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为什么寿山田黄颜色特别淡

为什么寿山田黄颜色特别淡

发布时间: 2022-06-01 17:58:45

❶ 我想买块田黄石。不知红色田黄好,还是黄色的好

田黄石,是出产于中国福建省寿山乡寿山村的一种着名珍稀篆刻名石,莫氏硬度为2.3~3度,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田黄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田黄石因其产量稀少,而显弥足珍贵,田黄石中最高档的品种是田黄冻石。辩识田黄的三要素是皮、格、丝,三要素。皮就是天然形成的一层石皮,格是田黄在迁徙中留下的裂痕,呈红色或者黄色,丝就是一种天然的貌似切开的新鲜萝卜的纹路,只有具备这三要素才能够确定为田黄石。
重要产地: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
常见的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黄色田坑石称为“田黄”。
它的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质地 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其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乡寿山村田里的一种黄色篆刻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所谓田黄,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既然是田黄,直观的第一眼就应当是它的颜色——“黄”,这必须放在首位。因为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正色,是国色,“黄”和“皇”又是谐言,和封建社会的皇帝沾边。 这无疑会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所以,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浓艳俏丽,黄得娇美醒目,黄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灿烂。如果外面有包裹着的皮质层,如“银包金”、“金包银”、“乌鸦皮”等品种,也应当要求色差大,黄白分明,黑黄清晰。而某些颜色黯淡、混浊,偏杂色或模糊色的田黄,即便质地不错,块头再大,也称不了上品田黄。

❷ 被评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寿山田黄有何特色

小编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种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你或许早有耳闻,又或者一无所知。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谈一谈被评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寿山黄田有何特色?

好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到这里吧,我相信大家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和我们分享的,都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哦。

❸ 怎样鉴别田黄石

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田土覆盖,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

(1)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2)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3)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3)为什么寿山田黄颜色特别淡扩展阅读:

分类: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

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

❹ 为什么田黄只产于寿山

呵呵,不知道有没用。

田黄石的矿物成份,目前地矿学界认为是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还含有石英、黄铁矿、辉锑矿等。它与寿山石的矿物成份基本相同,是由寿山石“进化”而成。它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基本达到了共识,即认为属寿山村南面矿系的原生寿山石因受长期的风雨剥蚀,自矿床分离散落于山坡下,经溪水冲刷搬运至溪旁及附近,逐渐被砂土层复盖,在田中沉积下来,埋藏于田底,形成了“冲积型寿山石砂矿藏⑧”。该砂矿受周围土壤、水份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辉锑矿便会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这种锑的氧化物和氧化铁在田底地下水的作用下,对地开石浸润,使地开石集合体染色。使其颜色往往显得外浓而向内渐淡。质地变得格外的晶莹、温润,并在表面产生了石皮,肌理出现了隐约有致的萝卜纹,红格纹等特征,仿佛能散发出光彩。这些田黄石的化学成份,生成的原因,以及它的萝卜纹、石皮、格纹等特征,都是田石鉴赏者普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对于田黄石或称为“上坂”、“中坂”、“下坂”的,过去人们一直不能甚解,尤其是外地人,在概念上总是空泛的,为此,笔者曾于72年、87年、98年三次到寿山田黄产地进行了考察。98年在那次考察,在友人的带领下,可谓详尽。在寿山村南面的内外洋隔界的高山山麓中,一股小清流从溪口流出,此溪当地人称为坑头溪。从溪口流出大约五、六百米间和从高山西侧流下的大段溪汇合,汇合后的溪流就是寿山溪。沿溪而下,弯弯曲曲,从寿山村内外洋绕过,又与发源旗山的大洋溪交汇。交汇处,溪中有一巨石,溪面突然狭窄,水流湍急,人们原先在此处设置水车碓米,故称“碓下”。经廻龙、双溪、带下及结门潭后缓缓流入连江县境内。人们将产田石的沿溪水田分为上、中、下三个地段,俗称以“坂”。对于这个“坂”字,外地人多不解其意,或认为有什么奥妙,其实是地段和地点的意思。将田黄产区分为上坂、中坂、下坂,这也是当地人的习惯称谓。文人们根据“地名从当地”的习惯原则,着之于书,公之于世,遂成为田黄产地的正式称谓。前人将坑头溪与大段溪交汇的大段以上的水田,称为上坂,大段到大洋溪交汇处这一段的水田称为中坂,此后至碓下的水田称为下坂,从碓下到结门潭称碓下坂。近年来寿山石农根据近二十年来所产田黄质地和生意需要又习惯地将中坂、下坂合称中坂,碓下坂称下坂。各坂所产田石分别称之为上板田、中板田和下板田。
就产田石而言,据记载,在这“从坑头发源地到下游的结门潭,总长大约七、八公里。数百年来,就在这溪旁或宽或窄、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曾产过不少珍贵的田黄宝石”。但是,也就是在这样小的产地里,经过人们数百年的挖掘,在民国时期就有“久不产石”的传闻。我国改革开放后,寿山村民为“寻宝”又掀起了二十年的扫尾挖掘,在这二十年的挖掘中,可以说是把所有能挖到的田土又重翻了数遍。有时是全村男女老幼齐出动,不分昼夜的挖掘。目前的状况是:除中坂地段的二亩四分地,由当地政府用石砌起加以保护禁止再挖外,其它田中就连小指头大小的“田黄仔”也遍挖殆尽。当地石农仍在不停地挖掘,他们将地段扩展到上坂的山边,偶尔能挖到质差的小块田石。

