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茶盏色为什么颜色

茶盏色为什么颜色

发布时间: 2022-08-07 21:04:33

❶ 好的茶盏怎么区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衍生了不少优秀的茶文化。建盏,便是因茶而生的一种瓷器。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们无不以拥有一只上好的建盏为荣,因为它不仅仅是饮茶器具,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那么面对市场上形色各异的建盏,如何才能辨别一只建盏的优劣呢?

一、产地

建盏因产自福建建阳,所以叫建盏。建阳的自然优势就是红壤土,其含铁量远远高于其他窑口。建盏行业有句老话说,"无铁胎,不建盏",也就是说,如果是含铁量不高的一般性泥胎釉,那做出来的肯定不是建盏。如果想要识别是不是铁胎,就要仔细观察它的颜色、质地、声音、密度等,像比较白皙、细腻、轻薄的胎就肯定不是建盏。但也要注意铁胎的颜色除了深灰色,还有可能因为氧化而呈红褐色。

2、 烧制

每一只建盏都是土与火的艺术结晶,它需要经历1300℃的高温方才能形成最精美的釉面花纹。目前建盏的烧制方法有柴烧、电烧、气烧。

柴烧,顾名思义,就是用传统的柴木升温烧制。是先辈们最早采用的烧制方法,历史也最为悠久。目前柴烧有龙窑柴烧和倒焰窑柴烧两种方式。

电烧就是以电力为能源升温而烧结的一种设备,又称电窑。目前,电烧是整个建盏烧制设备里面使用最为广泛的。

气烧,又称气窑,是以天然液化气为能源加热升温的设备,气窑主要为梭式窑,推板窑,隧道窑,可烧成不同的曲线。

三、器型

建盏的器型主要有有束口盏、撇口盏、敛口盏、斗笠盏等几种器型,不管哪种器型,模样周正才称得上好盏。一只周正的建盏要达到两个标准:1、盏口平整光滑2、盏身线条流畅自然。

四、瑕疵

因其特殊的原材料和烧制工艺,导致建盏的瑕疵率比较高。最常见瑕疵有:变形、跳釉、开裂、粘底、粘底、鼓包、砂眼、针孔等。所以挑选时,要多看几遍,看有没有瑕疵或者瑕疵多还是少。

五、釉面

好的建盏最重要的就是釉面。先说兔毫釉面,好的兔毫纹底色呈青黑色,兔毫纹纤毫毕现,根根清晰,从盏口延伸至盏底为佳;第二种是油滴釉面,这种釉面就像油滴落下来形成的斑点一样,好的油滴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第三种是曜变釉面,这种釉面小小的一块斑纹,能同时出现黑、黄、蓝、灰、或绿、紫等颜色,而且每只盏的斑纹都不相同。

