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摄影为什么颜色暗淡
① 我买了一套很好的摄影灯,为什么照片还是那么暗呢
偏黄是白平衡造成的
你怎么调整的白平衡?如果你只是调整那几个选项,是没有用的
有两种办法可以搞定
1。如果相机支持raw格式,把照片拍成raw,然后用acdsee的raw处理模式打开,手动拖动白平衡滑轨来搞定
2。去摄影器材店买一张18%中灰度卡,放在摄影棚里面后将相机对准卡,白平衡设置为手动白平衡校正,这样你的颜色就ok了。用这种办法你可以把白炽灯下的照片拍成日光灯效果。。。。算是终极办法了。懒得买灰度卡,也可以用A4打印纸代替,但是颜色可能会有一丢丢偏黄,你能接受就好
其次,偏暗很简单,因为你的摄影棚太亮了,而你的相机设置可能是平均测光
应该设为点测光,然后对准衣服测。是在不行就增加曝光补偿,一点点来。
其实为了保证效果一致,你应该用手动模式调整,通过上述方法找到正确的光圈快门配比,然后开手动,以后就不更改了,在这个摄影棚内永远用同一组参数拍摄,这样才能保证你拍出来的照片背景没有色差。
② 简单地介绍一下静物摄影的用光原则
布光对产品的质地表现
由于物体结构质地和表面肌理各不相同,所以吸收光和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根据不同质感对光线不同的反映,我们大致可以把物体分为:吸光体、反光体、透明体。
这只是比较概括地分门别类,有些产品的质地介于吸光体、反光体、透明体其中两者之间,或是兼有吸光体、反光体、透明体三者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产品。
但是只有对简单而基本质地的物体的布光表现加以探究,才能塑造好复杂的物体。我们根据不同静物产品的的质感特点,探究出各类商品的典型布光和拍摄技法的共性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追求更加完美的视觉表现,当然这只是为了表现不同质地而采用的不同布光方法,如果是表现静物产品的其他方面,那么布光方法就应在这基础上再加创作。
1. 吸光体的拍摄
吸光体产品包括:毛皮、衣服、布料、食品、水果、粗陶、橡胶、亚光塑料等。它们的表面通常是不光滑的(相对反光体和透明体而言)。因此对光的反射比较稳定,即物体固有色比较稳定统一,而且这些产品通常本身的视觉层次比较丰富。为了再现吸光体表面的层次质感,布光的灯位要以侧光、顺光、侧顺光为主,而且光比较小,这样使其层次和色彩表现得都更加丰富。
食品是比较典型的吸光体。食品的质感表现总是和它的色、香、味等各种感觉联系起来,要让人们感受到食品的新鲜、口感、富于营养等,唤起人们的食欲。
图1就在被摄体的上方和右侧加了两盏柔光灯,所以画面中所有的食物的质感表现得都非常地细腻,而且表面的层次也非常丰富。图2则在橙子正前方打了一盏柔光灯,这种顺光的表现使表面颜色更加地鲜亮,对橘子表面细微的皱感的肌理表现得非常到位。
2. 反光体的拍摄
反光体表面非常光滑,对光的反射能力比较强,犹如一面镜子,所以塑造反光体一般都是让其出现“黑白分明”的反差视觉效果。
反光体是些表面光滑的金属或是没有花纹的瓷器。要表现它们表面的光滑,就不能使一个立体面中出现多个不统一的光斑或黑斑,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大面积照射的光或利用反光板照明,光源的面积越大越好。很多情况下,反射在反光物体上的白色线条可能是不均匀的,但必须是渐变保持统一性的,这样才显得真实,如果表面光亮的反光体上出现高光,则可通过很弱的直射光源获得。
图3中,为了使刀和叉的朝上方的一面受光均匀,保证刀叉上没有耀斑和黑斑,所以用两层硫酸纸制作了柔光箱罩在主体物上,并且用大面积柔光光源(八角灯罩的闪光)打在柔光箱的上方,使其色调更加丰富,从而表现出其质感。
如果直接裸露闪光灯光源,并且不用柔光箱,那么直射光就会显得硬,而硬光方向性非常强,所以光的形状、大小就会直接反射刀叉上,形成明显的光斑,那么也就失去物体的质感。硬光虽然也可以表现反光体本身的特性,但较难控制,常常使反光比较琐碎。如果不是为了特殊的反光效果,拍摄反光体时通常选择柔光,柔光可以更好地表现反光体的质感。
