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为什么佛菩萨的袈裟颜色不一样

为什么佛菩萨的袈裟颜色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08-23 18:50:57

❶ 为什么袈裟的颜色都是土黄色的

情况是这样的.
僧人穿的衣服叫"衲衣",有大中小三件.
小衣用五条布缝制,是打扫劳作穿的.相当于工作服.中衣用七条布缝制,是平常穿的.大衣用九条布甚至是二十五条布缝制而成.是礼服.
这三种僧衣总称"袈裟".
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根据佛教规定,僧人穿的衣服必须染色,但不许用赤青黄白黑五种正色.不染的衣服是白色,所以僧衣必须染色.
而不能用五种正色,就只能用杂色,即袈裟色.佛教规定袈裟色为红与黄的混合色.当然由于给人视觉不同,有人觉得这是橙黄色,有人感觉则是土黄色.
总的来说,袈裟颜色的规定就是不能用正色.后来明朝规定,僧人可以穿黑色或黄色的衣服,僧人也要在上面缝制上一些别的颜色的布条,表示自己穿的衣服是杂色的.

❷ 请问佛教人为什么穿的衣服都不样比方颜色有中色和灰色有什么不一样

出家人的衣服,古代称为“粪扫衣”,就是指用一些破旧的布料做成的衣服。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因为中国的气候与印度有很大不同,所以衣服的款式有很大改变,除了袈裟仍然采用一块布,中国的出家人增加了海青,海青的颜色依然采用“粪扫衣”的风格,用灰色、褐色等等,看起来像旧的,用意是让出家人专心修行,远离世俗对美丽衣着的追求。世俗之人对美丽衣着的追求永无止境,而出家人反其道而行,对治心中的贪嗔痴。

❸ 为什么寺院里的僧人袈裟的颜色不一样,有

与级别、职责无关。那是世间颠倒间。
仅仅是因为因缘各异而已,只要不只要不是,鲜艳的正色,是坏色,就是如法的。

念经持咒不如念佛,简单直捷!
建议早晚刷洗后,面西站立合掌,念十声‘南无观世音菩萨或南无阿弥陀佛’,平时也可有空多念!趋吉避凶!至诚恳切,坚持有奇效!(若生病体虚无力站,亦可能跪则跪,不能跪则坐,不能坐可右侧吉祥卧着念!跪、坐可出声,卧时无须出声。)
平时念佛,入污秽处不得出声,默念即可!
急时不拘礼仪不拘姿势,随方便,至诚恳切,急声念大声念以上名号,效必果!比如产时妇女裸露下体生产,污秽血水,若痛苦难忍,若遇难产,可大声至诚念菩萨名求救,必有感应。(此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民国印光大师所传)
有什么求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加持你解决,佛菩萨有求必应!
具体事例请网络《观音菩萨感应录》或《念佛感应实录》。
急则念观音,治其标。
缓则念弥陀,治其本。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祝六时吉祥,福慧圆满!
南无不大呀(皈依佛)
南无达摩呀(皈依法)
南无僧伽(ga第一声)呀(皈依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音拿摩,阿音a第一声

❹ 为什么那些和尚的袈裟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褐色的有什么意义

佛教对僧衣服色的主要规定有两条。一是颜色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

虽然避开上色和纯色,僧衣颜色仍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但佛教早期多选用赤色作为衣色,所以佛教在汉朝刚刚进入中国时,僧侣也是“披赤衣”的。

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我国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

到了三国时期,僧侣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响而逐步趋向于缁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时开始称僧徒为“缁衣”或“缁流”。

唐朝时,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代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尊重。

唐宋以后,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当时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类,规定禅僧穿茶褐常服、青绦和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常服、绿绦和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绦和浅红色袈裟。

(4)为什么佛菩萨的袈裟颜色不一样扩展阅读:

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会(即五条衣)、郁多罗僧(即七条衣)、僧伽梨(即九条大衣)三种,称为三衣,其制法一定。有关颜色,虽有诸说,大抵不拘颜色,而以质素为要。然后世流于华美,至用黄、赤等正色或金襕衣等,殆失本制。

又搭袈裟,由于印度属热带地方,多直接用袈裟衬着其身,故印度僧团唯拥有三衣。而在中国、日本等地,则将袈裟被着在褊衫或僧服上,袈裟与衣,合称袈裟衣。

尤其在日本安陀会出现种种变形,衍生五条袈裟、小五条、三绪五条袈裟、种子袈裟(或轮袈裟)、叠五条(或折五条)、络子、威仪细、铃悬之别。

此外,另有平袈裟、甲袈裟、衲袈裟、远山袈裟等种别。相传金襕衣系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奉施佛者,中阿含经卷十三、贤愚经卷十二等记其事缘,然不见于诸律。

