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虚云的眼睛为什么闭着

虚云的眼睛为什么闭着

发布时间: 2023-04-22 11:08:35

⑴ 你们知道虚云禅师的奇事有哪些吗

虚云禅师是一位非常着名的禅宗大师,他在佛法研究上做出了许多伟大的事情,并且还成立了佛法协会,为佛法的发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且他还为后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大师和居士,门下弟子众多,有许多都非常的有名望。或许是因为他在佛法上的修行足够深,所以虚云禅师奇事也有许多,那么虚云禅师奇事有哪些呢?

关于释虚云长老是谁转世的这个问题曾经也有过许多的猜测,后来人们根据一些他参拜时候说的话推测出释虚云长老是憨山大师转世的。据说释虚云长老曾经在南华寺担任过主持,在他正式担任这个职务的那一天要到各个殿堂中参拜,他在憨山大师面前参拜的时候曾经说过几句法语。其中有句话是“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人们就是从这句话中推测出释虚云长老是憨山大师转世的。

憨山大师曾经的法号就是德清,而释虚云也有个德清的法号,如果说这只是一个巧合的话,那么之后又说了古今相逢换了形,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换了形体,古时候的德清只是一个肉体,而现在的德清则是一个真实的人。如此看来着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巧合,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他正是憨山大师转世而生的。当年憨山大师到南山寺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充军的人,之后才重新让佛教兴旺起来,而释虚云在这个寺庙中的时候,据说曾经六祖几次向他托梦提及此事。

⑵ 闻心志异(30)   虚云

          道行天下系列志怪小说

古今多少混账事,一壶浊酒化清凉

            闻心志异(30)  虚云

                    引子

            鸿蒙初始道先生,

            浑元天君悟无情。

            三界杀伐由我起,

            回心向慈化无明。

 

                  虚云

      灵台山下,秋雨沥沥。

      方寸小筑,灯明茶暖。

        继道这几日闭门谢客,在小筑中静心参学《虚云和尚年谱》。

        ······

      三月初三日。师病重时。即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惟侍者法云。宽纯。日夜侍之。端坐历九日。十一日早。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矣。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惟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以时间。师曰。“我觉才数分钟耳。”语侍者法云曰。“速执笔为我记之。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师从容言曰。“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幻无所着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端坐佛陀

        读至此节,继道心中略有所感,抬头见舞正在茶桌对面看着自己。

        舞:常听人说,神通不敌业力,神通再大,业力现前时也白搭。神通再高,也不如成佛。你怎么看这句话?

        继道:要真正明白神通不敌业力这句话,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神通,什么是业力,只有明白了它们的具体含义,才能知道这句话在告诉我们什么。

        首先,什么是神通?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眼六神通,又叫五通,或五神变,具体来说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天耳通的人,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得到;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一切心中所想;宿命通是能够知道自己及六道众生生生世世的经历;如意通又名神境通,神足通,有了如意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佛除了五神通外,还有漏尽通。又叫漏尽神通、漏尽通证。证得漏尽通,是指断尽一切烦恼惑业,永离生死轮回。

        舞:神通即然这么历害,那为什么还不滑春敌业力,业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连这么厉害的神通都打不过?

   告让备     继道一笑:你这句话问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业力是个什么东西?传统的说法,业力是指众生身语意造作产生的后果。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人压抑的情绪,卡住的能量,说白了就是你的烦恼。

        舞:这点烦恼就能打败神通?

