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竹扇颜色浅
A. 竹扇的特点
【艺术特点】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B. 蝴蝶竹折扇能盘变色吗
会。蝴蝶竹变色一般是这样的过程:浅黄色→深黄色→桔红色→琥珀色→枣红色。也有些由于竹子的特性,不会变这么多颜色,但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过程。
C. 竹扇骨把玩后颜色发闷为什么
说扇骨不能不提折扇,及折扇的种类。折扇制作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一大民间手工行业,经过历代制扇艺人的不懈努力,折扇种类多若繁星,各地生产厂家,精研技艺,各具特色,素传有“四大名扇”之誉,而所列名扇,容或有异,但确也各擅其长。
苏州雅扇
苏州地区,自古文人荟萃,工商发达,吴文化丰富的宝藏中,雅致秀气的苏州折扇是折扇中的佼佼者,独具魅力。苏州折扇,南宋时已自制,明时城内制扇作坊十余家,技工百余人,品种多样,制作愈见精良,已具精细雅致特点。
扇骨的用材,主要是竹子,因竹子色泽蜜黄如玉,本身具有天然之美。据明《万历野获编》记载:“吴中(苏州)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作股者为俗制,惟棕竹、毛竹称之为怀袖雅物”。说明人们对竹骨的偏爱。毛竹经过蒸煮,水磨等技术加工,平薄素净,晶莹光洁,用久了其色自然泛红,更富有雅趣。棕竹呈赤黑色,生有天然针状花纹,故亦受人青睐。竹子品类很多,如湘妃竹、佛肚竹等都是扇材佳品。苏式折扇扇名是由扇骨形式等诸因素而定。如“九寸十六方水磨骨”,即指扇大边长九寸,十六根骨子,头样为方头;“九寸十八方金星漆骨”,指扇大边长九寸,十八根骨子,金星髹漆。苏扇对扇骨是单数的,习惯上不称方而称单,如九根扇骨的称九单,十三根扇骨的称十三单。折扇在民国前大多以男式为主,女式折扇虽有生产,品种极少,使用面也不广,仅中年妇女有所使用,30年代后女式折扇才大为风行,以七寸十六方或六寸十六方居多。
苏式折扇面分画面、素面两类。画面是指由画工(有专业画师,也有业余画师)绘制而成,有花鸟、草虫、山水、走兽、人物,有诗有画,花色多样,是一种大众化的书画扇面,但其中不乏精品。素面一直在苏扇扇面中占主导地位,远胜画面,时至今日,仍以素面为主要产品。素面花色品种众多,有老矾面、洒金面、泥金(银)面、绢矾面、仿古面、发笺面、瓷青面、格金(景)面等多达近百种。特别是老矾面,选料,制作精妙,质感素洁,平滑坚韧,易于着笔。实为扇面中之佳品。泥金面、素绢矾面,最适宜作青绿重彩国画,广受文人雅士之钟爱。
D. 湘妃竹扇子什么样的花纹比较好
湘妃竹扇子从花内的斑纹看,一般是越清晰越规则越好。真正的湘妃竹扇骨斑内分布着如年轮样的纹路,据称是湘妃的指纹,故称“指纹斑”。有的指纹斑一圈一圈的十分规则整齐,有的则模糊不清,有的颜色深浅均匀如树干年轮;有的像经过二次生长一样形成明确的二至三层关系像卷云图案,十分漂亮。
E. 竹扇什么竹子最好
1.湘妃竹折扇,是斑竹的一种,是制扇材质的上品。好成扇价格不菲,有“一寸湘妃一寸金”之说,大材少见。最好的湘妃竹产自湖南的九嶷山,稀少难寻。九嶷山的湘妃竹,竹上均匀清晰地铺洒有红或褐色的斑痕,迹似泪珠或指纹或落雨,竹底蜡黄细腻干净,是天地间少有的吸风饮露的灵物。而福建等省产的湘妃竹,底色灰淡,纹路轻浅,品质不如上者。应根据竹材的产地,竹底子的色泽和脏净,斑纹的形状,颜色,显浅,多少和死活,竹材的润度和大小来判断优劣。最近几年有缅甸产的草湘妃出现在市场上,其产量大,竹底灰暗,斑纹死板色差,不可为收藏之用。
2.凤眼竹折扇,斑竹的一种,次于湘妃竹折扇,是制扇材质的上品。其特点是斑纹不相连,较扁,颜色一致,呈褐黄色。凤眼竹的花斑皆呈长圆形,像凤眼一样,所以得名。凤眼竹一说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如此“怪斑”。也有说是专门产于南方某地。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略呈浅褐的竹面上,凤眼中一圈套一圈的如树木年轮状,分外好看,不失为做扇骨的上好材料。
3.梅鹿竹,斑竹的一种,次于湘妃竹折扇,是制扇材质的上品。其特点是斑纹相连,较圆,斑纹外轮廓色深明显,斑心发白。
F. 竹扇的扇骨一般用什么竹子最好
扇骨的材质2007-07-02 13:08一般来说,折扇的优劣俗雅,在于扇骨和扇面两个方面。例如扇骨是什么材质,有什么刻工或特殊的工艺,是否舒展如意等;扇面的纸料是否尚佳,有什么特殊之处,例如明代盛行金面,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 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人像。任何一柄上佳 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所以,那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乃至官宦决不敢轻易使用劣扇,免得被人瞧不起。那时有专门的扇庄,经营各种扇子,并有多种服务,这些留待下面专文述说。 