❺ 田黄石与寿山石有什么区别

1、产地不同

田黄石: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

寿山石:福州寿山石矿区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常年温暖湿润,露水雨量充沛。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2、特征不同

田黄石: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 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

寿山石: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寿山石

3、历史渊源不同

田黄石: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

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寿山石: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❻ 怎样判断田黄的真假

田黄鉴定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外观特征及物理性质,二是根据矿物成分。 田黄外观特征: ① 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② 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③ 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④ 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⑤ 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田黄的物理性质:折射率为1.56,密度为2.5-2.7g/cm3。需用折射仪和测比重的仪器进行测定。 田黄的矿物成分为:迪开石或珍珠陶土。需用X光衍射分析法准确测定。 记者:与田黄相似的玉石有哪些? 董振信教授:与田黄相似的玉石主要是由高岭石、伊利石、叶蜡石、白云母、斜绿泥石及滑石等粘土类矿物组成的玉石类,例如: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及巴林石等。 记者:如何鉴别田黄与其相似的玉石? 董振信教授:由于组成田黄及其相似玉石的矿物,都很细小,特别是玉石颜色、透明度、折射率、密度等相差很小,所以,用一般宝玉石鉴定方法,很难定论。最有效、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是使用X光机(大型仪器),运用X光衍射分析法,利用反映它们结构特征不同的图谱,准确鉴别它们。 记者:市场上,田黄的仿制品(假田黄)是什么材料做的?如何鉴别它们? 董振信教授:常用褐红、褐黄色、微透明的塑料来仿造田黄。 主要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 1. 仿田黄塑料品无外皮,颜色较均匀。田黄常见外皮,颜色常不均匀,外浓内浅。 2. 田黄有萝卜纹、红格(或红筋),透明度不均匀。仿田黄塑料品无萝卜纹、无红格(或红筋),透明度均匀。 3. 田黄的密度较大(2.5-2.7 g/cm3)。仿田黄塑料品的密度较低(一般1.05-1.55g/cm3)。手掂较轻。然而,有时,在仿田黄塑料品中加入金属块,使密度加大了,让人迷惑。 4. 仿田黄塑料品,可见气泡及流动线构造,而田黄无气泡和流动线构造。 5. 仿田黄塑料品,用手触摸,有温热感。而田黄给人以凉感。 6. 用热针触及仿田黄塑料品时,会熔化或烧焦,通常还伴有辛辣难闻的气味。而田黄则无这些反应。 7. 用小刀片刮样品时,田黄呈粉末状脱落,而仿田黄塑料品,呈片状脱落。 田黄石的鉴定 李元茂 《收藏家》2002年第1期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用“掘性坑头石”冒充。掘性坑头石俗称坑头田,因属独石,又产于坑头溪口附近的砂土中,是一种未成熟的田石,略有蕴藏在泥土中的温润,细度也极近田黄,润度与亮度与田石无异,由于酸化较透,极似下坂田黄。萝卜纹略显齐直,呈水流纹状,或牛毛纹状。可见石质比较结脆。优秀者“价值与三坂田等同”。较差的坑头田,人们通常称掘性坑头石,外形棱角突出、多无皮、酸化层薄,色外黄而内淡,灯照之泛白色,若如解石为方印材,如同水坑石然。无萝卜纹或似棉花团状纹,山石气重且含砂砾者。因无地热养之,缺少氧化作用,温润度自然也差,不能作为田石价而购之。 用“掘性高山石”(鲎箕田)冒充:该石为掘于砂土中的高山石,分有二种,一为淡枇杷黄,多为民国二年产,一为熟栗黄,前者光泽似田,后者色相似田。外有淡黄色的薄皮层,因山地干燥表皮的铁质酸化程度无法与田石相比,质地大多腻而通明,但松软温润度远不及田黄,亮丽度亦差,无宝气溢出感,萝卜纹呈粽粒状,但田黄的粽粒状比较溶化,掘高山的粽粒却呈未溶化状,且粗而显露,如橘囊纹。偶有绵砂或红点。色泽外表一层似田石,内则泛白,有红格,色鲜如血缕,且干燥,又时伴有原矿产的岩层色格,不若田石红格,多显褐黄或赭黄色,且较沉稳而湿润。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远不及田黄。 用“鹿目格”冒充。鹿目格俗称鹿目田,产于寿山都陵坑附近的砂土中,距尼姑寮不远。为块状独石,比重大。多色暗如桐油黄,少数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皆浑浊不透,质粗而干涩。常裹黄皮,多薄,亦有带乳白色皮者,不透明。皮下的带霜红粉状色晕,且多含砂钉。裂格多为纵横交错之大格,也有材大而无格的。唯质温、润可混田石。三十年代曾开采一批鹿目格间有萝卜纹,但为牛毛状纹,与田石各种萝卜纹都不似,不难辨。