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为什么微波炉不用眼睛直视

为什么微波炉不用眼睛直视

发布时间: 2022-08-17 04:20:39

1. 微波炉问题

·方舟子·
微波炉的发明纯属偶然。1945年,美国工程师斯宾塞(Percy Le Baron Spencer)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磁控管时,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猜测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微波炉因此诞生。当然,斯宾塞在做实验时本人也经受微波烘烤,不过这似乎对他的健康并无影响:他活了76岁(1894-1970)。早期微波炉既笨重又昂贵,直到1967年才出现了适合家用的小型微波炉。

由于用微波炉烹饪既快速、方便又清洁,深受欢迎,目前发达国家几乎家家都有微波炉,在中国也相当普遍。微波炉已成了现代生活的象征之一,因此,如果有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那可真有点骇人听闻了。这种小道消息本来只在网站和小报中流传,可信度很低,本无需认真对待。但是最近有一篇翻译文章《微波食品弊大于利》(作者/Raymond Francis,译者/吴轶凡,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17日)出现在了中国一份读者众多、有很大影响力的主流报纸上,把微波食品说得极其恐怖,而且言之凿凿,似乎很有科学根据,让读者恨不得赶快把微波炉扔掉,这就值得我们重视了。

该译文后面的注释称文章作者是“美国麻省大学科学家”,这是译者为了夸大文章的权威性而捏造出来的一个头衔。在原文后面,作者Raymond Francis只说自己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培养的科学家”,换句话说,就是曾经在MIT上过学。此人也并非正儿八经的科学家。根据从网上检索到的他接受采访时的自我介绍,他曾经在MIT得过化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管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十几年前自己觉得健康状况不佳,看了多个医生都未能让他恢复健康,于是对医学失去信心,自己研究医学,创建了一家叫“超越健康”(Beyond Health)的公司,专门推销“最佳保健”,销售他发明的保健品,并出过一本书叫《永不生病》(NEVER BE SICK AGAIN),声称人类的疾病只有一种,即“异常细胞”,自吹这是“两百年来最重要的医学发现”,如果按他那一套来做,就可以永不生病云云。可见这是个没有受过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却自以为有天才发现的夸夸其谈的“科学猜想家”和保健品商人,而这篇文章正是登在其推销保健品的网站上的宣传材料,里面有许多常识性错误和逻辑谬误。

作者承认微波在自然界也存在,但是声称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不同,“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一般的微波炉手册都有电路图,有电工知识的读者不难看出,里面有一个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微波炉中的磁控管是用直流电来产生微波的。一篇抨击微波炉的文章,却连微波炉的工作原理都没有搞明白,足见作者的学术素养低到何等程度,还能有什么可信度?

作者提到一次医疗事故,有一位妇女在接受输血后死了,原因是所用的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他声称“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根本的破坏”,并质问“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现在医学界禁止用普通微波炉融化冰冻的血浆,原因在于普通微波炉在加热时,由于受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而血液一旦温度升高到40摄氏度以上,就会出现溶血。可见,这种医疗事故完全是由于融化血浆时局部过热引起的,而不是微波加热本身会产生毒性。事实上,目前医学界专用的血液加温器,有许多就是用微波加热的,并没有因此出现医疗事故。输血和饮食之间也没有可比性。不适合于输血的加热方式,并不等于就也不适合于饮食。例如,如果用水浴加热血液也会出现溶血,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食品也不能用水浴加热呢?有点头脑的人稍微想想,就知道这种推理之荒谬。

