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背上的点点为什么颜色不同
㈠ 瓢虫背上的星星数量都是不同的,对自身有什么影响
有联系的。瓢虫是昆虫纲鞘翅目瓢甲科生物的统称,不同种类的瓢虫体表的花色(也就是斑点)的数目是不一样的,在瓢虫中,七星瓢虫属于肉食性的瓢虫,它的食物为蚜虫和螨虫,但绝大部分瓢虫都是植食性的瓢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害虫。
和所有的野生动物一样,瓢虫不会像人类那样拥有一个可以庇护的住宅。他们只能坚强地忍受各种恶劣的气候,有时他们会藏身于树叶之下,把它作为挡风遮雨的保护伞。
当它最后破蛹而出变为一只新的成年瓢虫时,还要经历一些转变,因为此时它的身体仍旧柔软娇嫩,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它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吸取氧份,使它的体色慢慢加深,斑纹也会逐渐显露出来,几个小时后,它就会变得和花园中其他成年瓢虫一模一样了。
㈡ 瓢虫的星点不同表示种类也不同对吗
正确。比如说七星瓢虫与二十八星瓢虫就是不同的种类。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代表性瓢虫。体长约8mm,翅膀为红色,正如中文名称所提示,其有7个黑色图纹。在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图样的差异存在。以蚜虫与叶螨维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间会有同类互食的情形发生。
二十八星瓢虫是危害蔬菜的典型有害瓢虫,它是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统称,以危害茄子和马铃薯为主。二十八星瓢虫典型特点就是背上有28个黑点(黑斑),这是与其他瓢虫最显着的区别,在昆虫学分类上属于鞘翅目瓢虫科,俗称花大姐、花媳妇。
㈢ 为什么七星瓢虫身上有各种形状和颜色呢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 毒性 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
七星瓢虫
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㈣ 瓢虫身上斑点众多,这隐藏了什么秘密如何用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