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子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是满足不了的了,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 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尾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如糜尾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 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象牙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 所使用的材质可以说已登峰造羁勒。然而,明清以降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 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 首先,折扇扇骨在用竹方面可以说是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如斑竹、棕竹、湘妃竹、梅箓竹、桃丝竹、芝麻竹、佛肚竹等。在扇骨的世界中,几无一种竹子被遗漏。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 、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也都用在了扇骨上。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 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主艺术色彩,并以独具的魅力辉映艺坛。竹 竹为扇骨的首选之材,扇骨涉及的竹子种类较多,择其要介绍如下:湘妃竹 用湘妃竹作扇骨注重的是他自身的斑点。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等。湘妃竹的名称来自《述异记》。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给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吴,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在《群芳谱竹谱》中载;“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刘禹锡有《泰娘歌》,内中云:“如何将此 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湘妃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湘妃竹自身的斑痕就是最自然的装饰。据说当年好多湘妃竹,计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与黄金的价值相等。湘妃竹西散生型竹种,竹竿高5米至15米,竹壁厚度中等,节间长三十厘米左右,正好做扇骨用。但湘妃竹上的竹办大有讲究:上面的竹斑一种是天然而生,这种斑痕很自然;还有是在斑竹方生时,点上台钱封之甚固,等斑竹成后斫法台铧,竹上的紫晕则驳可挚爱;还有在普通的竹子上用火烙烫,使竹皮局部焦糊而成斑痕。 以上三种以前两者为佳。自然生成的斑点大小不一,分布极不规则,以斑点多、且斑点清晰分明者为上佳之品。不过也有奇而佳者。笔者曾见一湘妃竹扇骨,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大斑点,下面则是一个小斑点,虽然斑点少却愈显新奇可爱。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另据老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抛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在湘妃竹扇骨群落中,也偶尔能见到用湘妃竹作的小骨,这也自成一番风韵。梅箓竹 梅箓竹又叫梅鹿竹,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的发青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所以又称之为“梅鹿竹”。梅箓竹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箓竹更始稀见。笔者藏有一个梅箓竹骨,整个竹骨犹如一层兽皮,上面灰青色的斑点大大小小,扁扁圆圆遍布上下,尤其难得的是,在最根部忽显竹子本色,愈发衬托得上面的“兽斑”活灵活现。梅箓朱不同于湘妃竹,它们虽然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没美;而梅箓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的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棕 竹 棕竹又叫棕榈竹,常绿丛生灌木,也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栽培棕竹,多用途观赏。据清人《花镜》及:“棕竹有三种:上曰筋头,梗短叶垂,可以书几;次曰短栖,可列庭阶;再次朴竹,节稀叶梗,但可削作扇骨。”棕竹作扇骨是颇为常见的。《红楼梦〉。晴第四十八回:“他把二爷请到他家坐着,拿出这扇子来,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在得的,全是 湘妃、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棕竹是一种很有特点的竹子。