        继道喝了一口茶,把身子靠在椅背上,脸上闪过一丝轻松的笑:对,要知道业力为啥能打败神通,首先要知道神通是怎么来的。按传统的说法,神通有果报感得者,如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是依众生的果报而自然感得。还有是修行人通过修学而获得的神通;

        说白了,神通包括先天报通与后天修通,后天修通的基础是戒定慧,也就是在松,静,定,没有评判的状态下,才会有神通的出现。

        而业力是什么?业力就是烦恼。人的分别评判袜毁一起,烦恼即生。当人恐惧担心焦虑紧张时,静定状态自然就打破了,变得心烦意乱,当人烦恼时,也就失去了静定的心态,自然就失去了神通显现的基础。

        神通其实就是通神。而所谓的神,就是人的潜意识,通神就是连接人的潜意识。神通就是人的潜意识功能的显化起用。当人处在分别评判的烦恼(业力)中时,当人恐惧担心焦虑紧张时,就进入了头脑意识层面,就无法连接到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就无法显现,一切神通自然就都压抑了下来。

        业力你也可以理解为自我限制,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以为,感觉。也可以叫它挡板,思想,信念系统。

      真实的说,不是敌人(业力)太历害,是我们自己乱了方寸(心:信念)。

        神通不敌业力,业力其实就是烦恼,烦恼就是漏尽通的那个漏。当人烦恼时,就失去了静定的状态,内在潜能自然就出不来了。

      神通再大也不如成佛,这话应该说:神通最大就是成佛。因为成佛是五神通加漏尽通,漏尽通就是没烦恼了。神通再大也不如成佛,其实是把神通和成佛分离对立起来了,其实当你成佛时也就六神通具足,神通自在,圆天容地了。

        说至此处,继道坐直了身体,声音不由提高了几度:现在很多人把神通和成佛对立起来了,而不知成佛时自然就是神通具足!

        有些人给“神通”赋予的意义和给“钱”赋予的意义一样,妖魔化了。以前修行人有两大恐惧,一个是钱,一个是性,现在是三大黑锅,再加上神通。批判钱,批判性,批判神通,而没有了解这三样事物的本来面目,它们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成就的工具,它们只是工具!所有的工具无好无坏,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用,就象一把刀,我们可以砍柴做饭滋养身体,也可以杀人自杀伤害生命,刀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我们怎么用!工具只是工具,工具产生的结果,是人的初发心和使用方法决定的,成佛成魔,是人自己决定的,不是工具决定的。我们不能因刀能伤人就给刀定罪,不能因水火能引发灾难就说水火有罪。是我们以为烦恼痛苦是工具带给我们的,而不知道是人使用工具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给工具定了罪,贴了标鉴,让工具成为自己的替罪羊,而不知这些定义和标鉴,正是我们无法解脱的牵绊与限制。

        继道眼神一黯,一层泪光在眼中闪过:当年老和尚正是陷在了这个标鉴中,一百多岁了还受了那场大罪,被打得昏死七日。

        现在的修行人把祖师们看得如同父母一样不可超越,其实不对。我们需要站在祖师的肩上继续走,才是祖师们的心意。如果我们抱残守缺,不敢超越祖师,反而辜负了历代祖师的心意,枉废了他们的心血。就如同子不如父,孙不如子,一代比一代熊,会是祖师们希望看到的吗?

        祖师说的话,也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所说,过了那个时空点,也未必就全对,这也就是为啥说法无定法。一定要知道,当时祖师说这话时的背景,不可断章取义。很多人出问题就是因为他离开了当时具体的环境语境来做片面的解读,这本身就是刻舟求剑。

        继道左手端着茶杯,目光迷离,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茶雾:当年本师因为一句话:佛不能消灭众生业。让众生产生了误解,又重入世为莲花生大士,重新示现神通的力量,让世人知道,通过每个人的觉醒修持,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状态,成佛就是度尽众生业!

        为啥“我”的修行觉醒能改变世界?为啥能度尽众生业?因为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心识的变现。每个人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这个人自心的幻化,众生的业其实就是每个人自心的妄念。每个人对自己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都负有百之百的责任,每个众生的问题就是“我”造成的!“我”造成的当然就从“我”这里改变!

