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美术中把古代颜料的颜色称为什么

美术中把古代颜料的颜色称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1-22 09:09:00

㈠ 中国古代怎么称呼颜料的

古代颜色称谓大全

妃: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
丹:也称朱砂、铅朱、 朱色、 丹色、比大红活泼。
彤:赤色
茜: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赫: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鲜艳的红色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橙:柑橘的黄色。
缃:浅黄色。
昏: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古以秋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柳: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沈:深绿
碧:鲜艳的青绿色
翠: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缥:绿色而微白
艾:艾草的颜色。偏苍白的绿色。
靛:也叫“蓝靛”。用蓼蓝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呈深蓝绿色。藏:蓝而近黑
藏: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绀:纯度较低的深紫色
苍:即各种颜色掺入黑色后的颜色,如苍翠、 苍黄、 苍青、 苍黑、 苍白
缟:白色
素:白色,无色
霜:白霜的颜色。
莹:晶莹洁白
玄: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
缁:帛黑色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
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我国很早就利用矿、植物染料对织物或纱线进行染色,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

各类矿、植物染料的应用

早在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天然的赤铁矿粉涂染串珠贝和筋绳。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分工精细,专门设有官职“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并且有“染人掌染丝帛”(《周礼》)。高贵的丝和丝织物在染色以前,还要经过“暴练”处理(相当于现今的精练工艺)。在《考工记·幪氏》中曾经记述“暴练”的操作工艺:先是“以况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而后“昼暴诸日,夜宿诸井”,共“七日七夜”。对于丝织物,因为它比丝线紧密,暴练的时候要“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再“实诸泽器,淫之以蜃”,同样反复处理七昼夜。况水和栏(liàn)灰都是富含碱性的植物灰汁(碳酸钾等),栏灰就是楝木烧成的灰,而蜃是用贝壳煅烧出来的碱性更强的生石灰(氧化钙)。丝线和丝织物经过反复碱性灰汁或灰处理以后,就把纤维外面的大部分丝胶除去,有利于染色。织物染前的预处理——“暴练”大都在春季进行(“春暴练”),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夏𫄸玄,秋染夏”(“夏”的意思是五色)的染色生产活动。

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它们的提取和施染方法各不相同。

矿物颜料

前面提到的天然赤铁矿,是最早利用的矿物颜料,到春秋战国时期,仍然用来涂染粗劣的麻织物。当时称作赭衣,可能是用天然赤铁矿石粉涂染的,无领的赭衣作为罪犯的囚衣。此外,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也是古代重要的染红用的矿物颜料。在《考工记·钟氏》中曾经记述用丹涂染羽毛,丹就是朱砂。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麻布以及刺绣印痕上,都有用丹涂染的痕迹。由于朱砂颜色红赤纯正,经久不褪,一直到西汉,仍旧用它作为涂染贵重衣料的颜料。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朱红菱纹罗绵袍上的朱红色,经X射线衍射分析,它的谱图就和六方晶体的红色硫化汞相同。朱砂或赭石颜料施染以前,都要经过研磨,并且加胶液调制成浆状,才可以用工具涂到织物表面。从上面说的出土纺织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颜料研磨已经相当精细,涂染技术十分精良。除染红色的朱砂、赭石外,其他的天然矿物颜料有染白的绢云母,染黄的石黄,染绿的石绿等。

植物染料

我国古代所用的植物染料种类很多,按化学性质和染色方法来分,有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和还原氧化染料等。

直接染料和碱性染料栀子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应用最广泛的直接染料,《史记》中就有“千亩卮茜,……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秦汉时期采用栀子染色是很盛行的。栀子中主要成分是栀子苷。这是一种黄色素,可以直接染着于天然纤维上。又富含小檗碱的黄檗树的芯材,经过煎煮以后,也可以直接染丝帛。《齐民要术》中就曾经记述黄檗的栽培和印染用途。小檗碱属碱性染料,用来染丝绢、羊毛等动物纤维很适宜,南北朝时期的鲍照(约414—466)曾经写出“锉檗染黄丝”的诗句,表明当时用黄檗染丝很盛行。这不仅由于它染色方便,也因为小檗碱具有杀虫防蠹的效果。

