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为什么颜色发黄
‘壹’ 棉花苗期叶片发黄如何协调如何调理棉苗苗期叶片发黄如何调理。
"棉花苗期叶片发黄"称"棉花缺素症"。幼苗叶片呈苍白的淡黄绿色属于缺氮症。
缺氮症的症状:幼苗叶片呈苍白的淡黄绿色,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变为黄色,以后常呈不同色度的红色,最终形成褐色,叶片干枯,过早地脱落。由于主茎(初生茎)的生长在早期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发育迟缓。植株上的叶片数量、叶枝减少,果枝少而短,中上部棉铃形成受到影响。症状易表现于幼苗期、花铃期。
注意事项:现实中,因底肥少用尿素等氮肥,且苗期对氮的需求比例较高,所以,在苗期、蕾期的症状表现较为突出。但在中后期由于过量的追施尿素而导致氮素过剩,造成植株徒生旺长。
施肥方法:追施氮素化肥的首选是尿素,同等的用肥量,一般棉田在盛蕾期追施一次即可。前期可叶面喷施"壮汉"500倍+0.5%浓度的尿素,中后期可混用1%~3%的磷酸二铵水溶液,补氮又补磷。
‘贰’ 为什么棉花会得黄枯萎病
最佳答案
发病原因:
前期氮肥施用过量。氮肥施入过量,使土壤性质偏酸,嫩弱的根系根本就没有吸肥多的能力,特别是在苗期氮肥施用超级过量,就会发生烧根死苗现象;严重过量就会发生烧根黄苗不长;一般过量不发生肥害,也会出现疯长株高、蕾花少的现象。
连阴雨天气过多。过多的连阴雨水也会导致棉花旺长,使果节枝位提高、花蕾距离拉长,特别是在氮肥施入过多或其它营养元素缺乏下,就会使棉花生长营养不平衡,出现花黄蕾萎、只长棉楷少结桃的现象。水分过量浸渍,同样也会使棉株黄萎不长。
病虫害发生严重。首先是盲蝽蟓对棉花的为害,主要为害棉花的嫩叶、幼芽、幼嫩花蕾,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碎叶和多头枝叶丛生。早播、肥水充足、生长茂盛的棉田为害严重。盲蝽蟓怕光、喜阴湿、昼伏夜出,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偏重发生。其次是棉花黄、枯萎病,主要症状为:植株矮缩,叶片有黄、白斑点,似热水烫状,枯萎落叶,剖析茎秆至根部,呈现黄褐、黑色,主根茎死亡。特别是氮肥施入过量棉田,使土壤性质偏酸,在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棉田黄、枯萎病毒则偏重发生。防治方法:
科学管理种棉。一是按棉花生长规律控制施肥量,即苗期至现蕾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以少施速效氮肥,多施缓释型钙镁磷钾肥和有机质肥,约占总施肥量的10%~15%;现蕾至扬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要轻施、稳施氮磷钾肥,约占总施肥量的15%~20%;扬花至结龄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要重施氮磷钾肥和有机质肥,约占总施肥量的60%;结铃至吐絮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要因地制宜补施氮肥或棉花专用复合肥5%(含氮磷钾22% ~13%)。二是统一行动,群防群治,根据虫情预报对症用药,瞅准害虫繁衍关键时刻着重捕杀。
配方平衡施肥。是以1%~2%生物菌肥、50%~60%有机质肥、10%~20%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肥、30%~40%氮磷钾大量元素肥的“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比例。“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打破了传统施肥只用氮磷钾的习惯,改变了“一炮轰”的施肥做法,减少了作物缺素症、拮抗综合征、黄、枯萎病和其它病虫害以及施肥过量引发的肥害症。
对症用药救治。防治黄、枯萎病用300~500倍甲K·杀菌灵10~15g,加40g“漯效王”叶面营养液混合,对初发病棉田全面喷施;同时用 600~700倍80%恶霉·福20g即 “绿享9号”,加20g“极动力”多元素叶面肥液直接滴灌根部。实践应用验证,简单实用,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防治成本低,治愈效果快的双重效益,对黄、枯萎病有一次性治愈的效果。
‘叁’ 棉花叶子黄,厚,脆,死亡是咋回事
棉花叶子黄,厚,脆,死亡可能是田间湿度大,病害等引起,应该找到病原,对症防治。
原因分析:
1、病害引起的黄化脱落
黄萎病;6月中下旬以来,黄萎病在全省各地特别是老棉区发病重,落叶型黄萎病发病症状为: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
角斑病、轮纹斑病;这两种病害也可造成叶片变黄甚至脱落。
解决方法:
杀菌剂防病。
药剂应轮换使用,防病可结合治虫和喷叶面肥一并进行,减少田间劳动强度和田间湿度,亩用药液量不低于40~50公斤。
选用7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喷雾预防角斑病和轮纹斑病等其他病害。
2、田间荫蔽、湿度大
部分棉农种棉花仍然沿袭小垄小行距栽培模式,由于苗期多次降雨降温,苗病严重,因为怕苗病死苗,因此留苗密度普遍偏大,甚至有的地块亩密度高达5000~6000株。
6月份以来温度高雨水多,棉株生长过旺、过快,化控措施又不到位,形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小气候变劣,土壤板结严重,雨后田间高温闷热,直接造成下部叶片提前黄化脱落。
解决方法:
降湿和提高通风透光率。
采取雨后浅中耕5厘米左右,降低田间湿度,为减少郁闭、应及时去掉下部老叶、黄叶、病叶,空果枝和空棵,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消灭部分病菌和虫卵,郁闭严重的地块还要进行推株并垄。
3、缺素引起的叶黄落叶
6月中下旬棉株生长快而旺,消耗营养多,加之密度大部分地块封垄早,既没追施蕾肥,花铃期又没及时追上肥,出现了脱肥现象,从而造成下部叶片黄化脱落,缺素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状况:
(1)缺氮素;棉株缺氮表现为茎秆细弱,上部叶片变薄变小,叶色变淡,老叶均匀褪绿呈黄绿色,严重时黄化枯死脱落。
(2)缺钾素;棉花是喜钾作物,施钾肥量不足可造成因缺钾而诱发抗虫棉落叶现象。表现为中下部叶片叶尖、叶缘黄化焦枯、叶片皱缩,随后在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展为褐斑,最后整片叶成红棕色、叶缘下垂,叶片枯死。
(3)缺镁素;花铃期及后期容易发生。缺镁表现为下位叶脉间组织失绿形成黄色斑块,有的可逐渐转变为紫红色,甚至全叶呈紫红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并可见较清晰的网状脉纹。
(4)缺锰素;棉花对锰比较敏感,由于前期生长量大加之我省部分土壤属潜在性缺锰,部分植株表现锰缺乏症状,表现为叶片褪绿缺乏光泽呈灰黄色或灰红色,后期叶片早衰脱落。
解决方法:
对于因缺氮肥和钾肥引起的黄化脱落现象,应于8月10日前补施盖顶肥,一般亩施尿素5~7.5公斤,加硫酸钾或氯化钾5~7.5公斤,满足中后期生长需要。
对徒长棉田要重点搞好化控,可有效控制赘芽的萌发和上部果枝过度伸长,增强中下部通风透光。
4、浇水不当
在棉花幼苗期一般气温并不太高,如浇水过早过多,就会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地温,影响棉苗正常生长,容易感染各种病害,并且会棉根向下生长深扎。
这个时期的棉苗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如不往深层伸展,就不利于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棉花叶子变黄。
解决方法:
因此,在苗期应该适当控制水分,做到早中耕,勤中耕,使棉株主根深扎,增加旁根数量,让棉苗生长敦实健壮,早现蕾早开花,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苗期浇水除用隔行开沟轻浇小水的方法外,有些地区采用长2-3尺的圆木棍削尖一端,在棉苗旁边2-3寸处插6-7寸深的小洞,用水壶将水灌进洞穴,待水渗后盖土。
‘肆’ 棉花缺硼有哪些症状
棉花苗期缺硼表现在棉苗出土后,顶芽发育停滞,子叶变大、变厚、发脆,颜色变深,常萎蔫下垂成“个”字型,(正常的棉苗成“丫”字型);真叶出现迟,严重的不出真叶,最后死苗。有的腋芽萌发成多头,叶小,易形成矮化型的多头棉。进入蕾期后,基部叶片增大、肥厚、质脆、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缺硼棉株叶柄比正常的短而粗,表面粗糙多毛;上部新叶薄而皱缩,边缘失绿,多卷曲呈杯状。
严重时,下部叶的叶脉木质化,主脉与叶柄呈明显的扭曲状,并纵向开裂。缺硼棉株新生幼蕾发黄,苞叶开张,极易脱落,因此病株一般中下部不坐蕾,只在顶部残存数个幼蕾,但这些幼蕾在继续生长中也迟早脱落,形成所谓“蕾而不花”;同时病株表现档紧节密,株型紧凑(容易误断为矮壮苗);进入花、铃盛期病田开花稀少,所开的花形小、势弱,花粉败育,冠短,常不能完全开放。少数成铃的,铃小且瘦,其嘴常尖而弯曲,开裂不良,基部变黑。典型的病株由于顶芽萎缩,主茎不能正常伸长,正常生育进程被扰乱,常见中部功能叶变得既大又厚,绿色深浓,形成枝叶密集的多头簇状株型。
缺硼的另一个特征症状是从棉苗4~5片真叶期,就开始在叶柄上出现多量肿胀突起的暗绿色环带,手指触摸有明显的节凸感,纵剖时,环带相应处为暗绿或褐色。此环带数量的多少及其鼓凸的程度与病情相应。叶片病变越显着,所成环带越密、颜色越深、鼓凸也越厉害。严重病株的生长点嫩茎部分也可出现。棉花中、轻度缺硼时,其株形、叶片等外部形态均与正常棉株无明显差异,但从蕾期开始,叶柄上出现明显的暗绿色环带。华中农业大学根据叶柄环带率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叶片含硼量均呈极显着负相关的试验结果。