该文还提到了一个实验:“瑞士皇家科技协会(按:应译为瑞士联邦研究所)的Hans Hertel博士和Bernard Blanc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Hertel博士曾经为瑞士食品公司工作,后被解雇,也成了Francis那样的“保健专家”,但从来不是瑞士联邦研究所的成员,与他合作的Blanc博士才是该所的技术顾问,不过Blanc博士后来宣布改变看法。他们做的这项实验,是非常不严密,甚至有些荒唐的。他们总共只找了8名实验对象,其中一位是Hertel本人,实验者本身就是实验对象,完全违反了临床试验中至关重要的双盲原则(实验者和实验对象要互相不知情,以免在测量数据和解释结果时出现主观偏差)。从统计上来说,只有8名实验对象,样本太小,没有统计意义。其实验设计也相当荒唐:让实验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在生食品、用普通方法烹饪的食品和用微波炉烹饪的食品,在进食之前抽一次血,在进食之后15分钟和2小时各再抽一次血,然后比较血的成分变化。他们声称,在吃了微波食品之后,血液成分马上发生了不良变化。这是荒唐的。他们忘了,在进食之后,还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食物中的成分绝无可能如此迅速地进入血液并改变其成分。

限于篇幅,我不想在这里具体地一一驳斥这篇文章的无稽之谈。我只想指出,只要对微波炉加热原理有所了解,就不会相信微波食品会有害健康。微波是通过电场变化让食品中的水分子高速旋转、相互摩擦产生热量来加热食品的,微波本身的能量极低,不足以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微波被吸收,全部转化成了热能,一旦关掉微波炉,磁控管停止产生微波,微波也就立即消失了,不可能“储存”在食物之中。如果说用微波炉加热有什么坏处的话,那也是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过热可能破坏了某些营养成分(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专家建议不要用微波炉加热给婴儿喝的奶)。但是总体上来说,微波食品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特殊危害的,与一般加热方式相比,它甚至可能还有某些益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发布的资料说:“微波烹饪与普通烹饪相比,并不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

最后顺便谈一下微波泄漏的问题。微波辐射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还在研究。微波辐射能够加热食物,当然也能够加热人体组织。高强度的微波辐射能烧伤皮肤,眼睛对之更敏感,有可能导致白内障。但是从微波炉泄漏的微波的强度,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微波炉有多重保险防止微波泄漏。国际和国家标准规定,在离微波炉5厘米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必须控制在每平方厘米5毫瓦之内,这个强度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而事实上目前生产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比国家标准还要低。而且,微波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衰减的,在离微波炉50厘米处的微波强度只有离微波炉5厘米处的一百分之一。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超标泄漏的,万一由于微波炉损坏而出现大量微波泄漏,最可能的后果之一是让你觉得皮肤发热。

高技术产品对一般人来说,总是显得很神秘。神秘有时候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惧,有些人也就利用这一点来吓人、蒙人。我们要了解这些人的背景,相信更权威、更可靠的资料,不要被轻易吓住,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调查
您同意方舟子的观点吗?
同意
不同意

2003.9.28.

附: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作者/Raymond Francis译者/吴轶凡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17日

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健康极具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所有的电磁波每经过一次电波周期,就会从正极变为负极。交流电可以增快电波的周期。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几十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力,使食物迅速加热。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是不安全的。一位名叫Norma Levitt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Norma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但Norma却死了。Norma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根本的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微波炉的作用远不止于把物体加热那么简单。

食物的分子吸收大量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严重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Hans Hertel博士和Bernard Blanc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气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气。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减少了。淋巴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这还不是最坏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的血清会导致发光细菌发射出更多的冷光,似乎微波中的能量被转移积蓄在食物的分子链中,改变了血清的能量结构,当细菌遇见血清时,就受到刺激发出光线。这一发现甚至使我们对饮用微波加热的水是否安全发出了疑问。

前苏联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和食用微波食品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苏联于1976年取缔微波炉的使用,并对应用微波辐射制定了非常严厉的限制。苏联还发表了全球警告,指出微波炉和其他微波设施对环境和生物健康的危害。

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苏联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崩溃。

科学家还发现,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以及抗脂肪胆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成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此外,细胞膜的电解性出现不稳定现象。维持正常的细胞膜电解性对细胞的健康和细胞间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而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