还要注意的是灯是有光源点的,所以必需尽量隐藏明显的光源点在反光体上的表现。一般通过加灯罩并在灯罩里加柔光布的方式来隐藏光源点。由于反光体反射特性,我们还要注意相机和拍摄师的倒影,否则就会出现黑斑。一般会选择一个没有反射到自己的角度取景;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可以在硫酸纸制作的柔光箱上挖出一个洞,将镜头伸进去拍摄,目的就是尽量将摄影师和相机隐藏起来。
反光体布光最关键的就是反光效果的处理,所以在实际拍摄中一般使用黑色或白色卡纸来反光,特别是对柱状体或球体等立体面不明显的反光体。
如图4中的黑线条就是用黑色长条的卡纸反射上去的,但是卡纸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否则会在反光体上形成很多杂乱的斑点,破坏反光体的整体性,也就不能表现其质感了。许多商业摄影师为了表现画面视觉效果,不仅仅用黑色、白色卡纸,还会运用不同反光率的灰色卡纸来反射,这样既可以把握反光体的本质特性,又可以控制不同的反光层次,增强作品美感。
3.明体的拍摄
透明体,顾名思义给人的是一种通透的质感表现,而且表面非常光滑。由于光线能穿透透明体本身,所以一般选择逆光,侧逆光等。光质偏硬,使其产生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体现质感。透明体大多是酒、水等液体或者是玻璃制品。
拍摄透明体很重要的是体现主体的通透程度。在布光时一般采用透射光照明,常用逆光位,光源可以穿透透明体,在不同的质感上形成不同的亮度,有时为了加强透明体形体造型,并使其与高亮逆光的背景剥离,可以在透明体左侧、右侧和上方加黑色卡纸来勾勒造型线条。
图5就是用逆光形成明亮的背景,用黑卡纸加以修饰玻璃体的轮廓线,用不同明暗的线条和块面来增强表现玻璃体的造型和质感。当然在使用逆光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使光源出现,一般用柔光纸来遮住光源。
表现黑背景下的透明体,要将被摄体与背景分离,可在两侧采用柔光灯,不但可以将主体与背景分离,也使其质感更加丰富(图6)。如在顶部加一灯箱,就能表现出物体上半部分轮廓,透明体在黑色背景里显得格外精致剔透。如果是盛有带色液体的透明体,为使色彩不失去原有的纯度,可在物体背面放上与物体外形相符的白纸,从而衬托其原有的色彩。
布光对主题表现
光在摄影中不仅用来客观地表现物体形态特征,还可以传递给人感受。再现静物产品形状、体积、色彩、质感、空间等视觉信息的同时,也展现了静物产品积极美好的诸多方面。摄影师不能单纯从表象来观察光,而应寻思“光”所包含的情感语言。
对被摄物来说,不同的采光角度、亮度,得出的效果是不同的。掌握光在摄影作品中的效应,并且对此感觉敏锐,是摄影师的本能,犹如画家熟练地运用颜料来描绘物体一样,摄影师是运用布光来“描绘”。
1. 直接表现
直接表现是指布光对产品或其构成的情节直接渲染气氛。这种布光大部分直接作用在主体上。由于光有冷暖、强弱、明暗之分,所以表现出的主题和氛围也不尽相同。
图7中,在香水左右两边布置两盏没有加柔光布的闪光灯,光线比较硬朗、响亮,所以出现了低调的作品。作品传达出的是香水神秘而浓郁的气息。而图8中同样是这种香水,在静物台背后打上柔光闪光灯,表现了香水瓶子的丰富层次,显得高贵典雅。
再看图9和图10,都是两侧打光,只是图9在被摄体后加了盏柔光闪光灯。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光源所产生的色温不同。图9的色温在3200K左右,所以产生暖调的效果,产品显得高贵;而图10的色温大约是5400K,产生冷调的效果,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
2. 间接表现
间接表现是指对画面陪体、背景或是氛围加以渲染。这种布光只是为了增强主题氛围,而不是直接塑造主体,它必须和其他塑造主体的光进行互动。
①对画面装饰性的用光
这种光是用来对画面整体进行装饰或突出表现被摄体局部特点。冲光的画面效果、首饰品的耀斑、星光效果、多种光色点缀的效果等都是典型的装饰性光。在黑色背景上抠出一小洞,在背景后面打一盏闪光灯,射出一束光,形成星光效果,使主体更加绚烂耀目。
