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的发布会不外包
⑴ iphone总部
据说苹果新总部造价大概是50亿美元,相当于RMB300亿,据说单单内部装修就花掉10亿美元。可以说全球最贵的公司总部了。苹果为啥要这么奢侈?造这么贵的总部真的值得么?但如果你了解了苹果新总部的前世今生,以及一些施工细节,你大概就能明白这50亿美元究竟花在了哪儿。
01设计理念
平等、创新、交流
与很多大公司的总部都是建筑组合成的园区不一样,苹果新总部是一个圆环一样的建筑。这里由乔布斯生前亲自设计选址,他称之为为:“一艘着陆的宇宙飞船,从天而降”;《旧金山日报》说它是:“巨型玻璃甜甜圈”。不过脑洞大开的中国网友则调侃它就像福建土楼。
对于为何要做这样一个总部,乔布斯曾就新总部园区的规划问题公开回应过。
他表示,十几年来,苹果员工数量激增,已经占满了 100 多幢大楼。现在,他想盖一个新总部,他对这个新总部的期望是:“一座全世界最好的办公大楼,我希望它是建筑系学生都愿意前来参观的地方。”
担任苹果新总部的设计方是诺曼·福斯特,乔布斯让福斯特不要把自己当做是乙方,而是苹果团队的一员。当时,乔布斯深入参与和推进了新大楼的设计方案。而这个新建筑,也被认为是乔布斯意志的体现。
比如,这里原本是惠普公司的办公大楼旧址,也是乔布斯第一次暑期实习的地方。这座新大楼的设计参照了斯坦福大学,因为乔布斯小时候家不远处就是斯坦福大学。乔布斯曾在这里对毕业生做过一次演讲。“follow your heart”便出自于此。
怪不得,大家都评论“苹果总部不只是一个园区,更是乔布斯身前极力在打造的最后一件产品”。
苹果新总部只有4层。为啥只建4层?因为加州是地震活跃地区,这里的建筑都比较矮。为了抵御地震,Apple Park 建在一个巨大的钢制隔离器上。它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向任何方向移动 1.5 米,内部的功能都能正常使用。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也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文化,不像很多写字楼,办公室的楼层往往体现了员工的等级,职位越高办公室也就越高。
整个大楼总建筑面积 26 万平方米,可以容纳 1.2 万名员工。这个面积有多大呢?Mac Observer 的作者 John Martellaro 将它和五角大楼以及其它一些别的东西比了一下。
从上到下:豪华游轮;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海军 MZ-3A 空艇;二战期间的战列舰;帝国大厦;超级油轮。
除了像个戒指一样的苹果大厦,整个园区还规划了乔布斯剧院、游客中心、员工餐厅以及员工健身中心。
1、办公空间
对于主楼的办公室,乔布斯多次和诺曼·福斯特提到 Pod(吊舱)的概念。他希望可以把整个总部分为多个可以调节大小的 Pod 以及多孔结构。根据 Pod 的概念,福斯特的团队设计了包括三叶草、莫比斯环、螺旋桨等方案,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采用了圆环的概念。
▲早期设计草图
办公空间的分配遵循民主,即便 CEO 也只能占用一个标准大小。隔间一面是玻璃门,它让员工很方便接触同事和自然。但出于保密文化,有些隔间使用了半透明玻璃。
2、餐厅
这么多人的大楼有几个餐厅呢,只有一个,因为乔布斯希望员工可以多接触多交流,有利于碰撞出新的创意。感觉乔布斯对此事有一种执念,因为以前在兴建皮克斯大楼时,他就要求大楼只弄一个洗手间,说不定上完厕所洗个手也能说几句,从而得到灵感呢?