媒染染料 茜草是我国古代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的媒染植物染料之一,《诗经》曾经描述茜草种植的情况(《郑风·东门之?》:“茹■在阪”,“茹■”就是茜草),并且讲到用茜染的衣物(《郑风·出其东门》:“缟衣茹■”)。茜根中含有呈红色的茜素,它不能直接在纤维上着色,必须用媒染剂才可以生成不溶性色淀而固着于纤维上。古代所用媒染剂大多是含钙铝比较多的明矾(白矾),它和茜素会产生鲜亮绯红的色淀,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都是用茜素和含铝钙的媒染剂染的。可以媒染染红的除茜草外,还有《唐本草》记载的苏枋木,也是古代主要媒染植物染料。这种在我国古代两广和台湾等地盛产的乔木树材中,含有“巴西苏木精”红色素,它和茜素一样用铝盐发色就呈赤红色。

《尔雅》中的“藐茈”(紫草)是古代染紫色用的媒染染料。紫草根中含有紫草素。可以染黄的媒染植物染料更多,如荩草中含有木樨草素,可以媒染出带绿光的亮黄色,古代专用荩草(古时称作盭(lì)草)染成的“盭绶”,作为官员的佩饰物。又如栌和柘,“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本草纲目》)。槐树的花蕾——槐米,也是古代染黄的重要媒染染料。桑树皮“煮汁,可染褐色久不落”(《食疗本草》、《雷公炮炙论》)。栌和柘木中含的色素叫非瑟酮,染出的织物在日光下呈带红光的黄色,在烛光下呈光辉的赤色,这种神秘性光照色差,使它成为古代最高贵的服色染料,《唐六典》记“自隋文帝制柘黄袍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市”,到明代也是“天子所服”。这一服色制度以后也传到日本。

我国古代所用的铝媒染剂除天然明矾外,也利用富含铝盐的柃木、椿木灰作媒染剂,在宋代还有利用溶有铝盐的大庾岭河水媒染苏枋的。

栎树(就是橡树,在《诗经》中称作“朴樕”,见《召南·野有死麕》)和我国特产的五倍子都含有焦棓酚单宁质;柿子、冬青叶等含有儿茶酚单宁质。单宁质直接用来染织物呈淡黄色,但是和铁盐作用呈黑色。《荀子·劝学篇》中所说的“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就是硫酸亚铁(古时又称青矾、绿矾、皂矾),用单宁染过的织物再用青矾媒染,就会“与之俱黑”。黑色在古代大都作为平民服色,到秦汉时期“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史记·秦始皇本纪》)。以后对染黑所需的铁媒染剂数量越来越多,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我国劳动人民便人工制造铁媒染剂。含单宁的植物还有鼠尾草、乌桕叶等也是古代有文字记载可以染黑的原料。其他如柞、石榴皮等虽未有记载,但是一直到解放前都是我国广大农村所使用的染黑染料。

还原氧化染料《诗经小雅·采绿》中的“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蓝草,就是天然还原氧化染料。蓝草中含有靛苷,经水浸渍以后可以染着织物,再经空气氧化成蓝色的靛蓝。周代以前采用鲜蓝草浸渍染色,所以《礼记·月令》有“仲夏令民勿刈蓝以染”的规定。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采用发酵法还原蓝靛成靛白,可以用预先制成的蓝泥(含有蓝靛)染青色,所以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的说法。公元六世纪,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尽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蓝草制蓝靛的方法:“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用石头或木头镇压住,以使蓝草全部浸于水中,浸的时间“热时一宿,冷时再宿,”然后过滤,把滤液置于瓮中,“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待溶解在水中的靛苷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以后产生沉淀,再“澄清泻去水,”另选一“小坑贮蓝靛”,待水分蒸发后“如强粥”,盛到容器里,于是“蓝淀成矣”。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备蓝靛工艺操作记载。到明代,可以制蓝靛的已经有五种蓝草,并且人们已经观察到靛蓝染后“红焰之色隐然”(《天工开物》),说明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天然靛蓝中还有少量靛红存在。

其他染料 红花,是古代可以染红的植物染料之一。秦汉时期,就有“种红蓝花以为业”的人。红蓝花是就红花,含有叫红花苷的红色素和一种黄色素,红花苷可用碱液从红花里浸出,再加酸就呈带有荧光的红色。《齐民要术》中曾经详细地叙述了从红花中浸渍和萃取染料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当时用的酸是“粟饭浆水”和“醋石榴”等有机酸作发色剂。《天工开物》中又增添乌梅作发色剂。石榴和乌梅中的有机酸是多元酸,发色效果比“粟饭浆水”中的醋酸(一元酸)要好,中和的时候沉淀既快又颜色纯正。用红花染过的织物,如果要剥掉原来的红色,只要“浸湿所染帛”,用碱性的稻灰水滴上几十滴,织物上的“红一毫收转”。洗下来的红水也不丢弃,“藏于绿豆粉内”,以后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再释放出来染红,“半滴不耗”。(《天工开物》)

