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为什么要剪掉辫子
① 我国历史上的剃发、蓄发,剪辫子究竟有什么政治意义
清朝是个特殊的朝代,是个与头发纠缠不休的朝代。
单是男人头上一条辫子,是留是剃都是一件大事,一件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的大事。辫子怎么就与清朝有着这么多的纠缠呢?我们从历史方向解读一下。
一、入关时的坚决“剃发”
满族男人留一根辫子,是女真族的传统风俗。天命七年,努尔哈赤下令“老年人可以不剃,年轻人必须剃”,此时辫发还是出于满族发式的习惯。
皇太极继位后,规定汉人也必须按满人的习俗,不分老少一律剃发。
随着战争的扩大,剃发与留发便由民族习俗转变为民族矛盾,引发了后来的一场针对头发的大屠杀。
(皇上都不留辫子了)
从三百年来辫子的地位可以看出,辫子绝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发型,而是涉及到政治和社会的问题。清王朝一直把视百姓剃发作为顺从的象征,辫子因此成为社会运动、政治斗争的焦点。辫子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和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程,是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符号。
从剃发到蓄发、剪发,是一部三百年的政治史,也是一部民俗史和文化史。小小一根辫子,是政治态度、文化态度的一个风向标,这是封建社会末期那个特殊时间点上的奇观,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经历程。
② 男子为什么要剪掉作为清王朝全民象征的辫子
因为不方便
③ 中国人为什么剪大辫子
方便美观,这是主要原因,推翻异族后,汉人获得了重新留各种发型的自由,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段控制范围有限,因此他的剪辫令影响不大,北京政府成立后,对剪辫子改以劝诫为主,官员带头,我国民众很聪明的,讲方便美观等是能懂的,一说就懂,对清国也没什么感情,存在什么感情,有没有辫子跟奴不奴性没什么关系,一个发型承载不了那么多含义,袁世凯有辫子时照样安排清帝退位,难道袁世凯有奴性,康有为梁启超等剪了辫子照样认同大清国支持大清国,以大清国为所谓正统,这种人过去有现在也有,有这两者可见,有没有辫子跟奴不奴性不具有决定性关系,关系不大,没什么关系。
④ 为什么古代男人都留辫子、如果头发被剪了会不会违法清朝规矩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违令者“杀无赦”。当时不仅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而且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之令。[1]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所以,剃法留辫实质违背了汉族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感情,于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理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剧。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剃发留辫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从此,中国男人在脑后就多了一条长长的发辫。
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不断发展,有许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他们同时也耳濡目染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当时,由于中国的落后,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被西方人蔑称为“pigtail”(猪尾巴)。为了改变这种受歧视的状况,有些留学生把辫子盘起来;胆大的比如陈独秀、邹容和张继,把辫子剪掉了。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子不利于打仗、不便用于机器、不利于卫生,且为外人耻笑,主张剪辫断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主思想的勃兴,留辫成了效忠清朝的标志之一,剪辫子就成了革命党人的标志,表示要与清政府彻底决裂。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剪去辫子成为一种时尚,它象征着人们告别旧时代,迎接新社会的到来。但是,当时敢于剪除辫子的是一些年轻人,许多人特别是老人害怕清朝会卷土重来,于是就把辫子盘起来,戴上帽子。辫子在中国社会不仅是一束头发,“它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之间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断发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选择了”。[2]但是,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大总统令中规定中华国民的公民必须剪除辫子。在此之后,剪辫不再是一种新风尚,而是一种正当的必须执行的命令。在这些被剪除中,最值钱的是两江总督瑞方的儿子的辫子花去了8000元。可笑的是,不是说剪去辫子用了这笔钱,而是他和在英国读书的儿子为剪鞭子与否的争论花去了8000元的电报费。后来,儿子仍然剪去了辫子。1919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外国老师的劝说下,也剪除了象征大清国的辫子。虽然剪辫与否本身并不能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在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环境下,它反映了人们观念的变革。
⑤ 留长辫子又不是什么陋习,为什么要剪掉啊
剪辫子的政治象征意义更大。
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满清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而辫子是满清入关后强迫民众留的。所以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接受民主共和的象征。
⑥ 孙中山下令剪辫目的是什么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发辫的由来——中国古代的人们笃信儒家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训,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肩,或束于发顶,这种汉民族的风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剃掉一部分,留一部分蓄辫的。宋朝时的金人是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满人的发式就是同金人一致的,因为他们同出于女真族。清军入关后,为了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清王朝以“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为由,于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当时这个法令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但这些反对最终都失败了。天长日久,人们剃发蓄辫成了习惯,拖在脑后的一条长长的辫子就成了清朝国民外貌的最大特点。
剪辫令——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的关于全国男子剪去辫子的法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这个法令所到之处,掀起了巨大的剪辫浪潮,拖在中国男人脑后长长的辫子最终被剪掉了。
备:辫子被剪了,但是人们的封建旧思想却是没那么容易被剪断……
⑦ 清朝时期男人的辫子丑爆了,被西方称为猪尾巴,为何有人还舍不得剪掉
我们都知道清朝灭亡后,开始有人推崇把“猪尾巴”剪掉,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剪掉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习惯和审美。
我认为还有些人也是有希望着清朝复辟的。他们还认为着,清朝的官员们可以再次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可能一时间接受不了清朝灭亡,所以自然也不会听一些改革的人的话了,因为他们所生的时代就是清朝,他们可能会认为清朝才是他们的家。
无论如何,我们的头发已经都从长辫转为了短发。清朝男子只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罢了,时间会改变这些的,也的确成功改变了这些。
⑧ 以前人们剪辫子的原因
1、剪辫子的原因
一、剪辫成了革命的一个标志,成为辛亥革命落到实处的主要成果之一。
二、个人的因素包括,一是不方便,一是确实难看招到别人耻笑,还有一个是不卫生。
三、潜在的因素,就是他们不满满族的统治,因为这个辫子是满族强迫留的。
2、这些原因的背后,其实是大势所趋。整个中国在1840年以后,中国自从南京条约之后,中国跟国际社会的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条约关系,就是国际法所确定的一个条约关系。中国原来是自给自足的,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天下,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我们逐渐地融入到世界体系当中,特别是经过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士大夫阶层推动变法,在内外的压力下面,中国面临着改变,要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
即使想不变也挡不住,这就是大势。因为出现了留学生,派出使节,与国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接触当中,就会发现辫子是一个累赘,它有多种负面的影响,不光是汉人受满人统治的一个耻辱标记,还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不平等,体育和军事的训练都有带来麻烦的东西。而且男人留这么长的辫子,很不卫生,不可能每天都洗头的,里面长虱子的,很脏。这都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不光跟大的政治生活方式,跟私人生活方式也照样发生冲突,所以辫子不能不剪。
⑨ 辛亥革命的时候为什么那些男性的人物要剪掉辫子呢
因为清朝初年有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禁令,若不剃发留辫子,就要杀头,革命志士以剪辫子表明誓死反抗清政府的决心
⑩ 请问中国人剪掉头上的辫子是哪一年啊
这个问题哪有具体答案啊?清朝末年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微,再加上大批中国青年的留洋,以及外国势力的入侵,中国人就开始剪辫子了……剪辫子,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能不好,这对于大多数汉人来说,更应该是一种解脱吧,只有满洲贵族会心情不好而已,毕竟让满族这个小族统治偌大的汉族人是全体汉族人的耻辱!要不为啥会有天地会啊?底层民众还是愿意剪的,但也害怕被统治者知道了,因为清朝这个狱、那个狱可是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