了解以上所有的事实后,很难想象还有人愿意继续吃微波食品。从现在起,建议你拔掉微波炉的插头,再也不要用了。

Raymonde是美国麻省大学科学家。原文登于www.beyondhealth.com网站,本报有删节。

2. 为什么微波炉开启后不要用眼睛直视如果用手机照相机呢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与物质结构关系紧密。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微波炉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成微波,以2450MHZ的频率振荡频率穿透食物,食物内的极性分子[比如水,蛋白质,脂肪,糖类]即被吸引以2450MHZ的频率做振荡,分子之间互相碰撞产生大量的摩擦热量,微波炉就是利用这种分子本身产生的摩擦热量快速加热食物,因此加热时间很短。
用手机照相机可以拍到有颜色的线条哦

3. 微波炉既然是辐射加热,对人有害吗

有的,所以加热时不要靠近,孕妇不要用,容易造成胎儿畸形

4. 微波炉利用微波工作,为防止电磁辐射,工作时不能直视其玻璃炉门。这句话为什么

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也是微波炉炉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要求很高,即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腔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露出来。炉门由金属框架和玻璃观察窗组成。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露。由于玻璃夹层中的金属网的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为了防止微波的泄露,微波炉的开关系统由多重安全联锁微动开关装置组成。炉门没有关好,就不能使微波炉工作,微波炉不工作,也就谈不上有微波泄露的问题了。为了防止在微波炉炉门关上后微波从炉门与腔体之间的缝隙中泄露出来,在微波炉的炉门四周安有抗流槽结构,或装有能吸收微波的材料,如由硅橡胶做的门封条,能将可能泄露的少量微波吸收掉。抗流槽是在门内设置的一条异形槽结构,它具有引导微波反转相位的作用。在抗流槽入口处,微波会被它逆向的反射波抵销,这样微波就不会泄露了。

5. 使用微波炉有哪些注意事项

1.微波炉使用时候,人不要靠在微波炉前面,也不要一直待在微波炉旁边,最好站在离微波炉一米以外,避免电磁辐射。
2.加热液体食物时应使用阔口容器,或者不盖盖子进行加热。如果使用封闭容器加热的话,食物产生的热气无法释放,压力过高就容易造成爆裂。
3.不能用普通塑料容器进行加热食物,塑料的东西遇热容易变软变形,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影响食物,导致影响人的健康。
4.如果长时间加热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食物有可能加热过度已经变异或者失去营养物质,有的甚至产生一些新的危害健康的物质。所以如果加热时间超过2小时的话,建议把食物丢掉,避免食物中毒。
5.用微波炉加热了一半的一些肉类食物或者其他食品拿去冷冻过后,记住不要再第二次微波。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还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的话,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
6.微波炉不要放在卧室里,也不要放在客厅,最好的地方就是厨房。放卧室的话,卧室是休息的地方,避免电磁辐射。客厅的话,客厅有空调电视等其他电器,放一起运行的话,容易相互干扰。所以厨房是最好的。
7.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不要被任何物品所覆盖,不然加热食物时产生的热气就无法散发了。
8.微波炉加热食物不要选择油炸的食品, 因高温的时候油会出现飞溅导致明火。
注意:如果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不要马上打开微波炉门,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
9.不要使用金属容器加热食物,因为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金属容器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做不熟食物。
10.不要加热带壳食物像鸡蛋。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膜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
11.微波炉加热食物不要让保鲜膜贴到食物上,可能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吧,以后贴上保护膜,使食物更加干净健康。 可以将食物放入容器底,用保鲜膜平封碗口,这样也可将水汽封住,使加热迅速均匀。在取出食物前,可将保鲜膜刺破,以避免它黏到食物上。