其颜色很深,带有黑色条纹,咋一看,也像黑色之中有深黄色的条纹,皮上肉中都是这样。 棕竹的扇骨很少带刻工,这大概和他自身的颜色有关,本身就颜色暗淡,在刻上什么也不明显,其上面部规则的条纹与刻工交混在一起反而显得乱。棕竹扇骨上只见过一些很简单的刻工 ,棕竹扇骨在明末之时曾被视为怀袖雅物,那些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及被视为俗物。棕竹扇骨被制成九档、十一档、十六档大扇骨的不多见,最常见的是十八档以上的扇骨,如三十档、四十档的黑纸扇,几乎一律用棕竹作扇骨。这与棕竹自身的材质有关系。棕竹较细,一旦破开后作大骨,中间已露凹芯,所以找宽骨之材较难,但做小骨,其弹性韧性俱佳。棕竹常与象牙相配,如象牙大骨配棕竹小骨,也显得黑白分明,甚觉妍丽 。笔者藏有几把十六档棕竹扇骨,其纹络黑白分明,别具一番景致;另外,有一“异性头九档格锦棕竹扇骨,其选材极精,做工也精巧,配上那黑白分明的料器头型,愈显得品位不凡 。佛肚竹 佛肚竹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竹材,它以自身奇特的形状颇得人们青昧,是做扇骨的上佳材料。这种竹子节距近,但又不规则,近竹节的地方突然凸起,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佛肚竹都不太粗,对剖后恰是两根大骨的材料,制成扇骨后不仅纯出天然,且造型奇特有十分稀少,故而这种扇骨价值比一般竹骨为昂。佛肚竹较窄,一般做十六档书画扇扇骨。玉 竹 用作扇骨最常见的竹材便是玉竹。所谓玉竹即是毛竹,都是带竹青的竹,而以陈竹为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清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 据金西厓《刻竹小言》记,想找上好的竹材是很有讲究的,第一渡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天目山,以其土沃而竹壮。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三年龄的竹子为佳。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敛而少虫蠹。 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譬如竹材自未干透之前,表皮清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 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选个,选好后截成小段,用纸包好携运出山。 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材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而有的则是蠢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钱一分货。油 竹 毛竹经过水磨打光,揩磨擦蜡,然后光泽焕生,此即为玉竹;毛竹经过加工成为褐色如旧竹者,称为油竹。 油竹扇骨色调沉重,给人以浑厚凝重之感。近年来仿古之风尢盛,油竹扇骨有热销之势。但就扇骨的品位而言,玉竹之冰清肌洁更为文人雅士青昧,油竹扇骨的颜色虽然似旧扇骨,但细观,怎比得上那年深日久、经过手抚掌磨的包浆来得自然典雅,故而,油竹扇骨从民国时期直到现在,依然在商店的“行货”之列,而难登大雅之堂。凤眼竹 凤眼竹与湘妃、梅箓都是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三者花斑各有各的特色。凤眼竹的花斑皆呈长圆形,像凤眼一样,所以得名。凤眼竹一说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怪斑'”。也有说是专们产于南方某地。凤眼竹山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略呈浅褐的竹面上,凤眼竹一圈套一圈的如树木年轮状,分外好看,不失为做扇骨的好材料。
G. 竹扇的优点
具体如下:
1、耐汗浸。
2、制作小扇骨柔韧性更强,不易变形,很多木质的扇边也要配竹质的扇骨。
3、同等体积的竹质地最轻,便于日常使用。
竹扇是用竹劈成扁窄片,编成竹扇,是夏天常见的日用品。
竹扇主要产地在四川,大宗产自三台、蓬溪、安岳、广安、眉山、崇庆、大邑等县。四川竹扇相传创始在清代雍正朝,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竹扇扇面由细竹篾丝、片,编成花纹精美的万字、菊花、松柏长青、福禄寿喜等传统图案,进而编织成各种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蜀中着名竹扇,以自贡细竹扇“龚扇”为代表。
须知:
竹扇扇面由细竹篾丝、片,编成花纹精美的万字、菊花、松柏长青、福禄寿喜等传统图案,进而编织成各种花鸟虫鱼,山水人物。
竹丝扇俗称“龚扇”, 有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美评。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
