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袋为什么要分颜色
1. 医用垃圾袋颜色分几种颜色用于那些废弃物
设置三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利器盒装损伤性废物。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以下5类:
1、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
3、损伤性废物。
4、药物性废物。
5、化学性废物。
医院建立严格的污物分类收集制度,所有废弃物都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中,在装满3/4时有专职回收人负责封袋运送。
(1)输液袋为什么要分颜色扩展阅读
医疗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渗漏、溢出等,而且另时存放不能过久。医疗垃圾的处置人员在其进行专业培训基础上要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所有这一切工作,将确保医疗垃圾处置顺利进行。
医疗垃圾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均应按章办事。从医疗垃圾产生的场所开始至焚烧处理场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要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要坚持用严管理、科学管理。
首先从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要有严格区分标识,一般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有害废弃垃圾放入红色塑料袋,传染性垃圾放入白色塑料袋,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锐器垃圾放入硬容器内。
2. 哪些输液需要避光使用
需要避光输液的注射剂有以下九大类:
1、维生素类药物:复方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和叶酸。
2、噻嗪类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
3、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
4、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酚磺乙胺等。
5、芳胺类药物:对氨基水杨酸。
6、含有不饱和碳键的药物:两性霉素B。
7、抗肿瘤药物:顺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表柔比星、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紫杉醇、长春瑞滨、依托泊苷、多西他赛、利妥昔单抗、昂丹司琼、亚叶酸钙。
8、心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尼莫地平注射液。
9、其他药品:甲钴铵注射液(弥可保)等。
3. 输液袋和血袋材质有什么区别
输液袋现在多采用三层或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即三层或五层高分子材料(多为聚丙烯)采用共挤出方式压制成膜,再制成袋。曾经也用PVC材料,但因其中多含有增塑剂如DEHP等致癌物,故现已为大多数厂家抛弃。
血袋多采用PVC材料制成。
4. 什么药物怕光,输液时用黑布蒙着
1、易发生光化降解的药物 1.1 硝普钠。硝普钠是一种速效降压药,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下分解加速。临床上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0.05%硝普钠溶液静脉滴注,在阳光下照射10分钟就分解13.5%,颜色也开始变化,同时pH下降,室内光线下,半衰期4h.硝普钠经光线照射后,生成激发态的硝普钠。然后分解为水合铁氰化钾和氧化氮。水合铁氰化钾进一步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及普鲁士蓝等。因此该注射液应临用前配制,避光滴注,并于12h内用完。 1.2 吡啶类药物。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西尼地平、尼莫地平等含有对光不稳定的结构,《中国药典》(2005版)中对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的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溶出度测定均要求避光操作。光稳定性试验表明,西尼地平光照条件下主要变成Z异构体,从降解产物的量来看。溶液光照4h与固体光照3天降解程度接近,说明溶液状态下西尼地平的光敏感性增加。尼莫地平注射液为治疗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对尼莫地平输液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表明,光线对其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是输液种类,最后是温度,因此,使用尼莫地平输液时应避光。 1.3 维生素类。维生素B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在可见光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失去侧链。水乐维他是水溶性维生素的复方注射剂,除含有维生素B2,还有B族的其他维生素、易氧化的维生素C及叶酸等,多为对光敏感的药物。因此在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中特别强调: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时,应注意避光。 1.4 噻嗪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在光、金属离子、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变色。临床上在葡萄糖氯化钠袋装输液250mL中加入复方氯丙嗪4mL,静脉慢滴40h左右,发现输液器终端滤器以上出现蓝色絮状团块样物质。该物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呈云雾状蓝色团块,无结晶和颗粒状物质。用同批号葡萄糖氯化钠和相同量的复方氯丙嗪混合,在避光下保持24h,液体澄明,无变化;随后将该袋输液直接放在光照下照射1h左右即出现蓝色絮状团块样物质,2h整袋输液出现较多的絮状蓝色团块样物质,形状和颜色同临床上出现的相—致,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变深。最终呈红棕色溶液。所以复方氯丙嗪用于静脉点滴时浓度不宜过高,尽快在短时间内用完,静滴时须注意避光。一次配药不宜使用时间过长,以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5 喹诺酮类药物。其注射液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中以喹啉羧酸类产品最多。但喹啉羧酸类药物大多对光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下降。