除红花外,还有地黄、冬青叶等都可以作为碱性染料(《齐民要术》、《本草纲目》)。

染色工艺的发展

用某种染料染色的时候,织物每浸染一次,颜色便加深一些。古代对茜草染红套染的时候,由浅红到深红有不同名色,“一染縓,再染竀,三染𫄸,”(《尔雅》)“三入为𫄸,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

用两种不同的染料套染的时候,可以显出第三种颜色来。但由于颜色的遮盖作用以及染料、媒染剂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不同染料套染也是有规律地进行的。《淮南子·说山训》中曾经记载:“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这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已经掌握各种染料套染织物的时候遮盖作用的影响。另外古书中有“青黄为绿,今以藤黄合靛青即为苦绿”的说法,指出在三原色套染染色,虽然青(就是蓝色)和黄色可以合为绿色,但是由于所用青、黄染料不同,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绿色来。不同化学性质的染料在套染的时候,也常常遇到困难,如黄檗中所含小檗碱是碱性染料,如果和其他染料相混,就要产生沉淀而失去染色效果;如果先用黄檗染,那其他染料也无法再染。通常是先染其他染料再用黄檗染。另外,同一媒染染料染色,如果媒染剂不同,也可以染出不同的颜色来。明代的《多能鄙事》中曾经记述了种种染色法。以染枣褐为例:先用苏木明矾染,再下绿矾,“当旋看色深浅添加,太多则黑,少则红,合中乃佳。”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施染出的纺织品的颜色也不断地丰富。在西周到春秋时期,仅《诗经》中提及的有关织物颜色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邶风·绿衣》),“缁衣之宜兮”(《郑风·缁衣》),“青青子衿”(《郑风·子衿》),“缟衣綦巾”(《郑风·出其东门》),“素衣朱襮”(《唐风·扬之水》),“载玄载黄”(《豳风·七月》)等,以及毛织物染色“毳衣如菼”,“毳衣如璊”(《王风·大车》)等,可以说是五光十色了。以后染色技术特别是不同染料的套染技术不断发展,到西汉,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纺织品上就可以看到色谱已经大大丰富了。隋唐时期,染色工艺更是大发展,以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刺绣品为例:底色就有大红、正黄、叶绿、翠蓝、宝蓝、湖蓝、绛紫、藕荷、古铜等。到了明代,染色色谱分得更精细,仅染红色就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木红等(《天工开物》)。明代的染色生产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除皇家专设“蓝靛所”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外,在民间也开设有各种私家染坊,只苏州一地就有染匠几千人(《明万历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染坊中又有蓝坊、红坊、红漂坊、杂色坊等不同分工。

黄色颜料种类:在古代中国,黄色属于尊贵之色,曾经为皇帝与宫廷所专用。如今黄色颜料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使用最广泛的色料品种。黄色颜料品种丰富,其主要种类有锆钒黄、锆镨黄、锑酸铅黄、钛黄、铬黄、镉黄等种类。它们的使用温度与气氛要求如下。

锆钒黄与锆镨黄:二者使用范围较宽,适用温度为低温800度-1000度;中温1200度;最高使用温度为1280度-1300度。二者不同的是锆钒黄可以同时使用于氧化焰或还原焰;而锆镨黄仅能使用于氧化焰,而不能使用于还原焰。

锑酸铅黄与钛黄:属于低温颜料。仅局限于低温使用场合。使用温度为800-1000度,只能使用于氧化焰烧成,而不能使用于还原焰。

镉黄:在低温陶瓷颜料中使用温度最低的色料。使用温度为800度。对火焰气氛无特别要求。

[2]红色颜料种类:红色象征着热烈与生命的跳跃。现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红色陶瓷颜料品种有锰红、铬锡红、铬铝红、铬银红、铁铬红及硒铬红等。红色颜料的使用温度与气氛要求如下。