这间餐厅有 5500 平方米,厨师和服务员全部将是苹果自己的员工,不会像大多数公司一样外包出去。
3、乔布斯剧院
为了纪念乔布斯,苹果将新园区中的礼堂命名为乔布斯礼堂(Steve Jobs Theater)。这个大礼堂能够容纳 1000 人,未来苹果新产品都会在这里发布。
乔布斯剧院在 Apple Park内最高的一座小山上,这个礼堂特别神奇的是,屋顶没有柱子,好像是悬浮在空中一样。
▲乔布斯剧院,图片来源:环球设计
而剧院是藏在地下的,在上面看不到入口。沿着边上的楼梯走下去,才走到剧院的入口。
▲乔布斯剧院入口,图片来源:环球设计
4、游客中心
为了让更多果粉可以来参观了解苹果,苹果新总部规划了一个200 平方米的“游客中心”,游客可以在平台上欣赏园区风景,也可以喝喝咖啡,并且买一些苹果纪念品。
▲游客中心
5、交通系统
为了方便员工在内部同行,苹果在园区为员工提供了1000 辆自行车。而且有一个两层的地下车库可以停车,可以停 1.2 万汽车辆车。
除了自行车,苹果也为员工提供短途巴士,至少三分之一的员工不用自己开车上班。如果要开车,进入园区的方法是钻进地下隧道,这里直通 Apple Park 的地下停车场。
02
材质考究
不惜成本打造高品质
▿
就和苹果做手机对品质追求接近疯狂,苹果对于建筑的匠心也同样如此,首先就体现在基础材料的讲究上。在建造 Apple Park 时,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他们几乎走遍了世界。简单列举几个例子:
1、 乔布斯剧院的屋顶从沙漠直接运来
上文提到乔布斯剧院的屋顶很特别,因为屋顶是碳钎维屋顶,由 44 块长约 21.3m 、宽约 3.35m 的面板组成,在迪拜组装以后再空运过来,总共重达 80 吨。
2、10个月做一张办公桌
白橡木特制超大办公桌,由荷兰一家百年设计公司制作。5.5米长、1.2米宽,从选材到制作,每张桌面花费10个月。
而设计简洁的办公椅Pacific Chair,每一张1185美元,按照苹果12000名员工来推算,光是办公椅都花掉了千万美元。
3、树
苹果新园区对绿化的要求也非常高,他们表示整个整个园区要种10000棵树,园区覆盖率达到80%,当然还有 6 公顷是草地。
为了创造出园内生态系统,苹果请了斯坦福树艺师 Dave Muffly,引入 309 种植物。种得最多的是橡树和苹果树,还有杏树橄榄树、柿子树、李子树和樱桃。这些果树的果子会供应餐厅。
▲图片来源:9to5Mac
▲紫色点代表李子树、橙色代表杏树、棕色为橄榄树、红色为柿子树、粉色为樱桃、黄色为苹果树
种树不仅为了美,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蒂姆·库克说:“当我真正思考一些问题时,我愿意接近自然。而现在,我们做到了,这里和硅谷其他公司都不一样。”
4、石头
苹果园区健身中心里,瑜伽室墙面的石头,都是从堪萨斯州最好的采石场运送过来的。
5、办公室墙面木材
最初,乔布斯给建筑师要求了木材的切口如何操作,并且希望办公室墙面所采用的木材是在冬天砍下来的。最理想的时候是 1 月份,因为那时候的木头含树液和糖分都最低。最后,团队定制了一款由回收木材制作的木板。
6、采用世界最大的曲面玻璃
苹果大楼的整个圆形外墙全部使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曲面玻璃。这些玻璃来自苹果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德国 Sedak 公司。整座大楼需要使用 3100 块这样的单体玻璃,其中最重的一块玻璃有 3 吨重。
▲像“帽沿”一样的玻璃,图自苹果
03
变态施工执行
一个指纹都不能有
▿
因为乔布斯对细节十分看重,最终的细节改了又改,工程也因此拖了又拖,最后用了8年才做好。
路透社今年找了 20 位为这座大楼工作的现任或前任员工,拿到一些有趣的细节。按照这些员工的说法,苹果把 Apple Campus 2 看作一台巨大的 iPhone——从管道、玻璃到电梯到按钮,都遵照了硬件设计那样的严苛标准。
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对细节疯狂的坚持有点太“变态了”。
1、天花板必须里里外外一尘不染
苹果高管们一再告诉施工队,由混凝土铸造的光亮天花板,必须里里外外,一尘不染,要像Iphone的耳机插孔一样防尘。
2、 苹果认为门不能有门槛。
一位前建筑经理解释说,这是因为如果员工步入大楼时因为门槛改变步态,他们会因此从工作中分心。
3、光是苹果提供给承包商对木头使用的指导手册就长达 30 页。
4、电梯按钮必须像手机的 Home button 键
德国建筑师 de la Torre 说,苹果要求电梯的按钮看上长得就像是手机的 Home button 键。苹果高管认为 Home 键是一种理想尺寸、一种标准,是经历了多年实验的设计。
5、把手设计就返工了一年半时间
光是门把手的设计,苹果就让施工方返工了一年半的时间。苹果要求门把手不能用螺丝钉来连接,而必须融合在门框里,并且手感要跟 MacBook Pro 一样有铝合金质感。
图片来源:wired
6、消防局为了消防标示开了 15 次会
因为嫌弃原本通用的消防标志太丑,为了看起来美观又实用,苹果将所有标准都重新设计了,但每个标示的设计必须获得消防部批准才行。原圣克拉拉县消防局副局长 Dirk Mattern 与苹果开了 15 次会,他说 “我从来没在消防标志上花费过这么多时间。”
7、玻璃尺寸的误差不能超过 0.88 毫米
苹果对建筑公差也有极为严苛的要求,玻璃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1/32英寸(约0.88 毫米)。玻璃本身就增加了施工难度,但苹果还要求,不能有任何通风口或者管道被反射在玻璃上影响观感。这对于施工方来说,真的太丧心病狂了。
8、办公桌不能看见任何按钮
每个苹果员工的办公桌都可以自动调节高度。按钮就安装在桌子的底部。调节按钮设计成了凹凸的形状,凸起按钮用于升高桌子、凹陷按钮则相反,这样就不用再弯下腰去查看按钮。为了让桌上的各种充电线和电线有收纳空间,桌子的设计经过了好几次迭代。
9、最终交付连指纹都不能留下
负责漆面的承包商 District Council 16 称工人在最终交付建筑时不能留下指纹,所以工人都得戴着手套施工。
04
注重绿色环保
每年9个月不用空调
▿
苹果园区的设计也贯彻了绿色环保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发电,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可以做到9个月都不用开空调。