②对背景的用光
对背景的用光要么是用均匀统一的布光,要么是有对比的渐变布光。要能破坏整个画面的基调,否则不但起不到烘托主题的作用,还会改变作品主旨。背景用光,既要讲究对比,又要注意和谐统一。图12就是在黑色背景上打上了一盏偏蓝的聚光来与偏黄的主体进行色彩互补,从而突出主题。
③对陪衬物的用光
对陪衬物的用光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就用对主体塑造的布光来附带表现,但有时也专为陪衬物设一盏灯。对陪衬物的用光不能破坏主体的光影效果,光本身不能太突兀。图13就是在塑造香水主体布光完整的前提下,针对陪衬物——丝绸打了一盏蓝色灯片的闪光灯,使主体表现得更为妩媚动人。
布光对造型和色彩表现
1. 光对静物产品造型的塑造
布光表现静物产品造型主要指的是对产品立体感和表面形态(轮廓)的塑造。当拍摄物体的特写或近景时,最好运用正面补光,表现物体正面质感,曝光则以正亮度为宜,使造型效果更好。影响这方面表现的主要因素是光源的强度(或者说光比)和光照射的位置。
图14、图15都采用了侧光光位,其中图14用的是柔光灯,光线较柔和,光比小,所以苹果的明暗对比较弱;图15用的是泛光灯,光线较强烈,光比大,明暗对比强烈,并且出现高光点。因此图15的苹果比图14更具立体感。
图16采用了顺光的光位,拍摄到的基本是苹果亮部,所以图16中的苹果立体感最弱,但顺光所产生中央亮四周暗的特殊效果,使得轮廓还是比较鲜明的。
和图16截然相反的布光是图17的逆光。图17所拍摄到的基本上是苹果暗部,所以图17的苹果立体感也很弱,但是逆光对苹果所在的空间透视的表现非常出色,使画面有纵深感。特别是处理成低调效果时,逆光更有利于勾画出轮廓线条(图18),所以轮廓光其实就是一种逆光。
2. 光对静物产品色彩的表现
“光是色彩之源”,光对静物产品的色彩还原起着直接作用。有光才会有色彩,光的变化影响着色彩的变化。人只有在光线下才感知到物体的颜色,如果是在黑暗中,再精美丰富的色彩也看不到。在静物广告摄影中,光对色彩作用有两点:一是光的方向;二是光的色性。
光的方向,在影室布光中指的是不同光位的光线照射,如顺光、侧光、逆光等,这些不同的光位,使静物产生明暗不同的变化,使得色彩也各不相同。顺光指拍摄主体的受光面,基本上没有暗部,影调层次较平淡单调,反差小,但色彩细腻平和,色调明亮。图16用的就是顺光,画面中苹果的颜色非常鲜亮。
侧光使产品色彩在明暗度上产生明显的对比,而且过渡自然丰富,图15中的苹果从明到暗色彩变化自然而丰富。
逆光对静物产品的亮部色彩表现比较差,而且色调较深沉。常运用逆光表现色彩的整体空间效果。图17这张逆光作品中苹果固有的色彩基本丢失了,但暗部的层次还是有的,苹果的色彩反差很大。
光的色性主要指的是光本身的色彩偏向和色温,对拍摄主题的色彩还原以及画面色彩表现有着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日光灯与白炽灯下,同一静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受到了不同色温影响的缘故。例如红色在白炽灯下呈橘红色,但在日光灯下却呈现出品红色或紫色。
图19就是在偏低的色温中拍摄的苹果,苹果的颜色就偏红、偏暖,而图20是在偏高的色温中拍摄的苹果,颜色就偏蓝、偏冷。图21是乳白色的电话在不同光色的纤维灯下所产生的紫红和蓝的色彩效果。
综上布光对静物产品表现的三个方面分析,强调了布光是静物广告摄影的重要造型手段,选择光就是选择画面的形和色。布光能使作品的影调层次和色调层次更加丰富、主体形象更具变化,从而使静物产品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作为一个视觉传达者的商业摄影师,需要充分利用光影这一元素对静物产品进行视觉再创造,光影不仅可以对静物产品形象做客观记录,而且能使静物产品的视觉形象更加优美,让人印象深刻。静物产品布光的每一细小变化都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摄影者在构思和创作时,用画草图的方法来对产品的布光加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预知作品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创作出经典的商业摄影作品。
