人或多或少的会被无意识的带偏,所以说要时时的警醒自己,也是一个好习惯。

‘捌’ 日本人很崇尚武士精神,武士精神到底是什么

日本的武士道是“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对帝王的绝对忠诚,对弱者享有支配权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义无反顾。死就死得毫无保留,还有一个经常在电影中出现,就是切腹精神。

这样看来武士道精神悲壮且唯美,但在天皇制度下,武士道滋生了“恶念”,不敢赴死的就是懦夫,武士精神的服从者享有对这些人生杀予夺的权利。而“武士道”还存在一种精神就是切腹,这被看作是武士享有的最高荣誉。思想控制实在很可怕。

‘玖’ 日本武士的起源对日本的影响是哪些

何为武士?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源流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朝代衰落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长期冲突,双方互相排斥贬低,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而日本则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作为职业军人的武士也是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者。武士因此被要求学习文化,懂得欣赏艺术,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附庸风雅。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当时据统计(19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住宅的门口立着“幕末剑士某某习武之地”的石碑,那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

武士制度的完备象征是德川幕藩制,整个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以将军、大名为代表的高级武士到最低级的足轻(步卒)低级武士组成,而从丰臣秀吉的时代起,就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完全脱离了生产。不过,武士之间的生活水准是相差极大的,即便同为藩主大名,在长崎的也和在山形的截然不同。

占武士大多数的是中下级小人物,他们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钱有势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穷困中勉强维持。在江户时代的一个笑话说:“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头取暖。”倘若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开革,或是主公的财政困难必须削减人手,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浪人,有的便去为黑社会之类的势力作打手,成为“用心棒”。虽然现代日语中的“浪人”指的是未考上合适高校的学生,但在那个时代,浪人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为了避免国内矛盾的激化,官方就常常默认或怂恿浪人的对外武装侵略。浪人对于对外战争则充满野心,郑成功为反清复明,曾派人到日本借兵,幕府虽然拒绝,但下面浪人纷纷请战。在反映清末民初的影视作品中,日本浪人在中国各地流窜,正是明治维新改革等级制度的结果。

在《黄昏的清兵卫》中,下级武士清兵卫在吃饭时还要用饭团把汤碗擦一遍,显示出了生活的贫困。《最后的武士》导演爱德华·兹维克称他最爱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传记,西乡出身倒数第二级的下层武士,年轻时为了贴补家用就要去做抄写的零工。他的故乡萨摩是日本着名强藩,70万人口中武士家族占了20多万,财政一直紧张。这些底层武士的生活在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穷困潦倒的情况加剧,终于成为维新的主力军。在维新之后,一部分上层武士转化为资产阶级或政府官僚,而下层武士日趋没落,还制造了一系列暴乱,连西乡也卷入其中。因此,日本在近代化进程初见成效后,立即展开了对外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下级武士很多人没钱讨老婆,而他们的军事体制和男权传统文化又使得解决众多武士的性问题成为社会性症结。于是,宣扬儒学的幕府却绕开了一些儒家提倡的家庭伦理,特别是女性的贞操观念。直到山本五十六那一代乃至今天,武士(男人)在色情场所和艺妓(妓女)的鬼混也受到了默认,甚至是妻子的容忍。

思想

日本武士的思想核心自然是“武士道”。在经过数十年的反日本侵略斗争之后,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称得上“臭名昭着”,但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解剖还是必要的。

《最后的武士》将武士道概括成了“勇、仁、忠……”等一系列抽象的良好道德规范,但这只是表象,否则就无法解释在更多的时候,武士体现出的却是凶残、愚昧直到癫狂。这个原因要在武士道的思想根源中寻找,而武士道其实是一个成分复杂的大杂烩。

武士道的初期发轫,主要理论背景是长期受中国知识分子批判的朱子(朱熹)理学。自镰仓幕府后期开始,武士必须遵守“忠诚、廉耻、信义、俭朴”等美德,而到了德川幕府,一些着名的儒学家将武士道理论系统化、规范化,终于成为整个武士社会的操守典范。电影一再翻拍的“忠臣藏”事件正是发生在此时期,是武士“全忠死节”的道德理想的“完美体现”。一般认为,日本虽然引进了中国的儒学思想,但就象他们吸收任何外国文明一样,都具有鲜明的自主选择性。周作人也指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糟粕文化,如宦官、缠足等等,日本都没有照单全收。对于儒学,日本更强调的核心是“忠”,而中国则为“仁”。所以,日本武士为了“忠”,可以做出违反人道的举动。

作为武士道行为楷模的,则是中国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等人。江户时代,这些人物被称为“本朝武士之鉴”,他们为“大义”而淡看生死的精神受到武士的狂热推崇。在冲绳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诸多岛屿争夺战中,日军甚至平民在饥渴不堪的情况下,仍发起一次次自杀冲锋,战败则切腹跳崖跳海,正是陆秀夫、张世杰等在崖山被元军击败后的翻版。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侵略而营造对中国的歧视贬低,所以歌颂“杀身成仁”的英雄渐渐以本国为主,但文天祥的故事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日本的教科书内容。