首先,整座大楼的顶部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 17 兆瓦特。苹果计划建筑内所有的电力都来自太阳能发电。
其次,园区内部有个叫做“Breathing Building ” 的建筑,是室内通风的调节器。建筑地板和天花板的混凝土都有水管可以调节温度的,室温能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而且园区内尽可能的使用自然风来通风,玻璃门都可以打开通风,苹果称一年中的 9 个月里都不用使用冷气或暖气。
更难的得是,苹果还设计了一套循环水处理系统,非生活用水可以用来浇树什么的。
小结
对于很多人质疑苹果新总部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是否值得,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athan Ive表示,拿将近荒谬的庞大数据来谈论这座建筑让人感到非常沮丧。虽然从一些数据上来看它非常惊人,但你(建造它出来)不是为了住在这些数字里面。
即便这些玻璃的制造工艺是技术上的奇迹,但这并不是成就所在。我们的成就在于建造了一个可以让许多人产生联系、进行合作、可以散步和聊天的空间。”
他认为,建筑的价值,不在于对它的投入,而在于它带来的成果。而 Apple Park 在设计和制造上的 “不将就”,是为了鼓舞公司里的工程师、设计师,甚至是咖啡厅管理人员,来创造尽可能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
⑵ 苹果公司成功原因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苹果公司成功原因,欢迎阅读!
苹果公司成功原因
首先,苹果的管理层具有卓越的远见。例如在上世纪末个人电脑开始普及时,全世界的计算机全都是矩形的屏幕和灰色的外壳,全世界都像是一个管理严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苹果的管理层却从中发现商机,推出色彩丰富的iMac电脑,给计算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体现了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其次,苹果的电子产品善于把握时尚引领时尚。苹果的产品无一例外都具有绚丽的外形,在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苹果依靠其与众不同的时尚外观与优良的做工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苹果电子很好地把握了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
再次,苹果善于拓展新业务。iPod的流行推动了mp3播放器了普及,苹果看准商机,将iPod和iTunes软件绑定,并建立Apple Store,进行音乐的付费下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Mac电脑上统一预装了Mac 操作系统 ,通过简洁美观的界面和极高的执行效率成功打入操作系统市场,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2007年,苹果进军手机市场,推出iPhone手机,时尚的外观和强大的功能以及新奇简洁的操作立刻对手机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了智能手机的潮流。2008年,苹果推出的上网本MacBook Air以其时尚而又轻薄的设计引起了此后的上网本热潮。2009年,苹果再接再厉,推出平板电脑iPad,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电子产品市场。
苹果十分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例如苹果发布上网本MacBook Air时,是由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从一个文件袋中将其取出,引起现场轰动,成功推销了MacBook Air轻薄时尚的特点。2010年4月的第四代iPhone发布是在圣何塞附近的酒吧,苹果公司的办事处。由工程师有点醉意,在网站上登陆不久就被最受欢迎的美国(Gizmodo.com)高新技术机构详细检查。几分钟内,关于iPhone4的一切,被全世界所熟知,苹果没有了 广告 成本。这种销售的倾向,创造的愿望,发挥与消费者的好奇心,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使苹果产品大受欢迎。苹果在世界各地都有体验店,免费让消费者体验苹果的产品,使苹果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除此之外,苹果电子十分注重 企业 文化 的培养和提高用户忠诚度。苹果具有近乎偏执的创新理念,苹果一直力争使自己的每一款产品都能尽善尽美,充满人情味符合人性化。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苹果十分推崇精英人才文化,相信由顶尖人才所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能够运转巨大的轮盘,仅仅是拥有较少的这样的顶尖团队就够了。为此,苹果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电话,用于寻找那些他耳闻过的最优秀人员、以及那些他认为对于苹果各个职位最适合的人选。
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说:“我相信最终是工作在激发人们的能力,有时我希望是我来推动他们,但其实不是,而是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使工作尽可能地显现美好,并激发出人们的最大潜能。”苹果品牌的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只有上面这几条,但苹果的成功证明了了苹果存在的意义:苹果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信仰。
苹果公司成功的因素:
重新发明