12.微波炉在没有放入食品之前,请不要启动微波炉,以免空载运行时损坏磁控管。

6. 微波炉加热后食物有毒

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产生有毒甚至致癌吗

最近有网文称,“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产生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而且食物中的营养会严重流失。”这一说法是否科学?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企业。
疑问一:微波食品会致癌吗?
【回应】 微波加热是物理加热,不发生分子结构改变,正常使用对人体无害
据专家介绍,微波加热是依靠物体吸收微波将其转换成热能的加热方式。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水分子随微波场产生微观分子运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食品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也就是说,使用微波加热,食品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我国微波功率应用及测量技术专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兆镗说,食物多由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组成,食物中的水,在吸收了微波能量后,发生高速旋转振动,从而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现在的微波炉发出的微波一般是2.45ghz,也就是说食物中分子每秒振动24.5亿次,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热量,但其能量远不足以使分子的化学键发生改变。“这完全是物理加热,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分子结构的改变,又何来产生致癌物一说?”张兆镗表示,微波炉1947年发明于美国,至今还没有过因微波炉食品导致癌变的流行病学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品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
但她表示,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不管是微波加热还是传统方式,都可能产生致癌物。加热食物的温度超过120℃,比如我们在煎炸薯条、薯片和烤制饼干点心、咖啡豆等食品的时候,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类疑似致癌物;超过200℃,比如煎炸烹调鱼肉时,蛋白质可能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超过300℃,比如烤羊肉串、烤肉、肉类烹调不当发生焦糊时,食物中的脂肪会大量产生苯并芘类致癌物。
微波炉加热会产生那么高的温度吗?范志红表示,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正常使用,水分没有被蒸干,食物温度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
疑问二:微波食品的营养会流失吗?
【回应】 微波加热不会比其他烹调方式导致更多的营养流失;脂肪高而水分低的食品不适合用微波炉加热
张兆镗认为,食品营养是否流失,取决于烹调烹饪过程是否合理、操作是否科学,与使用微波炉还是其他烹调方式没有关系。“可以说,任何烹调方式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营养流失,而使用微波炉并不会比别的方式流失更快、更严重。”
范志红说,对于高水分食品来说,只要加热时间、温度合适,微波加热并不比其他方式多损失营养成分。有大量研究证明,蔬菜、水果等食品在用微波烹调时,因为加热时间短,达到同样中心温度时,其维生素c、类黄酮和叶绿素的损失较小。
据介绍,国外的一项试验中,烹调了4种蔬菜,包括嫩芸豆、茄子、苤蓝、萝卜。分别用传统烹调方法、压力烹调、微波烹调来处理,结果发现,无论哪一种烹调方法,其中蛋白质、脂肪、总灰分、钙、磷、铁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变化都很小。真正变化大的是维生素c,它在高压烹调中损失最大,其次是微波烹调和传统烹调。
“微波烹调也不是十全十美。”范志红说,据学者研究发现,部分鱼类、肉类在微波烹调后omega—3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较多。在鱼类烹调方法当中,清蒸和压力锅烹调保存营养较好。微波烹调更适合那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太高的食物。
疑问三:微波炉辐射损害健康吗?
【回应】 我国微波炉生产标准与国际标准、欧盟标准一致;发达国家使用微波炉也很普遍