藏家购买鹿目保值者,多与雕工联系起来,如有林清卿、周宝庭、林文举等名师雕刻者,上等的鹿目将比值于中等田黄。 用“碓下黄石”冒充碓下坂田。碓下黄石当地石农为商业的需要,称其为碓下坂田,它确实产于碓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近年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20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石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 用“富矿石”冒充。近年来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2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以上列举假冒田石者20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高山石类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如何买到真正的田黄石 痴爱田黄石的人真是不在少数。有的石痴,什么品种的石头都有了,独缺一块镇店的“石帝”田黄,问其原因,答曰:“几次忍住了,就是不敢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防不胜防呀。你按上了书的图片作样品去买,而书上80%都是假的;你听信上了鉴宝节目的所谓专家,而专家也只是炒作自己,成了售假的专家。我怎么敢买,我到哪里去买呀!”实际上,流通市场上真正田黄石确实不多,有的人夸口藏了几十块,千把块,结果一检测,连地开石都不是,一点也不沾田黄石的边。其实了解田黄挖掘、雕刻、销售的脉络,寻根逐源地买到一块心仪的田黄绝不是一件难事。 田黄石几近绝产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田中挖出一块好的田黄石绝对是一个偶然,凭的是运气。因此,一些新的田黄石作品的诞生,大部分用的是一些石农雕刻家近十几年来的存石,且数量并不太多,用一块少一块。从福州以外其他地方买时就应更加谨慎,要考虑你的卖家有无正常的来货渠道,事实上我的一个朋友买的假货的最大来源是天津、安徽。再有田黄石作品必是名家之工,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价逾黄金数倍。人们在雕刻时,一刀一痕也得思前算后,构思取题,反复思量,用刀去皮慎之又慎,一般的雕刻家是不敢冒险的,所谓“雕人睨视不敢琢”。市场上的赝品田黄往往颗粒硕大,雕工却十分粗糙,故事不完整,枝叶不清晰,薄意不像薄意,人物的鼻嘴都像是挖出来的,明显地不是出自大家之手。现在作品较多的大师也无非是林文举、刘爱珠、郑幼林、郑则评等数十人,且上述作者大都十分活跃,找到他们咨询并不是难事,有的雕刻家如林文举、郑幼林题款有独特的方式和特定的位置,从作者的手法上也可了解部分田黄石的真伪。收藏这些有“来头”的东西,才能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如何收藏到田黄真品呢? 1.一定要找真正懂行的人掌眼,或者多听几个人的意见,如有歧见,为安全起见,则不买,或者到权威机构先鉴定,后买入、后收藏。 2.一定要找一家业内信誉好的公司,订立买卖合同,设立如假全赔或退换的条款,先求自保。 3.到权威机构组织的各种展览会上购买,这种展会影响大,权威性强,且往往有大师露面,从选择展品时就为你把了第一道关。 4.从作者本人或代理人手中购买,采取与作者合影、作者亲签证书的方式来确保真品,大师们奋斗半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断不会不珍惜,这又为你把了一道关。 参考文献: 雅昌艺术网

❼ 请问田黄是什么,有什么用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田黄是叶腊石的一种,是制作印章的珍品石材,与其他产至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从颜色上分,田黄主要分黄、白、红、黑四色;黄的称“田黄”,白的称“白田”,红的称“红田”,黑的称“黑田”,黄白兼有者称“金裹银”。其中以田黄为贵,而黄色又分有黄金黄色、枇杷黄、桂花黄及熟栗黄等。
田黄石质较软,温润腻凝。田黄石一般都含有石花,这种石花近似糠萝卜状,以遍体有糠萝卜纹者尤其珍贵,除此之外,一般亦有石根石格以及带有石皮
下面将从石形、石质、石色、石皮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来了解寿山石田黄的特点,分别是:
1、石形:寿山石田黄没有明显的棱角,多呈现卵石状。
2、石质:寿山石田黄的质地温润如玉,微透明或半透明,散发着其他石材与众不同的光泽。
3、石色:寿山石田黄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总体来看,寿山石田黄的颜色以黄色为基调,只是有些寿山石田黄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寿山石田黄的颜色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
4、石皮:大部分寿山石田黄的石皮是黄色或黑色,虽然有些寿山石田黄的石皮较薄,一经雕刻打磨就会被清除。
5、萝卜纹: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可以看见寿山石田黄里隐约可见的细而密的纹理,这些细纹犹如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因此被称为萝卜纹。
6、红筋:寿山石田黄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寿山石田黄的红筋是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