静物广告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造型艺术。合理利用和发挥光在造型中一切不容替代的作用,通过作品进行视觉传递静物产品信息,表达摄影师的思想情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分析布光所表现出的不同视觉形象的艺术效果,能使静物广告摄影中艺术形象更加鲜活,使消费者对作品以及作品的主题印象更加深刻。
③ 用数码单反相机在室内(吊顶灯)拍静物时,感光度和光圈值都比较大,为什么拍出来的照片还是很暗
40W吊顶灯的照度不会高于50LX,摄影来说是非常暗,及时经过延长曝光到1~2秒,虽然颗粒度会降低但还会有偏色的情况。所以最好是用闪光灯或大功率的白炽灯。
请参看下面文章
荧光灯和白炽灯下的人像摄影
根据我们中国人的皮肤的特征,也会有一张纸,淡蓝色在镜头前白平衡调整为基准,这样拍摄的照片上,人的皮肤(特别是脸红润)稍微颜色看起来精神。确定曝光值方面,如果拍摄现场光线分布平均,而且人物和背景亮度差不多的时候,也自动曝光(偏重中央平均测光)。如果在拍摄现场的平均时间分布比采取自动曝光更准确的曝光值可以使用,以下三种,使用方法:分区测光。二,使用时测光。三,使用18%灰板。
使用分区测光
数码相机拍摄画面一定的规则N分区分开,各自的测量这些分区的曝光值,并且数码相机根据这些曝光值综合计算适当的曝光值,这个曝光值其实是一种自动曝光,更准确地比平均测光。
使用时测光
摄影画面中心约2%左右的部分测光,一部分的数码相机,也可以用点测光代替局部测光。局部光度拍摄画面中心约10%左右的部分测光,对我们来说摄影爱好者来说也能对应的大多数的拍摄内容。用点测光测光时和局部人物的脸测光,得到正确的曝光值。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是分区测光,点测光测光,局部也靠近被摄人物,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人物的脸被锁定测光曝光值返还,并且地方拍摄
④ 白色背景为什么拍出来是灰色
原因是白平衡没有调整好。
有光线(环境反射光),相机白平衡,相机的镜头,相机的感光元件,相机的软(固)件,显示器的色偏差等,加上滤色镜也可能会造成色差。
增加背景灯功率就会使背景曝光过度而白起来。自然光适合不会打灯的灯光太少没有影棚的,它有色温和照度会不断变化的,只有白天才能工作。
相机白平衡和光线色温不一致就会有色差,做白平衡用的是KODAK的标准白板,用白纸是比较不精确的,因为纸的白是非常不精确的,白纸的白各不相同的。
做白平衡是在自定义白平衡菜单拍摄环境光线下用正确曝光手动对焦在拍满幅的白板,提示成功就好。设它为白平衡就会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有些拍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一种叫白平衡的镜头盖来做这个白平衡。
(4)静物摄影为什么颜色暗淡扩展阅读:
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
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⑤ 为什么静物拍摄物体边缘是模糊泛光的
这是光滑边缘碰到侧光的现象,是正常的,这种现象无所谓好坏,看设计需要或喜好。
当然,如果想避免也是可以的,一是去掉侧光,二是选择非弧形边缘物体来拍摄,三是把主体往前摆放,离背景和侧光远一些。
⑥ 拍摄产品背景是纯白了但是主体却暗淡无光 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拍摄暗淡无光的原因有很多种:
你用的是一般的入门单反,色温不足造成
曝光不准,曝光不足,如果的佳能的话,颜色就会偏灰
你有专门的摄影柔光灯么?