六、釉料

釉彩一般包含三个成分:釉基、发色剂、助溶剂。建盏一般都是原矿原釉,烧制用的釉矿石主要有石英,其次是草木灰、长石等,带少量粘土,含铁量高,属于铁系结晶釉。

以上就是建盏的六大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帮您挑出一只好建盏哦

❷ 宋朝点茶汤色以白为美,盏色以黑为美吗

中国的饮茶习俗自汉唐时期以来十分盛行,入宋以来,此风尤盛,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最为流行的是“斗茶”,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为进步的晶茗艺术,它讲究生活情趣,追求喝茶意境,宋代宫内崇尚这种饮茶方式,宋徽宗赵估也常与王公贵族和臣僚们斗茶,上行下效,迅速风靡全国。
斗茶又称“点茶”、“试茶”,或称“斗试”、“斗”。此法可追溯到唐代,冯撰《记事珠》中曰:“建人谓斗茶为茗哉”。但当时尚未形成风气,入宋以后,建安(今建瓯)地方首先倡行斗茶之术,本省莆田人 蔡襄者《茶录》和宋徽宗《大观茶论》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自贵族皇室,下至布衣之家,无不以斗茶为日常生活的一项乐趣。
斗茶执法首先要观其色,其次要视其汤。宋人斗茶以观色品评高低,以观汤区分输赢。《大观茶论》哉:“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蔡襄在《茶录》中谈到建安斗试之法也说:“茶色贵白,黄白者受水混重,青白者受水详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此所谓斗茶亦斗色也。同时,斗茶还须斗品,即斗汤(茶汤),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出现水痕者为输家,故《茶录》中说:“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茶,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宋人斗茶常饮用的是一种茶,即把一种经过半发酵的青饼茶碾成细末,在碾茶前先用干净的纸襄糙碎,让后细碾;碾过的茶末还须箩筛,斗茶时按茶盏容量的大小,用勺子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搁入到茶盏中,并注入少量沸水,调成青状。这道程序中关键在于盏。盏冷则茶不浮,味不香,因此,《大观茶论》中说:“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茶录》也说:“凡欲点茶,先须 盏,令热,冷则茶不浮。”之后再往茶盏中注水,这种斗茶方式送人又称之为“点茶”,这道程序非常讲究,点注时要准确而有节制,否则,“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在点注的同时,还需用一只手执茶筅(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小扫帚一类的用具)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冷成汤花,运筅轻重要的当,才能达到理想的斗茶效果。
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此所谓“好马配好鞍”。由于送人斗茶的茶色为白色,故《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样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当时全国有很多地方烧造黑釉瓷器。本省的南平、武夷山、光泽、宁德、闽侯、南安、泉州、福清、省外的江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都大量生产黑釉盏,但斗茶家对见长独有钟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建盏的特点最适合斗茶,首先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名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盏内外饰以变幻莫测的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纹样,令人美不剩收,这种装饰纹样与手工绘制或刻划、模印不同,它即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产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无穷的艺术魄力,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次,建盏造型别致,口大底深,边薄底厚,胎骨厚重,胎质粗松,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当地百姓至今流传一种说法,说即使在三伏天建盏装菜也越宿不馊。因此,茶汤置于盏中久热难冷,易于保温。正如《茶录》所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重要。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的诸多优点使其他窑场生产的茶盏大为逊色,并成为商城的斗茶用具。河北曲阳定要生产的黑釉盏色黑如漆,而胎骨洁白,从质上足可与建盏相媲美,且距京城汴梁又近,但宋微宗却舍近求远,命建窑的窑场主烧造贡瓷,其原因就在于定窑黑盏胎薄细腻,保温性差,不适合斗茶。《宣和遗亭》载:“(壬辰政和二年)夏四月,燕蔡京内苑,辅臣、亲王皆与。……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贡太平嘉瑞茶饮之。”证实在徽宗时,建盏已作为宫廷御用茶盏,由此,建盏身价倍增,备受社会青睐。文人墨客们更是以诗文赞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1073-1101)《送南屏谦师》诗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翁鹅儿酒。”黄庭坚(1048——1106)在《满庭芳•茶》中赞道:“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杨万里(1127-1206)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也有诗赞道:“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宋代斗茶成风,文人咏茶成趣,对建盏推崇备至,客观上刺激了建盏的生产,这也是建窑炉密布,窑具等废弃物堆积如山的原因。宋代建窑的窑炉长度多在70米以上,多条窑炉超过百米,有的一窑产量高达十万件,令其他窑场自叹不如。视其原因,也是与宋代的斗茶之风密不可分的。因此,建窑的斗试家们提供了最上乘的茶具,增添了无尽的生活情趣;反过来,查封的倡导和传播又促进和壮大了建窑的生产规模,使之成为一代名窑。

❸ 宋代历代流行的茶盏颜色是什么

宋朝茶盏的流行色主要被几个名窑垄断:

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

汝窑造型最丰富,来源于生活,如宫中陈设瓷,瓷釉显得晶莹柔润,犹如一盅凝脂。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被美术家誉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辞瓷(又名冰裂、断纹)令人玩味无穷,其“油滴”、“兔毫”“玳瑁”等结晶釉正是宋人的创举。

五代时期窑工们创造的越窑如冰似玉的“千峰翠色”、“秋色”,美不胜收。

(3)茶盏色为什么颜色扩展阅读:

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❹ 为什么建盏用久了会出现彩虹似的五颜六色的色泽

其实类似三棱镜折射阳光的原理类似。时间久了,茶或者水中的矿物质(一般是碱性的钙镁钾)沉淀在建盏表面,形成类似三棱镜,把阳光不同波长的光谱分开,不同晶格长度折射不同波长的光,就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一般有釉上结晶的更容易“养彩”(如蔡龙的百花,阙阿姨的黑底牡丹),因为釉上结晶属于铁系化合物单晶已经析出玻化面,表面更凹凸不平,能够更容易吸附碱性金属离子,导致不同的晶格结构,彩色更容易出现。釉下结晶由于存在玻化面(就是硅酸盐化合物),表面更平整,金属离子比较难吸附,所以难养彩。有人用茶汤直接煮建盏,也是能较快养彩,但是这样养出来的一般比较容易脱落,并且样色也不是很自然艳丽,这样养出来的就是有机化合物附着在建盏表面,并没有和建盏本身的无机化合物形成晶格结构,这样的彩很容易脱落,泡泡茶洗洗碗就掉了。