硼营养对棉花主茎叶柄环带的影响(%)
叶柄环带与叶片含硼的相关性
提出以叶柄环带率作为棉花潜在性缺硼(中、轻度缺硼)的形态诊断:指标。据棉花蕾期调查结果,在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主茎叶的叶柄环带率(出现环带叶柄占主茎总叶柄的百分率)大于8%、黄河流域棉区叶柄环带率大于3%时,棉株可能缺硼。
‘伍’ 棉花的花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
棉花长这么长的棉絮并不是为了人类而长,而是为了使自己能很好地传宗接代。因为棉花和柳树、蒲公英一样,都是所谓的“风媒花”。它们的种子上长着长长的绒毛,以便能随风飘荡,把种子撒遍四面八方。人类正是利用了棉花的这一点;每次总是选择棉絮长的棉子留种,久而久之,棉花的棉絮变得越来越长,棉花,就按照人类的意志成长。
有趣的是,棉花的花竟然是一条“变色龙”,早上开花时,是白色的,没多久,变成了淡黄色;到了下午,棉花逐渐转红,最后变成紫色。其实,这是奇妙的花青素在变把戏。棉花的花瓣里含有花青素,而花青素的颜色,是会随着温度、酸碱度的不同迅速变化的。这样,一天之内,随着太阳的照射不同,温度不同,棉花的花朵便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装束”。另外,不同的品种、花色也常常是不一样的。例如,陆地棉的花是白色的,亚洲棉的花是白色、黄色或红色的,而海岛棉的花却是金黄色的。
棉花在开花和结桃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需要磷肥,如果磷肥不足的话,常常会造成落蕾掉铃。本来,给棉花施点磷肥并不困难,可是,如果按照常规的施肥方法——把磷肥施到泥土里,那可不行,因为这样棉花不能很快地吸收。这可怎么办呢?人们采用了巧妙的办法——根外追肥,直接把磷肥喷到棉花的叶子上。
原来,棉花叶子上有许多气孔,这些气孔是庄稼平常呼吸时进出气体和水分的地方。严格点讲,这些气孔算是“鼻孔”。你在叶上喷射了磷肥,磷肥(过磷酸钙)的溶液就顺着这些鼻孔进入叶脉,再由叶脉送到棉桃以及各个部分去。这下子,“鼻孑旷就变成了“嘴巴”。
棉花全身是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棉花,主要是为了收棉絮。
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棉花成了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用来制造人造丝、照相底片、人造革、假漆、无烟火药等。
‘陆’ 棉花中下部叶子发黄,整片地差不多都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样防治
可能是由于近期持续阴雨、低温、寡照,造成棉花的光合作用减弱,叶绿素和有机养分合成受阻;田间长期积水,影响土壤通透性和微生物活动,棉花根系长期处于涝渍之中,造成棉花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养分吸收和供应,引起棉田缺锌、钾等生理性病害症状。这种病状表现为棉株叶片退绿、发黄、发红,导致叶片变薄、脱叶、蕾铃严重脱落。棉花具有很强的自身补偿能力,应当尽快做好以下工作:
1、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发育。
2、及时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对于缺硼、锌棉田,同时喷施硫酸锌和硼砂各0.2%水溶液,每亩用水量50公斤,连续喷施3-4次,每次间隔5-7天。
3、如果未施花铃肥,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已经施用过花铃肥,适当补施,每亩尿素4-5公斤。
‘柒’ 棉花的花为什么会变颜色
科学研究认为,它的花瓣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在酸性的环境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的环境条件下呈蓝色。花青素本来没有颜色的,所以人们亦叫它五色花青素。棉花初开时,花瓣中的色素主要是无色花青素,所以看上去是乳白色。当花开了以后,花青素就慢慢增多,尤其是随着植物的呼吸作用,花瓣中的酸性亦不断增加,这样,使花青素在酸性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红颜色。