        我的心(信念)造了这个世界,也就是:三界杀伐由我起。那要改变这个世界,当然是要从我这里开始。怎么做?去清理和删除我所有的信念系统和潜意识中的妄念,也就是净化我们的阿赖郁识,也就是转识成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当“我”的心清净了,“我”的国土世界自然就清净了。

        神通就是通神时的状态显现,而神就是我们的潜意识,通神就是连接潜意识的力量,潜意识的力量显现时就是神通。神通和业力就如同扫帚与灰尘,神通就是清理业力的工具,清理妄念就是净心,当我心净了,“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业尽情自空,当下即是:识智无二,波水一如。

        如果一个人,一下子体悟到什么,留下点东西,然后咔哒死了(比如《楞严一笑》的作者),当时一下明白了,然后就死了,人们会以为他开悟了,永远都没事了。

        如果他还活着,接着往下继续他的人生,他还是要经历新的问题。因为他要经历新的成长历程。没有一劳永逸的生命,佛临死前还肚子疼。这在凡人眼里都是烦恼。

      关键是你如何看待与烦恼共处(也就是对治之法)。烦恼是无尽的幻象,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升起来要灭尽它的心,与它共处,而认为它习以为常,就像空气,就在四周,时时环绕,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你习惯和适应了它,和它一体了,它就消失了。如同你不会被空气束缚一样,你也不会被烦恼束缚时。你也就超越了它,你也就是解脱了。

      六神通最大的神通是漏尽通,即不再有烦恼。而要没有烦恼只须你知道,你在这个世界有绝对无尽的选择。当你意识到你对这个世界拥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时,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了……

        阿弥陀佛。一声佛号打断了继道的话语。

        继道一愣,抬眼一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和尚出现在面前,老者的面貌似曾相识,定神一想,正是自己这几天心心念念中的虚云老和尚。

        继道和舞忙起身施礼:阿弥陀佛,拜见老和尚。

        老和尚侧身一闪:不须如此。

        继道躬身续上一杯新茶,双手托至老和尚面前:老和尚请上坐。

        三人坐定,舞看了满面苍桑的老和尚一眼:我看您的经历,感觉您老对祖师三宝极度的恭敬。

        老和尚低眉垂目:正是,小僧因恭敬父祖,恭敬祖师,不敢擅越祖师之制,不敢超越祖师之先。

        继道合掌:老和尚为续佛慧命,保僧护制,功德无量。

        老和尚轻声对继道说:我只想还原僧学之风。

        舞看了继道一眼,转脸问老和尚:您开悟后也算神通圆满了吧?

        老和尚看了舞一眼:现在看来,神通具足,但不圆满。

        舞:所以他们打您的时候您只是承受。

        老和尚轻轻点了点头:是的,我自觉也不能逃过因果业力。

        舞:您为什么这么想?

        老和尚轻叹一声:正如刚才二位所言,大家都认为祖师们都逃不脱因果业力,我自然也就逃不脱。

        舞:您认为祖师逃不脱,您也就逃不脱?

      老和尚:正是。

        舞:正因为您起了这一念,所以您明明可以躲得过,但您却不愿逃脱。

        老和尚叹了一声:那一刻老纳担心,自己若逃脱,就会被定义为妖僧。

        继道点了下头:是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老和尚示现神通,确会被定义为妖僧,那么不仅不能保护当时的寺僧,就是对整个佛教的存亡,都不知会是什么后果。唉,老人家当时也是用心良苦,在为众生忍辱负重。只是······继道略一沉吟:弟子尚有一点疑惑,望老和尚明示。

      老和尚:请讲。

        继道:好多人把您当年的遭遇说成是因为社会的动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让您经历了那些痛苦。但从唯心所现这个层面和角度,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些。

        老和尚略一沉吟:老僧心中依然有业力,若无业力,早到深山中去了。

        继道:您要荷担如来家业,是为救度苦难众生,才甘心受此劫难。

        老和尚:若是按照您所说的,深山中的僧人,便是逃脱的。

        舞眼晴一亮:深山中还有修行人吗?