微波辐射对人体有损害吗?张兆镗说,波按照频率分类从低到高为:长波无线电(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x射线、γ射线,波对人体的危害与其频率成正比、波长成反比。微波介于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之间,“可见光,我们每天都在沐浴;而平常用收音机收听的广播就属于无线电波。合理使用微波,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伤害。”
微波辐射的“合理使用”范围是多少?记者分别查阅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0335—2—25)、欧盟标准(en60335—2—25)、我国的国家标准(gb—4706.21),发现对微波辐射标准的规定完全相同:在微波炉运转过程中,其外表面50毫米或以上任何一点的微波泄漏,均不应超过50瓦/平方米(即5毫瓦/平方厘米)。
我国生产出的微波炉,有没有遵照这个标准?记者走进位于广东顺德的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在该公司的一个检测室,产品检验员现场演示了微波炉的辐射量。通过一台美国进口的“微波泄漏检测仪”,记者看到,一部正在接听中的某时尚手机,紧贴其机体测得的最大辐射数值为0.33毫瓦/平方厘米,主动拨出电话时为2.61;而另外两台不同品牌的手机,拨通状态的辐射值分别为2.52和3.45。与其相比,一台微波炉在工作状态下,正面的微波泄漏值分别为:紧贴探头时0.06,距离10厘米时0.03,距离20厘米时0.01,距离30厘米以上则检测不到;如果是放在顶部门开口的部位,最大值为0.52,远低于国际上和我国规定的5。“这一指标是必检的,每台出厂的微波炉都要过关。”该检验员说。
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总经理朱凤涛告诉记者,他们年产微波炉近3000万台,其中70%以上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全球145个国家,单一国家中,以美国最多。“这些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规定很严格,但他们的微波炉使用却非常普及。”
疑问四:致癌传言如何产生?
【回应】 可能源于美国的一场医疗官司
对微波炉烹饪食物有害的猜测,由来已久。1991年美国一场引人瞩目的官司,让一些人产生“微波加热不安全”的怀疑:一名患者手术很成功,但在随后的一次输血中死亡,而她输入的血是由微波炉加热。后来,这件事被写成文章刊登在美国的一家网站上,2003年,这篇文章经国内某媒体翻译刊登。不少人据此认为,微波加热“使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具有毒性,还可能致癌。”
事实真是如此吗?美国那名患者缘何死亡?记者了解到,美国法院经过多方调查,判决死者的死因并非由于微波炉加热后的血液产生了毒性,而是加热时间控制不得当,使血液产生了溶血现象(即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通过网络搜索,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庭审记录。据了解,现在医学界禁止用普通微波炉融化冷冻的血浆,原因正在于其加热时,由于受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导致溶血。
链 接
微波炉使用注意事项
微波炉可用的容器包括陶瓷、玻璃和塑料三类。日常的瓷制碗盘以及用来煲汤的陶瓷锅,都可以用于微波炉。塑料一定要用能够耐受100摄氏度的无毒塑料,最好是专用的微波炉塑料餐具。普通塑料袋不要用于微波炉加热。
有膜或有外壳的食物不宜微波加热,容易爆出。
脂肪含量高而水分含量低的食物,如奶酪、坚果、五花肉等,用微波炉加热时要小心,因为水分少,温度上升快,容易焦糊或炸开。此外,鱼干、肉干等水分含量太低,微波加热时非常容易焦糊。
酸奶和其他含有活菌的食品不宜用微波炉加热,因为会杀死有益菌,降低保健价值。
在使用微波炉时,应保持50厘米以上距离,当微波炉停止工作时再打开拿取食品。微波炉工作时,不要用眼睛直视。

热点内容
苹果手机为什么屏幕暗了一会亮了 发布:2025-05-20 12:50:35 浏览:143
收惊的小米为什么会少 发布:2025-05-20 12:40:02 浏览:70
蚂蚱为什么白天不出晚上出没 发布:2025-05-20 12:39:53 浏览:582
手机凌晨的时候为什么连不上网 发布:2025-05-20 12:09:24 浏览:743
为什么电脑文件不能直接预览 发布:2025-05-20 12:04:29 浏览:335
为什么喜欢摸男生后脑勺 发布:2025-05-20 11:52:37 浏览:741
电脑鼠标拉平均值为什么都是零 发布:2025-05-20 11:47:36 浏览:747
手机比例为什么是十六比九 发布:2025-05-20 11:32:00 浏览:604
你为什么会出现在时间 发布:2025-05-20 11:15:39 浏览:564
为什么男人很反感女人经常喝酒呢 发布:2025-05-20 11:11:10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