锰红、铬铝红以及铁铬红三种陶瓷颜料,它们使用时的烧成温度与火焰气氛条件十分相同。它们可以用于最低烧成低温800度-1000度;中温1200度;最高烧成高温为1280度-1300度等多种场合。这三种颜料都是只能使用于氧化焰气氛,而不能用于还原焰烧成条件。

铬锡红、铬银红这两种陶瓷颜料的烧成范围,为最低温度800度,中温1000度-1200度,最高使用温度为1280度。但是二者的使用气氛却有所区别,铬锡红仅能使用于氧化焰烧成条件。而铬银红颜料既可使用于氧化焰,又可以使用于还原焰烧成。

硒镉红是一种低温陶瓷色料。其烧成使用温度只能在800度以下。

[3]棕色陶瓷颜料种类:棕色陶瓷颜料呈色沉着、稳重。目前使用的棕色颜料有铁铬猛锌棕、铁铬锌棕、铁铬棕及铁铬锌铝棕等种类。这四种陶瓷颜料的烧成温度范围很广从最低烧成温度800度。到中温的1000度-1200度,以及最高温度1280度-1300度。在烧成气氛方面,它们可以广泛使用于氧化焰或者还原焰。

[4]绿色陶瓷颜料种类。绿色陶瓷颜料成色清新明快,现在已经形成铬绿、孔雀绿、镨钒绿等品种。其中铬绿亦称维多里亚绿 ,它和孔雀绿陶瓷颜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均为低温800度,中温1000度-1200度,最高温度为1280度。在烧成气氛方面不受氧化焰或还原焰的局限。

镨钒绿的烧成温度范围比以上二者更广,它不但可以使用于低温800度,中温1000度-1200度,而且可以用于最高温度1280度-1300度。在烧成气氛方面,也可以满足氧化焰或还原焰烧成条件。

[5]蓝色陶瓷颜料品种: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蓝色陶瓷颜料呈色高雅、华贵。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钴蓝、深蓝、海碧蓝、锆钒蓝及硅酸锌蓝等种类。除了硅酸锌蓝外,钴蓝、深蓝、海碧蓝与锆钒蓝四种陶瓷颜料,烧成温度范围广泛,可以满足最低温度800度直到最高温度1300度期间的烧成范围。硅酸锌蓝的烧成温度则最高为1280度。在烧成火焰气氛上,蓝色陶瓷颜料可以满足还原焰或氧化焰的烧成条件。

[6]紫色陶瓷颜料种类:现在有钕硅紫及钕铝紫等品种。它们的烧成温度范围在800度-1280度,对烧成火焰气氛无特别要求,可以满足氧化焰及还原焰烧成。

[7]灰色陶瓷颜料种类:现有锡锑灰及锆灰两种色料。锡锑灰烧成温度在800度-1280度。锆灰烧成温度范围在800度-1300度之间。二者都适合用于氧化焰烧成条件,但不能使用于还原焰烧成。

[8]黑色陶瓷颜料种类:黑色颜料及黑釉的使用历史最为古老,其呈色元素为氧化铁。经过改进目前形成了镍铬铁钴黑,铁铬钴锰黑等新品种,因此呈色更加纯正与稳定。镍铬铁钴黑色料的使用温度广泛,可满足800度-1300度的烧成。但就烧成气氛讲,铁铬钴锰黑能够在氧化焰或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但镍铬铁钴黑仅能用于氧化焰烧成。

㈡ 人们为什么习惯把中国传统绘画称为丹青

许多汉语词汇经过文化语境的演变,其意思变得相当丰富,“丹青”一词恰恰就是如此。

以现在的含义来看,“丹青”专指绘画,经常出现在书面语言中,人们形容擅长国画的人时,会说“工于丹青”,把国画造诣高的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级国画家,常说成是丹青妙手,并且是一个尊称,含有敬仰之意。

㈢ 美术中的三原色是什么

1、美术中的三原色:红、黄、蓝。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2、在三原色的概念的认识上,与教科书上基本一致的。三原色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原色,称为加色法三原色;另一类为颜料(染料)三原色,又称为减色法三原色。

(3)美术中把古代颜料的颜色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1、美术中红、黄、蓝定义为色彩三原色,但是品红加适量黄可以调出大红(红=M100+Y100),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适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蓝=C100+M100),而蓝加绿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

2、用青加黄调出的绿(绿=Y100+C100),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紫=C20+M80),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

3、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鲜艳。(在3D MAX中,三原色为:红黄蓝)