        老和尚点了点头:有很多的居士大德,在深山中潜修,并未受到半点波及和影响。

        继道:是的,这让我想起了在《虚云老和尚的足迹》一书中的经历:

        虚云和尚初次上鸡足山,进香礼拜华首门时,忽闻“当—当—当—”的钟声响了三下,在鸡足山上空久久回荡。在场信众听到皆欢呼礼拜,说:“听老人讲,‘我等常人朝拜石门,心是可闻木鱼或磬声,若有佛菩萨来朝拜石门,则可闻天钟。’我等年年来朝拜,亦只曾一两次听到小声的木鱼磬声,未见过有人来朝拜能听到大钟响者。今师你来朝拜,钟声震鸣三声,师父定是佛菩萨再来。”于是众人皆向虚云顶礼。虚云和尚赋有《华首门》诗一首:

西来福地拥禅关,绝壁悬岩耸翠鬟。

洞里天机千万劫,门前月色几重山。

襕衣守待龙华会,竹仗看生鼠啮斑。

到此跏跌闲坐听,曹溪一水响潺潺。

        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初八日,虚云老和尚在戒尘法师的陪同下,和大理府及宾客川县官绅的护送下,第三次上鸡足山,入住迎祥寺。是晚,虚云老和尚在禅定中,见迦叶尊者捧来佛的袈裟给他,说:“此金缕僧伽梨衣乃佛传付于吾,在此灵山善护保存勿朽坏,待到未来传授给弥勒佛。今汝发心中兴此道场,弘法利生,特捧来与汝一看。佛陀当年度化众生仍遇到很多魔障,今汝为正法而来到此山,同样面临种种邪魔的干扰,不过在佛的慈威庇佑下,一切善举你尽可放心勇猛精进而成就之!”虚云老和尚起身叩头,即出定。

        老和尚长叹一声:唉,但若是众僧都隐迹深山,世上又有几人会去深山中求道。

        舞眼中闪过一层泪光:老和尚心系众生,如此忍辱负重,让人心疼。

        老和尚:老纳贱躯一尊,也只堪作此用。

        舞:是您把自己看贱了。

        舞说完此话用手捂住了嘴,转头对继道说:我是不是说得太直接了?

        继道一笑:直心是道场,和老和尚无须乖伪。

        老和尚合什一礼。

        舞:您是来这世间之前就决定把您这身躯贱用了。

        老和尚对舞点了一下头:如是。汝根性大利,若善自为之,必成大器!您还有一样好处,就是不会象我一样贵躯贱用。

        舞:感谢老和尚夸奖。舞一直认为,这么多年传承下来,也该贵气一回了,咱们的祖师从来不贱。

        老和尚深深点了一下头:如是。老纳只期二位,能常警名利之心,常警倨傲之心,常警卑贱之心,常警断绝之心。凡事不为了证眀自己是对的而去做,不为了证眀自己是强的而去做,不为了证眀自己是行的而去做。要无做而做,无为而为,无治而治,无道而道。

        继道听到此言,起立躬身施礼:感恩老和尚慈悲。

        老和尚:二位切记,非出本心者即是外道,是以需要时时正心。今次老僧前来,特为二位正心,须时时正心,莫当等闲对待,如此行持,不遭厄运。

        老和尚看了舞一眼:汝之心智明察如镜,定当善用之,不可懈怠。

        老和尚又将目光转向继道:世间凡圣之别,只因忘失了觉察,忘掉了初心,甚至混乱初心。寻名者莫寻道,可以依娱求之(想要出名的人,可以寻求去做明星、名人,寻道不会让你出名,若是为了出名去寻道就寻错了);寻财者莫求道,可以富者求之,商贾求之(为了发财者莫去寻道,想发财可以去做商人求财)。无为而治,是道;有的放矢,是术。真不离幻,雅不离俗,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老和尚说完此话,对着窗前的灵台山合什一礼:名满天下,身披袈裟。