近年来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光促反应特性的研究结果提示:光促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溶液状态和有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光促反应不仅可产生降解物,也可以产物聚合,其反应速度与溶液的pH及药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杨亚莉等比较了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水溶液在UVA光照下紫外光谱的变化,并根据HPLC法测定光照过程的含量,求出光解动力学参数T1/2,溶液中光稳定性顺序为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易对热稳定,对光则较为敏感,易分解,在照度4500Lx的室温条件下10天,分解约25%,且色泽逐渐加深。分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因此除出厂加用避光纸包装外。在运输、储存、使用滴注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光。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遇光不稳定,在强光下极不稳定,遇光分解。放在自然光下1h,颜色发生改变,为淡黄色。提示此药物必须避光保存并建议临床使用此输液时,应随配随输,避光滴注。 除上述药物外,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呋塞咪、利血平、盐酸普鲁卡因、黄芩素、维生素A等均为对光敏感的药物。 2 易氧化的药物 药物的氧化作用与化学结构有关,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均较易氧化。 2.1 酚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等,在氧、金属离子、光线、温度等的影响下,易氧化变质。有些氧化后形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酚磺乙胺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考察酚磺乙胺注射液在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光线对酚磺乙胺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次为输液种类及配伍温度。提示临床使用时宜避光。 2.2 芳胺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一2Na)是常用的抗结核病药。临床常以8~12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在避光条件下2小时静脉滴注完毕。但在滴注过程中,输液颜色随滴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深,以至不能供药用。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其发生脱羧反应生成褐色的间氨基酚,再被继续氧化形成二苯醌型化合物所致。此化合物的氨基容易被羧基所取代而生成3,5,3‘,5’2四羧基二苯醌,呈明显红棕色。这种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尤易发生。其中间氨基酚无治疗作用,其量的增加可进一步加速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降解;而二苯醌型化合物易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如溶液颜色深于配制时的颜色则不能再行滴注。该药物无论是药品说明书还是各类用药指南都明确指出,静脉滴注的溶液应新鲜配制,滴注过程应避光,溶液变色即不得使用。 2.3 含有不饱和碳键的药物。两性霉素B(Am 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易氧化的结构。对其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的实验考察表明,在8℃冷藏贮存24h,Am B含量下降小于2%,光照下25℃24h及34℃12h Am B含量下降均已大于10%,避光条件下24 h Am B含量下降低于10%.表明两性霉素B的5%葡萄糖注射液在光照下不稳定。临床使用Am B滴注时必须临时配制,避光滴注。 3 抗肿瘤药物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抗肿瘤的某些化疗药物由于具化学结构的特殊性,在滴注过程中由于有水的存在,可发生裂环、重排、水解、聚合、氧化、异构化等较复杂的反应,光照可催化上述反应的进程,因此我们应熟悉并掌握这类药物的特性,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光。 顺铂是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对顺铂注射液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光稳定性很差。在光照下,顺铂注射液会发生光水合反应和光氧化还原反应,色泽变化表现为黄色加深,直至金属铂析出,半衰期为3~6天。见光后会吸收一部分的光能,引发光化学反应,这是很多铂族金属配合物的特性。所以避光是保证顺铂注射液稳定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光照,包括紫外光、太阳光以及室内照明。同类药物卡铂、澳沙利铂等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光。 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尼莫司汀、塞替派、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米托蒽醌、丝裂霉素、表柔比星、长春碱、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羟基喜树碱、紫杉醇、达卡巴嗪等抗肿瘤药物对光、热敏感,在日光、高温、高湿条件下不稳定。上述化疗药物临床使用溶解稀释后,水溶液不稳定,光照加速反应。对阿霉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表明,日照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大,10min含量即下降10%左右,溶液颜色也逐渐变淡。因此上述化疗药物在临床滴注过程中应避光。 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拓扑替康、多西他赛、利妥昔单抗、昂丹司琼、亚砷酸等药物在光线照射下或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对药物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滴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光。
5. 红色输液袋是什么
药是怕光的,会改变药性,所以采用的是避光输液器,你看到就是红(棕色)袋。
输液加压袋使用方法:
1. 血浆袋或输液袋装入输液加压袋夹层中,将血浆袋或输液袋的悬挂绳子串入输液加压袋的吊环带内,然后将它吊在输液固定架子上。
2. 用手捏球充气,气体通过阀门、气管,自行流入输液加压袋的气囊内。
3. 输液量的快慢大小可由输液加压袋充气加压的高,低自行调节
4. 待输液结束后将气阀门按下,气阀即打开放气,将储气囊里的气体排出。
5. 如继续输液则重复上述动作。
6. 输液软袋,瓶属于医疗拉圾吗怎么处理输液软袋用什么颜色口袋
是属于医疗垃圾,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一共5类分类放在黄色垃圾袋或黄色收集箱内,然后堆放在暂存间,等待医废集中处置中心的人来运走,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暂存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更不能把医疗废物丢弃在马路边或生活区的垃圾箱内。
7. 输液袋是什么材料
依据里面装的不同的药物的吸着性及其他因素有不同材质的,一次性的塑料输液袋和输血袋是专门的医用级塑料加工制作而成,目前聚氯乙烯和聚丙烯两种材质应用最为广泛!