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惟妙惟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H. 需要一篇说明文 急!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1)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说明文的同学,要牢记这几条要求。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写说明文,一定要对说明对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即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怎样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认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说明文时,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当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有时出现了说明顺序的并用与交叉的现象。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时采用了逻辑顺序,而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辉煌成就时,又采用了时间顺序对其修建时间做了逐一说明。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说明事物时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3)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比如要说明沙漠地区的日照时间长,说“那里日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再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认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说明文的!
例一
每当我看到那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时,我总是万分羡慕,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我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作品。
终于,这个机会来临了。上星期,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劳动基地,去体验基地的艰苦生活。我们在基地里体验到了军训的辛苦,剪纸艺术的有趣,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终于靠自己做出了一件让我感到欣慰的工艺品。
记得那天早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艺制作”的教室里,只见老师拿出一袋石膏粉和两个杯子以及一个模具。老师先将水与石膏粉掺在一起搅拌,搅拌均匀后,就把这些石膏倒在一个模具里,待到将模具填平时,再把模具轻轻摇晃,这样,这些石膏就均匀地遍布在这个模具里,过了大约4至5分钟,就可以将这个工艺品从模具里取出,这不,一件还没有上色的工艺品就“出炉”了。
看了老师的示范后,我们就自己动手作了起来,当初我忘了水与石膏的比例是1:2,将水与石膏粉都装了满满一杯,致使怎么倒也没办法让杯子里的水不向外溢出去。后来我将水与石膏粉的比例调好后,我把水倒进石膏中,这回,又遇到麻烦了——我怎样搅拌也没办法搅拌均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起初还以为是水倒得太快了,于是,我重新试了一遍,得到的结果还是与上回一样。没办法,我只好请教老师了,我向老师说明了为什么会搅拌不均匀的原因后。老师笑着告诉我说:“你其中的一个步骤做错了,你不应该将水倒进石膏粉里,而是应该将石膏倒进水里。”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果真,这样一来,我很快将这些石膏搅拌好了,然后,我便将这些石膏倒进模具里,最后把它摇均匀,等了许久过后,我的作品“问世”了。虽然还没有涂上颜色,可我仍然是十分高兴。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另外一间教室,给我早上的那件作品上色。我们等老师给我们安排好座位时,就手握毛笔,给这件作品上色,因为我的这件作品描绘了两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画面,所以一定要用浅蓝色作为基色,可是桌上的这五种颜料中,并没有浅蓝色,怎么办呢?这时,老师走了过来,我再次请教老师,老师仍然是笑着告诉我:“这五种颜色中,你可以将它们调配在一起,这样,就会有新的颜色出现。”果然,我将白色与深蓝色调配在一起,浅蓝色果真出现了,后来我用了同样的方法调出了许多缤纷的颜色,不一会儿,我的这件作品终于真真正正地“面世”了。你瞧,灰色的花边衬托着浅蓝色的“海水”,水中两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枚小海螺与一只小海星点缀在旁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看到这件作品,我不禁感到十分自豪。
制作工艺品,只要掌握方法,认真细致,就一定能够成功,怎么样,你也来试试吧!