人们不仅要问,棉花花中的花青素为什么会逐渐增多呢?科学界普遍认为与太阳光照有关系,在晴天,阳光充足,花的颜色就变的快;可在阴雨天,颜色就变得慢。人们还做过这样的试验,用有颜色的纸盖住棉花花的某一部分,使它不受阳光的照射,几小时后,被盖住的部分颜色就浅。如果有意把花苞叶剥去,使花的基部也能晒到阳光,结果花的基部也照常能够变红色。同时,科技人员还发现,花的颜色变化与外界温度高低关系也很大。高温干旱,颜色就变得快,阴天凉爽,花的颜色就变得慢。
但是,棉花品种不同,花的颜色也就不一样。如陆地棉和亚洲棉的花是乳白、浅黄到紫红色;海岛棉的花多为柠檬黄到金黄色。此外,人们在棉花育种过程中,还发现了少数野生棉花的花还有其他颜色,而且从开花到花的脱落,变化很小,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探讨问题,棉花的花颜色变化,不一定光是酸碱度引起的,可能还与它的先天性和其他因素有关。
‘捌’ 棉花幼苗在生长阶段出现叶子焦黄现象怎么回事
1、田间荫蔽、湿度大
部分棉农种棉花仍然沿袭小垄小行距栽培模式,由于苗期多次降雨降温,苗病严重,因为怕苗病死苗,因此留苗密度普遍偏大,甚至有的地块亩密度高达5000~6000株。6月份以来温度高雨水多,棉株生长过旺、过快,化控措施又不到位,形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小气候变劣,土壤板结严重,雨后田间高温闷热,直接造成下部叶片提前黄化脱落。
解决方法:降湿和提高通风透光率。采取雨后浅中耕5厘米左右,降低田间湿度,为减少郁闭、应及时去掉下部老叶、黄叶、病叶,空果枝和空棵,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消灭部分病菌和虫卵,郁闭严重的地块还要进行推株并垄。
2、病害引起的黄化脱落
(1)黄萎病;6月中下旬以来,黄萎病在全省各地特别是老棉区发病重,落叶型黄萎病发病症状为: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
(2)角斑病、轮纹斑病;这两种病害也可造成叶片变黄甚至脱落。
3、缺素引起的叶黄落叶
6月中下旬以来我省各地降雨比历年同期偏高三成多,棉株生长快而旺,消耗营养多,加之密度大部分地块封垄早,既没追施蕾肥,花铃期又没及时追上肥,出现了脱肥现象,从而造成下部叶片黄化脱落,缺素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状况:
(1)缺氮素;棉株缺氮表现为茎秆细弱,上部叶片变薄变小,叶色变淡,老叶均匀褪绿呈黄绿色,严重时黄化枯死脱落。
(2)缺钾素;棉花是喜钾作物,施钾肥量不足可造成因缺钾而诱发抗虫棉落叶现象。表现为中下部叶片叶尖、叶缘黄化焦枯、叶片皱缩,随后在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展为褐斑,最后整片叶成红棕色、叶缘下垂,叶片枯死。
(3)缺镁素;花铃期及后期容易发生。缺镁表现为下位叶脉间组织失绿形成黄色斑块,有的可逐渐转变为紫红色,甚至全叶呈紫红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并可见较清晰的网状脉纹。
(4)缺锰素;棉花对锰比较敏感,由于前期生长量大加之我省部分土壤属潜在性缺锰,部分植株表现锰缺乏症状,表现为叶片褪绿缺乏光泽呈灰黄色或灰红色,后期叶片早衰脱落。
解决方法:
对于因缺氮肥和钾肥引起的黄化脱落现象,应于8月10日前补施海餐沃大量元素水溶肥肥,一般亩施尿素5~7.5公斤,加海餐沃磷酸二氢钾,满足中后期生长需要。对徒长棉田要重点搞好化控。可有效控制赘芽的萌发和上部果枝过度伸长,增强中下部通风透光。
4、浇水不当
在棉花幼苗期一般气温并不太高,如浇水过早过多,就会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地温,影响棉苗正常生长,容易感染各种病害,并且会棉根向下生长深扎。这个时期的棉苗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如不往深层伸展,就不利于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棉花叶子变黄。
解决方法:
因此,在苗期应该适当控制水分,做到早中耕,勤中耕,使棉株主根深扎,增加旁根数量,让棉苗生长敦实健壮,早现蕾早开花,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苗期浇水除用隔行开沟轻浇小水的方法外,有些地区采用长2-3尺的圆木棍削尖一端,在棉苗旁边2-3寸处插6-7寸深的小洞,用水壶将水灌进洞穴,待水渗后盖土。
棉花的养护要点:
1、棉花从7月上旬进入开花期,到8月底、9月初吐絮这段时间为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时期棉农务必要管理好下面几点;
施好花铃肥、浇好花铃水、促稳防脱、防虫控害、打好花铃枝。
2、播种棉花时,无论什么品种,一定要注意提高品种纯度,确保种子质量,防止多乱杂。并做好播前晒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减轻苗期病害。
3、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