传统为PVC材质,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是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1] ,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1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其材质严格来说并不很适合装药品食品。
非PVC复合膜是由三层不同熔点的塑料材料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胺(PA)及多种弹性材料(SEBS),在100级洁净条件下共挤出膜的。
内层:为完全无毒的惰性聚合物,化学性性稳定,不脱落或降解出异物。通常采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
中层:为致密材料,具有优良的水、气阻隔性能。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
外层:主要是提高软袋的机械强度。目前市场上软袋所采用的材料通常有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
另外,从膜生产工艺上要求,三层材料的熔点不同,从内到外逐渐升高,利于由内向外热合,使其更加严密牢固,这也是优于PVC材料(高频焊接由外向内进行)的一个方面。PP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气阻隔性能,与各种药液有很好的相容性,能保证药液的稳定性。
8. 输液空瓶应用什么颜色袋子装,如何处理
医疗垃圾都是用黄色垃圾袋。
输液空瓶,不属医疗垃圾,
随便用什么袋子都可以。
如果塑料瓶,
可以卖废品。
9. 盐水袋是什么
盐水袋指填充物是生理盐水的容器。
一般常见的是在医院输液用到的输液袋,输液的容积一般在100ml以上,大者有1000ml,临床广泛用于重危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还有一种就是隆胸手术里的填充物。胸部隆得越大,引致胸部的袋爆破的机会越大,如盐水袋爆了,流出来的盐水身体会吸收,不会有生命危险。
(9)输液袋为什么要分颜色扩展阅读
盐水袋里的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水溶液,因为它的渗透压值和正常人的血浆、组织液都是大致一样的,所以可以用作补液(不会降低和增加正常人体内钠离子浓度)以及其他医疗用途,也常用作体外培养活组织、细胞,是人体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浓度。
生理盐水的功效与作用
1、避免细胞破裂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细胞外的一样,不会让细胞脱水或过度吸水而导致的破裂。
2、清洗伤口
生理盐水其实就是低浓度的盐水,经常用作清洗伤口,以及补充血容量。
3、纠正酸中毒
用生理盐水和5%或10%GS溶液交替静点的方法,能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克服酮中毒,又能补充水分及热卡。
4、维持体液的张力
生理盐水能供给电介质和维持体液的张力,可以用作补液以及其他医疗用途,也常用作体外培养活组织、细胞。
10. 请问现在医院挂水使用的水袋,是用什么材料的
目前医院常见的用于静脉输液包装的容器有:
玻璃输液瓶、聚氯乙烯(PVC)输液袋、非PVC输液袋3种。
玻璃输液瓶因无负压,必须有回气装置,易产生气泡,而且可能会带入空气中的微粒及微生物等原因,现已少用。
PVC输液袋和非PVC输液袋使用时无需回气并可挤压以加快输液速度,同时节省存储空间,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理想的输液包装材料还应该无物质释出及无药物吸附。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不用增塑剂的非PVC复合膜静脉输液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