“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词之一。他极力夸赞苹果的每个发明创造都是独一无二的和有创造性的。
苹果的产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决于我们对革命性这个词的定义。苹果公司擅于搜集汇总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意,并通过转化将其变为己有。苹果擅长发现别的同类产品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其推出的产品上将上述问题和不足予以解决,或者是对货架上的 其它 同类产品在苹果的模式下进行改良革新。
iPad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在2001年比尔·盖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备几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 indow s操作系统基础上的产品,但是当时在交互界面,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软公司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去。乔布斯发现在苹果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上述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于是iPad横空出世。在刚推出的两个月里,iPad就卖出了200万台。
有条不紊
在iPad上市几周后,惠普、微软及其它一些公司相继推迟了同类产品的上市。它们正试图制作出比iPad更加精密、功能更加齐全的产品。它们正致力于创造自己版本的‘快马’,于是它们推迟面市,又回到了设计室。与此同时,苹果的其它竞争者如Google,Intel等也快马加鞭地在该领域排兵布阵。
苹果公司并没有为这种竞争态势所牵制,它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苹果公司的时间表是严格按照其自身的经营策略和长期愿景目标来制定的,其受市场态势和竞争者状况的影响较为轻微,这样苹果公司总能掌握主动权,适时地推出一些新产品,占尽市场先机。
不落俗套
在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 笔记本 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有一次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个异常精美的厨具”,安迪·赫兹菲尔德说,“然后他就要求设计师把笔记本设计成他看到的那个模样”“还有一次他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成保时捷的模样”。安迪· 赫兹菲尔德是苹果创始工程师之一,并着有《硅谷里的革命:苹果公司成长的伟大历史》一书。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像跑车和厨具,而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买或者是将买保时捷的人。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设计,你很难吸引他们。而苹果的魔力,恰恰在于自己钻研,从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标客户。
逾越常规
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源代码开放是大势所趋,且体现共享原则。在这一背景下,苹果被视为略显封闭。
但在苹果的哲学里,封闭与自由并不冲突。“我们正竭尽所能的让用户体验到预想效果,”乔布斯在给莱恩·塔特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此前,莱恩在博客中抨击苹果禁止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Flash技术。“你可以不赞同我们,但我们的动机是纯洁的。”乔布斯写道,“禁止该技术是因为苹果商店提供了太多自由,你能买到盗取个人隐私的程序,也能买到摧毁电池的程序,还能买色情影片。”
尽管如此,程序员们一直抱怨苹果商店过于封闭,他们认为苹果商店在设计应用程序上一直持独裁态度。即问题不在于它是封闭的,而在于它在规则制定方面是独断专行的,隐蔽的,频繁变动的。如果苹果公司能放宽透明度,就能避免上述大部分争议。
但根本上,苹果不在乎争议。虽然批判仍在持续,但是苹果商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其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极其便捷且妙趣横生。
拒绝复杂
“拒绝”可能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他简直是个过滤器,”苹果电脑工程师赫兹菲尔德说。每一天都会有设计者向乔布斯展示关于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加入新特征的创意,而他的回答几乎都是拒绝。“我为那些我们没有去做的产品感到骄傲,正如同我为那些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感到骄傲一样。”乔布斯在 2004年接受采访时说。
乔布斯拒绝的原因,不仅出于对复杂设计的一贯反感,还有成本考虑,并制造期待效应。对一些复杂的设计说不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减少一些产品的特征还能制造一种期待。“故意忽略一项人们想拥有的产品特征,会激发人们对它的渴望。”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雷德说,“当你在新版本中将这个功能加入时,用户得偿所愿,则更加高兴。”
苹果公司一遍又一遍地运用着这个策略,最新的例子是iPhone O S4,它添加了多任务操作功能。事实上,该功能用户们从2007年起就开始要求。再来看看iPad,真的没法添加摄像装置吗?