㈣ 古代绘画中的传统色彩

我们都看到中国绘画中色彩没有能像西方绘画的色彩那样,对自然中的色彩有着很科学的认识,原色、间色与复色;色相、明度、色性与鲜艳度;条件色、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色彩空间透视;补色关糸。这些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找不到的。因此,西方人才嘲笑中国人不知色彩为何物。①一直到近代中国引进西方的油画、水彩、水粉画。中绘画界才对色彩有了科学的认识。如果把中国绘画色彩在科学上的落后仅仅归结于中古人对自然科学认识的落后,显然是不恰确的。一个国家的艺术必然一这个国家的文化相交甚深。中国绘画中的色彩受到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影响堪称典型。道家的精髓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追求自然之素。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人的根本在道家。由中国人主导的中国古代绘画色彩从而走了一条清淡、素雅之路。由此这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色彩不能得以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在色彩方面取得的成就亦不小。六朝时期,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就提出“随类赋彩”的理论诠释。唐朝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色彩飞舞。仅一朵莲花就叠晕多达十层到二十层 即在颊上染一团红色,另一种是在粉地上以淡色微微渲染,莹润光洁,素面如玉。②可见在唐朝,我国在运用色彩再现上就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五代、南北朝时期的宫廷画风在色彩上更是富丽堂皇。
但是,老庄的“五色令盲”,“无色而色始全”的色彩观成了文人画家对中国绘画的最好的表述,黑色成了斑斓色彩后的平淡。追求墨色高度表现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
自从老庄的“五色令人目盲”,“无色而色始全”这一观点的提出,国人就在绘画用色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了这一方面。在远用色方面,不象西方那样很客观地遵循现实。把色彩的明暗变化、纯度、虚实空间都如实地再现出来。而把物象的固有色描绘出来,而在本身的固有色上亦追求精简。追求主观外感悟。更多的是去追寻色彩的本质。如山水只设青绿,以至到后来的水墨大写意。中国画设色,不是自然理性的反映,也不是纯形式的色彩表现,而是主客观相结合,从表现意义上用辨证手法进行色彩的设计与艺术表现。④这一点与道家的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辨证自悟其道的道理是相通的。看起似乎是极其简单的色彩,水墨画色彩的极简,但是里面却有着极深的意味,这就是大盈若冲的辨证思维。
中国的那种禅宗式的大彻大悟的水墨画是一处极端超前的审美意识。⑤中国道家从回归原始的主张认为“五色乱目”,以“无中生有”的道家思想观念看,墨色的寂灭似乎在最简单的色彩形式中象征着最原始的色彩本质和精神现象。道家崇尚黑色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却色是从玄黑中生长出来并以黑为显在条件。⑥在宋朝时期大量的文人从事绘画。这批文人画家借书画以抒发他们的思想情感,发展了抒情观赏性的绘画,他们标旁清高不屑于画工们到庙堂上并肩吮墨舐纸,他们与民间画家在艺术上分道貌岸然扬镳了。文人水墨的日渐自觉与纸绢的了展,先是形成丹青水墨并行,从宋代开始水墨文人画逐渐跃居画坛主流。⑦文人的文化深厚,道家思想在其头脑中更是普存根深。学聊于庄老、易经、道学。水墨写意山水的文人画的开创人苏轼就自小好谈《易经》。在朝为政的文人亦常闲聊丹青、水墨于山林野逸。而仕途不志的文人更是把情感寄托于绘画抒情。现实的不意使得他们在思想上也就转向了道家的退避,无为人生,万法顺其自然,居隐山林的消极人生态度,而不再是儒家的积极为世的人生态度。这一态度也就直影响到他们的绘画用色上。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他们对对于绘画形式上亦是 求以少胜多、以无胜有、以简胜繁的。只用提炼的法去表现千变万化的山石,用几根线生动地去描绘花鸟、人物色彩是绘画形式的一种,自然也在其范围内,他们往往用淡淡几痕墨来表达辉丽万色。在他们而言,绘画中运用颜色的极简归元,已成了他们司道老庄人世观的一个形式工具了。剑法练至极至是无招,以无招胜有招。这是道家的另一种侧面表现形式。在文人所穷尽追求的那种水墨色画而言,就是说远用色彩绘画最高是无色,以无色胜有色。这一思想影响后世致深,以至元明清三代绘画注重写,水墨画泛滥。⑧