武士道思想的另一重要核心是禅学。武士生活于战乱之中,随时要为主公赴死,日本的地理环境又恶劣,灾害频仍,这都使得武士具有强烈的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因此需要禅宗的顿悟生死来调和。同时,禅宗的神秘主义倾向和审美情趣也给武士及日本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不过,禅学在武士手中,空洞虚无的人生观被放大,成为漠视他人生命和自己作出违背人性之举的借口。

最终使武士道彻底变为军国主义工具的是与儒学、佛学并称为幕藩体制三大支柱的神道教,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民粹主义思想泛滥,将天皇神化,定鼓吹日本民族优越论的神道教为国教,以此形成了向现代民族国家和工业化军事化帝国的转型,还吸收了德国的国家主义哲学,终于完成了武士道的法西斯化。

战斗

作为专业的军事集团。作战是武士的第一使命。日本武士的最大战斗特点是穿戴样式独特的甲胄,并有自成一家的格斗技艺。由于作战勇敢顽强,是极为不好对付的职业军人。幕府末期,在鸦片战争中轻松击败清朝的英国海军,与萨摩藩发生“萨英战争”,虽然令武备落后的日本武士损失惨重,但也不的不承认对方“善战”。更早时候,元军远征日本,登陆和日军作战,以密集火器令当时尚推崇单骑决斗的武士大吃苦头,但仍然不能突破日军的拼死阻截,在无法取得巩固的桥头堡情况下只好上船休整,结果遇到台风。

在冷兵器时代,日本武士一方面拥有精良的刀剑,另一方面则重视战斗训练,经验丰富,因此是不可忽视的劲敌。在明朝的援朝和抗倭战争中,日本武士的单兵和小集团作战能力,都明显高于普通的明军。特别是武士锋利的长刀加上诡异的刀法,往往能战胜人数居多的明军。只有戚继光发明“鸳鸯阵”,集合长短兵器和火器的综合威力,加以训练有素的精兵,才能克制倭寇。已故大导演胡金铨有《忠烈图》一片描写抗倭战争,其中连场打斗,值得一看。

今天日本虽已不存在武士阶层,但质量上乘的武士刀仍受到世界收藏家的欢迎,与大马士革刀、马来刀并称为“世界三大名刃”。早在宋代,文豪欧阳修就有《日本刀歌》,称“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事实上,日本刀制作技术本来源于中国两汉的钢铁花纹刀剑,但经过不断改良加工,形成了不论外观还是实用都“在远东首屈一指”的地位。而中国的刀剑制造技术却不断衰退湮没,连对日本刀风格大有影响的唐刀原物都已荡然,反倒在日本有所保存。

在日本的古装时代剧中,武士的刀剑搏斗更是家常便饭,也形成了一个名为“杀阵”的专业打斗涉及群体。由于日本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剑道、柔道、空手道等格斗技艺,因此许多日本演员的身手都颇具基础,演起电影中实战性的打斗也象模象样。那些“杀阵”设计者也确实是日本刀法各流派的专家,象《黄昏的清兵卫》中,负责指导真田广之的就是小太刀高手。小太刀(肋差)指的是日本武士普遍随身佩带的长刀之外的短刀,也是剖腹的工具。剑圣宫本武藏以创出双手分使长刀和小太刀的二刀流闻名,但日本刀法还是以双手持刀的居多。据有的专家考证,双手刀法在汉唐时代传入日本,此后于中国日渐绝迹,但日本武士却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双手刀法,形成了剑道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摈弃了中国求套路美观的弊端,强调实战的“技法朴实严整、劲力充实流畅”。当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日本电影中的刀剑搏杀也远远不及中国电影中的好看。

‘拾’ 日本人武士曾为一称号为荣,喜欢男人成潮流,为何成功者受人尊敬

现在的民风比以前越来越开放,以前的人穿许多衣服,无论是什么季节,都不能将身体露出来,否则就为伤风败俗。现在的人穿很短很短的裙子、布料少得可怜的衣服都不会有人再说什么。现在的人比以前更包容,以前人们只接受异性恋,同性恋便为离经叛道,现在却已有二十一个国家同意同性婚姻,时代终究是不一样了。



日本武士追捧的好色男称号,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无法理解,不过我们却尊重他们,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爱好,就如同不同的爱情有不同的幸福一样。当然,这样的国家,能产生什么样的观念,感觉都不会让人太过惊讶。

热点内容
朝鲜的东西为什么有中文 发布:2025-05-21 12:24:38 浏览:765
为什么男人喝醉酒后会想起你 发布:2025-05-21 12:20:25 浏览:307
固态为什么这么便宜了 发布:2025-05-21 12:02:32 浏览:707
切洋葱为什么容易呛眼睛 发布:2025-05-21 12:00:50 浏览:218
为什么苹果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发布:2025-05-21 11:46:02 浏览:548
为什么吃的东西咸了嗓子痒痰多 发布:2025-05-21 11:45:57 浏览:807
为什么我手机抖音上没有视频聊天 发布:2025-05-21 11:44:36 浏览:924
为什么淘宝嘉实多贵 发布:2025-05-21 11:38:29 浏览:542
为什么男生睡觉被窝暖和 发布:2025-05-21 11:33:33 浏览:889
冬天的东湖水为什么东西不一样高 发布:2025-05-21 11:28:38 浏览: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