        说完对着继道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飘然而去。

⑶ 虚云和尚为什么泪流满面,佛教网

虚云大和尚何故泪流满面?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村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碧芹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吧!”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庄稼田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然,从不争辩。
阿便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慌忙来说:“阿告蠢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却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家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可以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老人的热泪涌现了。他有多少的感触啊!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也曾传戒弟子不少,可是怎料到,奇迹却应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
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止叩了一百个头!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
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请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起,你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赐你法名。”
“日辩”阿便欢喜无限:“我就是日辩!”
“只是一个代名!”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袜慧陪!‘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的品质朴拙的好处。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你不会被聪明误了!”
传具足戒之后,虚云赐他法名为“具行”。从此他成为具行和尚了!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自动操作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病,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的耳聋了,也越发的沉默了,他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
“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伺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可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怎么教你无我破执?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可是他知道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伤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只是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见!”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一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这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都大略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我就回来了。”虚云说:“你回来甚好!你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没?”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不妨!”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他从此就在两寺每日辛勤劳作,举凡挖土、搬石、筑墻、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自动勤作了!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大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不开口。
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境界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修盖海会塔之时,虚云在看工,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墻,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
“好么?”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么?”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谢谢师父!”“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界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售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你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快去!”虚云说: “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具行再拜,然后离去,他一径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具行呢?”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哪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
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说得是!”众僧都说:“我们休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寻?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此语真是太突然,使大家都愕然问:“什么军校?”那僧说:“如今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介石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智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向来苦干为人,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了?”
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
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找到菜寮,门却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见了,众人多是往时逃灾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素感虚云的恩德,今晚初更刚过,众人都未睡,正在乘凉,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寺内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村民好几百人,奔入寺内,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那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那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村人们说:“知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晒坪那边升起的。”众僧与村民赶到晒坪一看,点了几支火把,照耀全坪!“啊!具行法师!”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干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我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倒倾!你们走开些!”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的木鱼及其木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只见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杆子和蒲团早就成灰烬了。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虚云拜罢,具行遗蜕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这种异香,又像仙兰!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留下一影,以传于世助弘佛法!”
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流值更看守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遵命!”众僧连忙回答。
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各大员的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真是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大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就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地,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
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曷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流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 虚云痛哭。“为什么要哭呢?”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
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白头人送黑头人!谁不伤心啊!!!(以上纪录文字,至今仍在云南省鸡足山祝圣寺的石碑上)

⑷ 虚云老和尚出生时真的是肉球吗虚云老和尚生平简介

要说有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大肉球,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传说中的哪咤吧,相传哪咤一出生就是一个肉球怪胎,但是这毕竟只是传说当中的事情,所以很多人第一反应这当然会是假的。而历史上一位虚云老和尚,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肉球,这难道是真的吗?

后世关于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传说和事迹多如牛毛。有些事迹流传的久了,就离真实面目越来越远。相传,虚云老和尚一言传心法,功德无量大。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一、生为肉球,险被丢弃

虚云老和尚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他的父亲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但不知为何,他40岁都还没有孩子,直到夫妻俩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才怀上孩子。

怀胎十月,虚云老和尚的父母一起梦见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惊醒后,胎儿降生。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其“生苦”是影响母体最大的。据说,虚云老和尚堕地后是个肉球,母亲大惊失色,一口气没上来,去世了。

家里人束手无策,问了许多饱经世变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最后,大家认定这个怪胎是不祥之兆。俗语说得好,“一人有福,带起满屋;一人无福,连累满屋。”第二天,大家决定把这个肉球丢弃。正在此时,一个卖药的老头子,一刀就把肉球破开来,里面藏着一个肥胖的男孩,这便是后来的虚云老和尚。

大家哀痛之余,不禁喜出望外。因为生母去世,这个孩子便由庶母王氏抚育。相传,当年破开蚂段弊肉球的老头儿,是文殊菩萨化身的,这也注定了这个孩子一生与众不同。

二、一心只为出家

佛家说,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有善根的。穷苦人做不了和尚,否则天下便没有乞丐了;富贵人也做不了和尚,因为自古便少富贵人出家的;许多知名居士也做不了和尚,他们能放下富贵功名,能吃长素,闷族能打坐,也能礼佛诵经,但要他们做和尚则是断然不肯的。但虚云老和尚小时候便表现出了善根。

