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象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小
❶ 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婆罗象的资料
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Proboscidea)就是象类,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亚洲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象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
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亚洲象属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亚种有20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比较容易驯服。
非洲象有两种,最常见的是普通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耳大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前足有4趾,后足有3趾,共有21对肋骨,背部平,长达6-7.3米,高达3-4米,重达10吨。性较凶猛,尤其是孤独的雄象更为凶猛,不易驯服。
另一种非洲象是濒临灭绝的森林象,个较小,一般不超过2.5米高,耳圆,下颌骨长而窄,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和亚洲象相同,象牙小而直,质地更硬。最近根据基因分析证实和普通非洲象不是同一种。
此外还有几个亚种,马来西亚有一种亚洲象亚种——侏儒象,个头更小。纳米比亚有一种非洲象亚种——沙漠象,足下肉垫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在古代尚有体形更大的长毛象——猛犸象,现在已经灭绝,不过经常在北方西伯利亚的冻土地带出土尚冻结的猛犸尸体。
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因此非常容易灭绝。目前各国为保护象已经禁止象牙交易。中国的法律也已经规定禁止象牙交易和继续生产象牙制品。
亚洲象在南亚国家经常被驯服用来役使,在交通不便的森林地带搬运木材等。古代也训练作为战象,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印度时就是被他们从没有见过的战象击败了。后来迦太基的汉尼拔将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时也使用了战象。汉尼拔使用的象可能是现在已经灭绝了的北非种象。
象在古代中国多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来在典礼时显示威仪。
❷ 云南野象谷首次拍到野象探亲,你觉得野象是高智商动物吗为什么
野象脑容量最大,学习能力极强,自我意识也令人吃惊,属于高智商动物,而且它们有社交功能,可以帮助其他动物。它也可以通过低频的声音来沟通,它是唯一的,它是世界上最聪明的10种动物之一。哺乳类第一目野象,通常被称为“象”,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外貌特征主要是柔软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有卷曲的作用,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大象栖息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尤其是丛林、草原和河谷。群居,雄性偶尔独居。以植物为食,每日食量在225公斤以上。寿命80年左右。有些大象已经被人类驯化,被视为家畜,可以用来骑马或做苦力。象牙一直作为珍贵的雕刻材料使用,价格昂贵,因此被大肆捕杀,数量锐减。
❸ 亚洲象有什么特征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1、体型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大的,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⒉4~⒊1米,尾长为⒈2~⒈5米,重约⒉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
2、鼻子
亚洲象的鼻子是现存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
3、象牙
雌性亚洲象没有象牙,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⒈5~⒈8米。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4、耳朵
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亚洲象的习性
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亚洲象
❹ 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亚洲象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5月27号晚上8:30左右,一路北迁的15头亚洲象群已进入云南玉溪峨山县城,并在一高速路附近的民房旁徘徊。附近群众在之前已经被相关部门疏散,所以野生亚洲象群不会遇到人,目前当地消防队正用无人机对象群进行跟踪查探,及时反馈象群的活动轨迹,以便沿线群众及早撤离。野生亚洲象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境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数量极为稀少,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生活习性吧。
亚洲象是一种植食动物,它最喜欢吃的是香蕉、甘蔗、野果子和竹笋,其次也吃芭蕉叶、树上的嫩叶嫩芽、地上的草和农作物的它都吃。为了补充盐分,亚洲象有时候也去吃含盐分高的土块,如果有个地方泥土含盐分高的话,亚洲象会记住,过一段时间要补充盐分了,就回到这里吃来吃土。
❺ 大象的眼睛像什么
一个黑黑的大珠子,又像一个漂亮的宝石。
亚洲象(学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别名大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秦岭淮河地区