❺ 茶碗和茶盏有什么区别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确为什么要区分茶碗和茶盏,什么原因导致了茶碗和茶盏的区别。顾名思义碗形制一般为敞口,上大下小,整体高度略高于直径。盏一般为敛口或撇口,上大下小,整体高度略小于直径。茶碗茶盏皆为品茶之物,但明代以前茶盏盛行,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理导致的,比如宋代喝的是抹茶(即用热水将捣碎的茶粉冲调开),并且斗茶之风盛行,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提到茶盏时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意思大概是说“茶盏的釉色以青黑为宝贵,有条理通达的为上品,因为它能焕发茶叶绚丽的光彩”,因为只有茶盏青黑色才能更加衬托出抹茶上层白色泡沫的颜色和美感,故而建盏在当时风行(注:日本现存的几件国产天目盏即为宋代之物,如图)。明代以后茶碗占据主流也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的,当时朱元璋“废团兴散”(即废掉抹茶,喝茶叶),这就是我们现在日常喝茶叶的开端,此时茶碗也就随之大行其道占据主流了,所以茶碗和茶盏的区别不仅仅是形制上,更多的在于历史和文化原因。

❻ 宋朝饮茶为何钟情于黑釉瓷茶盏

黑釉瓷器和青瓷一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故宫博物院宋代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和美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黑釉瓷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也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高潮期。这与宋代点茶、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

宋代茶碗多称为盏。盏也作?,是一种比碗小的器皿,故亦称碗,宋代文献亦称为瓯。盏,小杯的意思。

宋代斗茶以茶汤乳花纯白鲜明、着盏无水痕或咬盏持久、水痕晚现为胜,完全由视觉感官来验定,因此,茶盏就要以易于观察茶色、水痕为宜。黑釉瓷茶盏最适合斗茶之需。

斗茶图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如兔毫。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从蔡襄的《茶录》中可看出,由于饮茶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唐朝陆羽衡量再三的青瓷、白瓷茶碗,到了宋朝,已不得不让位黑瓷了。

正是由于黑釉茶盏宜于焕发茶色,斗茶流风所至,宋代各地窑场生产黑瓷者甚多。在市场需求和陶瓷艺人的努力下,宋代黑釉瓷烧造工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烧制技术也日臻成熟,使得黑釉呈现出了兔毫纹、鹧鸪斑纹、油滴釉、玳瑁釉、剪纸漏花、树叶纹等特殊的肌理效果和纹饰,花样辈出。平凡的黑釉也由此而焕彩勃发,所制茶盏深受茶人喜爱,尤以建窑黑盏盛极一时,吉州窑黑釉茶盏也很有名。

黑釉茶盏黑色釉是建窑的本色釉,由于在窑炉焙烧的过程中,火候与气氛的微妙变化,又出现呈色纯正、乌亮漆黑的乌金釉和稍微泛黄或泛红的黑褐色釉以及蓝黑色釉。蓝黑色釉是建窑的典型釉色,于黑中泛天青色,莹亮滋润,深沉厚重。

兔毫纹茶盏兔毫盏是宋代黑釉茶盏中最着名的品种,尤以福建建阳窑最为突出,由于其盏身内外皆有棕色或铁锈色条纹,尤以闪银光色的细长条纹者为最佳,状如兔毛,故称兔毫盏,建窑兔毫盏为全国之最。

油滴釉茶盏油滴釉也是黑釉的特殊品种之一,因在其釉面上有许多大小不一、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形似油滴而得名,油滴大者如豆,小如针尖。

玳瑁釉茶盏吉州窑遗址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除建窑外,是宋代另一以生产黑釉茶盏着称的名窑,两窑共同代表了宋代黑釉茶盏的最高水平。

剪纸贴花纹茶盏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唐宋时期剪纸十分流行,将剪纸贴于茶盏内壁伪为花身的漏影春法,是把剪纸直接用于点茶,但这种异花现于盏中的幻象须臾即灭,难以操作和久观。吉州窑的陶瓷艺人可能就是从此得到了启发,别出心裁地将民间剪纸艺术和陶瓷艺术结合起来,发明了剪纸贴花纹茶盏。

热点内容
为什么清蛋白电泳颜色最深 发布:2024-05-05 03:38:06 浏览:401
为什么字帖上有红黑两种颜色字体 发布:2024-05-05 03:28:11 浏览:642
为什么现在都找不到小说作者 发布:2024-05-05 03:20:23 浏览:146
扫描a4文件为什么比原件大 发布:2024-05-05 03:04:50 浏览:944
嘴唇为什么一吃东西就痒 发布:2024-05-05 03:04:10 浏览:699
为什么眼睛突然清新 发布:2024-05-05 02:59:09 浏览:504
为什么脚一到晚上好冰 发布:2024-05-05 02:57:45 浏览:818
微信字体为什么变成了英语 发布:2024-05-05 02:57:02 浏览:297
犀牛文件为什么会透明 发布:2024-05-05 02:42:43 浏览:201
女人的腿和脚为什么那么美 发布:2024-05-05 02:40:28 浏览: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