❽ 面对寿山田黄时,初学者应该怎样品鉴

寿山田黄石作为一种名贵的石头,我们主要从它的颜色,外观,形状以及寿山石的石皮,还有它的纹理这些方面来进行鉴定。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一的认真鉴定,我们才能够有依据的判断,这是一块真正的田黄石,否则一旦出错将会让自己遭受巨大的损失。

寿山田黄石作为一种石头,它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发现一块寿山田黄石,它的边角比较尖锐,那我们在这里就需要注意了,因为他收到河水的冲刷,它一般是不会这么尖锐的,而是比较光滑圆润的,另外寿山田黄石它的重量一般到几十克或者几百克,超过了这个重量范围之外,那你也需要仔细的推敲了。受伤田黄石的石皮主要分为黄色,黑色和白色,这些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土壤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我们主要看受伤时的外表颜色。而他的所谓的萝卜丝纹其实就是寿山石自然形成的一种纹理,这种纹理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半透明和微透明,但是总体上是一种自然的感觉。因此只有掌握了这些标准之后,你才有这个把握,去收藏这些比较昂贵的田黄石。

❾ 真正老田黄特征是什么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状如蛤肉,色似枇杷。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

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构造对比

寿山田黄石主要呈致密块状构造、网纹构造及隐晶质结构、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寿山田黄冻在扫描电镜下主要呈团粒状结构,个别部位结晶度稍高一些,可以看到。田黄中地开石呈发育较好的片状,局部可见六边形断面的自形到半自形的晶体。

昌化田黄石主要呈块状、斑状和脉状构造,以显微隐晶质结构、显微粒状结构和鳞片变晶结构出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主要呈现不定型、假六方片状或板状,鳞片火小为0.2-5mm,厚度为0.05-2mm。部分矿石中可见高岭石族矿物自形程度比较高,且对边平行,对角相等。

对比两者的结构构造基本相似,主要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伴有脉状构造;均以显微隐晶质结构、显微粒状结构和鳞片变晶结构出现;在电子显微镜下田黄石均呈现不定型、假六方片状或板状,但是昌化田黄冻石有别于寿山田黄冻中的团粒状结构而呈现假六方片状或板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田黄、网络-昌化田黄

❿ 我有一块寿山田黄石,听老人讲叫金包银,不知道是属于哪一类,如何让鉴定。

首先,金包银属于田黄中比较特殊类的,因由于一般的田黄石都是一层颜色,视为普通,而金包银属于外层皮壳是黄色,里面则是白色,必须黄白分明,那才属于上品。而某些颜色黯淡、混浊,偏杂色或模糊色的田黄,即便质地不错,块头再大,也称不了上品田黄。
其次,要看是否达到 温润,细洁,凝腻这六点要求。
最后如何坚定:
1.要有石皮,俗称包浆,层次分明,也不均匀,仿造的比较均匀。
2.内在特征是否含有萝卜丝纹,在灯光下有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有如白萝卜丝,有的也有类似红如血,细如丝的纹理称之为红筋,仿造的没有。
3.田黄触手冰凉,而仿造有温热感,田黄的温指的是没有火气,温文尔雅。
4.田黄密度,仿造的密度小,较轻。

热点内容
为什么到了晚上就手足心热 发布:2025-05-15 06:37:47 浏览:305
小米8Se为什么拍照这么好 发布:2025-05-15 06:37:07 浏览:642
超市里为什么想买的东西一直打折 发布:2025-05-15 06:29:18 浏览:260
电脑版为什么打开背包就会闪退 发布:2025-05-15 06:19:30 浏览:581
为什么跟别人拍的有点不一样呢 发布:2025-05-15 06:17:22 浏览:191
小米无线路由器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5 05:39:07 浏览:267
手机照相为什么遇光变暗 发布:2025-05-15 05:38:21 浏览:740
为什么眼睛上边神经痛 发布:2025-05-15 05:38:20 浏览:516
西宁纬度比哈尔滨低为什么入冬时间相近 发布:2025-05-15 05:30:34 浏览:998
为什么微信文件夹里没有东西 发布:2025-05-15 05:21:23 浏览:440