道家崇尚自然,原始,而黑色被称为最原始、最自然的形式,宋代以后的绘画用色于水墨脱可谡把这种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墨——这是民族绘画的主色——黑色。⑨黑色也道家最崇尚的色彩。水墨形式是中国画色彩四大表现形式之一,一时成为绘画的主流形式。例如,米沛的画山水,远用淡墨、浓墨、湿墨、破墨、积墨、焦墨,直须一气落墨,一看书放笔,浓处淡处随笔墨所之,湿处干处随势取旬,为云为烟在有无之间,米沛之子米友会的水墨山水表意向为“目青欲雨,雨欲霁,霄雾晓烟已泮复合,景物昧昧时难状也!非墨妙天下,意超 表者断不能到:懂源、李成、范宽等画家的水墨远用,可谓“墨染云气,有吞吐变爽之势。”以表现生动活的自然为动机,“能使山气欲动,青天中雨变化,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⑩以极简的黑白两色来表现出气韵生动的画面物象,这正是道家那种“大成若缺,其用不臂弊,的辨证追寻。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这不能如某些论着简单有之形式主义,恰好相反,它表现了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杨的美的境界。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昧的形式”,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代替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它是自然界所不具有;而是由人们长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⑾
自然界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色彩的色相、明暗度、纯度交合在一起构成了自然界极其复杂的色彩。就是一片在一定环境下看起来是绿色的叶子。它上的那些细微的色相、明暗度、纯度都是多至无穷的。可以说,如果想要用色彩100%地去复描绘一幅自然景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西方那些还用了透视、投影、色彩明度的可谓写的画。在其本质上相对中国画而言它只不是比中国画更接近于现实而言。它毕竟不可能报导现实一模一样地写下来。尽管西方人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怎样才能一模一样地写下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熟;透视原理,明暗造型、光影构像,然后它只可能是无穷接近现实而不能到终点的。于此,中国恰好走了一条相反的路,把世间复杂的物体提炼到只用几根线条或笔的痕迹的笔来来表现。中国的绘画过程,是一个在不断简化,提炼的过程。怎样用简炼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复杂的东西。
在色彩上也是如此。在宋朝时期的重、淡色花鸟画上,我们看不到西方中的那复杂多变的色阶,明暗、纯度。几乎都是一块块提炼出来的颜色平涂、虽然在两宋时期,花鸟相对于清淡的青绿山水来说色彩斑斓的。但从其用色的技法再相对于西画来说,它也像绘画用笔一样,在追求一种人为色彩的形式美,把世间万般色彩提炼出来,用少有的几种彩来表现世界的万色,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自然,但又有人为美感痕迹。这就使得绘画真正成为一种由人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就像道家中所说的要以简胜繁。
西方用色是极其科学地复写自然。如印象派把某一时令下的色彩,光影变化都极其真实地写下来。中国绘画用色则不如此,而是把年历然物象的本色写下来了,且加上了更多的人的感情因素。如金黄的富丽、黑白素雅,在中国绘画上,画家每画一种颜色都注入了很多画家个人的感情内涵。可以说中国的绘画用色是根据感情来用色,而不是像西方绘画那样看着客观物体来用色。就像马克思在品评自然艺术时说的一样:自然美是一种自然的人化。而在中国古代绘画用色上绘画自然花鸟、山水时正做到了这一点。西方的绘画色彩的一种感觉色彩,而国画色彩是一种感觉色彩。⑿翻开中国色彩品录书文,我们都可以看到每一种色彩都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强调事物的内在美。以极简单的外在形式来表现事物深刻的内涵。这是中的传承文化,这依然是道家的那种大辩若讷的认世形式。