服务客户
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它总有出问题的时候。近年来,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大多采取回避客户而非服务客户的策略。它们关掉了自身的客户服务部门,并将这项业务外包给由低薪员工组成的电话服务中心。它们甚至要客户自己去网上寻找常见问题的解答。
而二十年前,苹果公司制订零售策略时,就明确了一个压倒一切的优先目标,即创立一种让客户完全联想不到计算机工业的零售商店。他们致力于在商店中营造一种类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围。
Genius Bar便是代表。Genius Bar里的工作人员会为你诊断每一款苹果公司的产品,而不管你从哪里买的。除非过了保质期,公司对上述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苹果公司为何如此慷慨呢?曾在G enius Bar工作过的德尔说:“有时候客户进来时是为寻求帮助,但在离开时却购买了新产品。”
忽略意见
乔布斯总是在各种场合频繁引用亨利·福特的 名言 :“如果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总是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乔布斯用这句话,来说明苹果公司所信奉的哲学,即人们预想不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客户会告诉你一大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当你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时,这又不是他们想要的。将那些尚不存在的东西形象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乔布斯也不是将客户的反馈视为无物。他将其看做是鼓舞,而非方向;是方式,而非结果。所以苹果总是能推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超越客户想象的新产品。
处处营销
如同Genius Bar已被证明是天才创意一样,如今风行全球的苹果宣传 口号 “换种方式思考”也被证明不是空话,因为苹果粉丝们的思考方式确实与众不同。粉丝对苹果的忠诚度堪比_对耶稣的忠诚度。苹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强大和有吸引力,以至于对有些人而言,苹果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苹果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细入微的方式,来培养粉丝对苹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热。包括渲染产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强化苹果产品的象征意义,最有效的 市场营销 策略则植根于产品本身。苹果公司用颜色、声音、形状等元素的组合,构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苹果通过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这一点在苹果发布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统一协调的步骤,苹果调动大众的胃口,吸引更多人关注。在公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苹果再适时对外公布其早就准备好的信息或新产品。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营销进行的。
推陈出新
如果有天苹果推出了一款没有桌面的电脑,请不要感到惊讶。
仅仅是幻想吗?绝对不是,这些都将写进苹果的专利申请文件里。虽然还没有看到这些产品,但我们丝毫不应怀疑苹果的创新能力。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苹果那样频繁地对所在领域的基础环节进行 反思 和重构。仅仅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就对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度革新,这也是笔记本生产设计领域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迅捷最大规模的革新,除苹果外,没有任何其它公司做到这些。
苹果完全无视IT领域所强调的兼容性的概念,这对诸如微软这样的竞争者来说是福亦是祸。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它数次采用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芯片构造,这些决定总是使它原来的生产组装基地立刻变得过时。苹果总是不停地否定过去设计中的不合理及不足之处,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产品总能以独特的风格傲立于时代前沿。
适当“独裁”
2000年,作为苹果阿斯塔特美国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麦克·伊万杰李斯特负责D V D刻录技术研发,即将这种D V D装在高端电脑上,并且在未来将其转变为iD V D。该项目界面呈现出来的,是多种多样的窗口和菜单选项,以及大段的功能解释文字。
“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伊万杰李斯特回忆说,“他没有仔细看我们的工作,而是在白板画了一个框。”“这就是新设计。”乔布斯说,“只要一个窗口,将音像资料推入窗口,然后点击一个叫播放的按钮,这是我们要的。”
“所有人呆若木鸡,”伊万杰李斯特说,这种风格与他以前所就职的公司迥异。技术领域追求具有包容性的、彻底的、集合大众智慧的创新。而苹果的工程师则要花费 100%的时间去设计由一小部分资深经理或是乔布斯一个人计划的产品。有权做出决策的人是如此之少,以至于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项或两项创新产品。