❺ 僧人身上穿的不同颜色的僧袍有什么区别

僧人身上穿的不同颜色的僧袍其实就是身份派别不同的区别。

在佛教里面对于僧服的颜色始有严格的区别的,首先僧服不能使用纯色,也不允许直接上色,像红黄白黑这样的颜色都是不允许使用的。其次新的僧衣上面也需要点上一点别的颜色,这个颜色在佛教里面叫做坏色。

比如在西藏的佛教里面就有黄教、红教、花教以及白教的区别,他们穿的僧袍就跟自己教的颜色是一样的。其实佛教里面也是有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只有达到一定的等级才能穿什么样子的衣服,这个是不能随便穿的。一般只有等级很高的僧人才有资格穿袈裟,一般都要做到住持级别才可以。

当然僧人并没有规定固定的僧袍颜色,有的地方还会穿灰色的僧袍,这个还是要根据每个寺庙的规定来确定。

❻ 和尚的僧衣颜色,为什么不全都一样

和尚的衣服是和尚的身份证明。如果你问和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一时答不上来。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的僧侣有不同颜色的衣服。不同寺院的僧侣站在一个地方,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这是佛教在中国不同民族间传播的结果。佛教在中国的汉、藏、傣等民族中传播了近两千年,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佛教体系。

明朝洪武初年,对僧服的颜色有统一的规定。根据当时佛教的三大范畴,即禅宗(禅宗)、讲学(天台、华严、法湘宗)、教法(也称为法律、从事丧礼和仪式),规定禅宗僧人应穿茶褐色衣服、绿带、玉色袈裟;传教士应佩戴玉色服饰;绿带和浅红色的法衣;传教士应该穿肥皂衣黑色的腰带和浅红色的法衣。

❼ 佛教中比丘的袈裟为什么颜色不同

不知道不要乱说,袈裟是不分等级的。每一位受了具足戒的僧人都有袈裟,分为三衣,分别叫安陀会(五衣)、郁多罗僧(七衣)、僧伽梨(大衣)。

❽ 出家人的袈裟为什么是黄颜色啊

佛教的僧服没有颜色的统一要求,只是必须穿败坏色,不能穿正色的,如白色、黑色、蓝色等等。
所以,出家人的衣服通常都是褐色或灰色的。

只有在重大的法会或纪念活动时,才有穿黄色或红色的,但是也必须是拼接的,而不能穿整幅的

❾ 灰色的僧衣和黄色的僧衣有啥区别

袈裟的颜色一般代表不同的工作类别,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多数以青、泥(皂、黑)、茜(木兰色)三种为袈裟之如法色,然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舍利弗问经等不同,而以青(化地部)、黄(大众部)、赤(法藏部)、黑(说一切有部)、木兰(饮光部)五种为如法色。




(9)为什么佛菩萨的袈裟颜色不一样扩展阅读:

现在的僧衣大多是褐、黄、黑、灰等颜色,也有湘色(即黄绿色)的,没有一定的规制。

佛教对僧衣服色的主要规定有两条:一是颜色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

虽然避开上色和纯色,僧衣颜色仍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但佛教早期多选用赤色作为衣色,所以佛教在汉朝刚刚进入中国时,僧侣也是“披赤衣”的。

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

到了三国时期,僧侣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响而逐步趋向于缁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时开始称僧徒为“缁衣”或“缁流”。

唐朝时,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代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尊重。

唐宋以后,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当时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类,规定禅僧穿茶褐常服、青绦和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常服、绿绦和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绦和浅红色袈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袈裟 (僧众身上法衣)

热点内容
硬的东西吃下去胃会痛为什么 发布:2025-05-18 03:35:03 浏览:83
为什么喝酒很长时间后会吐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656
抖音直播的tb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3:34:19 浏览:84
为什么说用电脑交作业更方便 发布:2025-05-18 03:29:31 浏览:935
为什么软件都用不了网 发布:2025-05-18 03:25:47 浏览:569
父子之间为什么搞不好关系呢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712
手机为什么不能代替对讲机 发布:2025-05-18 02:56:09 浏览:133
为什么小米门锁开门时故障 发布:2025-05-18 02:44:22 浏览:559
为什么微信听语音手机会关机 发布:2025-05-18 02:37:55 浏览:571
苹果电脑开机为什么没有画面 发布:2025-05-18 02:29:13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