他自小不喜读儒家书籍,对功名亦视为浮云。可他对佛经颇有兴趣,小小年纪便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据说,有一次,尚且年幼的虚云老和尚,逃到福州鼓山下想要出家,结果被家人找了回去。为了断绝他的念头,他父亲将其遣回湖南老家,请二叔严加管教。

为传宗接代,奉父叔之命,在18岁时,虚云老和尚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这两个女子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结婚之夜,虚云老和尚向二女约法三章,即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说来也奇怪,自此,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第二年,虚云老和尚决心出家修道,征求她们的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去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他害怕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可他却甘之如饴。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临种种考验,虚云老和尚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三年之后,为了更好地研究佛法,他开始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他跋山涉水燃薯去求教,哪怕处处受到歧视,也不忘初心。他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后来,为报母恩,他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三、一生只为佛教

虚云老和尚悲心深广,一生为法为教,不辞辛劳。在与云南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后,在众多善信护法的大力支持之下,虚云老和尚开始着手振兴和发展云南佛教。

从建寺安僧、整肃僧纪、办学育僧到成立佛教会,慈善会等,只要对佛教、对芸芸众生有益,他都毅然努力去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他的带动下,云南佛教得以复兴。

虚云老和尚103岁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他赴重庆主持护国救灾法会。110岁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虚云老和尚嘱咐岑学吕居士编《云门山志》。

114岁时,佛教界在北京广济寺召开祝愿世界和平大会,请虚云老和尚前往主持。在京期间,他发起筹建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并作了重要的建议。

115岁时,众推虚云老和尚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但虚云老和尚力辞,只接受了名誉会长之职。

虚云老和尚120岁时,在云居圆寂,火化后得到五色舍利百余粒,小者无数,以白色为多,晶莹光洁。

虚云老和尚一生殚心竭力,光大宗门,续佛慧命,身承五家法脉,并传嗣后代,堪称继往开来。他历坐十五座道场,中兴南华、云门、云居山、真如寺等六大祖庭名刹,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修为、德行、功业,无不令人叹服。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而这,也是虚云老和尚的一生。

⑸ 虚云老和尚预言_释虚云书法_释虚云为什么闭眼_虚云老和尚怕鬼

中文名:虚云禅师

别 名俗名:萧古巖,法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府署中

出生日期:1840年9月5日

逝世日期:1959年10月13日

职 业:和尚毕业院校私塾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一身兼承禅门5宗

佛教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

祖 籍:湖南省湘乡县

衣钵传人:本焕、佛源、净慧、传印、一诚等

宗 派: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

虚云禅师–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和尚

虚云禅师,汉族,1840年出生,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巖,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1959年圆寂。

大孙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涌泉、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缓袜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时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

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病逝,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扰仿激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着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 、释传印 。

⑹ 虚云老各尚整天闭着眼睛是在念佛吗

虚云老和尚是开悟的大法师,他时时常在禅定,也可以说是在念佛,而且是最高级的空性念佛。

⑺ 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

虚云老和尚认为佛教走路的时候,眼睛所见到的,前后左右不能超过三尺。如果听到不正的声音,心里头可以完全不动,正念现前。

佛法无上,贵在用心,因为每一法都有法的法性,你观一切法的本体,邪也是正,恶就是善,没有善恶之分,万法唯心所起,心正故无法不正,心邪故无法不邪。

中兴云门时,遥承已庵深净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这样,师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

现代旅居美国的宣化上人,即是虚云授予的沩仰宗第九代传人,他秉承门师虚云教诲,弘扬佛法于天下,创建美国万佛圣城,业绩辉煌。虚云在整理、保护经典文献方面,也多有建成树。

⑻ 为什么虚云老和尚的照片都是闭着眼睛的

眼根收摄!眼帘下垂未合,视线内敛。
手把秧苗插稻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⑼ 梦参长老: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睛

梦参长老----虚云老和尚为什么总是“闭”着眼睛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三千威仪一一威仪当中还具足很多细行。有一件事很简单,我们全犯,相信吗?