你的镜头是什么镜头?镜头的好坏也是直接影响照片的成像。。。。。。
⑦ d7100拍出来的照片颜色很暗淡 怎么回事
可能是饱和度不够,我一般用鲜艳模式,并提高饱和度,这样色彩就比原来鲜艳多了。还有在反光的情况下色彩会白蒙蒙一片,很惨淡。一些本身暗淡的色彩必需后期加饱和度才可以。镜头对色彩表现也各不相同。曝光欠曝2档色彩会更浓郁一些。
⑧ 静物拍摄颜色不均什么原因
白平衡与照片的色彩有关。它用K值表示,K值指的是色温,不同的场景所应用的K值也不尽相同。影楼室内摄影师一般使用K值为5000左右,人物肤色更加偏正常。色温不是指色彩的温度,而是光线的颜色。并且色温与白平衡相反,白平衡K值越高,照片越偏暖,K值越低,画面越偏冷。
由于静物拍摄对物品本身颜色要求较高,为了省时省力,自定义白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置自定义白平衡的步骤也比较简单。
首先,将相机白平衡模式调成自定义白平衡。
其次,找到一张A4白纸,将白纸放置在你将要拍摄的物品的位置。这个位置恰好是物品能够接受到所有光线的地方。
由于纸张为白色,相机对焦可能出现对不上的情况。到这里可以将相机自动对焦模式调节成为手动对焦。记得白色要填充整个画面。这张白色照片对曝光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不是过曝或者严重曝光不足均可。
以上不知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找到菜单栏“自定义白平衡”,点击确定。按下SET键,屏幕上会出现“用此图像的白平衡数据自定义白平衡”字样,再次点击确定,即完成自定义白平衡设置。
在拍照时,再将手动对焦模式换回自动对焦,到这里就可以调好曝光进行拍摄了。
⑨ 佳能80D静物拍摄不清晰
1:拍摄时请持稳相机,并注意查看当时的快门速度,注意不要低于安全快门速度,使用的镜头如有防抖功能,请把防抖功能打开。
2:如果拍摄环境光线不好,请使用闪光灯补光,或适当提高iso值,以提高快门速度。
3:有条件的话请使用高素质镜头,拍摄时请注意拍摄距离要大于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使用自动对焦时注意对焦点是不是合焦在希望的主体上了,如果对焦处很昏暗请启用自动对焦辅助灯或改用手动对焦。
4:使用三脚架稳定相机,要求更高时请使用快门线或使用延时自拍拍摄。
⑩ 同样的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为什么色彩有时鲜艳有时暗淡
如果同一场景刨去镜头的因素,同一相机颜色的差异可能来自以下方面:
白平衡,自动白平衡下经常会因为细微的构图差别,导致整体色调出现偏冷偏暖的变化,至少我的pentax经常这样;
解决办法:选择某一白平衡模式,而不是自动模式,一般都有晴天、阴天、白炽灯之类可选择。更高级的办法是使用手动白平衡,在实际环境中纯白色的物体上测出白平衡基点,也有专门的白平衡镜头盖,具体做法见说明书,不同机器不一样的操作。
使用闪光灯和不用闪光灯,或者闪光灯的色温改变了,这个问题其实还是白平衡的问题。
曝光参数变化,尤其是ISO值升高后颜色会变淡。
如果楼主找不到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拍摄RAW格式原片,这样在后期时候可以再ACR里调整白平衡模式,而且也调色余地也比较大。
注意:本讨论不涉及色域差异和显示器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