亚洲象化石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中均有发现,已报道的化石虽很少,但是追溯到中世纪,长鼻类动物化石的分布却很广。
早在20世纪30年代古生物发掘工作中就发现,中国河南安阳殷墟距今3000~4000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亚洲象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关于野象的记载。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有近6000~7000年前的亚洲象遗骨。
❻ 捕训野象文言文翻译
交阯山里有个石室,只有一条通进去的路,石室的四周,都是石壁。交阯入先在石室里放进草料,把一只养驯了的雌象赶进石室。又在通进去的路上散放许多甘蔗,引诱野象。野象来吃甘蔗的时候,就把那只养驯的雌象放入野象群,把野象引诱进石室。野象一进去,马上用巨石把石室门塞住。野象非常饥饿,人就爬上石壁用食物喂雌象,野象见雌象有东西吃,开始怕人,后来也熟习了向人讨食。它愈熟习,人们就用棍子抽打它;待到它有点驯服了,就骑在它身上训练它。
训练象一定要用铁钩。交阯人驯象的办法,人跨上它的颈部,手里拿了铁钩去钩它的头:要它往左走,钩头的右边;要它向右走,钩头的左边;要它后退,钩额头;要它往前,不钩;要它跪伏在地,用钩子正面按它的脑部,一次次重重地按,象痛极,就叫起来,人们见它叫,就以为象会出声答应主人。人们看见象能排成整齐的队形,却不知道是用铁钩来叫它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因为象这种野兽,形体庞大但吃不住痛楚,所以人可以用几寸大的铁钩使它驯服。训练时间久了,它也能懂得人的意思,看见骑它的人来了,它会跪伏双膝,低头着地,等到人骑上它的颈部,它就爬起来向前走。
象的头不能俯下,头颈不能转动,嘴部藏在下巴里,离地远,它饮水吃食和做动作:全靠它那长鼻子。鼻子顶端很深很大,可以开闭,鼻端又有个小肉夹子,就是一颗豆子也能拾起来。每次它用鼻子取到食物,就用爪甲刮去泥土,然后卷起来放进嘴里。它饮水,也是用鼻子吸了水,卷起来把水喷进嘴。乡村里的百姓酿的新酒熟了,野象闻到酒香赶来,把它们的鼻子撞破墙壁进去吃酒,这是人们最伤脑筋的事。象的脚象个柱子,没有脚趾却有爪甲。它登高山,下陡坡,过深水,行动看上去呆笨,其实能跑得很快。交阯人叫喊着驱赶它,好象能和它们讲话一样。有一次赶一群象去进贡王室,其中有一头象不怎么驯服,后来病死了,它呻吟了几天,快死了,回首对着南方断气。它能够这样向往家乡,说明象并不是一般的兽类。
在钦州境内也有大象。象行走一定走熟路。人们在它常走的路边树上安上机关放进刀,下面连在地上。象走过踏上机关,刀就飞出来插进它的身子。如果打中要害,一定会死,将死之前,就把象牙碰在石头上撞断,因为它知道它的一对象习:使它受到杀害。如果刀子没有打进要害,它就带着刀走路,一直到创伤的部分溃烂刀子脱下来为止。刀子没中要害而打伤了象鼻子,那象也会死的,因为它生活上一切都靠鼻子,鼻子受伤就无法饮食行动,就能致它死命。也有人挖了陷阱杀象的,离它走熟的路一丈多的斜坡上,挖去泥土做成陷阱,把路做成原来的样子,不使象起疑心,它照旧走过,就掉入陷阱里出不来了。大家传说:象能够知道地皮的虚实,并不如此,只因为它常走的路,都是实地之故。
象眼睛很小,怕火。野象成群的地方,最害庄稼。它们成群过来,人们急促之间无法对付,就用长竹子系上火把去赶,它们就会离开。象也能杀人:大群的象,虽然多,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单独来往的象,它是被象群赶出来的,独来独往,什么也不怕,它碰上人就要发出野性。它用鼻子把人卷起来又把人掷下地杀死,再用脚踏人体使人血穿皮肉喷流,再用鼻子吸人血吃。
人们杀死一头象,大家可以饱饱吃顿象肉。象肉中鼻肉味道最好,烧熟后放在酒糟里一片片糟烂了吃,是食品里的上品之一。象的皮可以制甲,很坚固。有人把象皮截成一条条,打直以后晒干,做成手杖,很精美,又坚牢。
❼ 非洲象为什么那么的凶猛,亚洲象却很温顺呢
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温顺都不是它们的形容词。大象虽然是动物,但却是一种情感复杂、智商极高的社交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也会有各种各种的情感和行为,比如:痛苦、悲伤、高兴、沮丧、苦恼甚至是爱。
真正的野生亚洲象一点也不“温顺”,当人类侵犯了它们的领地,建立村落,亚洲象群就会时常与这些村落发生冲突,和人类对抗结果可想而知。从19世纪开始,野生亚洲象比例下降高达惊人的97%,我国的西双版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仅有的300头亚洲象。非洲象貌似活得更自我,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❽ 15头亚洲象移动至云南石屏,你对亚洲象了解多少
云南省石屏县林业和草原局对外发布了一则消息,消息称目前已经有15头亚洲象已经迁徙到本县宝秀镇小官山红土地村附近,让周围的村民要做好防范,避免被这15头野生亚洲象攻击,同时也告诉当地的居民,如果看见它们不要对它们进行伤害,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野生动物。
亚洲象亚洲现存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在几千万年前,亚洲象在亚洲的分布和数量非常的广,主要栖息于亚洲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等地方,亚洲象和非洲象一样都喜欢成群的活动,亚洲象是一种高寿命的动物,它们可以活到70岁,亚洲象会每隔五到六年的时候才会产生自己的幼崽,而幼崽需要跟随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大约5年的时间,才会离开家庭自己去开辟新的生存环境。亚洲象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❾ 有一个大象他的腿只有手指头那么小。眼睛只有那么小,纯也是耳朵也是。那你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大象吗
它只是一头刚出生的小象,很弱小,所以他没有成年像那么大,那么强壮。
❿ 亚洲象的生活习性
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亚洲象的物种分布: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中国境内目前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
中国分布:中国分布是它分布区的边缘,已有记录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江城;云南西南部西盟(岳宋)、沧源(南滚河)和云南西部盈江(那邦坝)。
世界分布: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