佛教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所见到的,前后左右不能超过三尺。如果听到不正的声音,心里头可以完全不动,正念现前。


但是就眼睛这一样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在道友和老师当中,我只看见一个人——虚云老和尚,永远如是。我跟他住了几年,只要他离开方丈室,我就没看见过他的眼睛,不论在哪里看见他,那老和尚总是如是的。总有微微那么点光,小和尚只要遇见了老和尚,总是观察他。


我就注意这件事,几时碰见他,他永远是这样子的。我说这个老和尚一定有神通,不用肉眼了,总是闭着。没有看到过他脑壳像拨浪鼓似的摆来摆去。走路的时候,一般是看三尺,他只看三寸。他有神通、有慧眼,连路也不看,他是用眼看吗?


那个见不是眼见而是心见,心里的见是正知正见那个见,这个就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呢?不分别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没有邪,全是正的。


因为每一法都有法的法性,你观一切法的本体,邪也是正,恶就是善,没有善恶之分,万法唯心所起,心正故无法不正,心邪故无法不邪。


什么叫住正道?如果把正道提得深点,就是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邪法的本体是什么?还是“大”。


邪和正是对待的,有对待的都不是真实的,正也不是真实的,邪也不是真实的,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分别什么叫邪,不分别什么叫正,那就真正住到正法里头了。


⑽ 虚云大师圆寂前的最后一刻是什么情况

公元一九五一年春,虚云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拟在云门山大觉寺开坛传戒,

适值全国展开“镇反”(镇压***)运动。

全寺僧人一百二十余人,于四月八日被当地乳源县军警包围,将虚云和尚拘禁于方丈室内,

门封窗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均不许外出,

迫令交出黄金、白银、枪械。虚云答以“没有”,

竟遭毒打,打得头面流血,肋骨折断,他干脆阖目不视,闭口不语,作局败趺坐入定状,

连续四次遭毒打,军警将他从榻上推倒在地,以为已死,乃呼啸而去。

入夜后,侍者入室探视,见老人倒于血泊中,乃扶其坐于榻上,并侍候汤药。

次日,那伙人见其未死,又予毒打,至四月十缺握五日,老人渐渐倒下,作吉祥卧。

侍者以手试其鼻孔,气息全无,手脉亦停,以为老人已死,唯体温尚正常,面色亦平静。

次日早晨,忽听老和尚微微呻吟,并睁开眼睛。侍者见师傅还活着,十分惊喜,

立即扶师起坐,并告以:入定已八天整。

老伏腊庆和尚答道:“我觉才数分钟而已。”

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我记录”,乃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事。

虚云老和尚以一百一十二岁高龄,受此等酷刑,死而复生,仍能入定神游兜率天,足见其禅悟境界之高深。云门事变后,虚云曾撰一联,以抒感想: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热点内容
手机电量为什么下降得快 发布:2025-05-16 13:54:14 浏览:666
为什么晚上橄榄油这么便宜 发布:2025-05-16 13:54:13 浏览:607
手机qq离线了为什么又突然在线 发布:2025-05-16 13:53:28 浏览:555
戴眼罩为什么能看到东西 发布:2025-05-16 13:51:19 浏览:695
为什么蓝牙耳机和其他手机连不上 发布:2025-05-16 13:51:04 浏览:459
微信接收红包为什么要挷卡 发布:2025-05-16 13:25:08 浏览:793
apple苹果自营店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6 13:25:08 浏览:889
为什么听书软件连蓝牙后断断续续 发布:2025-05-16 13:24:29 浏览:506
为什么有些东西是注定的 发布:2025-05-16 13:17:55 浏览:293
为什么手机升级了设置里找不到hd 发布:2025-05-16 13:10:24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