㈤ 古代如何称呼各种颜色

1、靛青:靛蓝。蓝草浸沤而成的液体,也指深蓝色。

靛蓝,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以及菘蓝、木蓝、马蓝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发酵制成。

出自: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例句:美丽的靛青色和紫罗兰色顺时针均匀地旋转打开。

2、绛:大红色

出自:东汉·许慎《说文》绛,大赤也。颜色是绛就是红色。

如: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例句:纤细的云朵畅游在绛色霞光里,就像鱼儿遨游在深海中。

3、红褐色:赭石(矿物,土状赤铁矿,可做颜料)。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

例句: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4、苍:青色(包括蓝和绿)、深青色,深绿色、灰白色。

如:苍翠、苍松、苍天、苍穹、苍龙、苍白。

例句:这是一个巨大的古宅,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

5、碧:青绿色。

出自: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颜色是春草是绿色,春水泛起青绿色的波浪。

如:碧绿、金碧辉煌、碧空、碧玉。

例句:透过窗户可见窗外一片旖旎之景,假山、小池、碧色荷藕、粉色水莲。

㈥ 绘画又叫“丹青”,这和颜色有什么关系

在史书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人用“丹青”代指绘画。其实“丹”和 “青”是古代绘画所使用的两种矿石颜料。“丹”就是朱砂;“青”指青腹。后来,“丹青”被特指为红色和青色,也泛指绚烂的色彩。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

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素描的定义:素描从广义上来讲,是一切单色绘画,用一种颜色深浅、浓淡,或一种笔墨的粗细变化刻画出来的客观物像;狭义范围讲,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

㈦ 古代画画都用什么材料,那时的染料叫什么

是颜料,颜料就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

颜料是以矿物、植物、动物、化学合成的色粉与调和剂亚麻油或核桃油搅拌研磨所形成的一种物质实体。它的特性是能染给别的材料或附着于某种材料上而形成一定的颜料层,这种颜料层具有一定可塑性,它能根据工具的运用而形成画家所想达到的各种形痕和肌理。

油画颜料的各种色相是根据色粉的色相而决定的,油可以起到使色粉的色相稍偏深及饱和一些的作用。

(7)美术中把古代颜料的颜色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颜料的基本分类:

颜料从化学组成来分,可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大类,就其来源又可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天然颜料以矿物为来源,如:朱砂、红土、雄黄、孔雀绿以及重质碳酸钙、硅灰石、重晶石粉、滑石粉、云母粉、高岭土等等。

以生物为来源的,如来自动物的:胭脂虫红、天然鱼鳞粉等;来自植物的有:藤黄、茜素红、靛青等。合成颜料通过人工合成,如钛白、锌钡白、铅铬黄、铁蓝等无机颜料,以及大红粉、偶淡黄、酞菁蓝、喹吖啶酮等有机颜料。

以颜料的功能来分类的如防锈颜料、磁性颜料、发光颜料、珠光颜料、导电颜料等。

㈧ 绘画也被人们称为“丹青”,为何要这样叫呢

丹青”指的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丹,指的是朱砂;青,指的是青。因这两
种颜料不易褪色,所以备受画者的喜爱。

㈨ 如今我们画画可以用调色板,古代绘画颜料从何而来

古人绘画同样也上色的。早在很久以前,秦汉就出现了彩绘颜料,彩绘颜料不仅在壁画上使用,而且在秦始皇兵马俑上使用。魏晋以后,中国的绘画颜料色彩更加的丰富,在敦煌艺术中更是得到大大发展。

其他的颜色,则是通过最基础的颜色进行混合和套染,从而得到不同的间色,古人进行研究,通过他们自己的不断尝试,混合得到不同的间色,以用于各种作坊和绘画。以上,就是古人通过天然矿物和植物获得绘画颜料。

㈩ 中国古代绘画中什么颜料难找红色还是蓝色还是黄色还是黑色

首先中国画的颜料不是这么说的,应该是朱砂,石青,藤黄,黑色为墨。不管中国画颜料还是欧洲水彩油画颜料都分植物性颜料和矿物性颜料,具体时代不同,制作颜料的工艺也不同,通常来讲,多数的颜料都不会太难找,因为颜料难找的话就没办法普及,就被淘汰掉了。

热点内容
量血压以后为什么不好受 发布:2024-06-17 01:15:36 浏览:634
为什么女人的心在外飘着 发布:2024-06-17 00:39:41 浏览:992
为什么晚上有种吃槟榔的感觉 发布:2024-06-17 00:39:25 浏览:669
眼角创伤不好修复为什么 发布:2024-06-17 00:30:05 浏览:308
为什么手机收发不到彩信 发布:2024-06-17 00:06:19 浏览:575
没有乱吃东西为什么老拉肚子 发布:2024-06-16 22:58:44 浏览:167
加工的黄金首饰为什么颜色会变浅 发布:2024-06-16 22:49:09 浏览:635
添加新标签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4-06-16 22:44:50 浏览:204
小米截屏为什么相册找不到 发布:2024-06-16 22:42:55 浏览:119
男生大姨夫不来为什么 发布:2024-06-16 22:40:38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