例二
扇子
扇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装饰品。它以其价美物廉、方便实用、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扇子分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除了实用性外,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汇集编织、雕刻、书画、刺绣等工艺技巧,也可作为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艺术的道具。它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中国民间流传的活佛济公的形象,惹人喜爱,它头戴破僧帽,衣衫褴褛,手持破蒲扇,疯疯癫癫,却爱济困解难,助人为乐,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足智多谋,风流倜傥,辅助刘备建立霸业,每每羽扇纶巾装束,羽扇常不离手,成了他身份和智慧的象征。自扇子传世以来,相关的传说趣闻多不胜数。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遇一卖扇子的老婆婆,她因扇子滞销而发愁,王羲之即兴为之题字,使得老婆婆的扇子大为畅销,一时传为佳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晋人的《古今注》中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说明舜帝时就已经有扇子了。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了“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扇此时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据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扇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扇子形象。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而另一种以禽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质地洁白,毛绒柔软,轻飘舒适。江南地区以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着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到了汉代,丝织业开始发展,出现了“纨扇”,因用洁白细绢制成,故又称之“绢扇”。制作除了用绢外,材料也可用绫、罗、纱等丝织品,又因其“团团如明月”,也称为“团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国古代妇女青睐,作为一种主流而大为发展,它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椭圆、海棠、长方、曲线等形状。此扇有的以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极具情调。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折扇方便实用,在民间中广为流传。戏曲中的书生,常常人手一把折扇,成了一种象征。折扇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间,扇面画使得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题诗、书法和绘画,备受人们的珍爱和收藏,由此而繁衍出来的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谢缙所绘的《汀树钩船图》,是传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画。扇面画常用的题材有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有时一把普遍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真是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明代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清代的扇面画最为丰富,名家辈出,如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画扇高手,因而此时的扇面画,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蔚然大观。折扇发展到明代嘉靖年间,分为杭扇、苏扇、宁扇等流派,它们的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各有特色。杭扇与杭州的龙井茶、丝绸并称“杭城三绝”,有多种形式的制作,其中又以黑纸扇最为着名,它以柿汁涂扇面,色泽乌黑,经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阳。苏州的折扇以白纸扇为主,制作考究,工艺精良,杭扇、苏扇多以竹子为扇骨,以纸绢为扇面,雅致细腻,素有“苏杭雅扇”之称。
现在,扇子主要生产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并用之于收藏、把玩。这一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
I. 怎么做竹扇
一把精美的扇子制作方法是非常繁琐的,一般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为选材、劈、刮、煮、晒、配、造型、打磨、烫钉、穿扇面、绘画,业内有名的“盛风苏扇”需要经过72道制扇工艺的锤炼,才能最终制作完成。
J. 大家看看这个罗汉竹扇怎样 怎么鉴别好坏
盛风苏扇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1、鉴于罗汉竹的生长结构,从物理属性的角度上,圆头、燕尾、鱼尾,本身就是与它的性相对的,诚然价格高,但是存世较难,时间不长就散头,扇子就废,至今我还真没见到这三种头型的老扇子……
2、直方,古方这类的扇形是绝对合适罗汉竹的,罗汉竹本身就已经很华丽了,不需要头型上再做更多的加工,再出其它的色彩与组合,只会画蛇添足,并不会锦上添花。
3、选购罗汉竹的时候,如果是带着竹皮的,一定要发黄色的而且没有任何问题的,方可购买,如果不带竹皮的,一定不能伤青,且底色发红色的,才可购买,对于节数,是一定不要有要求的,因为现在市场上,十八罗汉、十三太保太多太多,臭遍街的通货,是不能要的。
4、最后一点就是在选择罗汉竹的时候,要看一下排口,如果密度太差,竹子都是糠的,也是不能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