苹果公司的成功带来的启示
(一)对苹果成功的 总结
苹果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策略也不是相互独立、毫无联系的。苹果的研发战略使其产品获得了很高的价值,决定了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先进的硬件,而是优秀流畅的操作系统和出色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一种产品差异化的过程。进而,接下来的生产战略选择上,苹果有能力采用完全外包策略——苹果不需要保留核心硬件的自制活动,它的产品没有核心零部件,因而不依赖于专门资产的投资。完全外包帮助苹果公司避免了自制带来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继而增长了利润。高价值和低成本,苹果的产品具备了基本的成功要素。
有了优秀的产品作基础,苹果得以放开手脚地采取比其他电子企业更为大胆的营销策略——饥饿营销和高定价。饥饿营销提升了苹果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消费得容易多了。而高定价则不仅增加了苹果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为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而且反过来给消费者传输了一种信号——只有高的价格才配得上苹果的产品。这两个营销策略都是离开此前研发生产战略的成功实施,没有优秀的用户体验,产品便吸引不了足够多的消费者以致苹果实施饥饿营销,也说服不了消费者为产品付出高价格。
(二)苹果成功带来的启示
苹果的成功可以给中国本土手机商带来什么启示呢?答案是创新。回顾苹果的成功之路,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研发策略中苹果始终注重用户体验,而不是盲目的硬件升级。营销策略也没有采取保守的做法,而是大胆地发布产品前,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发布后控制供货量,采取高定价,成功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大幅上升。苹果的成功无法复制,因为苹果走的是一条创新的路,创新是无法模仿的。
理念是最重要的,苹果的理念是顾客至上,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始终考虑着用户的感受,从细节入手,务求产品能让顾客用得最舒服、最愉悦。中国手机商应该学习应用这个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观的时尚和低廉的价格,忽略了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的感受。企业能获得快速的成长,靠的是消费者,企业能否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就在于企业的产品能否为消费者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中国手机商也应接受、消化这个理念,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设计研发产品。
看过“苹果公司成功原因”还看了:
1. 苹果公司成功之道解析
2. 苹果公司成功的秘诀
3. 苹果的成功之道
4. 关于苹果公司成功的秘籍
5. 关于苹果成功的秘笈
6. 乔布斯的成功之道
7. 乔布斯成功背后的女人
8. 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
9. 比尔盖茨成功的七大原因
10. 微信成功的原因
⑶ 苹果公司拥有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但却为何要外挂其他公司的基带
大家都知道,苹果公司虽然最近的境遇不太好,但是其仍然还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头级别的科技公司,虽然现在苹果的产品及其缺乏创造力,但是苹果公司科研能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了,至于为什么苹果不自己做研发,那是因为,苹果公司认为在这方面并没有必要的,都有现成的了,为啥还要自己造呢?用现成的不就好了嘛,还能节省很多的科研经费,要知道,假如苹果现在开始研究制作自己的基带的话,那得从头做起,那需要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的,所以对于苹果来说还不如用现成的呢。
⑷ 为什么苹果发布会都看不了此刻14号凌晨1点
主要是新的一届苹果发布会并没有什么看点,只有一个平台转播。
相对于科技的革新,当代苹果公司做的并不是那么好,所以在内容的审查上,国内四大平台都对其感到担忧,除了缺乏新意之外,国际形势也是导致国内四大平台缺席这次苹果发布会转播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之前的历届发布会,这次苹果没有选择在秋季如约上演一次苹果大秀,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苹果公司的科技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之前疫情的原因,很多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公司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苹果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相关信息:
由于疫情导致了苹果公司的业绩下滑严重,相比于新一代科技的革新,当代的苹果公司一定是把当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清库存上,所以选择放弃科技革新后,苹果的发布会就没有什么看点了,国内四大平台也是看到了这点选择了放弃转播。
国际形势也是影响了这次平台转播的选择态度,由于之前疫情的发生,国际上的舆论还是比较多的,相比于国外的企业,国内转播平台也响应着国内大众更具国家情感的观看需求,所以从这点上出发,国内四大平台也选择了放弃苹果发布会的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